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4-23 08:30
商业与经济

中国零售为何没有超越美国?

沈建光:如果后续促收入和消费政策启动,稳楼市政策能够进一步加力,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甚至小幅升值,将对中国零售追赶美国大有帮助。
超市消费中美贸易战升温 中国全力刺激消费
沈建光



2019年,中国零售额一度非常接近美国,甚至个别月份已经高于美国。当时围绕中国即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市场的讨论成为全球媒体讨论的热点。但2020年之后,中美零售差距重新扩大,到2024年超过20%。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2020后两国疫情应对政策不同、中美房地产市场走势差异以及人民币汇率贬值所致。

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政策重心转向消费、稳楼市政策不断加码。如果后续促收入和消费政策启动、稳楼市政策能够进一步加力,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甚至小幅升值,将对中国零售追赶美国大有帮助。

2019年,中国零售额几乎超过美国

2010年,中国零售市场规模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伴随中国商品零售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接近41万亿元,换算成美元(按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计算,下同)相当于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的95.6%,仅相差2694亿美元。从月度数据看,2019年10-11月,中国单月零售额更是连续两个月超过美国。

尽管中美的零售口径并非完全可比,但上述趋势足以说明彼时两国的零售市场差距已经很小。同时,2019年,中国社零增速高达8%,是美国零售增速的两倍还多。照此趋势,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零售国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这一趋势。2020年开始,中美零售市场规模差距不断扩大。2020-2021年,尽管个别月份中国零售额依然能够超过美国(中国零售额占美国的比重保持在90%以上),但两国零售市场差距已经扩大至5300亿美元左右。

2022年以来,中美零售市场差距进一步拉大,且单月中国零售额几乎再也没有超过美国。2024年,中美零售市场规模已经相差近1.8万亿美元,中国零售额占美国的比重降至79.3%。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零售市场规模约为1.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零售规模的83.8%,这也是2014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剔除疫情爆发的2020年)。

中美零售差距拉大的三重原因

笔者,中美零售市场规模的差距拉大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两国在疫情应对政策上的差异,即美国财政政策以保居民消费为主,中国以保市场主体为主。疫情期间,美国财政采取了大规模的对居民部门的救济措施,例如2020年3月下旬通过的规模为2.4万亿美元的CAREs法案,主要措施包括向居民发放一次性津贴,额外增加每周600美元的失业补助,以及扩大税收抵扣。受益于联邦政府大规模的转移支付,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月的1.4万亿美元大幅升至4月的1.6万亿美元。大规模转移支付保障了居民收入,支撑美国居民消费。

相比之下,中国积极财政则更多从企业端发力,如对中小企业减税降费、提供专项贷款财政贴息、发放定向补助等。2020年5月,“两会”宣布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提高新增专项债额度,将预算赤字率提升至3.6%以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地方政府“两新一重”和抗疫相关支出。在此背景下,复工复产先行,国内工业生产迅速恢复至疫情之前的水平,而居民消费恢复相对缓慢。

二是中美房地产市场分化导致居民财富趋势分化。面对疫情冲击,除了财政政策外,美国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包括大幅下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大幅、无限量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等。在此背景下,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利率迅速下行,美国房市量价齐升。截至2024年底,美国20大中城市标准普尔/CS房价指数相比2019年底大幅上涨52%,这也将通过财富效应支撑美国居民消费。

相比之下,2021年下半年开始,伴随监管政策收紧,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深度调整,销售、拿地、开工、投资等指标均大幅下降。贝壳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全国重点50城房价较2021年高点下跌30%左右。中原地产数据也显示,一线城市房价较高点下降约30%。

根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2022年,住房在中国居民总资产中的比重超过45%(2024年,房地产在美国居民家庭总资产中的占比在27%左右)。房价下跌会通过负向财富效应,导致居民收缩消费、谨慎消费。

三是人民币贬值的影响也不容忽视。2021年在岸人民币均值为6.45,2024年跌至7.20,贬值幅度达到11.7%,这也是期间中美零售持续分化的原因之一。举例来看,2021年,中国社零同比增长12.5%,明显低于同期美国零售的18.4%。但由于人民币升值,换算成美元后中国社零同比达到20.3%,超过美国零售增速,因此当年中美零售市场规模差距不增反减。

反观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高于同期美国零售的3.4%。但受人民币贬值拖累,换算成美元后中国社零同比仅增长2.0%,不及美国零售增速,中美零售额差距反而扩大至1.6万亿美元。

中国消费如何追赶美国?

