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07-23 07:17
艺术风尚

在美食阅读中重返寻味旅途

范庭略:理想的美食阅读并不仅限于学习下厨房的技艺,翻开一本美食大部头,不同的人会发现不同的盛宴。
书在美食阅读中重返寻味旅途
范庭略

■如果美食图书的唯一目的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做一桌看上去体面的饭菜,那么这些书在家里所占的空间一定不会比育婴图书更多。何况现在互联网开辟了很多赚钱的赛道,有些手机APP一下子能免费提供几千道菜的做法,而且这些APP还会充分考虑到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用语音的方式把做菜的方法念出来,以便让手忙脚乱的家庭主厨们专心致志地手忙脚乱。

当然,精装的美食图书不在以上的讨论范围内。所谓“精装版”,至少在“知识就是重量”方面不会让读者们失望,没有1.5公斤以上的净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本“Coffee-Table Book”。而所谓的“咖啡桌大书”,就是一家之主摆在客厅的茶几上用来招待客人的“话题提示器”。这些书无一例外都是印刷精美、图片考究以及文字恰到好处。非常适合宾主双方在尬聊的时候做一些脑力激荡的锤炼,进而达到缓和社交气氛的初衷。

今天介绍四本适合摆在家里茶几上的美食图书,就好像有些人喜欢观看Jamie Oliver的电视节目并不意味着他们也喜欢亲手做饭一样,这些书值得慢慢阅读,不仅仅在这个炎热的夏天。

《面包经典烘培术》

德国国家面包师团队编著

面包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烙印最深的食物之一了。在发现可以用来制作面包的谷物之后,人类动荡不安的生活才算安定下来。俄罗斯有句古老的谚语:“面包是军队最伟大的盟友,因为士兵的行进步伐永远取决于他们的肚子”。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中,可以看到餐桌上散落的小圆面包,这些面包恐怕算是共享经济的最早代表了。

德国国家面包师团队由坐落在德国魏因海姆的德国烘焙工艺联邦学院的14位烘培冠军所组成,这些成员通过德国烘培大师赛和欧洲青年面包师锦标赛选拨而确定。德国不仅足球领先全球,面包也处于世界的领先行列。本书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专业人员将原本商用的食谱份量转变成了正常的家庭用量,从而让原材料更便于在家用的揉面机以及烤箱中使用。炎炎烈日之下,在家里看这本书,做一篮面包出来和家人或者朋友们一起分享。面包出炉的香气是诱人的,看完这本书可以帮助你从烘培素人变成烘培达人。

《米其林寻味指南》

编者:菲利普•图瓦纳德(Philippe Toinard)编著

即便是经过全球疫情的洗礼,“米其林指南”作为美食领域圣经的地位依旧不容动摇。虽然在中国市场,美团和携程都开始了弯道超车式的餐厅评比,但是这本丰满的红宝书依然是全球美食与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美食指南。专横、晦涩以及无情,都是人们批评米其林的原因,后者也从来不向公众解释给予餐厅高分或低分的理由。米其林的缄默政策让大众更加感受到法式的傲慢,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米其林指南120多年来对美食行业的专业逻辑。幸好,他们现在出版了一本图书,“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解释了何谓“美食侦探”;为什么“美食侦探”在成为米其林全职工作人员之前往往会拥有来自于酒店行业的从业经历;他们的工作日常是什么样的,以及他们认为的好餐厅究竟好在哪里。

有时候阅读故事更像是一种想象行为,真正的归宿都是在朝圣者的心中。所以当翻开这本厚重的寻味指南的时候,基本上是踏上了一次纸上的全球美食之旅,跟随米其林的美食侦探,尽情享受人生的盛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穷无尽、丰富多彩的食品柜。虽然我们现在还不可以像以前那样自在地傲游四方,但是我们始终相信不会跟世界分隔太久,世界美食的大门也一定会再次敞开,因为美食的魅力就在于体验和分享。

《主厨的餐桌:影响烹饪历史的237道招牌菜》

作者:苏珊•荣格(Susan Jung)等

食物是有记忆做调味料的营养物质,就好像旅游一样,只有在我们开始思考、谈论、分享品尝食物的时候,食物才会变成烹饪的过程。而让我们最容易记住的食物就是招牌菜。常言说一招鲜吃遍天,招牌菜成就了美食巨头和大众美食文化,就好像奢侈品牌都会拥有攻城掠地的爆款产品一样,招牌菜记录了饮食文化的运动轨迹和历史。从拿破仑到佛跳墙,从北京烤鸭到西班牙煎蛋饼,这些都是沉淀了人类共同情感的难忘记忆。这本书集中了200多道令人神往的餐点清单,也是一个将饮食文化推广到全世界的物质记录。

