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09-02 19:03
时政

俄乌战争半年,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孙兴杰:在相持阶段,交战双方都很难取得标志性的、吸引眼球的胜利和进展,双方比拼的是斗志、士气、意志、财政能力以及战争潜力。
乌克兰俄乌战争打到现在,是时候重新定义乌克兰的“成功”了
孙兴杰

■第一阶段之末尾,由于敌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坚强抵抗,敌人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程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此阶段内,敌之企图是保守占领地,以组织伪政府的欺骗办法据之为己有,而从中国人民身上尽量搜括东西,但是在它的面前又遇着顽强的游击战争。

——毛泽东

今天,乃至将来,新的信息技术已使群集行动成为现实。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与混战厮杀有些相似之处。但群集战却更佳强调有效的组织、训练有素的军队和高超的指挥控制水平。信息革命将对发展新的组织结构、提高持续群集战能力——从最初分布式部队的建立,到发动首次攻击的部队集结,再广泛地疏开,并返回安全地带,准备发起新一轮冲击——起到关键的作用。

——《决战信息时代》

恰逢乌克兰独立日,俄乌战争爆发半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前警告说,俄罗斯可能会发动进攻。乌克兰比较低调地庆祝了独立31周年。这一天,如俄罗斯胜利日一样,没有发生引人关注的战斗,而是静悄悄过去了。当然,美国、欧洲国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表达了对乌克兰的精神支持,提供了新一轮军事援助。

半年过去了,人们对俄乌战争的关注疲劳感也产生了,俄乌战争至少在媒体头版头条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小,但这并不代表其影响或者冲击下降了。俄乌战争已然进入战略僵持阶段,在这一阶段,交战双方都很难取得标志性的、吸引眼球的胜利和进展,这也是对俄乌战争关注度下降的重要原因。这场二战后在欧洲爆发的主权国家之间的领土之战是一场能够为传统战争理论提供解释的战争。

笔者近日再次阅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不禁感慨,经典作品可以穿越时空。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开始10个月之后的总结和判断,并且提出了战争的阶段变化,从防御到相持,最后到反攻,并且提出了赢得战争的应有战略和战术。俄乌战争已经半年了,大体上进入了相持阶段,俄方的攻势已经大大削弱,而乌克兰的反攻更多是一种设想,顶多是小规模和局部的。当然,在美国、英国以及欧盟国家强有力的军事援助之下,乌克兰军队的装备、战术素养、后勤保障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俄乌之间在常规军事力量方面的对比、战场态势也在逆转。在乌克兰独立日,泽连斯基再次宣告,乌克兰的目标是胜利,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军队的目标是收复失地,恢复1991年的边界。从僵持阶段到反攻,乌克兰或许还需要时间,但就目前来看,俄乌战争的“持久战”应该是一个缩微版的持久战,毕竟不到半年,就进入了僵持阶段。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总结日军的五大失误:逐渐增加兵力;没有主攻方向;没有战略协同;失去战略时机;包围多歼灭少。正基于此,抗日战争逐步进入了僵持阶段。战争的确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战场的真实状态会打破战前的估计和计划,随着战争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战略和战术是必须的。俄乌战争开战之后,俄军也是在宽大的正面从多个方向大举进攻,而事实上,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俄军速胜的可能性就没有了,俄罗斯所谓结束第一阶段行动,也就宣告了战略进攻的失败。从4月到7月,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发动猛攻,但进展并不如预期,占领了卢甘斯克州和部分顿涅茨克州、扎波罗热州和赫尔松州之后,俄军的攻势已经到了极限,而乌克兰军队在7月底之后开始对克里米亚半岛的军事目标进行袭击,部分的、战术性的和象征性的反攻已经呈现出来。俄军从战略进攻到战略僵持,而乌军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僵持,从俄乌两国、两军以及国际形势来看,战场态势正处于转化的过程之中。

