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10-17 06:30
时政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朔尔茨中德“不脱钩”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曹辛:中德或中欧有生意当然要继续做,但仍然不会把鸡蛋放在中国一个篮子里,这本质上已经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议题。
德国德意志银行、默克等多位德企CEO将随朔尔茨访华
曹辛

■上周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是欧洲对中国发出的声音。

德国总理朔尔茨于中德建交50周年的10月11日,在出席柏林机械工程峰会时明确表示:支持全球化,与中国“脱钩”完全错误,德国与欧盟“必须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兴国家开展贸易”。同时,欧盟执委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也表示,“与中国脱钩不是我们的选择”,“欧盟要持续以务实态度与中国互动。我们的贸易关系需要更多平衡和互惠”。上述观点在欧洲、美国和中国引发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舆情效果。

然而,在当前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对德国和欧盟的上述立场尤其需要正确的理解,这是制定正确政策的前提。而笔者认为,朔尔茨和欧盟上述立场的真实含义是:中德或中欧有生意当然要继续做,但仍然不会把鸡蛋放在中国一个篮子里,这本质上已经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议题。

德国和欧洲内部并不一致

德国政府和欧盟之所以有上述政策,首先是因为在德国政府和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意见并不一致,朔尔茨之所以突然表示,与中国“脱钩”完全错误,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首先,德国执政党内部在对华政策上意见不一。自德国三党联合执政以来,内部协调本来就存在着磨合问题,其中绿党在中国问题上,一直对华持负面态度。该党的特点是,在对外关系上比较看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实践中比较亲美、反华。这与该党的价值观有关,更与绿党领导人在成长过程中与美国联系密切有关,现任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就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使得当前中德关系麻烦不断。

但另一方面,德国绿党在德国社会是拥有不低的民众支持度的。该党搞社会运动出身,亲民且作风平民化,很多社会政策受到民众拥戴。在这方面,贝尔伯克同样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很受德国民众欢迎,以至于德国和欧洲商界人士告诉笔者:“她没有(当官和外交)经验,中国可别欺负她啊”。但她对中国,实际上是有着固定成见的。

在上述背景下,未来中德关系必然是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平衡。

同时,在欧盟成员内部,部分欧盟国家对中国也有成见,尤其是部分从苏联独立出来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而在实际对华关系上,它们受美国影响很大。而欧盟在决策机制上,实行的却是“全体一致”原则,这同样制约着欧盟对华关系。

这些欧盟国家对华反感的原因不难理解:作为曾受前苏联不平等民族政策压迫的国家,对苏联式体制的反感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而又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在对华关系上受到美国影响,几乎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也正因为如此,立陶宛可以因为台湾问题与中国外交博弈,并在欧盟内部引发声浪。

也正是由于这种现状,欧盟执委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说“我们(与中国)的贸易关系需要更多平衡和互惠”,而在这其中,“平衡和互惠”是核心,而不是当前不少中国舆论所认为的依靠中国。

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当前欧盟的领导层和官员同美国的关系相当亲密,欧洲有舆论认为他们“亲美”。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有欧盟领导人的配偶乃至全部孩子都在美国工作和生活,无论是其本人还是家庭一直受到美国支持;还有主要欧盟国家的核心官员在美国上的大学,回国后从事社会运动时又一直受到美国的资助和支持,而在制定政策和工作时,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往往又与美国的利益相一致。有鉴于此,在德国人和欧洲人的朋友圈里,有舆论认为这些人在为美国的利益工作,而不是为欧洲的利益。

正确认识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做事冷静和清醒。

“脱钩”是世界性的

中德、中欧关系之所以必然是一个政治经济学议题,是因为“脱钩”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首先是:中、美、欧都在“脱钩”。因为中美博弈的大背景,美国首先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脱钩”,而欧盟和德国人士告诉笔者:他们也把中国实行的“内循环”乃至“自力更生”政策理解为一种“脱钩”。同时,深受当前俄罗斯能源封锁的欧洲,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即:依赖任何一方都靠不住,欧洲也强调“自力更生”了。因此“脱钩”是时代的发展态势,如上述欧洲人士告诉笔者的:“世界都在脱钩”,这构成了当前中德和中欧关系的大背景。

其次,中国解决不了欧洲当下能源紧缺的问题。当前乌克兰战争导致欧洲能源紧缺的问题,中国无力解决,因为中国所需要的过半以上能源也需要进口,主要是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这决定了中国无力帮助欧洲。

最后,欧洲在华企业和商会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中国的抗疫政策影响外来投资,对已经在华投资的大企业的经营,也有很大负面干扰。据介绍,这些企业已经实行比较普遍的“中国+”政策,即在投资中国的同时,寻找东亚其他国家作为其替代中国投资的替补国家,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综上所述,现实决定了当下德国和欧洲实行的是严格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式的对华经贸政策,朔尔茨和东布罗夫斯基斯10月11日的公开表态,标志着这一政策的开始。■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德国德意志银行、默克等多位德企CEO将随朔尔茨访华
2022-10-17 06:30
时政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朔尔茨中德“不脱钩”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曹辛:中德或中欧有生意当然要继续做,但仍然不会把鸡蛋放在中国一个篮子里,这本质上已经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议题。
曹辛

