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07-07 12:39
社会与生活

Omicron持续考验中国的“精准防疫”

叶胜舟:第九版防控方案针对Omicron的传播特征做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尽量缩小影响人群,尽量缩短影响时间,减少防疫成本,减轻民众怨言。
疫情中国单日新增本土新冠病例数突破2.4万例
叶胜舟

■今年以来,Omicron毒株的强传播力、强隐匿性,对中国此前两年引以为豪的抗疫经验和成就提出了严峻的考验。3月下旬,全国经济中心上海“沦陷”,饱受两个多月封城之苦,6月1日顶着反弹风险,按计划解封救经济。最近两周,局势又有若干新变化。

全国疫情明显反弹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每日疫情”专栏通报,6月22日至28日一周,中国本土新增确诊49例、无症状感染146例,扣除无症状感染转确诊14例,实际新增阳性181例,分布在13个省份。

6月29日至7月5日一周,中国本土新增确诊355例、无症状感染1483例,扣除无症状感染转确诊61例,实际新增阳性1777例,环比暴增881.8%。分布在14个省份,环比新增1个省份,涉及的地级市明显增多。

据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截至7月6月21时,全国高风险区226个,前三名分别为:安徽126个、江苏32个、福建27个;中风险区115个,前三名分别为:上海25个、江苏22个、安徽20个。

两个重疫区都位于中国经济主要增长带──长三角。一个是安徽省宿州市,下辖的泗县9天报告本土新增阳性逾千例,而且疫情已外溢扩散苏浙等省;另一个是江苏省无锡市,已报告本土新增阳性逾200例。

更头痛的是,BA.5亚型在中国西部三大区域中心之一的西安破防,且首次报告出现社区传播。7月5日,西安CDC确认,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阳性感染者的毒株均为BA.5.2分支。

坚持科学精准防控

6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即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针对Omicron的传播特征做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尽量缩小影响人群,尽量缩短影响时间,减少防疫成本,减轻民众怨言。主要有四大亮点。

1.在总体要求中加入“坚持科学精准防控”。一方面给各地党委政府划了清晰的红线,即“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要求“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当于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方面给各地党委政府划了清晰的底线,“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相当于授权“尚方宝剑”,为了保经济保稳定,若干阳性未必会被问责免职。

2.中央纠正监管地方防疫过度的偏向。在红线(上线)、底线(下线)之间,压缩了地方自由裁量权,不要太严,也不要太松。干脆中央扁平化管理,统一量化标准,全国一盘棋,力戒各地为保乌纱帽擅自层层加码。6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限期清理与第九版防控方案不一致内容,并在其官网醒目位置开设“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专栏,接受投诉举报。

3.全国统一放宽密接、入境、次密接隔离时限。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7”调整为“7+3”,密接的密接(俗称“次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明显减少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交流成本、社会成本,促进国内外、省际之间的人员流动。第十版的密接、入境隔离时限,还可以考虑进一步放宽到“5+2”。

4.全国统一放宽中高风险区管控措施。取消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重新定义高、中、低风险区,中高风险区不再一刀切维持原来的14天管控。高风险区无新增感染者连续7天降为中风险区,再连续3天降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无新增感染者连续7天降为低风险区;以往低风险区是指中高风险地区之外的所有地区,如今仅限于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未发生本土疫情的,无需划定高、中、低风险区。

以往累计新增阳性10例才划为高风险地区,按第九版防控方案只要阳性1例几乎都划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明确“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沪吹所称的“世上最小中风险地区”奶茶店成为历史;低风险区人员可以离开所在城市,需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往出省通常被强行隔离,自费“7+7”是标配。

两害相权取其轻

第九版防控方案符合科学与实践,回应了专家与民众的主流呼声。但坦率地说,出台时机慢了些。第八版防控方案于2021年5月11日印发,相隔长达13个半月,Omircon肆虐全球已有8个月。

正常的节奏应该3月中旬,全国两会闭幕后一周左右出台第九版最佳,众所周知当时长春、深圳尤其上海的疫情,导致出台拖延了3个多月。文件中的一些防控措施,例如积极创建“无疫小区”、对密接采取“5 +5”隔离等,已在上海封城期间提前实践。