第一,从俄乌两军的士气、斗志和实力来看,俄军的胜利顶点已经过去,乌克兰军队要积蓄反攻的力量还需要时间,因而战场呈现僵持状态,双方互有攻守,很难完成战略性任务。在交战半年之后,乌克兰公布了双方损失的情况,乌克兰有9000多名士兵战死,而俄军伤亡则在6-8万之间。乌克兰军队的伤亡情况没有受到比较广泛的关注,但乌克兰军方似乎也没有理由隐瞒阵亡将士的数量,当然,最终的伤亡情况还需要最后确认。俄罗斯军队的战损则一直受到国际上的关注。俄军差不多投入了近20万军队,开战半年来,俄军的主力部队损失的确非常严重,虽然具体数字各方都有不同说法,但从俄军使用雇佣兵、志愿部队以及一些非常规军队来看,地面部队兵员不足已经成为俄军面临的重大挑战。乌克兰还有上百万后备部队,英国等国帮助乌克兰培训士兵,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乌克兰军队的数量可能会超过俄军。

从军队的士气和斗志来看,乌克兰军队更胜一筹,首要原因是乌克兰人为了保卫国家而加入军队,而俄罗斯春季征兵并不顺利,只完成了预定目标的三分之一左右。战场态势以及俄罗斯坚持“特别军事行动”的说法,使得全面动员不具有现实性,未来征召高素质士兵会更加困难。作为进攻一方,攻势不顺,预期落空,士气和斗志自然低迷。另外,俄军的装备损失严重,尤其是一线主力装备消耗严重,俄罗斯占据绝对优势的海空军已经失去制空权和制海权,而乌克兰空军正在重建。

8月20日,被西方称为普京智囊的杜金,其女儿死于暗杀,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无论是何人所为,都意味着俄罗斯首都也不可能免于俄乌战争的冲击。如果是俄罗斯国内反战组织所为,这可能代表俄罗斯国内政治因俄乌战争出现了很大的裂痕,暗杀这种极端方式会对俄罗斯国内形势以及俄乌关系造成极大的冲击。

第二,俄乌战争从俄罗斯预设的闪击战变成了持久战,最大的意外是泽连斯基政府和乌克兰军队没有溃败和投降,挺过最初一波的攻势之后,乌克兰以游击战、运动战形式与俄军周旋。尤其是在3月末,俄军放弃了对基辅的进攻,乌克兰政府、军队和民心企稳,在国内建立起来了统一战线。乌克兰国防部长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采访时表示,“也许我们获得独立时比其他国家更容易一点,因为我们没有付出那么多的鲜血。但如今,我们正在付出很多,我们的独立正在接受鲜血的洗礼。”换句话说,俄乌战争也是乌克兰的立国之战。半年之后,乌克兰的目标从和平变成了胜利,恢复1991年的边界变成了乌克兰的停战的条件,也与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联系在一起。

在战争之前,乌克兰国内的确处于裂变状态,但战争开始之后,泽连斯基及其政府的韧性则赋予了乌克兰新的力量,也构成了这场战争第一阶段最大的变量。设想一下,如果在开战后的几天,基辅政府溃败,泽连斯基出逃,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这场战争让乌克兰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同时也在锻造“乌克兰人”这种身份,包括在被俄军占领的地区也是如此。俄罗斯在占领地区通过公投的方式建立独立国家、甚至并入领土的做法,已经难以实现了,2014年克里米亚的方式很难推广到现在的顿巴斯地区、赫尔松州等地了。

第三,战争开始之后,西方国家迅速建立了反俄统一战线。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国际上的“恐俄”情绪消散,反俄阵营不断扩大,从而为乌克兰提供了强有力的援助和支持。美国和北约的确是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重要原因,但美国和北约在战略层面,尤其是核武层面,对俄罗斯形成了有力的制约,核战争的风险并没有消失,但俄罗斯进行核讹诈的空间被大大挤压。在常规战争层面,北约和美国给予乌克兰的支持已经发生质的转变,从一开始提供便携式防御性武器,到在4月之后开始提供重型武器,大大弥补了乌克兰军队火力上的短板。在乌克兰独立日,拜登政府宣布提供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以提升乌克兰长期的自卫能力。可以说,未来乌克兰即便不加入北约,其军队和武器装备也是北约模式的。

