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08-05 15:18
社会与生活

中国新冠疫苗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叶胜舟:市场残酷,变化太快,今年全球疫苗过剩。中国半数以上疫苗巨额投资太多,重复建设太多,产能严重过剩,成本回收遥遥无期。
疫情每周时事分析:上海解封,北京抗疫模式获胜
叶胜舟

■2003年,中国全球首先报告SARS疫情,在寻找致病源吃了败仗,错误地认为是衣原体,很快香港大学、美国CDC、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新冠病毒。

2020年,中国再次全球首先报告COVID-19疫情,很快找准致病源,向WHO上传了全基因测序,而且研制新冠疫苗抢占先机,基本与美欧同步。

相比17年前,中国科技防疫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和乱象,多数是各国的共性问题,少数是中国的个性问题,例如严重的投资浪费、行政权力边界不清晰等。

一、疫苗的有效性。WHO对新冠疫苗设定的标准是防发病、防重症、防死亡。2021年11月,南非报告Omicron变异株后,据8月3日WHO通报,7月全球99%新冠确诊病例感染毒株为Omicron。

Omicron毒株具有高变异度、强传播能力、强免疫逃逸能力等特征,无论是各种疫苗产生的人工免疫中和抗体,还是既往感染诱导的自然免疫中和抗体,防护作用都明显降低。

坦率地说,现有疫苗防发病几乎不可能,各国研究的共同结论是,接种加强针仍可以减少重症率和死亡率。

还有一个头痛的现象,BA.5亚型成为全球主流毒株后,再感染的比例提升。据美国CDC统计,5月BA.2浪潮期间的再感染率3.6%,7月BA.5浪潮期间的再感染率6.4%。

美国总统拜登接种了4剂mRNA疫苗,其中2剂加强针。7月21日,新冠病毒检测阳性;27日检测阴性并解除隔离;30日再次检测阳性,至8月3日仍然检测阳性。

二、疫苗的安全性。mRNA疫苗的副作用之一是心肌炎,而且多发生在青年接种群体。灭活疫苗有百年历史,技术成熟,也存在副作用。

7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情况。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2018-2021年,中国白血病住院次数占比分别为0.15%、0.14%、0.13%、0.13%,糖尿病住院次数占比分别为2.1%、2.1%、2.2%、2.2%,无显著变化。

权威专家在发布会上明确宣布,“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发生,也不会像有些网络信息所说的影响人体遗传发育、导致肿瘤转移扩散、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现象,这些都是网络上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

这个论证在逻辑上可能存在三个漏洞:除了白血病和糖尿病,其他疾病没有统计数据支撑;有的不良反应没有获得权威的论证;有的不良反应没有获得统计。

三、疫苗产能过剩。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披露,截至2022年7月23日,中国共有36款新冠疫苗获得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3款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5款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

以Omicron疫苗为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组疫苗研发专班已部署多条技术路线,且均已开展单价、多价疫苗研发。明显体现行政主导,而非市场主导。进展较快的单价灭活疫苗正在浙江、湖南、香港等地开展临床试验;四价重组蛋白疫苗已获阿联酋Ⅲ期临床试验批件并启动相关研究;其他多款单价、多价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在开展临床前研究。

市场残酷,变化太快,今年全球疫苗过剩。该接种的已经接种,不接种的也无所谓,直接躺平,通过Omicron实现自然免疫。中国半数以上疫苗巨额投资太多,重复建设太多,产能严重过剩,成本回收遥遥无期。

2022年上半年,中国疫苗出口总额为51.1亿元,同比下降95%。7月24日,主营疫苗业务的康泰生物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同比下降70.29%-61.37%,次日股票收盘价大跌4.92%。

新冠病毒变异太快,约6-8个月就有新的全球主流毒株,疫苗研制进度远远跟不上病毒变异进度。例如,针对Delta毒株的疫苗还在研制,今年Omicron毒株已大流行。大国政府和大型疫苗企业其实心里都没底,现在押宝研制Omicron疫苗,恐怕还没量产,又冒出新的全球主流毒株。

