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08-24 07:51
社会与生活

期待中美重启并加强人文交流

王辉耀、苗绿:中美各方可以从顶层设计到各领域具体事务,从友好对话到务实合作,从点到面接触起来,尽快放宽并恢复中美人文交流。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中美审计监管合作,中国舆论再就俄罗斯议题分裂
王辉耀、苗绿

■7月21日,全球化智库(CCG)专家团完成了历时30天跨越美欧亚三大洲,共计参加70余场活动的二轨交流之旅。其中,在为期十天的美国行中,CCG与使馆、国际组织、智库、高校、媒体、工商界及政府部门等30家机构数百位美国政商学界人士进行了交流,其中包括联合国纽约总部、世界银行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等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史汀生研究中心、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大西洋理事会等知名智库,中国驻美大使馆、美国国务院及美中公共事务协会等政府及非政府机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国商会总部等工商界协会,以及彭博社纽约总部、CGTN美洲台等媒体机构等。

时隔两年多再度访美,作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次访美的中国智库,我们明显感受到美国对华负面情绪较疫情前更为严重,中美间误解误判加深。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在美所到之处均受到了热烈欢迎,美国各界对中美重启人文交流、增进人员往来的期待和呼声也十分高涨。尽管各方都认识到中美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中美关系难以恢复至从前,甚至对中国看法更加负面,但他们也普遍担忧中美关系不断恶化,期待两国更好地管控分歧,重建双边交流机制,呼吁中美人文交往尽快重启,希望与中国政府及民间增进交流。

特别是美国工商界人士真切感受到近年来中美关系巨变对美国带来的巨大损失和不利影响,他们也因此成为支持中美关系缓和的一个中坚力量。走访期间,美国史带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莫里斯•格林伯格7月7日还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题为《我们想重建与中国的关系》的文章称,包括他本人在内的13位有中国经验的美国资深政商界人士组建了一个小型组织,希望促进美中政府间展开审慎而坦诚的交流,重新创立基于相互尊重、理解基础上的建设性的双边对话。

作为中美关系的重要支柱之一,人文交流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两国关系增信释疑的润滑剂。数十年来,中美在旅游、留学、智库及学术交流、地方政府及友好城市合作,以及工商界人员往来等领域的经贸人文往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两国友好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也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然而,中美贸易战以来两国关系降至建交以来冰点,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许多此前建立的经贸人文交流机制也陷入中断或停滞。

例如,在留学及学术交流方面上,此次走访交流中,哥伦比亚大学及纽约大学等高校教授告诉我们,许多有志于学习东亚文化或汉语专业的学生对中方防疫政策不够了解,受疫情影响没能来中国大陆留学,便去了中国台湾地区或新加坡。由于来华不便,一些研究中国的美国学者表示已两年多未到中国,不仅缺乏研究中国的新鲜素材和坚实支撑,在涉华话语说服力上也有所下降。长远来看,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来华留学生断崖式减少,使美国学者中的知华派损失了一代人。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中国驻美大使馆也努力在签证、航班等方面为美留学生来华提供帮助和便利。

在旅游方面,受中美贸易战及新冠疫情持续等影响,近年来中国赴美及美方来华旅游人数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6-2017年均有超过300万中国游客前往美国,2018年下降为290万人次,2020年以来则断崖式减少。NTTO统计显示,中国游客在美国2018年的消费额约为237.7亿美元。中国游客强劲的购买力对美国经济具有拉动作用。此行所到之处,许多工商业界及地方政府人士也向我们表达了对中美旅游业恢复、中国游客赴美观光购物的期待和欢迎。

人员往来大幅减少甚至中断不仅意味着经济损失,也使双方从官方到民间更容易因互不了解而产生误解误判。相较于视频交流,面对面接触交流更加亲切真实,更能感受到彼此的善意与热情,也有更多时间和自由进行深入对话。此行中,美方各界都认为中美尽快重启人文交流、增进人员往来十分必要。目前,中美官方及民间也正有越来越多致力于恢复双方人文交流的努力。