俄罗斯面对的不仅是乌克兰以及被北约重新装备的乌克兰军队,也是一个越来越团结的西方反俄统一战线。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在此不赘述。需要补充的是,在战争进入第二个半年,即以“年”来衡量的时候,欧盟和美国对俄乌战争的关注度或许在下降,但支持和援助的规模和力度并没有下降,欧盟国家,包括此前备受批评的法德,也将俄乌战争视为关乎自身安全的一场战争。

俄罗斯能否依靠天然气来瓦解欧盟的统一战线,是一个未知数,但能够看到的是,欧洲国家越来越将能源和经济困难作为俄乌战争以及欧洲自身安全和战略的成本。俄乌战争激活了欧洲的地缘政治回忆,甚至是欧洲的战争技艺与意志。当然,西方的统一战线并不是均等的,而是分为不同的圈层,英国、美国、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是支持乌克兰的“铁杆”。即将卸任的英国首相约翰逊访问基辅,而前一天,波兰总统杜达访问基辅。杜达和约翰逊是在俄军可能对基辅发动袭击的风险之下,“犯险”访问基辅,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场心理战吧。法国和德国,尤其是德国,在能源上严重依赖俄罗斯,但在乌克兰独立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了新一轮对乌克兰更大规模的军事和财政支持。朔尔茨表示:“我们要尽一切努力支持乌克兰。我们通过提供武器、提供财政资源、在七国集团与我们所有的朋友和伙伴一起工作,但也通过组织非常具体的支持来做到这一点。”

在欧美之外,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克里米亚平台峰会”上明确支持乌克兰领土完整、主权和政治统一,同时提到,“确保我们克里米亚鞑靼族同胞的安全和福祉也是土耳其的优先事项之一”。众所周知,克里米亚半岛曾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部分,埃尔多安的此番表态也颇有深意。更有戏剧性的是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向乌克兰发了一份公开贺信,祝愿乌克兰人民成功恢复有尊严的生活。卢卡申科应该是最了解普京的国际政要了,卢卡申科的态度变化本身就是战争的一个风向标。

卢卡申科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所表现出的自主性,代表了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下,成员国为了本国安全和利益而做出的调整和权衡,无论哈萨克斯坦还是白俄罗斯,大概会采取比较中立的态度,减少俄乌战争的影响,但这本身意味着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内部的重大裂痕。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虽然没有英美那样激烈的反俄情绪,但会站在援助乌克兰的阵营之中,即便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压力。而英美以及中东欧地区有反俄传统的国家,则成为乌克兰核心的援助国。

从乌克兰、俄罗斯以及国际形势来看,俄乌战争已经进入到了战略相持阶段,至于说相持阶段会持续多久,还要看俄乌双方力量消长的变化。



战争是有组织的暴力活动,其目标就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俄乌战争进入半年之际,速胜已经不可能,持久战已经变成了现实,至于战争会持久多久,不仅取决于双方的停战目标,也要看围绕俄乌战争而展开的国际权力的组合。就目前俄乌战场态势来说,犬牙交错的相持态已经形成势,包围与反包围,进攻与防御,前进与后退不断转换。俄罗斯的战争目标并不明确,从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到占领乌克兰沿海地区,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乌克兰的目标也有了重大调整,从一开始的和平转向胜利,即从最初以休战、停战为首要目标,变成以最终胜利为目标,而胜利的含义就是将俄军从乌克兰领土上赶出去,恢复1991年的边界,这就意味着乌克兰收复的领土将不仅包括顿巴斯地区,还有克里米亚半岛。