就好像一个摇滚乐队的成名曲不可以代表乐队的全部水平,一道著名的招牌菜也不能代表厨师的全部技艺。对很多厨师来讲,招牌菜可能会成为扼杀他创造力的累赘。在成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款爆火的招牌菜面世流行,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这些年川菜一直在不停创新的主要原因之一。

陈晓卿先生说:“一道菜最重要的配方就是文化,而主厨就是传播饮食文化和地域风味的使者。招牌菜是主厨和餐厅的铭牌,也是食客个体的回忆,更是人类在自然和社会中探索的一种人文精神。”厨艺导师蔡昊先生则认为:“招牌菜反映了主厨的成长阅历以及审美情趣,是个人标签与内心世界的具象化呈现,也是各自对不同时空文化发展的印迹和注解。”两位长期关注中国餐饮行业发展并身体力行为行业带来改变的美食爱好者,都带着批判性和历史性的眼光对改变饮食方式的味觉历史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中国菜》

陈纪临、方晓岚著

中文读者对于外国作者用英文书写中国厨艺的兴趣,要明显高过中国作者用英文所书写的中国厨艺的兴趣。本书为英国著名艺术类出版商费顿(Phaidon)出版的“China:The Cookbook”的简体中文版。费顿出版社基本上包办了世界最好厨师的图书业务,出版社的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就是出版了一个系列的国家食谱,包括墨西哥、秘鲁、泰国、印度、中国。撰写中国食谱的作者是一对结婚超过38年的香港夫妇。作者陈纪临先生的父亲陈梦因先生是香港一家报纸的主编,在1953年撰写了十卷《食经》,被誉为“中国美食圣经”,并在过去数十年间接连再版。夫妇两人受英国费顿出版社邀请,向全世界读者推广中国超过33个不同地区的600多道名菜的菜谱。不少西方媒体在推荐这本书的时候都会提及,这本地道的中国菜谱所提到的内容,与他们在各自国家所见到的中餐外卖相去甚远。

费顿出版社的摄影和版式设计一直都是全球美食图书设计师们的致敬对象,其所整理出的来自中国各地的美食介绍,不亚于一次视觉旅行。如果你只想买一本中国的菜谱放在书架上,这本书将是不二选择。■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书在美食阅读中重返寻味旅途
2022-07-23 07:17
艺术风尚

在美食阅读中重返寻味旅途

范庭略:理想的美食阅读并不仅限于学习下厨房的技艺,翻开一本美食大部头,不同的人会发现不同的盛宴。
范庭略

■如果美食图书的唯一目的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做一桌看上去体面的饭菜,那么这些书在家里所占的空间一定不会比育婴图书更多。何况现在互联网开辟了很多赚钱的赛道,有些手机APP一下子能免费提供几千道菜的做法,而且这些APP还会充分考虑到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用语音的方式把做菜的方法念出来,以便让手忙脚乱的家庭主厨们专心致志地手忙脚乱。

当然,精装的美食图书不在以上的讨论范围内。所谓“精装版”,至少在“知识就是重量”方面不会让读者们失望,没有1.5公斤以上的净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本“Coffee-Table Book”。而所谓的“咖啡桌大书”,就是一家之主摆在客厅的茶几上用来招待客人的“话题提示器”。这些书无一例外都是印刷精美、图片考究以及文字恰到好处。非常适合宾主双方在尬聊的时候做一些脑力激荡的锤炼,进而达到缓和社交气氛的初衷。

今天介绍四本适合摆在家里茶几上的美食图书,就好像有些人喜欢观看Jamie Oliver的电视节目并不意味着他们也喜欢亲手做饭一样,这些书值得慢慢阅读,不仅仅在这个炎热的夏天。

《面包经典烘培术》

德国国家面包师团队编著

面包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烙印最深的食物之一了。在发现可以用来制作面包的谷物之后,人类动荡不安的生活才算安定下来。俄罗斯有句古老的谚语:“面包是军队最伟大的盟友,因为士兵的行进步伐永远取决于他们的肚子”。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中,可以看到餐桌上散落的小圆面包,这些面包恐怕算是共享经济的最早代表了。

德国国家面包师团队由坐落在德国魏因海姆的德国烘焙工艺联邦学院的14位烘培冠军所组成,这些成员通过德国烘培大师赛和欧洲青年面包师锦标赛选拨而确定。德国不仅足球领先全球,面包也处于世界的领先行列。本书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专业人员将原本商用的食谱份量转变成了正常的家庭用量,从而让原材料更便于在家用的揉面机以及烤箱中使用。炎炎烈日之下,在家里看这本书,做一篮面包出来和家人或者朋友们一起分享。面包出炉的香气是诱人的,看完这本书可以帮助你从烘培素人变成烘培达人。

