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4-19 07:39
社会与生活

健康: 微笑商机助推口腔健康消费四大趋势

消费者的口腔护理观念正悄然发生改变;科技正成为“好好刷牙”的新助力。
牙齿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深层牙龈疾病的潜在危险
彭博



微笑是社交和工作场合的硬通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何拥有美观的牙齿和清新的口气?口腔护理正成为新时代中国消费者的刚需。

95后刘晓芙就职于上海某家外资化妆品企业,对于她来说,口腔护理早就不是仅仅在早晚刷刷牙那么简单了。她每年花费在口腔护理的费用在5000元左右,除了购买电动牙刷、美白牙膏、冲牙器、牙线、漱口水、口腔喷雾等产品,刘晓芙每半年都会去牙科医院进行专业的牙齿检查和清洁,平时也非常注重口腔健康维护。“前两天韩国女团成员林允儿访问上海,被现场一位工作人员的口气熏到变脸的新闻在热搜上挂了好几天。谁都不希望自己在说话和微笑的时候漏出一口黄牙,喷出难闻的口气,美观的牙齿和清新的口气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也是工作和社交场合的利器。”刘晓芙说。

2025年中国口腔医疗行业的用户画像分析显示,口腔医疗消费持续年轻化,20至35岁的年轻消费者构成约71%的核心消费群体。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涨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中产阶级的扩大推动了口腔医疗服务的消费升级。国家卫健委此前为响应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 (2017-2025年)》而提出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年-2025年)》也已经明确,到2025年,人群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这在客观上助推了口腔健康消费市场的增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将达到9万亿元,较2021年的8万亿元实现显著增长。全球市场调研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口腔护理市场规模为77.9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96.8亿美元,预测期内(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43%。

从“补救式”走向“预防式”:消费者健康理念升级

与从前的中国消费者牙疼才去就医不同,新一代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为了面子和健康,他们愿意为口腔护理花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科主任、口腔预防教研室主任陈曦表示,在口腔保健领域,很多人的意识已经发生有了变化。“以前大多是牙疼才来看医生,现在越来越多人是出于预防和保健目的而来,询问医生预防措施。”陈曦说,“也有人定期洗牙,家长还会带小朋友定期做窝沟封闭预防龋齿,这些都是令人欣喜的现状。”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居民口腔疾病患病率仍然较高: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达71.9%,而35-44岁中年人牙龈出血率为87.4%。这些数据暴露出长期以来国人对口腔健康的忽视——大多数人“牙疼才去看牙”,缺乏日常预防意识。

但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与健康理念普及,消费者的口腔护理观念正悄然发生改变。艾媒咨询2023年发布的《2023年中国口腔护理行业研究报告》指出,超过72%的受访者已将“预防口腔疾病”列为日常使用口腔护理产品的主要目的,其次是“美白牙齿”(61.4%)和“清新口气”(54.3%)。这一趋势意味着,口腔护理已从单一的清洁需求,转变为多层次、多目标的日常健康管理方式。

刘晓芙表示,自己在江西老家从事教育行业的父母对于口腔健康的概念之前就一直停留在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层面,但是近些年随着年龄的增大,牙齿开始出现了松动的迹象,有抽烟习惯的父亲一口大黄牙也多次遭到母亲嫌弃。“在我的引导下,他们现在也开始注重对于口腔健康的护理,使用更好用的电动牙刷,挑选适合自己的牙膏,也开始去医院洗牙了。”刘晓芙说。

精细化护理成新常态,场景多元化助推品类拓展

数据显示,中国口腔护理市场已从基础护理延伸至精细护理,细分品类如电动牙刷、牙线、漱口水、牙齿美白贴、舌苔清洁器等,市场渗透率不断上升。在传统的“牙刷+牙膏”之外,消费者开始关注更多元的产品组合。

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口腔护理整体市场规模已突破58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7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2%。其中,电动牙刷的年销售增速高达15%以上,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受到追捧。

这背后,是消费者对“牙齿保健”理念的深化。例如,职场白领群体倾向于选择具有美白功能的牙膏、电动牙刷搭配牙线,注重“即刻清新”和“形象管理”;而年轻家庭则更注重儿童牙齿的早期护理,关注低磨损、无氟等安全性。