■上周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是欧洲对中国发出的声音。

德国总理朔尔茨于中德建交50周年的10月11日,在出席柏林机械工程峰会时明确表示:支持全球化,与中国“脱钩”完全错误,德国与欧盟“必须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兴国家开展贸易”。同时,欧盟执委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也表示,“与中国脱钩不是我们的选择”,“欧盟要持续以务实态度与中国互动。我们的贸易关系需要更多平衡和互惠”。上述观点在欧洲、美国和中国引发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舆情效果。

然而,在当前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对德国和欧盟的上述立场尤其需要正确的理解,这是制定正确政策的前提。而笔者认为,朔尔茨和欧盟上述立场的真实含义是:中德或中欧有生意当然要继续做,但仍然不会把鸡蛋放在中国一个篮子里,这本质上已经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议题。

德国和欧洲内部并不一致

德国政府和欧盟之所以有上述政策,首先是因为在德国政府和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意见并不一致,朔尔茨之所以突然表示,与中国“脱钩”完全错误,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首先,德国执政党内部在对华政策上意见不一。自德国三党联合执政以来,内部协调本来就存在着磨合问题,其中绿党在中国问题上,一直对华持负面态度。该党的特点是,在对外关系上比较看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实践中比较亲美、反华。这与该党的价值观有关,更与绿党领导人在成长过程中与美国联系密切有关,现任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就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使得当前中德关系麻烦不断。

但另一方面,德国绿党在德国社会是拥有不低的民众支持度的。该党搞社会运动出身,亲民且作风平民化,很多社会政策受到民众拥戴。在这方面,贝尔伯克同样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很受德国民众欢迎,以至于德国和欧洲商界人士告诉笔者:“她没有(当官和外交)经验,中国可别欺负她啊”。但她对中国,实际上是有着固定成见的。

在上述背景下,未来中德关系必然是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平衡。

同时,在欧盟成员内部,部分欧盟国家对中国也有成见,尤其是部分从苏联独立出来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而在实际对华关系上,它们受美国影响很大。而欧盟在决策机制上,实行的却是“全体一致”原则,这同样制约着欧盟对华关系。

这些欧盟国家对华反感的原因不难理解:作为曾受前苏联不平等民族政策压迫的国家,对苏联式体制的反感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而又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在对华关系上受到美国影响,几乎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也正因为如此,立陶宛可以因为台湾问题与中国外交博弈,并在欧盟内部引发声浪。

也正是由于这种现状,欧盟执委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说“我们(与中国)的贸易关系需要更多平衡和互惠”,而在这其中,“平衡和互惠”是核心,而不是当前不少中国舆论所认为的依靠中国。

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当前欧盟的领导层和官员同美国的关系相当亲密,欧洲有舆论认为他们“亲美”。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有欧盟领导人的配偶乃至全部孩子都在美国工作和生活,无论是其本人还是家庭一直受到美国支持;还有主要欧盟国家的核心官员在美国上的大学,回国后从事社会运动时又一直受到美国的资助和支持,而在制定政策和工作时,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往往又与美国的利益相一致。有鉴于此,在德国人和欧洲人的朋友圈里,有舆论认为这些人在为美国的利益工作,而不是为欧洲的利益。

正确认识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做事冷静和清醒。

“脱钩”是世界性的

中德、中欧关系之所以必然是一个政治经济学议题,是因为“脱钩”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首先是:中、美、欧都在“脱钩”。因为中美博弈的大背景,美国首先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脱钩”,而欧盟和德国人士告诉笔者:他们也把中国实行的“内循环”乃至“自力更生”政策理解为一种“脱钩”。同时,深受当前俄罗斯能源封锁的欧洲,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即:依赖任何一方都靠不住,欧洲也强调“自力更生”了。因此“脱钩”是时代的发展态势,如上述欧洲人士告诉笔者的:“世界都在脱钩”,这构成了当前中德和中欧关系的大背景。

其次,中国解决不了欧洲当下能源紧缺的问题。当前乌克兰战争导致欧洲能源紧缺的问题,中国无力解决,因为中国所需要的过半以上能源也需要进口,主要是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这决定了中国无力帮助欧洲。

最后,欧洲在华企业和商会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中国的抗疫政策影响外来投资,对已经在华投资的大企业的经营,也有很大负面干扰。据介绍,这些企业已经实行比较普遍的“中国+”政策,即在投资中国的同时,寻找东亚其他国家作为其替代中国投资的替补国家,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综上所述,现实决定了当下德国和欧洲实行的是严格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式的对华经贸政策,朔尔茨和东布罗夫斯基斯10月11日的公开表态,标志着这一政策的开始。■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