6月新一波疫情正席卷全球,BA.5、BA.4亚型已成为新增病例的主导毒株。截至6月19日,WHO获得的全球新冠病毒基因测序样本显示,BA.5占43%、BA.4占12%,两者合计55%。据美国CDC的数据,6月26日至7月2日一周,BA.5毒株约占53.6%,BA.4毒株约占16.5%,两者合计约占70.1%。

新冠病毒频繁变异,半年左右就会冒出一个新的全球主导毒株,最终走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BA.5和BA.4的传播能力、免疫逃逸能力公认比BA.2更强,美、日学者的初步研究表明,会攻击肺泡的上皮细胞,意味着致病能力可能也比BA.2更强。

按常理,此时中国应针对BA.5、BA.4研究和储备收紧的防控措施。有些国家已经收紧防控。但中国此前的防疫措施过于严厉,二季度上海封城导致长三角、中国经济元气大伤。救经济救民生已火烧眉目,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要适当放宽限制。

中央主动扛责减压

中国两年防疫固然成就显著,但部分地方政府层层加码,涉嫌侵犯公民正当权益,饱受诟病,成为顽疾。

以行程卡加“*”为例,原来与用户个人的健康状况无关,但多地防疫针对“*”标记层层加码,以此为由劝返或隔离出行人员、限制带星号司机的货车通行或停靠、直辖市只要一个街镇有阳全市都受影响等。

6月29日,工信部宣布,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旨在“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民众喜大普奔,相关出行平台的机票、火车票、酒店等检索量翻番。

中央政府的指挥信号被迅速识别和传递。多省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放宽人员跨省流动的限制,纷纷降低隔离门槛、隔离天数;河北等多地取消过度的常态化全员核酸检测。

官员们是个独特的利益集团,对上负责而非对下负责,其中有多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很值得打问号,上级指示、升迁考核才是官员们最在乎的KPI。

中央政府救经济比地方政府更急切更忧虑,仍然保GDP今年增长5.5%的意图明显。这很正常,权力与责任对等。中央主动作为、主动扛责、主动减压,率先实现科学防疫、精准防疫。

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54.7%和54.1%,环比上月分别高了0.6、6.9和5.7个百分点,均在荣枯线上。

预计下周国家统计局将按惯例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如果不理想,中国政府必然又密集出台刺激政策。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将设立规模5000亿元的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地方如释重负步调一致

第九版防控方案发布后,各地迅速贯彻,因为执行的是中央最新方针,不执行、执行不力反而更有错。所以顾虑很少、压力很少,安徽宿州一个地级市如今敢划126个高风险区,此前不敢想象。

6月26日,安徽宿州泗县报告新增阳性,29日起实行全域封控管理,安徽省委书记、省长直接到一线指挥督战。至7月5日,重疫区泗县已开展八轮核酸检测。

7月2日至5日,西安累计报告本土新增确诊11例、无症状感染18例,主要为BA.5毒株。5日决定自6日0时起,全市实行7天临时性管控,公众娱乐休闲场所、堂食暂停1周,相当于半封城。

如此强力迅速的防控措施,一般一个潜伏期14天内就能控制。上海如果3月中旬借鉴长春经验实行一周三轮全市全员核酸,不会疫情失控,后面四个月也用不着劳民伤财,做四五十轮全市全员核酸。

上海破防之前,“精准防控”是其口头禅;破防之后,羞于启齿,不再主动提及。上海破防的教训没有好好反省,此前好的经验也没有足够勇气坚守。

直到第九版防控方案“尚方宝剑”发布后,上海重捡“精准防控”,似乎内功恢复,动作频频。例如,很快宣布6月30日12时起,将未到14天的5个中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7月1日0时起,放宽离沪、来沪、返沪人员管控措施。这一连串动作的时机与拿捏,是解剖上海官员和官场微妙心态和文化的最新、最好案例。