业界厂商也敏锐地意识到了消费者对于口腔护理更细分的需求,推出了针对性的产品。飞利浦最近推出了首款飞利浦Sonicare钻石7系Pro护敏刷,据称这是一款专为牙齿敏感人群设计的健康智能牙刷产品,能够在实现高效牙菌斑清除的同时,相比手动牙刷,减少60%的牙齿磨损风险,让牙齿敏感的人群能够拥有温和清洁牙齿的体验。经过敏牙人群真人实测,实现7倍高效洁净,4周即可提升牙龈健康,且97%敏牙人认同刷牙舒适。飞利浦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健康生活事业群总经理吴品慧对《商业周刊》说,“牙齿敏感如果不加以处理,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口腔疾病,如牙周炎。飞利浦的研发团队与多位牙医合作,深入了解了牙齿敏感的原因,发现其主要诱因包括牙釉质脱落、蛀牙以及牙龈萎缩等。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飞利浦设计了全新钻7Pro护敏刷,针对敏感牙齿和牙龈设计。”吴品慧指出,护敏刷的设计理念在于平衡清洁力与柔和度。传统的硬毛牙刷虽然能有效去除牙菌斑,但对于敏感牙齿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更多的伤害。因此,飞利浦采用了更加柔软的刷毛,并结合专利驱动技术,确保在提供高效清洁的同时,不会对牙齿和牙龈造成额外的损伤。此外,护敏刷还配备了多种模式,如深层清洁模式和敏感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智能化驱动新体验,口腔科技产品持续升级

新一代消费主力的崛起,也催生了智能化口腔护理设备的兴起。从智能电动牙刷到口腔扫描仪,从AI刷牙指导到APP健康分析,科技正成为“好好刷牙”的新助力。

《天猫国际口腔健康趋势报告2024》指出,在智能电动牙刷品类中,具备“压力感应”“刷牙数据同步”“个性护理模式”等功能的高端产品销量增长近40%,反映出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能刷干净”,而是追求“刷得科学、刷得舒服”。

以飞利浦为例,其推出的钻石7系Pro护敏刷精准对接了消费者对“干净又舒适”刷牙体验的需求,通过其独特的声波技术和精密的驱动模块设计,实现了在牙敏感护理市场的突破。

飞利浦口腔事业部产品创新负责人郑栋介绍,飞利浦Sonicare钻石7系Pro护敏刷有几大创新及及亮点功能。

微泡水流代替传统机械震动:其核心突破在于其独特的Sonicare声波技术。传统的电动牙刷通常依赖机械震动来清洁牙齿,而钻石7系Pro护敏刷则利用高达每分钟31000次刷毛震动,驱动水流产生微泡水流。这些气泡能够深入牙齿表面、牙缝和牙龈线,清洁口腔盲区,高效去除多达7倍牙斑菌,轻松实现口腔清洁无死角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这种微泡效应不会对牙齿和牙龈造成额外的压力,非常适合敏感牙齿的用户。

专业护龈模式,分区清洁更高效:新品搭载了 2+1 GumPro 专业护龈模式,前2分钟全面清洁内外齿面,后1分钟改变振幅以深度清洁牙龈线区堆积的牙菌斑。

智能反馈系统助力良好习惯养成:其次,这款牙刷还配备了细致入微的全新的智能刷牙反馈系统,助力消费者养成正确刷牙习惯。其中,5大模式(敏感、清洁、护龈、深度清洁、亮白)供消费者自行选择,双向控压反馈功能会在刷牙力度过重或过轻时提醒用户,确保刷牙时恰到好处的力度,实现又净又护的效果。而智能屏刷后反馈则从时长、频次、力度三重维度进行评估,让消费者时刻了解自己的刷牙情况,逐步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

双环结构设计,能量传递更高效:飞利浦在驱动模块的设计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钻石7系Pro护敏刷的刷头采用了双环结构设计,这一设计不仅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还减少了能量损失,使得刷头的摆动更加稳定和可控。具体来说,刷头内部有两个环状结构相互配合,确保每一次振动都能够精确覆盖每一个牙齿表面,从而实现高效的清洁效果。

无间隙工艺,刷毛摆动更流畅:此外,飞利浦还特别注重刷头的质量和设计。与市场上其他电动牙刷相比,钻石7系Pro护敏刷的刷头采用了无间隙热熔工艺,避免了传统刷头中存在的铜包裹结构所带来的间隙问题。这样一来,刷毛在摆动时能够更加顺畅,不会因为间隙而导致能量损失或清洁效果不佳。

从功能到情感价值:口腔护理也能“悦己”