想要扭转中美零售额不断扩大的趋势,需要对上述三重原因“对症下药”。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一系列增量政策出台释放了积极信号:

首先,宏观政策重心转向收入分配和消费。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放在了下一年重点任务的首位,标志着政策重心转向消费。

2025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较去年翻倍,有效支撑短期消费增长;同时,强调惠民生、促消费联动,除了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外,育儿补贴政策也在加紧制定;此外,《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旨在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问题。

面对外部环境冲击,扩内需、特别是促消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接下来,除了进一步加力扩围“以旧换新”政策外,服务业消费也是至关重要的。据笔者估算,2023年中美两国商品消费占GDP的比重差别不大,但服务消费占比相差巨大。中国服务消费占比仅为17.9%,远低于美国的45.8%。此外,如果中央财政每年拨出1000亿用于新生婴儿补贴,即可以覆盖每年每个新生儿提供1万元人民币。同时,大规模划转国有资本到个人社保基金,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当然,更深层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改革举措也需要同步推进。

其次,稳楼市政策需要有实效。2024年10月,住建部推出“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房地产增量政策;11月,三部门联合发布契税减免政策,住建部宣布扩大城中村改造范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受此带动,去年四季度开始,房地产市场呈现止跌态势,新房销售、房价降幅均有收窄。

近期,李强总理在北京调研时强调“我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并及时研究推出新的支持措施”。

接下来,笔者建议,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或特别国债、创设租赁住房再贷款工具等方式,加大存量土地和商品房收储规模,同时放开一线城市的限购限售政策,进一步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尽快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解除楼市对居民消费的负向财富效应。

再次,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面对对等关税冲击,有建议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应对。但在笔者看来,中国没有必要借助人民币贬值来应对关税。人民币汇率与上一轮中美贸易战时明显不同,用贬值应对关税,可能在金融市场引发悲观情绪,弱化市场信心,得不偿失。保持人民币基本稳定,有利于扩大内需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看,由于美元指数大幅走弱、一度跌破98关口,对日元汇率贬到140,人民币汇率对欧元和日元也贬值了,现在对美元反而有升值空间。坚挺的人民币将有助于中国零售市场规模追赶美国,而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规模也是中国最好的谈判筹码。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超市消费中美贸易战升温 中国全力刺激消费
2025-04-23 08:30
商业与经济

中国零售为何没有超越美国?

沈建光:如果后续促收入和消费政策启动,稳楼市政策能够进一步加力,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甚至小幅升值,将对中国零售追赶美国大有帮助。
沈建光



2019年,中国零售额一度非常接近美国,甚至个别月份已经高于美国。当时围绕中国即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市场的讨论成为全球媒体讨论的热点。但2020年之后,中美零售差距重新扩大,到2024年超过20%。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2020后两国疫情应对政策不同、中美房地产市场走势差异以及人民币汇率贬值所致。

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政策重心转向消费、稳楼市政策不断加码。如果后续促收入和消费政策启动、稳楼市政策能够进一步加力,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甚至小幅升值,将对中国零售追赶美国大有帮助。

2019年,中国零售额几乎超过美国

2010年,中国零售市场规模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伴随中国商品零售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接近41万亿元,换算成美元(按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计算,下同)相当于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的95.6%,仅相差2694亿美元。从月度数据看,2019年10-11月,中国单月零售额更是连续两个月超过美国。

尽管中美的零售口径并非完全可比,但上述趋势足以说明彼时两国的零售市场差距已经很小。同时,2019年,中国社零增速高达8%,是美国零售增速的两倍还多。照此趋势,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零售国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这一趋势。2020年开始,中美零售市场规模差距不断扩大。2020-2021年,尽管个别月份中国零售额依然能够超过美国(中国零售额占美国的比重保持在90%以上),但两国零售市场差距已经扩大至5300亿美元左右。

2022年以来,中美零售市场差距进一步拉大,且单月中国零售额几乎再也没有超过美国。2024年,中美零售市场规模已经相差近1.8万亿美元,中国零售额占美国的比重降至79.3%。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零售市场规模约为1.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零售规模的83.8%,这也是2014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剔除疫情爆发的2020年)。