在我们结束美国行后一天,中美外长7月9日在巴厘岛举行会晤,双方就对等互惠推动中美联合工作组磋商取得更多成果达成共识,同意相互为双方外交领事人员履职创造更好条件,重启人文议题交流磋商。由此,从中美官方持续推进磋商到中国民间智库访美开启“破冰之旅”,一系列积极信号或预示着中美将加快重启人文经贸往来的步伐。

对此,结合此行所见所闻所感,我们想特别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实现中美关系稳定向好需要更多中美民间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中美民间交流中来。中国相关智库及高校学者、工商界人士乃至卸任外交官等,可以积极发声开展对话,或者更多走出去开展面对面沟通及合作交流,从而为新时期中美人文交流搭建更多桥梁纽带,不断推进中美高水平人文交流。

第二,在目前疫情防控政策下,可以通过类似冬奥会的闭环模式在国内,或在新加坡等入境免隔离国家组织召开国际会议,方便政商学界等人士面对面会晤交流。

第三,在外交部、教育部等统筹推动下,中国高校或地方政府可以为来华留学生入校及返校复学提供便利。疫情暴发以来,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高校留学生分批返校复学。其他高校也可以在相关政府部门支持下统筹安排接收、隔离等,帮助留学生顺利来华开展线下学习。

第四,继续邀请欧美驻华使节及记者实地到访中国各地实地考察了解真实情况,有助于破除西方对中国的迷思。

第五,可以推动建立中美欧G3常态性沟通机制,就中美欧及国际社会热点议题增进对话交流。中美及欧洲整体经济体量在世界占比较大,建立常态性沟通机制有助于提升沟通效率,发挥欧洲中立协调作用,使中美及时沟通减少误判。我们此行在新加坡、美国及欧洲多次提及G3概念,普遍受到欢迎,在世界秩序大转型下,这或许是增进东西方交流一个可行的新思路。

总而言之,中美各方可以从顶层设计到各领域具体事务,从友好对话到务实合作,从双边合作到多边共识,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点到面接触起来,尽快放宽并恢复中美人文交流,探索创新中美在新形势新需求下的合作渠道与合作方式,使中美各领域合作更具韧性与灵活性,在维稳中美关系、增进中美人文交流及经贸投资合作的同时,可以就世界可持续发展议题深化务实合作。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中美审计监管合作,中国舆论再就俄罗斯议题分裂
2022-08-24 07:51
社会与生活

期待中美重启并加强人文交流

王辉耀、苗绿:中美各方可以从顶层设计到各领域具体事务,从友好对话到务实合作,从点到面接触起来,尽快放宽并恢复中美人文交流。
王辉耀、苗绿

■7月21日,全球化智库(CCG)专家团完成了历时30天跨越美欧亚三大洲,共计参加70余场活动的二轨交流之旅。其中,在为期十天的美国行中,CCG与使馆、国际组织、智库、高校、媒体、工商界及政府部门等30家机构数百位美国政商学界人士进行了交流,其中包括联合国纽约总部、世界银行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等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史汀生研究中心、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大西洋理事会等知名智库,中国驻美大使馆、美国国务院及美中公共事务协会等政府及非政府机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国商会总部等工商界协会,以及彭博社纽约总部、CGTN美洲台等媒体机构等。

时隔两年多再度访美,作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次访美的中国智库,我们明显感受到美国对华负面情绪较疫情前更为严重,中美间误解误判加深。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在美所到之处均受到了热烈欢迎,美国各界对中美重启人文交流、增进人员往来的期待和呼声也十分高涨。尽管各方都认识到中美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中美关系难以恢复至从前,甚至对中国看法更加负面,但他们也普遍担忧中美关系不断恶化,期待两国更好地管控分歧,重建双边交流机制,呼吁中美人文交往尽快重启,希望与中国政府及民间增进交流。

特别是美国工商界人士真切感受到近年来中美关系巨变对美国带来的巨大损失和不利影响,他们也因此成为支持中美关系缓和的一个中坚力量。走访期间,美国史带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莫里斯•格林伯格7月7日还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题为《我们想重建与中国的关系》的文章称,包括他本人在内的13位有中国经验的美国资深政商界人士组建了一个小型组织,希望促进美中政府间展开审慎而坦诚的交流,重新创立基于相互尊重、理解基础上的建设性的双边对话。