第一,俄乌两军处于短暂的攻守平衡状态,从北线的哈尔科夫州到南线的赫尔松州,俄乌两军在长达上千公里的战线上对峙。乌克兰防长列兹尼科夫估计认为,俄军大约105个战术营投入作战。这意味着10万俄军在上千公里的战线上作战。如此漫长的战线,俄军很难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在顿巴斯战役中,俄军依靠这一地区比较完善的铁路网以及强大的火力对乌军进行饱和轰炸,攻下了北顿涅斯克和利西昌斯克,应该说,这是俄军军力优势的一次发挥,但在攻下利西昌斯克之后,俄军的进攻势头不再,斯拉维扬斯克近在眼前,但要攻下这一要地,俄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当前的状态之下,俄罗斯的中心似乎从进攻转向巩固占领区,加强在已占领地区的行政管理,也可能在短时间内以进行公投的方式改变领土属性。相持并不代表双方可以冻结战争,甚至停战,而是下一轮攻守的间歇期。

第二,俄乌两军逐渐形成了互有攻守的态势,俄军对乌克兰进行包围,而乌克兰也试图突破包围圈,对俄罗斯的后勤补给线进行远程打击,从而形成了包围-反包围的复杂态势。乌克兰军队在获得越来越多的重型武器,尤其是包括“海马斯”系统在内的远程打击火力之后,对俄军后方进行袭击,俄军的后勤补给线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尤其是第聂伯河上的主要桥梁几乎尽数被乌军炸毁,在河西的俄军有可能陷入乌军的包围圈。另外,7月末以来,乌军持续对克里米亚半岛的重要军事目标发动攻击,一方面尝试打破克里米亚半岛已然变成俄罗斯领土的说法(吊诡的是,俄乌双方都不承认这些袭击或爆炸是乌军所为,这似乎是俄乌之间的一个“默契”)。另一方面,克里米亚大桥未来也可能成为乌军打击的目标,一旦这一大桥被破坏,克里米亚半岛与俄罗斯的陆上联系也将被切断。从更大的视野来看,俄罗斯在军事上包围乌克兰,但在金融、技术、国际舆论等方面又遭到了美国和欧盟的包围,由此而形成了复合和复杂的战场体系。

第三,俄乌在战场上基本以运动战、游击战为主,而很少有两军对垒的阵地战,乌克兰在战争开始之后,基本上也是以空间换时间,在信息技术支持之下,通过游击战迟滞和阻击俄军的“钢铁洪流”。事实表明,在情报信息支持之下,便携式单兵武器有力地阻击了俄罗斯的坦克和装甲车,以至于人们开始讨论坦克还是不是未来战争中的主力武器。在马里乌波尔、北顿涅斯克、利西昌斯克等地,俄乌的确发生过激烈的攻防大战,对战场态势、士气都有很大影响。乌克兰不断释放出要对赫尔松进行战略反攻的信号,但雷声大、雨点小。现在来看,最重要的原因是乌军要以运动战、而非阵地战的方式消耗俄军,通过战略反攻的噱头来调动俄军的“运动”。8月中下旬,俄军从伊久姆等北线调集军队到南线的赫尔松战场,但赫尔松背后是第聂伯河,乌军如果彻底摧毁第聂伯河的桥梁,那么,赫尔松有可能会变成一个“口袋”。乌军似乎也在实践毛泽东所说的“外线速决的进攻战”。乌克兰的特战部队以及远程打击火力相互配合,在外线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打击了俄军的补给线,同时动摇了俄军后方的“安全”,即便远离前线,这些“后方”也没有安全可言。

在相持阶段,俄乌双方比拼的是斗志、士气、意志、财政能力以及战争潜力。双方的战争目标几乎不在一个世界中,除非发生重大或者偶发的巨变,否则双方很难在尚未决出胜负的时候,罢兵言和。以杜金之女遇刺身亡为信号,俄乌两国核心权力圈层的人们也已经卷入到战争中,“暗杀”也意味着战场的延伸,甚至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乌克兰俄乌战争打到现在,是时候重新定义乌克兰的“成功”了
2022-09-02 19:03
时政

