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选择 AR,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觉得时间窗口对我们这个级别的团队来说特别好。大的科技公司基本上没有 all-in AR 的,唯一号称重兵做 AR 的只有苹果。但从供应链了解的信息来看,苹果做的是一个 AR 兼 VR 的 XR 设备。国内的华、米、O、V 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正式启动、或至少不会很快做大规模投入 AR。AR 如果一两年就能大规模商业化,科技巨头很快就会都冲进来,创业公司很难有机会了。我们当年做手机,时机晚了,处处都被动。
另一方面,目前全球范围内创业公司全情投入做 AR 的几乎都是一两百人的小团队。以这样小的规模去做,也许是融资能力问题,也许是认知问题,但无论如何,一两百人的团队再搞十几年,也搞不出能用的、可商业化的东西。AR 巨大的软硬件工程量硬梆梆地摆在那里,至少也要几百到上千人的规模开发三五年以上,才能做出一个消费级别的东西。所以作为一个综合资源比上严重不足、比下严重有余的团队,五年左右的时间窗口和几千个人的年工程量,是比较合适的。
至于软件,我们会用几年把内建软件以及大量底层设计重构过的操作系统彻底写完。这方面创新,本来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手机时代,因为晚了,我们大量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也就是给一个趋于完熟的操作系统添砖加瓦而已。而且那点优势也很快就被大公司的抄袭消灭得一干二净。但是到了全新的 AR 时代,大家都是在白纸上作画。
《晚点》:一般说来,科技行业很多人倾向于认为中国的科技公司搞不定 OS。
罗永浩:从产研角度,OS 的实现确实很多投资人不信。不是单纯不信我们,是整体上不信中国团队能做成。OS 虽然无比艰难,但肯定都是能搞定的。只是底层技术团队可能一部分要放到硅谷或北欧,国内基本没有这方面人才储备。我们之前也做过几次详细的调研和评估,技术上一定可行。其实做 OS 最难的并不是产研能力,而是后续的系统生态建设,需要的是资源。
国内很多老一辈科技大佬也不信,有可能因为他们那会儿还都是靠着 “copy to China” 成功的,所以不管事业做得多大,对中国人能不能做成某些事,骨子里还是缺乏信心。晚一辈的科技创业者虽然未必相信能做成下一代平台 OS 的就是我的团队,但基本上不会怀疑中国人能做出来。这也是时代进步带来的一个有意思的变化吧。
罗永浩:首先,我们肯定不会五年都没有收益,过程中会做一些相对比较有确定性的收入。AR 和 VR 软件的代码复用率还是很高的,而 VR 平台的软件红利期即将到来,这里面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我们为 AR 所做的某些应用,可以稍加改动先在 VR 平台上发布,这种实践也不会偏离公司的长期目标。另外,虽然通用型 AR 设备商业化还需要五年左右,但特定用途的垂直类 AR 设备,比如针对教育、复杂技能培训和特殊行业的 AR 眼镜,完全可能两三年内就商业化成功。所以过程中一定是有收入的。
《晚点》:创业当中,不确定性还是太多了。
罗永浩:过程肯定充满凶险。而且我们坚信这五年里,AR 一定还有至少一个超级低迷的时期,以至于全世界的投资人都对 AR 项目唯恐避之不及。
罗永浩:如果有的选,最好死在工作岗位上。比如 AR 公司经过多年奋斗,团队已经运转得异常良好,公司有我没我都没什么关系了。然后应市场部同事的无耻要求,我强撑着再开最后一个产品发布会,发布一款特牛*的、划时代的好产品。如果过程中死在会场上,比如心肌梗塞当场挂掉,你想我发布的那个本来就特牛*的产品,得卖成什么样子?我们产品的铁杆支持者们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再给我来三个”。
罗永浩:选择 AR,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觉得时间窗口对我们这个级别的团队来说特别好。大的科技公司基本上没有 all-in AR 的,唯一号称重兵做 AR 的只有苹果。但从供应链了解的信息来看,苹果做的是一个 AR 兼 VR 的 XR 设备。国内的华、米、O、V 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正式启动、或至少不会很快做大规模投入 AR。AR 如果一两年就能大规模商业化,科技巨头很快就会都冲进来,创业公司很难有机会了。我们当年做手机,时机晚了,处处都被动。
另一方面,目前全球范围内创业公司全情投入做 AR 的几乎都是一两百人的小团队。以这样小的规模去做,也许是融资能力问题,也许是认知问题,但无论如何,一两百人的团队再搞十几年,也搞不出能用的、可商业化的东西。AR 巨大的软硬件工程量硬梆梆地摆在那里,至少也要几百到上千人的规模开发三五年以上,才能做出一个消费级别的东西。所以作为一个综合资源比上严重不足、比下严重有余的团队,五年左右的时间窗口和几千个人的年工程量,是比较合适的。
至于软件,我们会用几年把内建软件以及大量底层设计重构过的操作系统彻底写完。这方面创新,本来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手机时代,因为晚了,我们大量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也就是给一个趋于完熟的操作系统添砖加瓦而已。而且那点优势也很快就被大公司的抄袭消灭得一干二净。但是到了全新的 AR 时代,大家都是在白纸上作画。
《晚点》:一般说来,科技行业很多人倾向于认为中国的科技公司搞不定 OS。
罗永浩:从产研角度,OS 的实现确实很多投资人不信。不是单纯不信我们,是整体上不信中国团队能做成。OS 虽然无比艰难,但肯定都是能搞定的。只是底层技术团队可能一部分要放到硅谷或北欧,国内基本没有这方面人才储备。我们之前也做过几次详细的调研和评估,技术上一定可行。其实做 OS 最难的并不是产研能力,而是后续的系统生态建设,需要的是资源。
国内很多老一辈科技大佬也不信,有可能因为他们那会儿还都是靠着 “copy to China” 成功的,所以不管事业做得多大,对中国人能不能做成某些事,骨子里还是缺乏信心。晚一辈的科技创业者虽然未必相信能做成下一代平台 OS 的就是我的团队,但基本上不会怀疑中国人能做出来。这也是时代进步带来的一个有意思的变化吧。
罗永浩:首先,我们肯定不会五年都没有收益,过程中会做一些相对比较有确定性的收入。AR 和 VR 软件的代码复用率还是很高的,而 VR 平台的软件红利期即将到来,这里面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我们为 AR 所做的某些应用,可以稍加改动先在 VR 平台上发布,这种实践也不会偏离公司的长期目标。另外,虽然通用型 AR 设备商业化还需要五年左右,但特定用途的垂直类 AR 设备,比如针对教育、复杂技能培训和特殊行业的 AR 眼镜,完全可能两三年内就商业化成功。所以过程中一定是有收入的。
《晚点》:创业当中,不确定性还是太多了。
罗永浩:过程肯定充满凶险。而且我们坚信这五年里,AR 一定还有至少一个超级低迷的时期,以至于全世界的投资人都对 AR 项目唯恐避之不及。
罗永浩:如果有的选,最好死在工作岗位上。比如 AR 公司经过多年奋斗,团队已经运转得异常良好,公司有我没我都没什么关系了。然后应市场部同事的无耻要求,我强撑着再开最后一个产品发布会,发布一款特牛*的、划时代的好产品。如果过程中死在会场上,比如心肌梗塞当场挂掉,你想我发布的那个本来就特牛*的产品,得卖成什么样子?我们产品的铁杆支持者们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再给我来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