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08-10 16:34
时政

因猪肉价格飙升 中国7月CPI升至两年来最高

中国7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猪肉价格上涨和经济形势好转料将推升今年的CPI。
经济中国消费通胀放缓,表明内需依然疲软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三发布数据称,7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涨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创2020年8月以来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2%,涨幅较上月收窄1.9个百分点,连续九个月回落。

无论是CPI还是PPI, 同比涨幅均不及预期。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七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2.9%,PPI同比上涨4.8%。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界面新闻表示,三方面因素推动了7月CPI同比继续上行。一是食品项中的猪肉分项,随着新一轮猪周期开启,猪肉价格环比继续上行,同比涨幅持续扩大,成为拉动CPI的关键因素。二是在天气因素影响下,蔬菜价格明显强于季节性。三是疫情管控更为精准,服务业持续修复,对非食品价格形成支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中,食品价格上涨6.3%,涨幅比上月扩大3.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1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6.0%转为上涨20.2%;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6.9%和12.9%。

CPI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5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4.6%、26.7%和22.4%,涨幅均有回落。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6%转为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0.53个百分点。受前期生猪产能去化效应逐步显现、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和消费需求恢复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上涨25.6%;受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9.2%转为上涨10.3%,涨幅高于季节性。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3.4%和3.6%;受暑期出行增多影响,飞机票、宾馆住宿、交通工具租赁费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6.1%、5.0%、4.3%和3.5%。

对于接下来的物价走势,伍超明表示,下半年猪肉价格会继续上涨,对CPI的拉动作用也会持续增加,同时,国际粮价上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输入型通胀风险。他预计,未来两个月CPI同比会加速抬升,高点或出现在9月。

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孙永乐也表示,随着猪肉价格进入回升期,下半年CPI存在一定的上行压力。但从供需两端看,猪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他指出,从需求端看,三季度是猪肉消费的传统淡季,供给端看,能繁母猪存栏同比虽然在下滑,但仍位于高位,这为后续应对猪价上行提供了底气。此外,目前暂未出现外部因素冲击,养殖更加规模化,产能调整灵敏度提高,猪价难以出现类似往年的大幅度波动。

7月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显示,7月29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9.27元/公斤,比7月1日上涨19.2%,比去年同期上涨33.28%,涨幅比上月扩大28.48个百分点。

对于当前物价水平的变化是否会对货币政策构成扰动,分析师认为,在CPI整体温和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会受到掣肘。

伍超明表示,一方面,尽管三季度CPI同比涨幅可能较大,但全年通胀水平仍会低于3%的政府既定目标;另一方面,在全球通胀高企的环境下,我国通胀水平属于温和水平。稳就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依然是年内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流动性将处于合理充裕水平。

国盛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CPI目前上涨的幅度并不是很高,而且持续时间有限,而且现阶段CPI上涨是猪肉这一单一品类带来的,结构性比较强,央行货币政策没有必要做出收紧的反应。”他对界面新闻说。

在欧美经济被衰退阴霾笼罩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承压,国内钢材、煤炭等价格也在走弱,带动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由上月的持平转为下降1.3%。

此前公布的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预示了7月PPI环比可能走低。7月制造业PMI中的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比上月下降11.6和6.2个百分点至40.4%和40.1%,均创今年以来新低。

伍超明预测称,接下去PPI同比增速可能在两股力量的叠加影响下加速下行。一是去年三四季度PPI同比增速加速上升,高基数将使今年同比增速快速下行;二是近期全球经济明显放缓,需求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能趋弱,输入型通胀压力带来的新涨价因素影响有限。

孙永乐也认为,在海外财政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经济增长动力下滑的背景下,海外输入型通胀压力减弱,叠加国内保供稳价以及去年的高基数,下半年PPI回落的大方向是确定的,后续需要关注的是在低库存和供给不确定性背景下原油价格的变动。


又讯:

中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通胀加速至两年来的最高水平,主要是因猪肉成本上涨。

国家统计局8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猪肉价格飙升20.2%,7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CPI的升幅低于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2.9%的预估中值,6月份的增幅为2.5%。

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2%,低于6月份6.1%的增幅,大宗商品价格走软。

不过,猪肉价格上涨和经济形势好转料将推升今年的CPI,并可能检验中国出台更多刺激措施的能力。同时,7月份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为0.8%,表明经济中的需求压力很小,决策者无需太担心。

仲量联行研究主管兼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说,由于基数较低和猪肉价格的提振,未来两个月通货膨胀率可能会超过3%。

中国基准沪深300指数8月10日早盘下跌0.3%,与亚洲股市的跌势一致。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下跌1个基点至2.73%,债券期货上涨 0.2%。

国家统计局在一份声明中援引高级统计师董莉娟的话指出,7月份,受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及季节性因素影响,CPI环比由平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6.3%,作为中国CPI篮子中关键因素的猪肉价格,自2020年9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增长。鲜果和鲜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6.9%和12.9%。

在CPI发布之前,中金公司分析师说,消费者通胀率可能会超过政府今年早些时候所定的3%左右目标。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在世界经济论坛主办的与全球企业家视频活动上表示,经济增长率略高或者略低都是可以接受的。■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经济中国消费通胀放缓,表明内需依然疲软
2022-08-10 16:34
时政