俄乌战争半年,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孙兴杰:在相持阶段,交战双方都很难取得标志性的、吸引眼球的胜利和进展,双方比拼的是斗志、士气、意志、财政能力以及战争潜力。
孙兴杰

■第一阶段之末尾,由于敌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坚强抵抗,敌人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程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此阶段内,敌之企图是保守占领地,以组织伪政府的欺骗办法据之为己有,而从中国人民身上尽量搜括东西,但是在它的面前又遇着顽强的游击战争。

——毛泽东

今天,乃至将来,新的信息技术已使群集行动成为现实。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与混战厮杀有些相似之处。但群集战却更佳强调有效的组织、训练有素的军队和高超的指挥控制水平。信息革命将对发展新的组织结构、提高持续群集战能力——从最初分布式部队的建立,到发动首次攻击的部队集结,再广泛地疏开,并返回安全地带,准备发起新一轮冲击——起到关键的作用。

——《决战信息时代》

恰逢乌克兰独立日,俄乌战争爆发半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前警告说,俄罗斯可能会发动进攻。乌克兰比较低调地庆祝了独立31周年。这一天,如俄罗斯胜利日一样,没有发生引人关注的战斗,而是静悄悄过去了。当然,美国、欧洲国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表达了对乌克兰的精神支持,提供了新一轮军事援助。

半年过去了,人们对俄乌战争的关注疲劳感也产生了,俄乌战争至少在媒体头版头条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小,但这并不代表其影响或者冲击下降了。俄乌战争已然进入战略僵持阶段,在这一阶段,交战双方都很难取得标志性的、吸引眼球的胜利和进展,这也是对俄乌战争关注度下降的重要原因。这场二战后在欧洲爆发的主权国家之间的领土之战是一场能够为传统战争理论提供解释的战争。

笔者近日再次阅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不禁感慨,经典作品可以穿越时空。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开始10个月之后的总结和判断,并且提出了战争的阶段变化,从防御到相持,最后到反攻,并且提出了赢得战争的应有战略和战术。俄乌战争已经半年了,大体上进入了相持阶段,俄方的攻势已经大大削弱,而乌克兰的反攻更多是一种设想,顶多是小规模和局部的。当然,在美国、英国以及欧盟国家强有力的军事援助之下,乌克兰军队的装备、战术素养、后勤保障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俄乌之间在常规军事力量方面的对比、战场态势也在逆转。在乌克兰独立日,泽连斯基再次宣告,乌克兰的目标是胜利,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军队的目标是收复失地,恢复1991年的边界。从僵持阶段到反攻,乌克兰或许还需要时间,但就目前来看,俄乌战争的“持久战”应该是一个缩微版的持久战,毕竟不到半年,就进入了僵持阶段。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总结日军的五大失误:逐渐增加兵力;没有主攻方向;没有战略协同;失去战略时机;包围多歼灭少。正基于此,抗日战争逐步进入了僵持阶段。战争的确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战场的真实状态会打破战前的估计和计划,随着战争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战略和战术是必须的。俄乌战争开战之后,俄军也是在宽大的正面从多个方向大举进攻,而事实上,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俄军速胜的可能性就没有了,俄罗斯所谓结束第一阶段行动,也就宣告了战略进攻的失败。从4月到7月,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发动猛攻,但进展并不如预期,占领了卢甘斯克州和部分顿涅茨克州、扎波罗热州和赫尔松州之后,俄军的攻势已经到了极限,而乌克兰军队在7月底之后开始对克里米亚半岛的军事目标进行袭击,部分的、战术性的和象征性的反攻已经呈现出来。俄军从战略进攻到战略僵持,而乌军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僵持,从俄乌两国、两军以及国际形势来看,战场态势正处于转化的过程之中。

