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4-25 09:44
社会与生活

从董明珠“海归间谍论”看留学生污名化现象为何盛行?

肖经栋:很遗憾的是,面对以董明珠为代表的海归间谍污名化现象盛行,中国国际教育界目前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哈佛大学布林肯之后,还要去美国留学么?
肖经栋



4月22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上提到,格力绝不用海归,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此番言论一出,让社会一片哗然。广东省的国际化学校数量和每年本科出国留学人数在国内最多,她作为国内一名有影响力的广东企业家,话出此言着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媒体人陈白针对董明珠此番言论写了篇评论《董明珠的“间谍论”令人害怕》。文中写到,简单地将人才选择简化为“本土”与“海归”的二元对立,本质上是在有意制造社会割裂。当这样的撕裂公众情绪的行为,发生在一家国有企业的掌门人身上时,在国内可能会引发“寒蝉效应”,在海外可能还会让人怀疑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决心。

而我是想从国际教育这个角度来解读以董明珠为代表的海归间谍污名化现象为何如此盛行。

海归间谍的说法其实并不新鲜,社会上早就有这种指责,且在各种评论中盛行,并以此为由反对海归进入到国内要害部门。当然在部队也招录海归的背景下这种指责不攻而破。

海归污名化现象的如此盛行,从表面上来看,是跟国内极少数要害部门工作人员到国外工作或学习期间,被国外情报部门策反担任间谍的案件有关。但这些毕竟是极少数案件,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海归。

董明珠作为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固然有权力可以决定格力内部是否录用海归。但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公然以“间谍”来污名化海归则有点过分。

这些年国内污化留学的声音迭起,从更深层次来看,则既有贫富差距拉大所导致的教育不公,也有经济社会发展起来所导致的盲目自信。

从中国历史上来看,海归受到质疑往往出现在闭关锁国的年代。而对海归的怀疑根源上来自于对国外的排斥,并伴随对自己的不自信。从1872年肇启的留美幼童运动至今,中国总共经历过7轮留学高峰。留美幼童在中断留学后回国短暂时间内曾不被信任,但很快在各个领域担起大梁。而自2003年《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实施后的自费留学兴起,22年来中国留学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即前六轮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普遍受歧视但在国内受重视,而现在这轮的留学高峰却正好相反,海归间谍污名化则是其中突出的被歧视和不被信任的表现。

留学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这种需求并非来自于媚外,而是中考的分流和高考的分层。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在子女中考成绩不佳或参加高考无望上个好的大学,往往会选择让孩子走留学路线。这种类型的学生要占到每年本科出国留学约10万人当中的95%,这也是留学生在国内往往会被贴上学习差、家庭好的标签原因所在。

但是,国内每年也有约5000名可以考上当地最好高中的学生选择走留学路线,是申请到国外名校的主力军。这些学生放弃了国内宝贵的优质高中名额和进入到国内名校的机会,为其他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很遗憾的是,他们的留学行为却被污名化。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国家一直鼓励和支持留学,即便不大赞成K12阶段出国留学,但也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性限制措施。在没有强大之前,中国很需要国外的技术和资金,而海归是其中重要的桥梁,20多年前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也多依赖于海归所带回来的技术、运作模式和资金。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现在的AI技术的崛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强大之后,虽然有不少领域领先于世界,和之前相比,留学的含金量和重要性在下降。但留学所带来的国际性交流和理解,帮助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则显得十分重要。

我和一位国内一所知名大学中外合作项目负责人交流过,提到中国一些领域的专业研究和产业发展水平已经处在世界前列,但为何还需要引进国外大学相应的教学和师资,以及让学生出国留学。她跟我提到,让学生出国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中国学生熟悉和了解国外的情况,以便她们今后能够更好地开发国外市场以及管理好国外的员工。

从家庭层面上来说,现在的留学是要给孩子获取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有能力支撑起子女留学的家庭是享受到了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红利,到国外学习和生活后,更加会体会到中国的强大和优势所在,而通过学习了解到国外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学成后回来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发展。

为此,留学对国家来说,可以培养出一批熟悉国际市场以及拥有广泛国际资源的人才,为国家发展所使用。对社会来说,能够尽最大的可能性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丰富中国孩子的选择空间。对家庭来说,能够有机会到更好的大学就读机会。

但这种三赢的局面却时不时增加不和谐的声音。类似以董明珠为代表的海归间谍污名化现象盛行,是有多方面原因,小的方面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对留学了解不深,大的方面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宣泄口。

很遗憾的是,面对以董明珠为代表的海归间谍污名化现象盛行,中国国际教育界目前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哈佛大学布林肯之后,还要去美国留学么?
2025-04-25 09:44
社会与生活

从董明珠“海归间谍论”看留学生污名化现象为何盛行?