作为中美关系的重要支柱之一,人文交流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两国关系增信释疑的润滑剂。数十年来,中美在旅游、留学、智库及学术交流、地方政府及友好城市合作,以及工商界人员往来等领域的经贸人文往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两国友好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也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然而,中美贸易战以来两国关系降至建交以来冰点,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许多此前建立的经贸人文交流机制也陷入中断或停滞。

例如,在留学及学术交流方面上,此次走访交流中,哥伦比亚大学及纽约大学等高校教授告诉我们,许多有志于学习东亚文化或汉语专业的学生对中方防疫政策不够了解,受疫情影响没能来中国大陆留学,便去了中国台湾地区或新加坡。由于来华不便,一些研究中国的美国学者表示已两年多未到中国,不仅缺乏研究中国的新鲜素材和坚实支撑,在涉华话语说服力上也有所下降。长远来看,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来华留学生断崖式减少,使美国学者中的知华派损失了一代人。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中国驻美大使馆也努力在签证、航班等方面为美留学生来华提供帮助和便利。

在旅游方面,受中美贸易战及新冠疫情持续等影响,近年来中国赴美及美方来华旅游人数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6-2017年均有超过300万中国游客前往美国,2018年下降为290万人次,2020年以来则断崖式减少。NTTO统计显示,中国游客在美国2018年的消费额约为237.7亿美元。中国游客强劲的购买力对美国经济具有拉动作用。此行所到之处,许多工商业界及地方政府人士也向我们表达了对中美旅游业恢复、中国游客赴美观光购物的期待和欢迎。

人员往来大幅减少甚至中断不仅意味着经济损失,也使双方从官方到民间更容易因互不了解而产生误解误判。相较于视频交流,面对面接触交流更加亲切真实,更能感受到彼此的善意与热情,也有更多时间和自由进行深入对话。此行中,美方各界都认为中美尽快重启人文交流、增进人员往来十分必要。目前,中美官方及民间也正有越来越多致力于恢复双方人文交流的努力。

在我们结束美国行后一天,中美外长7月9日在巴厘岛举行会晤,双方就对等互惠推动中美联合工作组磋商取得更多成果达成共识,同意相互为双方外交领事人员履职创造更好条件,重启人文议题交流磋商。由此,从中美官方持续推进磋商到中国民间智库访美开启“破冰之旅”,一系列积极信号或预示着中美将加快重启人文经贸往来的步伐。

对此,结合此行所见所闻所感,我们想特别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实现中美关系稳定向好需要更多中美民间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中美民间交流中来。中国相关智库及高校学者、工商界人士乃至卸任外交官等,可以积极发声开展对话,或者更多走出去开展面对面沟通及合作交流,从而为新时期中美人文交流搭建更多桥梁纽带,不断推进中美高水平人文交流。

第二,在目前疫情防控政策下,可以通过类似冬奥会的闭环模式在国内,或在新加坡等入境免隔离国家组织召开国际会议,方便政商学界等人士面对面会晤交流。

第三,在外交部、教育部等统筹推动下,中国高校或地方政府可以为来华留学生入校及返校复学提供便利。疫情暴发以来,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高校留学生分批返校复学。其他高校也可以在相关政府部门支持下统筹安排接收、隔离等,帮助留学生顺利来华开展线下学习。

第四,继续邀请欧美驻华使节及记者实地到访中国各地实地考察了解真实情况,有助于破除西方对中国的迷思。

第五,可以推动建立中美欧G3常态性沟通机制,就中美欧及国际社会热点议题增进对话交流。中美及欧洲整体经济体量在世界占比较大,建立常态性沟通机制有助于提升沟通效率,发挥欧洲中立协调作用,使中美及时沟通减少误判。我们此行在新加坡、美国及欧洲多次提及G3概念,普遍受到欢迎,在世界秩序大转型下,这或许是增进东西方交流一个可行的新思路。

总而言之,中美各方可以从顶层设计到各领域具体事务,从友好对话到务实合作,从双边合作到多边共识,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点到面接触起来,尽快放宽并恢复中美人文交流,探索创新中美在新形势新需求下的合作渠道与合作方式,使中美各领域合作更具韧性与灵活性,在维稳中美关系、增进中美人文交流及经贸投资合作的同时,可以就世界可持续发展议题深化务实合作。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