第一,从俄乌两军的士气、斗志和实力来看,俄军的胜利顶点已经过去,乌克兰军队要积蓄反攻的力量还需要时间,因而战场呈现僵持状态,双方互有攻守,很难完成战略性任务。在交战半年之后,乌克兰公布了双方损失的情况,乌克兰有9000多名士兵战死,而俄军伤亡则在6-8万之间。乌克兰军队的伤亡情况没有受到比较广泛的关注,但乌克兰军方似乎也没有理由隐瞒阵亡将士的数量,当然,最终的伤亡情况还需要最后确认。俄罗斯军队的战损则一直受到国际上的关注。俄军差不多投入了近20万军队,开战半年来,俄军的主力部队损失的确非常严重,虽然具体数字各方都有不同说法,但从俄军使用雇佣兵、志愿部队以及一些非常规军队来看,地面部队兵员不足已经成为俄军面临的重大挑战。乌克兰还有上百万后备部队,英国等国帮助乌克兰培训士兵,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乌克兰军队的数量可能会超过俄军。

从军队的士气和斗志来看,乌克兰军队更胜一筹,首要原因是乌克兰人为了保卫国家而加入军队,而俄罗斯春季征兵并不顺利,只完成了预定目标的三分之一左右。战场态势以及俄罗斯坚持“特别军事行动”的说法,使得全面动员不具有现实性,未来征召高素质士兵会更加困难。作为进攻一方,攻势不顺,预期落空,士气和斗志自然低迷。另外,俄军的装备损失严重,尤其是一线主力装备消耗严重,俄罗斯占据绝对优势的海空军已经失去制空权和制海权,而乌克兰空军正在重建。

8月20日,被西方称为普京智囊的杜金,其女儿死于暗杀,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无论是何人所为,都意味着俄罗斯首都也不可能免于俄乌战争的冲击。如果是俄罗斯国内反战组织所为,这可能代表俄罗斯国内政治因俄乌战争出现了很大的裂痕,暗杀这种极端方式会对俄罗斯国内形势以及俄乌关系造成极大的冲击。

第二,俄乌战争从俄罗斯预设的闪击战变成了持久战,最大的意外是泽连斯基政府和乌克兰军队没有溃败和投降,挺过最初一波的攻势之后,乌克兰以游击战、运动战形式与俄军周旋。尤其是在3月末,俄军放弃了对基辅的进攻,乌克兰政府、军队和民心企稳,在国内建立起来了统一战线。乌克兰国防部长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采访时表示,“也许我们获得独立时比其他国家更容易一点,因为我们没有付出那么多的鲜血。但如今,我们正在付出很多,我们的独立正在接受鲜血的洗礼。”换句话说,俄乌战争也是乌克兰的立国之战。半年之后,乌克兰的目标从和平变成了胜利,恢复1991年的边界变成了乌克兰的停战的条件,也与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联系在一起。

在战争之前,乌克兰国内的确处于裂变状态,但战争开始之后,泽连斯基及其政府的韧性则赋予了乌克兰新的力量,也构成了这场战争第一阶段最大的变量。设想一下,如果在开战后的几天,基辅政府溃败,泽连斯基出逃,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这场战争让乌克兰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同时也在锻造“乌克兰人”这种身份,包括在被俄军占领的地区也是如此。俄罗斯在占领地区通过公投的方式建立独立国家、甚至并入领土的做法,已经难以实现了,2014年克里米亚的方式很难推广到现在的顿巴斯地区、赫尔松州等地了。

第三,战争开始之后,西方国家迅速建立了反俄统一战线。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国际上的“恐俄”情绪消散,反俄阵营不断扩大,从而为乌克兰提供了强有力的援助和支持。美国和北约的确是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重要原因,但美国和北约在战略层面,尤其是核武层面,对俄罗斯形成了有力的制约,核战争的风险并没有消失,但俄罗斯进行核讹诈的空间被大大挤压。在常规战争层面,北约和美国给予乌克兰的支持已经发生质的转变,从一开始提供便携式防御性武器,到在4月之后开始提供重型武器,大大弥补了乌克兰军队火力上的短板。在乌克兰独立日,拜登政府宣布提供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以提升乌克兰长期的自卫能力。可以说,未来乌克兰即便不加入北约,其军队和武器装备也是北约模式的。