7月3日至4日,上海报告多例本土阳性感染与KTV相关。网上新流传的段子是:上海防疫第一季“华亭宾馆的传说”,第二季“红玫瑰的秘密”,第三季“KTV之我为歌狂”。上海已成惊弓之鸟,迅速决定5日至7日,在9个区全域和3个区部分区域开展全员核酸,“3天2检”。

中国防疫目前痛点

1.健康码、核酸检测结果不能全国共享互认。从技术而言不难,难的是跨省人员信息的准确性和责任划分,以及背后的利益纠结。

2.核酸检测乱象需严厉整顿。持续的常态化检测,必须配套严厉的常态化监管,实行飞行监管、交叉监管、提级监管,严惩发国难财。6月,湖南排查核酸检测机构657家,其中责令整改103家、暂停业务资质4家;西安排查核酸检测机构112家,其中责令整改17家。

3.广大农村和县城的抗疫实力不足。核酸检测、技术人员、物资储备、流调追踪等明显滞后于大中城市,一旦发生疫情通常依靠本省其他地级市的力援。常态化核酸肯定不可持续,可以考虑每天按千分之一人口或家庭,随机抽样进行抗原检测,建立“疫情前哨”。

4.政府公信力受到削弱。上海防疫措施采用了气泡式管理、合围区等,被一些市民指责为发明新概念,其实并非上海首创、原创。“气泡式管理”就被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频繁使用,东京夏奥会、北京冬奥会也有应用。

5.公众防疫配合意愿下降。原因多种,包括但不限于:经历两年半已疲劳;认为Omicron毒性下降;接种了疫苗如有感染问题不大;更多考虑自己利益;急于复工复产等。

6.人流和消费依然偏冷。受疫情冲击,今年暑运冷清。以上海为例,火车站、机场的人流只有往年的约1/3;南京东路步行街的游人依然稀少。

7.国产第二代疫苗和药物量产时间。全球疫苗的研制和生产速度,都赶不上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第二代疫苗如果对BA.5、BA.4的有效率低于80%,恐怕接种第四针的价值就不大。国产优质疫苗和药物的量产时间,直接影响中国完全开放国门的时间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疫情中国单日新增本土新冠病例数突破2.4万例
2022-07-07 12:39
社会与生活

Omicron持续考验中国的“精准防疫”

叶胜舟:第九版防控方案针对Omicron的传播特征做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尽量缩小影响人群,尽量缩短影响时间,减少防疫成本,减轻民众怨言。
叶胜舟

■今年以来,Omicron毒株的强传播力、强隐匿性,对中国此前两年引以为豪的抗疫经验和成就提出了严峻的考验。3月下旬,全国经济中心上海“沦陷”,饱受两个多月封城之苦,6月1日顶着反弹风险,按计划解封救经济。最近两周,局势又有若干新变化。

全国疫情明显反弹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每日疫情”专栏通报,6月22日至28日一周,中国本土新增确诊49例、无症状感染146例,扣除无症状感染转确诊14例,实际新增阳性181例,分布在13个省份。

6月29日至7月5日一周,中国本土新增确诊355例、无症状感染1483例,扣除无症状感染转确诊61例,实际新增阳性1777例,环比暴增881.8%。分布在14个省份,环比新增1个省份,涉及的地级市明显增多。

据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截至7月6月21时,全国高风险区226个,前三名分别为:安徽126个、江苏32个、福建27个;中风险区115个,前三名分别为:上海25个、江苏22个、安徽20个。

两个重疫区都位于中国经济主要增长带──长三角。一个是安徽省宿州市,下辖的泗县9天报告本土新增阳性逾千例,而且疫情已外溢扩散苏浙等省;另一个是江苏省无锡市,已报告本土新增阳性逾200例。

更头痛的是,BA.5亚型在中国西部三大区域中心之一的西安破防,且首次报告出现社区传播。7月5日,西安CDC确认,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阳性感染者的毒株均为BA.5.2分支。

坚持科学精准防控

6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即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针对Omicron的传播特征做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尽量缩小影响人群,尽量缩短影响时间,减少防疫成本,减轻民众怨言。主要有四大亮点。