因猪肉价格飙升 中国7月CPI升至两年来最高

中国7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猪肉价格上涨和经济形势好转料将推升今年的CPI。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三发布数据称,7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涨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创2020年8月以来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2%,涨幅较上月收窄1.9个百分点,连续九个月回落。

无论是CPI还是PPI, 同比涨幅均不及预期。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七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2.9%,PPI同比上涨4.8%。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界面新闻表示,三方面因素推动了7月CPI同比继续上行。一是食品项中的猪肉分项,随着新一轮猪周期开启,猪肉价格环比继续上行,同比涨幅持续扩大,成为拉动CPI的关键因素。二是在天气因素影响下,蔬菜价格明显强于季节性。三是疫情管控更为精准,服务业持续修复,对非食品价格形成支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中,食品价格上涨6.3%,涨幅比上月扩大3.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1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6.0%转为上涨20.2%;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6.9%和12.9%。

CPI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5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4.6%、26.7%和22.4%,涨幅均有回落。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6%转为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0.53个百分点。受前期生猪产能去化效应逐步显现、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和消费需求恢复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上涨25.6%;受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9.2%转为上涨10.3%,涨幅高于季节性。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3.4%和3.6%;受暑期出行增多影响,飞机票、宾馆住宿、交通工具租赁费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6.1%、5.0%、4.3%和3.5%。

对于接下来的物价走势,伍超明表示,下半年猪肉价格会继续上涨,对CPI的拉动作用也会持续增加,同时,国际粮价上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输入型通胀风险。他预计,未来两个月CPI同比会加速抬升,高点或出现在9月。

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孙永乐也表示,随着猪肉价格进入回升期,下半年CPI存在一定的上行压力。但从供需两端看,猪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他指出,从需求端看,三季度是猪肉消费的传统淡季,供给端看,能繁母猪存栏同比虽然在下滑,但仍位于高位,这为后续应对猪价上行提供了底气。此外,目前暂未出现外部因素冲击,养殖更加规模化,产能调整灵敏度提高,猪价难以出现类似往年的大幅度波动。

7月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显示,7月29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9.27元/公斤,比7月1日上涨19.2%,比去年同期上涨33.28%,涨幅比上月扩大28.48个百分点。

对于当前物价水平的变化是否会对货币政策构成扰动,分析师认为,在CPI整体温和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会受到掣肘。

伍超明表示,一方面,尽管三季度CPI同比涨幅可能较大,但全年通胀水平仍会低于3%的政府既定目标;另一方面,在全球通胀高企的环境下,我国通胀水平属于温和水平。稳就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依然是年内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流动性将处于合理充裕水平。

国盛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CPI目前上涨的幅度并不是很高,而且持续时间有限,而且现阶段CPI上涨是猪肉这一单一品类带来的,结构性比较强,央行货币政策没有必要做出收紧的反应。”他对界面新闻说。

在欧美经济被衰退阴霾笼罩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承压,国内钢材、煤炭等价格也在走弱,带动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由上月的持平转为下降1.3%。

此前公布的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预示了7月PPI环比可能走低。7月制造业PMI中的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比上月下降11.6和6.2个百分点至40.4%和40.1%,均创今年以来新低。

伍超明预测称,接下去PPI同比增速可能在两股力量的叠加影响下加速下行。一是去年三四季度PPI同比增速加速上升,高基数将使今年同比增速快速下行;二是近期全球经济明显放缓,需求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能趋弱,输入型通胀压力带来的新涨价因素影响有限。

孙永乐也认为,在海外财政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经济增长动力下滑的背景下,海外输入型通胀压力减弱,叠加国内保供稳价以及去年的高基数,下半年PPI回落的大方向是确定的,后续需要关注的是在低库存和供给不确定性背景下原油价格的变动。


又讯:

中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通胀加速至两年来的最高水平,主要是因猪肉成本上涨。

国家统计局8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猪肉价格飙升20.2%,7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CPI的升幅低于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2.9%的预估中值,6月份的增幅为2.5%。

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2%,低于6月份6.1%的增幅,大宗商品价格走软。

不过,猪肉价格上涨和经济形势好转料将推升今年的CPI,并可能检验中国出台更多刺激措施的能力。同时,7月份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为0.8%,表明经济中的需求压力很小,决策者无需太担心。

仲量联行研究主管兼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说,由于基数较低和猪肉价格的提振,未来两个月通货膨胀率可能会超过3%。

中国基准沪深300指数8月10日早盘下跌0.3%,与亚洲股市的跌势一致。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下跌1个基点至2.73%,债券期货上涨 0.2%。

国家统计局在一份声明中援引高级统计师董莉娟的话指出,7月份,受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及季节性因素影响,CPI环比由平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6.3%,作为中国CPI篮子中关键因素的猪肉价格,自2020年9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增长。鲜果和鲜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6.9%和12.9%。

在CPI发布之前,中金公司分析师说,消费者通胀率可能会超过政府今年早些时候所定的3%左右目标。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在世界经济论坛主办的与全球企业家视频活动上表示,经济增长率略高或者略低都是可以接受的。■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