《米其林寻味指南》

编者:菲利普•图瓦纳德(Philippe Toinard)编著

即便是经过全球疫情的洗礼,“米其林指南”作为美食领域圣经的地位依旧不容动摇。虽然在中国市场,美团和携程都开始了弯道超车式的餐厅评比,但是这本丰满的红宝书依然是全球美食与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美食指南。专横、晦涩以及无情,都是人们批评米其林的原因,后者也从来不向公众解释给予餐厅高分或低分的理由。米其林的缄默政策让大众更加感受到法式的傲慢,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米其林指南120多年来对美食行业的专业逻辑。幸好,他们现在出版了一本图书,“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解释了何谓“美食侦探”;为什么“美食侦探”在成为米其林全职工作人员之前往往会拥有来自于酒店行业的从业经历;他们的工作日常是什么样的,以及他们认为的好餐厅究竟好在哪里。

有时候阅读故事更像是一种想象行为,真正的归宿都是在朝圣者的心中。所以当翻开这本厚重的寻味指南的时候,基本上是踏上了一次纸上的全球美食之旅,跟随米其林的美食侦探,尽情享受人生的盛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穷无尽、丰富多彩的食品柜。虽然我们现在还不可以像以前那样自在地傲游四方,但是我们始终相信不会跟世界分隔太久,世界美食的大门也一定会再次敞开,因为美食的魅力就在于体验和分享。

《主厨的餐桌:影响烹饪历史的237道招牌菜》

作者:苏珊•荣格(Susan Jung)等

食物是有记忆做调味料的营养物质,就好像旅游一样,只有在我们开始思考、谈论、分享品尝食物的时候,食物才会变成烹饪的过程。而让我们最容易记住的食物就是招牌菜。常言说一招鲜吃遍天,招牌菜成就了美食巨头和大众美食文化,就好像奢侈品牌都会拥有攻城掠地的爆款产品一样,招牌菜记录了饮食文化的运动轨迹和历史。从拿破仑到佛跳墙,从北京烤鸭到西班牙煎蛋饼,这些都是沉淀了人类共同情感的难忘记忆。这本书集中了200多道令人神往的餐点清单,也是一个将饮食文化推广到全世界的物质记录。

就好像一个摇滚乐队的成名曲不可以代表乐队的全部水平,一道著名的招牌菜也不能代表厨师的全部技艺。对很多厨师来讲,招牌菜可能会成为扼杀他创造力的累赘。在成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款爆火的招牌菜面世流行,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这些年川菜一直在不停创新的主要原因之一。

陈晓卿先生说:“一道菜最重要的配方就是文化,而主厨就是传播饮食文化和地域风味的使者。招牌菜是主厨和餐厅的铭牌,也是食客个体的回忆,更是人类在自然和社会中探索的一种人文精神。”厨艺导师蔡昊先生则认为:“招牌菜反映了主厨的成长阅历以及审美情趣,是个人标签与内心世界的具象化呈现,也是各自对不同时空文化发展的印迹和注解。”两位长期关注中国餐饮行业发展并身体力行为行业带来改变的美食爱好者,都带着批判性和历史性的眼光对改变饮食方式的味觉历史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中国菜》

陈纪临、方晓岚著

中文读者对于外国作者用英文书写中国厨艺的兴趣,要明显高过中国作者用英文所书写的中国厨艺的兴趣。本书为英国著名艺术类出版商费顿(Phaidon)出版的“China:The Cookbook”的简体中文版。费顿出版社基本上包办了世界最好厨师的图书业务,出版社的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就是出版了一个系列的国家食谱,包括墨西哥、秘鲁、泰国、印度、中国。撰写中国食谱的作者是一对结婚超过38年的香港夫妇。作者陈纪临先生的父亲陈梦因先生是香港一家报纸的主编,在1953年撰写了十卷《食经》,被誉为“中国美食圣经”,并在过去数十年间接连再版。夫妇两人受英国费顿出版社邀请,向全世界读者推广中国超过33个不同地区的600多道名菜的菜谱。不少西方媒体在推荐这本书的时候都会提及,这本地道的中国菜谱所提到的内容,与他们在各自国家所见到的中餐外卖相去甚远。

费顿出版社的摄影和版式设计一直都是全球美食图书设计师们的致敬对象,其所整理出的来自中国各地的美食介绍,不亚于一次视觉旅行。如果你只想买一本中国的菜谱放在书架上,这本书将是不二选择。■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