1.在总体要求中加入“坚持科学精准防控”。一方面给各地党委政府划了清晰的红线,即“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要求“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当于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方面给各地党委政府划了清晰的底线,“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相当于授权“尚方宝剑”,为了保经济保稳定,若干阳性未必会被问责免职。

2.中央纠正监管地方防疫过度的偏向。在红线(上线)、底线(下线)之间,压缩了地方自由裁量权,不要太严,也不要太松。干脆中央扁平化管理,统一量化标准,全国一盘棋,力戒各地为保乌纱帽擅自层层加码。6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限期清理与第九版防控方案不一致内容,并在其官网醒目位置开设“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专栏,接受投诉举报。

3.全国统一放宽密接、入境、次密接隔离时限。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7”调整为“7+3”,密接的密接(俗称“次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明显减少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交流成本、社会成本,促进国内外、省际之间的人员流动。第十版的密接、入境隔离时限,还可以考虑进一步放宽到“5+2”。

4.全国统一放宽中高风险区管控措施。取消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重新定义高、中、低风险区,中高风险区不再一刀切维持原来的14天管控。高风险区无新增感染者连续7天降为中风险区,再连续3天降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无新增感染者连续7天降为低风险区;以往低风险区是指中高风险地区之外的所有地区,如今仅限于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未发生本土疫情的,无需划定高、中、低风险区。

以往累计新增阳性10例才划为高风险地区,按第九版防控方案只要阳性1例几乎都划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明确“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沪吹所称的“世上最小中风险地区”奶茶店成为历史;低风险区人员可以离开所在城市,需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往出省通常被强行隔离,自费“7+7”是标配。

两害相权取其轻

第九版防控方案符合科学与实践,回应了专家与民众的主流呼声。但坦率地说,出台时机慢了些。第八版防控方案于2021年5月11日印发,相隔长达13个半月,Omircon肆虐全球已有8个月。

正常的节奏应该3月中旬,全国两会闭幕后一周左右出台第九版最佳,众所周知当时长春、深圳尤其上海的疫情,导致出台拖延了3个多月。文件中的一些防控措施,例如积极创建“无疫小区”、对密接采取“5 +5”隔离等,已在上海封城期间提前实践。

6月新一波疫情正席卷全球,BA.5、BA.4亚型已成为新增病例的主导毒株。截至6月19日,WHO获得的全球新冠病毒基因测序样本显示,BA.5占43%、BA.4占12%,两者合计55%。据美国CDC的数据,6月26日至7月2日一周,BA.5毒株约占53.6%,BA.4毒株约占16.5%,两者合计约占70.1%。

新冠病毒频繁变异,半年左右就会冒出一个新的全球主导毒株,最终走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BA.5和BA.4的传播能力、免疫逃逸能力公认比BA.2更强,美、日学者的初步研究表明,会攻击肺泡的上皮细胞,意味着致病能力可能也比BA.2更强。

按常理,此时中国应针对BA.5、BA.4研究和储备收紧的防控措施。有些国家已经收紧防控。但中国此前的防疫措施过于严厉,二季度上海封城导致长三角、中国经济元气大伤。救经济救民生已火烧眉目,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要适当放宽限制。

中央主动扛责减压

中国两年防疫固然成就显著,但部分地方政府层层加码,涉嫌侵犯公民正当权益,饱受诟病,成为顽疾。

以行程卡加“*”为例,原来与用户个人的健康状况无关,但多地防疫针对“*”标记层层加码,以此为由劝返或隔离出行人员、限制带星号司机的货车通行或停靠、直辖市只要一个街镇有阳全市都受影响等。

6月29日,工信部宣布,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旨在“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民众喜大普奔,相关出行平台的机票、火车票、酒店等检索量翻番。

中央政府的指挥信号被迅速识别和传递。多省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放宽人员跨省流动的限制,纷纷降低隔离门槛、隔离天数;河北等多地取消过度的常态化全员核酸检测。

官员们是个独特的利益集团,对上负责而非对下负责,其中有多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很值得打问号,上级指示、升迁考核才是官员们最在乎的KPI。