四、疫苗接种频率。全球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主流共识,全程接种疫苗不够,需要若干月之后再接种一剂加强针;加强针可以同源接种,也可序贯接种,后者保护效果更佳。

但很少有国家再为全民接种加强第4针。以色列国小、富小这么干了,依然躲不过Omicron毒株的袭击。是否需要、何时接种Omicron加强针疫苗,各国都非常慎重,都在研究和相互观望,都清楚不一定有用,必定增加巨额的财政开支或医保开支,偶合反应也随之增加。

病毒变异太快,人口大国更受折磨。还在分批次辛苦组织全民接种第4针,新的病毒流行,原来的疫苗没啥用,劳民伤财。又要痛苦地斟酌,针对新流行的毒株,是否还接种第5针?今后是否需要每年接种,甚至每半年接种1针?

最理想的当然是有高效广谱疫苗,一年接种一针,可防已知的所有(至少是大部分)新冠病毒,包括流感病毒等。中美都在较劲研究高效广谱新冠疫苗,也都进入临床试验。

五、疫苗老年接种。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披露,截至7月22日,全国、60岁以上老人、80岁以上老人的第一剂次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2.1%、89.6%、73.5%,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分别为89.7%、84.7%、61%,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71.7%、67.3%、38.4%。

以上数据表明,与全国总体接种率比较,60岁以上老人相差的百分点不明显,80岁以上老人相差的百分点很明显,尤其加强针低了33.3个百分点。

老年人是新冠病毒的高风险人群,尤其80岁以上老人,免疫功能相对弱,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一旦感染,重症率和死亡率相对其他年龄段明显更高。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明确要求,80岁以上老人“都应该积极的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老年人接种一定要加快推进”。中国宁愿部分牺牲经济增长,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方针,主因之一就是保护老人。

医疗资源一旦严重透支,老人病死率无论多少,乘以巨大的人口基数,就是一个可怕的结果,对政府、舆论和民众都是不堪承受的重压。80岁以上老人的加强针接种率如无明显提高(例如达到70%),决策完全开放国门、完全恢复疫情前生活就有顾虑和延迟。■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疫情每周时事分析:上海解封,北京抗疫模式获胜
2022-08-05 15:18
社会与生活

中国新冠疫苗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叶胜舟:市场残酷,变化太快,今年全球疫苗过剩。中国半数以上疫苗巨额投资太多,重复建设太多,产能严重过剩,成本回收遥遥无期。
叶胜舟

■2003年,中国全球首先报告SARS疫情,在寻找致病源吃了败仗,错误地认为是衣原体,很快香港大学、美国CDC、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新冠病毒。

2020年,中国再次全球首先报告COVID-19疫情,很快找准致病源,向WHO上传了全基因测序,而且研制新冠疫苗抢占先机,基本与美欧同步。

相比17年前,中国科技防疫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和乱象,多数是各国的共性问题,少数是中国的个性问题,例如严重的投资浪费、行政权力边界不清晰等。

一、疫苗的有效性。WHO对新冠疫苗设定的标准是防发病、防重症、防死亡。2021年11月,南非报告Omicron变异株后,据8月3日WHO通报,7月全球99%新冠确诊病例感染毒株为Omicron。

Omicron毒株具有高变异度、强传播能力、强免疫逃逸能力等特征,无论是各种疫苗产生的人工免疫中和抗体,还是既往感染诱导的自然免疫中和抗体,防护作用都明显降低。

坦率地说,现有疫苗防发病几乎不可能,各国研究的共同结论是,接种加强针仍可以减少重症率和死亡率。

还有一个头痛的现象,BA.5亚型成为全球主流毒株后,再感染的比例提升。据美国CDC统计,5月BA.2浪潮期间的再感染率3.6%,7月BA.5浪潮期间的再感染率6.4%。

美国总统拜登接种了4剂mRNA疫苗,其中2剂加强针。7月21日,新冠病毒检测阳性;27日检测阴性并解除隔离;30日再次检测阳性,至8月3日仍然检测阳性。

二、疫苗的安全性。mRNA疫苗的副作用之一是心肌炎,而且多发生在青年接种群体。灭活疫苗有百年历史,技术成熟,也存在副作用。

7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情况。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2018-2021年,中国白血病住院次数占比分别为0.15%、0.14%、0.13%、0.13%,糖尿病住院次数占比分别为2.1%、2.1%、2.2%、2.2%,无显著变化。