肖经栋:很遗憾的是,面对以董明珠为代表的海归间谍污名化现象盛行,中国国际教育界目前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肖经栋



4月22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上提到,格力绝不用海归,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此番言论一出,让社会一片哗然。广东省的国际化学校数量和每年本科出国留学人数在国内最多,她作为国内一名有影响力的广东企业家,话出此言着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媒体人陈白针对董明珠此番言论写了篇评论《董明珠的“间谍论”令人害怕》。文中写到,简单地将人才选择简化为“本土”与“海归”的二元对立,本质上是在有意制造社会割裂。当这样的撕裂公众情绪的行为,发生在一家国有企业的掌门人身上时,在国内可能会引发“寒蝉效应”,在海外可能还会让人怀疑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决心。

而我是想从国际教育这个角度来解读以董明珠为代表的海归间谍污名化现象为何如此盛行。

海归间谍的说法其实并不新鲜,社会上早就有这种指责,且在各种评论中盛行,并以此为由反对海归进入到国内要害部门。当然在部队也招录海归的背景下这种指责不攻而破。

海归污名化现象的如此盛行,从表面上来看,是跟国内极少数要害部门工作人员到国外工作或学习期间,被国外情报部门策反担任间谍的案件有关。但这些毕竟是极少数案件,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海归。

董明珠作为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固然有权力可以决定格力内部是否录用海归。但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公然以“间谍”来污名化海归则有点过分。

这些年国内污化留学的声音迭起,从更深层次来看,则既有贫富差距拉大所导致的教育不公,也有经济社会发展起来所导致的盲目自信。

从中国历史上来看,海归受到质疑往往出现在闭关锁国的年代。而对海归的怀疑根源上来自于对国外的排斥,并伴随对自己的不自信。从1872年肇启的留美幼童运动至今,中国总共经历过7轮留学高峰。留美幼童在中断留学后回国短暂时间内曾不被信任,但很快在各个领域担起大梁。而自2003年《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实施后的自费留学兴起,22年来中国留学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即前六轮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普遍受歧视但在国内受重视,而现在这轮的留学高峰却正好相反,海归间谍污名化则是其中突出的被歧视和不被信任的表现。

留学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这种需求并非来自于媚外,而是中考的分流和高考的分层。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在子女中考成绩不佳或参加高考无望上个好的大学,往往会选择让孩子走留学路线。这种类型的学生要占到每年本科出国留学约10万人当中的95%,这也是留学生在国内往往会被贴上学习差、家庭好的标签原因所在。

但是,国内每年也有约5000名可以考上当地最好高中的学生选择走留学路线,是申请到国外名校的主力军。这些学生放弃了国内宝贵的优质高中名额和进入到国内名校的机会,为其他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很遗憾的是,他们的留学行为却被污名化。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国家一直鼓励和支持留学,即便不大赞成K12阶段出国留学,但也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性限制措施。在没有强大之前,中国很需要国外的技术和资金,而海归是其中重要的桥梁,20多年前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也多依赖于海归所带回来的技术、运作模式和资金。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现在的AI技术的崛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强大之后,虽然有不少领域领先于世界,和之前相比,留学的含金量和重要性在下降。但留学所带来的国际性交流和理解,帮助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则显得十分重要。

我和一位国内一所知名大学中外合作项目负责人交流过,提到中国一些领域的专业研究和产业发展水平已经处在世界前列,但为何还需要引进国外大学相应的教学和师资,以及让学生出国留学。她跟我提到,让学生出国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中国学生熟悉和了解国外的情况,以便她们今后能够更好地开发国外市场以及管理好国外的员工。

从家庭层面上来说,现在的留学是要给孩子获取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有能力支撑起子女留学的家庭是享受到了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红利,到国外学习和生活后,更加会体会到中国的强大和优势所在,而通过学习了解到国外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学成后回来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发展。

为此,留学对国家来说,可以培养出一批熟悉国际市场以及拥有广泛国际资源的人才,为国家发展所使用。对社会来说,能够尽最大的可能性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丰富中国孩子的选择空间。对家庭来说,能够有机会到更好的大学就读机会。

但这种三赢的局面却时不时增加不和谐的声音。类似以董明珠为代表的海归间谍污名化现象盛行,是有多方面原因,小的方面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对留学了解不深,大的方面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宣泄口。

很遗憾的是,面对以董明珠为代表的海归间谍污名化现象盛行,中国国际教育界目前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