俄罗斯面对的不仅是乌克兰以及被北约重新装备的乌克兰军队,也是一个越来越团结的西方反俄统一战线。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在此不赘述。需要补充的是,在战争进入第二个半年,即以“年”来衡量的时候,欧盟和美国对俄乌战争的关注度或许在下降,但支持和援助的规模和力度并没有下降,欧盟国家,包括此前备受批评的法德,也将俄乌战争视为关乎自身安全的一场战争。

俄罗斯能否依靠天然气来瓦解欧盟的统一战线,是一个未知数,但能够看到的是,欧洲国家越来越将能源和经济困难作为俄乌战争以及欧洲自身安全和战略的成本。俄乌战争激活了欧洲的地缘政治回忆,甚至是欧洲的战争技艺与意志。当然,西方的统一战线并不是均等的,而是分为不同的圈层,英国、美国、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是支持乌克兰的“铁杆”。即将卸任的英国首相约翰逊访问基辅,而前一天,波兰总统杜达访问基辅。杜达和约翰逊是在俄军可能对基辅发动袭击的风险之下,“犯险”访问基辅,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场心理战吧。法国和德国,尤其是德国,在能源上严重依赖俄罗斯,但在乌克兰独立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了新一轮对乌克兰更大规模的军事和财政支持。朔尔茨表示:“我们要尽一切努力支持乌克兰。我们通过提供武器、提供财政资源、在七国集团与我们所有的朋友和伙伴一起工作,但也通过组织非常具体的支持来做到这一点。”

在欧美之外,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克里米亚平台峰会”上明确支持乌克兰领土完整、主权和政治统一,同时提到,“确保我们克里米亚鞑靼族同胞的安全和福祉也是土耳其的优先事项之一”。众所周知,克里米亚半岛曾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部分,埃尔多安的此番表态也颇有深意。更有戏剧性的是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向乌克兰发了一份公开贺信,祝愿乌克兰人民成功恢复有尊严的生活。卢卡申科应该是最了解普京的国际政要了,卢卡申科的态度变化本身就是战争的一个风向标。

卢卡申科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所表现出的自主性,代表了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下,成员国为了本国安全和利益而做出的调整和权衡,无论哈萨克斯坦还是白俄罗斯,大概会采取比较中立的态度,减少俄乌战争的影响,但这本身意味着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内部的重大裂痕。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虽然没有英美那样激烈的反俄情绪,但会站在援助乌克兰的阵营之中,即便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压力。而英美以及中东欧地区有反俄传统的国家,则成为乌克兰核心的援助国。

从乌克兰、俄罗斯以及国际形势来看,俄乌战争已经进入到了战略相持阶段,至于说相持阶段会持续多久,还要看俄乌双方力量消长的变化。



战争是有组织的暴力活动,其目标就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俄乌战争进入半年之际,速胜已经不可能,持久战已经变成了现实,至于战争会持久多久,不仅取决于双方的停战目标,也要看围绕俄乌战争而展开的国际权力的组合。就目前俄乌战场态势来说,犬牙交错的相持态已经形成势,包围与反包围,进攻与防御,前进与后退不断转换。俄罗斯的战争目标并不明确,从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到占领乌克兰沿海地区,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乌克兰的目标也有了重大调整,从一开始的和平转向胜利,即从最初以休战、停战为首要目标,变成以最终胜利为目标,而胜利的含义就是将俄军从乌克兰领土上赶出去,恢复1991年的边界,这就意味着乌克兰收复的领土将不仅包括顿巴斯地区,还有克里米亚半岛。