权威专家在发布会上明确宣布,“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发生,也不会像有些网络信息所说的影响人体遗传发育、导致肿瘤转移扩散、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现象,这些都是网络上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

这个论证在逻辑上可能存在三个漏洞:除了白血病和糖尿病,其他疾病没有统计数据支撑;有的不良反应没有获得权威的论证;有的不良反应没有获得统计。

三、疫苗产能过剩。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披露,截至2022年7月23日,中国共有36款新冠疫苗获得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3款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5款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

以Omicron疫苗为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组疫苗研发专班已部署多条技术路线,且均已开展单价、多价疫苗研发。明显体现行政主导,而非市场主导。进展较快的单价灭活疫苗正在浙江、湖南、香港等地开展临床试验;四价重组蛋白疫苗已获阿联酋Ⅲ期临床试验批件并启动相关研究;其他多款单价、多价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在开展临床前研究。

市场残酷,变化太快,今年全球疫苗过剩。该接种的已经接种,不接种的也无所谓,直接躺平,通过Omicron实现自然免疫。中国半数以上疫苗巨额投资太多,重复建设太多,产能严重过剩,成本回收遥遥无期。

2022年上半年,中国疫苗出口总额为51.1亿元,同比下降95%。7月24日,主营疫苗业务的康泰生物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同比下降70.29%-61.37%,次日股票收盘价大跌4.92%。

新冠病毒变异太快,约6-8个月就有新的全球主流毒株,疫苗研制进度远远跟不上病毒变异进度。例如,针对Delta毒株的疫苗还在研制,今年Omicron毒株已大流行。大国政府和大型疫苗企业其实心里都没底,现在押宝研制Omicron疫苗,恐怕还没量产,又冒出新的全球主流毒株。

四、疫苗接种频率。全球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主流共识,全程接种疫苗不够,需要若干月之后再接种一剂加强针;加强针可以同源接种,也可序贯接种,后者保护效果更佳。

但很少有国家再为全民接种加强第4针。以色列国小、富小这么干了,依然躲不过Omicron毒株的袭击。是否需要、何时接种Omicron加强针疫苗,各国都非常慎重,都在研究和相互观望,都清楚不一定有用,必定增加巨额的财政开支或医保开支,偶合反应也随之增加。

病毒变异太快,人口大国更受折磨。还在分批次辛苦组织全民接种第4针,新的病毒流行,原来的疫苗没啥用,劳民伤财。又要痛苦地斟酌,针对新流行的毒株,是否还接种第5针?今后是否需要每年接种,甚至每半年接种1针?

最理想的当然是有高效广谱疫苗,一年接种一针,可防已知的所有(至少是大部分)新冠病毒,包括流感病毒等。中美都在较劲研究高效广谱新冠疫苗,也都进入临床试验。

五、疫苗老年接种。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披露,截至7月22日,全国、60岁以上老人、80岁以上老人的第一剂次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2.1%、89.6%、73.5%,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分别为89.7%、84.7%、61%,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71.7%、67.3%、38.4%。

以上数据表明,与全国总体接种率比较,60岁以上老人相差的百分点不明显,80岁以上老人相差的百分点很明显,尤其加强针低了33.3个百分点。

老年人是新冠病毒的高风险人群,尤其80岁以上老人,免疫功能相对弱,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一旦感染,重症率和死亡率相对其他年龄段明显更高。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明确要求,80岁以上老人“都应该积极的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老年人接种一定要加快推进”。中国宁愿部分牺牲经济增长,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方针,主因之一就是保护老人。

医疗资源一旦严重透支,老人病死率无论多少,乘以巨大的人口基数,就是一个可怕的结果,对政府、舆论和民众都是不堪承受的重压。80岁以上老人的加强针接种率如无明显提高(例如达到70%),决策完全开放国门、完全恢复疫情前生活就有顾虑和延迟。■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