中美零售差距拉大的三重原因

笔者,中美零售市场规模的差距拉大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两国在疫情应对政策上的差异,即美国财政政策以保居民消费为主,中国以保市场主体为主。疫情期间,美国财政采取了大规模的对居民部门的救济措施,例如2020年3月下旬通过的规模为2.4万亿美元的CAREs法案,主要措施包括向居民发放一次性津贴,额外增加每周600美元的失业补助,以及扩大税收抵扣。受益于联邦政府大规模的转移支付,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月的1.4万亿美元大幅升至4月的1.6万亿美元。大规模转移支付保障了居民收入,支撑美国居民消费。

相比之下,中国积极财政则更多从企业端发力,如对中小企业减税降费、提供专项贷款财政贴息、发放定向补助等。2020年5月,“两会”宣布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提高新增专项债额度,将预算赤字率提升至3.6%以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地方政府“两新一重”和抗疫相关支出。在此背景下,复工复产先行,国内工业生产迅速恢复至疫情之前的水平,而居民消费恢复相对缓慢。

二是中美房地产市场分化导致居民财富趋势分化。面对疫情冲击,除了财政政策外,美国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包括大幅下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大幅、无限量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等。在此背景下,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利率迅速下行,美国房市量价齐升。截至2024年底,美国20大中城市标准普尔/CS房价指数相比2019年底大幅上涨52%,这也将通过财富效应支撑美国居民消费。

相比之下,2021年下半年开始,伴随监管政策收紧,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深度调整,销售、拿地、开工、投资等指标均大幅下降。贝壳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全国重点50城房价较2021年高点下跌30%左右。中原地产数据也显示,一线城市房价较高点下降约30%。

根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2022年,住房在中国居民总资产中的比重超过45%(2024年,房地产在美国居民家庭总资产中的占比在27%左右)。房价下跌会通过负向财富效应,导致居民收缩消费、谨慎消费。

三是人民币贬值的影响也不容忽视。2021年在岸人民币均值为6.45,2024年跌至7.20,贬值幅度达到11.7%,这也是期间中美零售持续分化的原因之一。举例来看,2021年,中国社零同比增长12.5%,明显低于同期美国零售的18.4%。但由于人民币升值,换算成美元后中国社零同比达到20.3%,超过美国零售增速,因此当年中美零售市场规模差距不增反减。

反观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高于同期美国零售的3.4%。但受人民币贬值拖累,换算成美元后中国社零同比仅增长2.0%,不及美国零售增速,中美零售额差距反而扩大至1.6万亿美元。

中国消费如何追赶美国?

想要扭转中美零售额不断扩大的趋势,需要对上述三重原因“对症下药”。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一系列增量政策出台释放了积极信号:

首先,宏观政策重心转向收入分配和消费。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放在了下一年重点任务的首位,标志着政策重心转向消费。

2025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较去年翻倍,有效支撑短期消费增长;同时,强调惠民生、促消费联动,除了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外,育儿补贴政策也在加紧制定;此外,《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旨在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问题。

面对外部环境冲击,扩内需、特别是促消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接下来,除了进一步加力扩围“以旧换新”政策外,服务业消费也是至关重要的。据笔者估算,2023年中美两国商品消费占GDP的比重差别不大,但服务消费占比相差巨大。中国服务消费占比仅为17.9%,远低于美国的45.8%。此外,如果中央财政每年拨出1000亿用于新生婴儿补贴,即可以覆盖每年每个新生儿提供1万元人民币。同时,大规模划转国有资本到个人社保基金,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当然,更深层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改革举措也需要同步推进。

其次,稳楼市政策需要有实效。2024年10月,住建部推出“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房地产增量政策;11月,三部门联合发布契税减免政策,住建部宣布扩大城中村改造范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受此带动,去年四季度开始,房地产市场呈现止跌态势,新房销售、房价降幅均有收窄。

近期,李强总理在北京调研时强调“我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并及时研究推出新的支持措施”。

接下来,笔者建议,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或特别国债、创设租赁住房再贷款工具等方式,加大存量土地和商品房收储规模,同时放开一线城市的限购限售政策,进一步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尽快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解除楼市对居民消费的负向财富效应。

再次,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面对对等关税冲击,有建议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应对。但在笔者看来,中国没有必要借助人民币贬值来应对关税。人民币汇率与上一轮中美贸易战时明显不同,用贬值应对关税,可能在金融市场引发悲观情绪,弱化市场信心,得不偿失。保持人民币基本稳定,有利于扩大内需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看,由于美元指数大幅走弱、一度跌破98关口,对日元汇率贬到140,人民币汇率对欧元和日元也贬值了,现在对美元反而有升值空间。坚挺的人民币将有助于中国零售市场规模追赶美国,而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规模也是中国最好的谈判筹码。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