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06-03 06:35
社会与生活

每周时事分析:上海解封,北京抗疫模式获胜

曹辛:就当下北京和上海两种抗疫模式而言,经过综合比较可以说,面对奥密克戎病毒侵袭,北京模式胜,上海模式则是不成功的。
疫情每周时事分析:上海解封,北京抗疫模式获胜
曹辛

■本周,封城据说已经65天的上海解封了。随着封城的结束,封城两个多月带来的各种个人和社会情绪也就全部迸发了出来,因为长期居家不出户的影响,有的人甚至在心理上都有恍如隔世的反应了,不过这一切随着生活恢复正规,多数都会正常。当务之急是,如何以及能否迅速恢复上海这个对中国有非常重要经济意义城市的生产与经济活动?与此同时,北京疫情基本已经得到控制,并正在走向尾声,而北京并未采取封城的抗疫模式。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就由此产生了:通过此轮上海和北京这两种不同抗疫模式的实践,未来中国在面对本轮世界范围内的疫情时,采用哪一种抗疫模式更有利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就当下北京和上海两种抗疫模式而言,经过综合比较可以说:面对奥密克戎病毒侵袭,北京模式胜,上海模式则是不成功的;而且笔者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北京的抗疫模式,极可能会成为中国这个14亿人口国家的抗疫范本。

北京模式获胜

就当前正在走向尾声的北京抗疫模式来说,北京同上海比实际上赢在了关键的一点上:不封城;不影响非疫情事发地民众的正常生活,即便对疫情事发地附近的居民,也尽可能不干扰其正常生活;确保人民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这就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奠定了一切基础和前提,继而在抗疫和经济、社会生活之间获得了相对较好的平衡。

北京模式的成功,也可以从上海在宣布解封以后实施的一条关键政策上得到证明。上海市政府在城市解封当天明确公告:未来上海市将实行常态化分级分类管理,即:解封后若有任何地方发现新增阳性感染者,将即刻对该地区重新实施严格的管控措施,同目前的封控区一起,一并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政策;封控区若7天无新增阳性感染者,则降为管控区,“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如该地再连续3天无新增阳性感染者,则降为防范区,住宅小区则恢复出入。这一政策和当前北京正在实行的政策是一致的,这反过来证明了北京模式的正确。而且据笔者观察,事实上北京在上海疫情之前就已经实行了这一政策。

北京实施目前的政策,笔者认为有两点主要原因。一是上海疫情发生在先,当地全城封控的负面作用已经通过网络充分表现出来,可以说已经激起较大范围的民怨,而且封城的一些次生灾害也已经表露无疑,北京市必须从眼前活生生的问题中吸取教训。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按照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和行事逻辑,一旦首都被封控,政治影响不好,更何况封城的一些负面影响和次生灾害几乎很难避免。应该说,在北京做到上述这一点,有其特殊的困难,这就是:北京的中央国家机关集中,而有的部门是不能停止工作的。据笔者了解,有的必须每日正常工作的国家机关人员的居住区就在疫情事发区附近,而北京市无权管这些中央机关,这一切都必须有较好的平衡和协调,既要抗疫,又不能让相关国家机关的工作受到影响。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北京市平衡和协调得较好,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政治挂帅的政治文化传统,有时候恰恰是其优点。

而上海的问题在于,抗疫行动上有所延误,继而造成的负面后果较多。在经过了差不多三个月后的疫情发展后,已经可以比较清晰地看清上海事情的原委了。依笔者观察,上海在今年2月底和3月初发现疫情后,没有即刻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而且耽误了近一个月之久,于是最终只能封城。笔者的这一观察,得到了笔者调查的部分上海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的认可。事实上,上海只要把6月1日解封时实施的严格管控措施在发现疫情一开始就付诸实施,以后也就不需要封城了,更不至于引发经济和社会后遗症、乃至次生灾害。

从上海处理此事的出发点看,可能上海本想通过努力,闯出一条“上海模式”的抗疫之路,尤其是今年中共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可能有“献礼”心态,从政治上说这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在奥密克戎病毒侵袭的背景下这有个前提:哪里出事就要立即封哪里,只要整个城市没有封控,则城市经济起码还在运行、非疫情事发地居民也不会受到影响,抗疫“上海模式”就如同当下的北京模式一样能够成立,而且实事求是地说,在今年疫情前,上海的抗疫工作做得很好。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发现奥密克戎疫情后,行动迟缓了。

如此,中国抗疫的“北京模式”,站住脚了。

中国抗疫模式已然形成

依笔者观察,中国抗疫“北京模式”的确立不仅对北京有意义,它理应还具有全国性的指导意义,因为这是中国主要城市在经历了奥密克戎疫情侵袭后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来之不易。

根据中国领导人对当前中国抗疫的指示精神,中国的抗疫既要控制疫情,又要使防疫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而北京抗疫模式的本质是:不封城市;哪里出现疫情,立即解决哪里的问题;确保人民基本生活不受影响。经过北京此轮疫情实践的检验,尤其在同上海对比之下,这个模式证明是可行的。这意味着它可能将成为未来中国的抗疫模式,起码方向是这样的。

当然,“北京模式”还可以再充实和完善一些,即:控制疫情时也应该尽可能减少关闭企业和商户,对可能的疫情传播风险可以通过核酸检测的手段加以管理和控制。如此,则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更小,对中国社会产生的负面和次生灾害将更低,民众的容忍度也将更高。这对于中国社会未来的常态化防疫,意义重大。■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疫情每周时事分析:上海解封,北京抗疫模式获胜
2022-06-03 06:35
社会与生活