第一,俄乌两军处于短暂的攻守平衡状态,从北线的哈尔科夫州到南线的赫尔松州,俄乌两军在长达上千公里的战线上对峙。乌克兰防长列兹尼科夫估计认为,俄军大约105个战术营投入作战。这意味着10万俄军在上千公里的战线上作战。如此漫长的战线,俄军很难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在顿巴斯战役中,俄军依靠这一地区比较完善的铁路网以及强大的火力对乌军进行饱和轰炸,攻下了北顿涅斯克和利西昌斯克,应该说,这是俄军军力优势的一次发挥,但在攻下利西昌斯克之后,俄军的进攻势头不再,斯拉维扬斯克近在眼前,但要攻下这一要地,俄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当前的状态之下,俄罗斯的中心似乎从进攻转向巩固占领区,加强在已占领地区的行政管理,也可能在短时间内以进行公投的方式改变领土属性。相持并不代表双方可以冻结战争,甚至停战,而是下一轮攻守的间歇期。

第二,俄乌两军逐渐形成了互有攻守的态势,俄军对乌克兰进行包围,而乌克兰也试图突破包围圈,对俄罗斯的后勤补给线进行远程打击,从而形成了包围-反包围的复杂态势。乌克兰军队在获得越来越多的重型武器,尤其是包括“海马斯”系统在内的远程打击火力之后,对俄军后方进行袭击,俄军的后勤补给线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尤其是第聂伯河上的主要桥梁几乎尽数被乌军炸毁,在河西的俄军有可能陷入乌军的包围圈。另外,7月末以来,乌军持续对克里米亚半岛的重要军事目标发动攻击,一方面尝试打破克里米亚半岛已然变成俄罗斯领土的说法(吊诡的是,俄乌双方都不承认这些袭击或爆炸是乌军所为,这似乎是俄乌之间的一个“默契”)。另一方面,克里米亚大桥未来也可能成为乌军打击的目标,一旦这一大桥被破坏,克里米亚半岛与俄罗斯的陆上联系也将被切断。从更大的视野来看,俄罗斯在军事上包围乌克兰,但在金融、技术、国际舆论等方面又遭到了美国和欧盟的包围,由此而形成了复合和复杂的战场体系。

第三,俄乌在战场上基本以运动战、游击战为主,而很少有两军对垒的阵地战,乌克兰在战争开始之后,基本上也是以空间换时间,在信息技术支持之下,通过游击战迟滞和阻击俄军的“钢铁洪流”。事实表明,在情报信息支持之下,便携式单兵武器有力地阻击了俄罗斯的坦克和装甲车,以至于人们开始讨论坦克还是不是未来战争中的主力武器。在马里乌波尔、北顿涅斯克、利西昌斯克等地,俄乌的确发生过激烈的攻防大战,对战场态势、士气都有很大影响。乌克兰不断释放出要对赫尔松进行战略反攻的信号,但雷声大、雨点小。现在来看,最重要的原因是乌军要以运动战、而非阵地战的方式消耗俄军,通过战略反攻的噱头来调动俄军的“运动”。8月中下旬,俄军从伊久姆等北线调集军队到南线的赫尔松战场,但赫尔松背后是第聂伯河,乌军如果彻底摧毁第聂伯河的桥梁,那么,赫尔松有可能会变成一个“口袋”。乌军似乎也在实践毛泽东所说的“外线速决的进攻战”。乌克兰的特战部队以及远程打击火力相互配合,在外线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打击了俄军的补给线,同时动摇了俄军后方的“安全”,即便远离前线,这些“后方”也没有安全可言。

在相持阶段,俄乌双方比拼的是斗志、士气、意志、财政能力以及战争潜力。双方的战争目标几乎不在一个世界中,除非发生重大或者偶发的巨变,否则双方很难在尚未决出胜负的时候,罢兵言和。以杜金之女遇刺身亡为信号,俄乌两国核心权力圈层的人们也已经卷入到战争中,“暗杀”也意味着战场的延伸,甚至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