中央政府救经济比地方政府更急切更忧虑,仍然保GDP今年增长5.5%的意图明显。这很正常,权力与责任对等。中央主动作为、主动扛责、主动减压,率先实现科学防疫、精准防疫。

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54.7%和54.1%,环比上月分别高了0.6、6.9和5.7个百分点,均在荣枯线上。

预计下周国家统计局将按惯例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如果不理想,中国政府必然又密集出台刺激政策。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将设立规模5000亿元的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地方如释重负步调一致

第九版防控方案发布后,各地迅速贯彻,因为执行的是中央最新方针,不执行、执行不力反而更有错。所以顾虑很少、压力很少,安徽宿州一个地级市如今敢划126个高风险区,此前不敢想象。

6月26日,安徽宿州泗县报告新增阳性,29日起实行全域封控管理,安徽省委书记、省长直接到一线指挥督战。至7月5日,重疫区泗县已开展八轮核酸检测。

7月2日至5日,西安累计报告本土新增确诊11例、无症状感染18例,主要为BA.5毒株。5日决定自6日0时起,全市实行7天临时性管控,公众娱乐休闲场所、堂食暂停1周,相当于半封城。

如此强力迅速的防控措施,一般一个潜伏期14天内就能控制。上海如果3月中旬借鉴长春经验实行一周三轮全市全员核酸,不会疫情失控,后面四个月也用不着劳民伤财,做四五十轮全市全员核酸。

上海破防之前,“精准防控”是其口头禅;破防之后,羞于启齿,不再主动提及。上海破防的教训没有好好反省,此前好的经验也没有足够勇气坚守。

直到第九版防控方案“尚方宝剑”发布后,上海重捡“精准防控”,似乎内功恢复,动作频频。例如,很快宣布6月30日12时起,将未到14天的5个中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7月1日0时起,放宽离沪、来沪、返沪人员管控措施。这一连串动作的时机与拿捏,是解剖上海官员和官场微妙心态和文化的最新、最好案例。

7月3日至4日,上海报告多例本土阳性感染与KTV相关。网上新流传的段子是:上海防疫第一季“华亭宾馆的传说”,第二季“红玫瑰的秘密”,第三季“KTV之我为歌狂”。上海已成惊弓之鸟,迅速决定5日至7日,在9个区全域和3个区部分区域开展全员核酸,“3天2检”。

中国防疫目前痛点

1.健康码、核酸检测结果不能全国共享互认。从技术而言不难,难的是跨省人员信息的准确性和责任划分,以及背后的利益纠结。

2.核酸检测乱象需严厉整顿。持续的常态化检测,必须配套严厉的常态化监管,实行飞行监管、交叉监管、提级监管,严惩发国难财。6月,湖南排查核酸检测机构657家,其中责令整改103家、暂停业务资质4家;西安排查核酸检测机构112家,其中责令整改17家。

3.广大农村和县城的抗疫实力不足。核酸检测、技术人员、物资储备、流调追踪等明显滞后于大中城市,一旦发生疫情通常依靠本省其他地级市的力援。常态化核酸肯定不可持续,可以考虑每天按千分之一人口或家庭,随机抽样进行抗原检测,建立“疫情前哨”。

4.政府公信力受到削弱。上海防疫措施采用了气泡式管理、合围区等,被一些市民指责为发明新概念,其实并非上海首创、原创。“气泡式管理”就被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频繁使用,东京夏奥会、北京冬奥会也有应用。

5.公众防疫配合意愿下降。原因多种,包括但不限于:经历两年半已疲劳;认为Omicron毒性下降;接种了疫苗如有感染问题不大;更多考虑自己利益;急于复工复产等。

6.人流和消费依然偏冷。受疫情冲击,今年暑运冷清。以上海为例,火车站、机场的人流只有往年的约1/3;南京东路步行街的游人依然稀少。

7.国产第二代疫苗和药物量产时间。全球疫苗的研制和生产速度,都赶不上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第二代疫苗如果对BA.5、BA.4的有效率低于80%,恐怕接种第四针的价值就不大。国产优质疫苗和药物的量产时间,直接影响中国完全开放国门的时间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