每周时事分析:上海解封,北京抗疫模式获胜

曹辛:就当下北京和上海两种抗疫模式而言,经过综合比较可以说,面对奥密克戎病毒侵袭,北京模式胜,上海模式则是不成功的。
曹辛

■本周,封城据说已经65天的上海解封了。随着封城的结束,封城两个多月带来的各种个人和社会情绪也就全部迸发了出来,因为长期居家不出户的影响,有的人甚至在心理上都有恍如隔世的反应了,不过这一切随着生活恢复正规,多数都会正常。当务之急是,如何以及能否迅速恢复上海这个对中国有非常重要经济意义城市的生产与经济活动?与此同时,北京疫情基本已经得到控制,并正在走向尾声,而北京并未采取封城的抗疫模式。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就由此产生了:通过此轮上海和北京这两种不同抗疫模式的实践,未来中国在面对本轮世界范围内的疫情时,采用哪一种抗疫模式更有利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就当下北京和上海两种抗疫模式而言,经过综合比较可以说:面对奥密克戎病毒侵袭,北京模式胜,上海模式则是不成功的;而且笔者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北京的抗疫模式,极可能会成为中国这个14亿人口国家的抗疫范本。

北京模式获胜

就当前正在走向尾声的北京抗疫模式来说,北京同上海比实际上赢在了关键的一点上:不封城;不影响非疫情事发地民众的正常生活,即便对疫情事发地附近的居民,也尽可能不干扰其正常生活;确保人民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这就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奠定了一切基础和前提,继而在抗疫和经济、社会生活之间获得了相对较好的平衡。

北京模式的成功,也可以从上海在宣布解封以后实施的一条关键政策上得到证明。上海市政府在城市解封当天明确公告:未来上海市将实行常态化分级分类管理,即:解封后若有任何地方发现新增阳性感染者,将即刻对该地区重新实施严格的管控措施,同目前的封控区一起,一并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政策;封控区若7天无新增阳性感染者,则降为管控区,“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如该地再连续3天无新增阳性感染者,则降为防范区,住宅小区则恢复出入。这一政策和当前北京正在实行的政策是一致的,这反过来证明了北京模式的正确。而且据笔者观察,事实上北京在上海疫情之前就已经实行了这一政策。

北京实施目前的政策,笔者认为有两点主要原因。一是上海疫情发生在先,当地全城封控的负面作用已经通过网络充分表现出来,可以说已经激起较大范围的民怨,而且封城的一些次生灾害也已经表露无疑,北京市必须从眼前活生生的问题中吸取教训。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按照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和行事逻辑,一旦首都被封控,政治影响不好,更何况封城的一些负面影响和次生灾害几乎很难避免。应该说,在北京做到上述这一点,有其特殊的困难,这就是:北京的中央国家机关集中,而有的部门是不能停止工作的。据笔者了解,有的必须每日正常工作的国家机关人员的居住区就在疫情事发区附近,而北京市无权管这些中央机关,这一切都必须有较好的平衡和协调,既要抗疫,又不能让相关国家机关的工作受到影响。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北京市平衡和协调得较好,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政治挂帅的政治文化传统,有时候恰恰是其优点。

而上海的问题在于,抗疫行动上有所延误,继而造成的负面后果较多。在经过了差不多三个月后的疫情发展后,已经可以比较清晰地看清上海事情的原委了。依笔者观察,上海在今年2月底和3月初发现疫情后,没有即刻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而且耽误了近一个月之久,于是最终只能封城。笔者的这一观察,得到了笔者调查的部分上海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的认可。事实上,上海只要把6月1日解封时实施的严格管控措施在发现疫情一开始就付诸实施,以后也就不需要封城了,更不至于引发经济和社会后遗症、乃至次生灾害。

从上海处理此事的出发点看,可能上海本想通过努力,闯出一条“上海模式”的抗疫之路,尤其是今年中共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可能有“献礼”心态,从政治上说这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在奥密克戎病毒侵袭的背景下这有个前提:哪里出事就要立即封哪里,只要整个城市没有封控,则城市经济起码还在运行、非疫情事发地居民也不会受到影响,抗疫“上海模式”就如同当下的北京模式一样能够成立,而且实事求是地说,在今年疫情前,上海的抗疫工作做得很好。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发现奥密克戎疫情后,行动迟缓了。

如此,中国抗疫的“北京模式”,站住脚了。

中国抗疫模式已然形成

依笔者观察,中国抗疫“北京模式”的确立不仅对北京有意义,它理应还具有全国性的指导意义,因为这是中国主要城市在经历了奥密克戎疫情侵袭后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来之不易。

根据中国领导人对当前中国抗疫的指示精神,中国的抗疫既要控制疫情,又要使防疫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而北京抗疫模式的本质是:不封城市;哪里出现疫情,立即解决哪里的问题;确保人民基本生活不受影响。经过北京此轮疫情实践的检验,尤其在同上海对比之下,这个模式证明是可行的。这意味着它可能将成为未来中国的抗疫模式,起码方向是这样的。

当然,“北京模式”还可以再充实和完善一些,即:控制疫情时也应该尽可能减少关闭企业和商户,对可能的疫情传播风险可以通过核酸检测的手段加以管理和控制。如此,则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更小,对中国社会产生的负面和次生灾害将更低,民众的容忍度也将更高。这对于中国社会未来的常态化防疫,意义重大。■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