值得注意的是,口腔护理产品也正成为“悦己消费”的一部分。外观设计、香型选择、使用仪式感,都是年轻消费者考量的因素。

CBNData《2023中国美护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三成Z世代用户会因为“颜值高”或“使用体验好”而选择某款口腔护理产品。这推动了“口腔护理=护肤级享受”的产品创新逻辑,带来包装更精致、成分更温和、香型更丰富的产品形态。

例如,部分高端牙膏采用氨基酸配方,强调温和不刺激;漱口水也从“消炎杀菌”转向“持久留香”;美白产品则强调“无痛不敏感”的技术升级。这一切都在回应一个核心消费心理:不仅要健康,更要愉悦。

在杭州某大型互联网企业工作的顾盛是一位00后职场新鲜人,他对《商业周刊》表示,自己非常注重身体气味的管理,偶尔抽烟的他在抽完烟之后总是避免不了口气污浊的问题,所以他总是抽完之后第一时间刷牙,并且常备气味自己喜欢的漱口水。为了避免牙齿变黄,他一直在坚持洗牙,使用牙齿美白的口腔护理产品,并且最近也准备戒掉吸烟的坏习惯。“我觉得管理好个人形象和气味是一种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的方式,当然也能够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顾盛说。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中国口腔护理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消费者认知存在误区,如过度依赖美白牙膏、忽略牙线使用等;另一方面,产品良莠不齐、宣传夸大等现象也影响行业口碑。对此,中国口腔医学会呼吁加强公众口腔健康教育,推动“从娃娃抓起”的全民预防体系建设。同时,也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口腔护理产品的功效标准制定,避免“伪科技”“伪成分”产品误导消费者。

行业专家指出,未来5年内,中国口腔护理市场的竞争将更注重“专业+科技”的结合,谁能在提供真实健康价值的同时打造品牌信任,谁才能在这片蓝海中脱颖而出。

中国消费者的口腔护理意识,正从“牙疼才看医生”转向“日常精细管理”;从“清洁功能”转向“多维健康+情绪价值”的复合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用户教育和品牌信任将成为构建新一代口腔护理生态的核心驱动力。正如一句口号所说:“健康,从口开始”。这不仅是医学意义上的提醒,更是消费者价值观跃迁的真实写照。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牙齿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深层牙龈疾病的潜在危险
2025-04-19 07:39
社会与生活

健康: 微笑商机助推口腔健康消费四大趋势

消费者的口腔护理观念正悄然发生改变;科技正成为“好好刷牙”的新助力。
彭博



微笑是社交和工作场合的硬通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何拥有美观的牙齿和清新的口气?口腔护理正成为新时代中国消费者的刚需。

95后刘晓芙就职于上海某家外资化妆品企业,对于她来说,口腔护理早就不是仅仅在早晚刷刷牙那么简单了。她每年花费在口腔护理的费用在5000元左右,除了购买电动牙刷、美白牙膏、冲牙器、牙线、漱口水、口腔喷雾等产品,刘晓芙每半年都会去牙科医院进行专业的牙齿检查和清洁,平时也非常注重口腔健康维护。“前两天韩国女团成员林允儿访问上海,被现场一位工作人员的口气熏到变脸的新闻在热搜上挂了好几天。谁都不希望自己在说话和微笑的时候漏出一口黄牙,喷出难闻的口气,美观的牙齿和清新的口气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也是工作和社交场合的利器。”刘晓芙说。

2025年中国口腔医疗行业的用户画像分析显示,口腔医疗消费持续年轻化,20至35岁的年轻消费者构成约71%的核心消费群体。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涨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中产阶级的扩大推动了口腔医疗服务的消费升级。国家卫健委此前为响应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 (2017-2025年)》而提出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年-2025年)》也已经明确,到2025年,人群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这在客观上助推了口腔健康消费市场的增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将达到9万亿元,较2021年的8万亿元实现显著增长。全球市场调研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口腔护理市场规模为77.9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96.8亿美元,预测期内(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43%。

从“补救式”走向“预防式”:消费者健康理念升级

与从前的中国消费者牙疼才去就医不同,新一代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为了面子和健康,他们愿意为口腔护理花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科主任、口腔预防教研室主任陈曦表示,在口腔保健领域,很多人的意识已经发生有了变化。“以前大多是牙疼才来看医生,现在越来越多人是出于预防和保健目的而来,询问医生预防措施。”陈曦说,“也有人定期洗牙,家长还会带小朋友定期做窝沟封闭预防龋齿,这些都是令人欣喜的现状。”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居民口腔疾病患病率仍然较高: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达71.9%,而35-44岁中年人牙龈出血率为87.4%。这些数据暴露出长期以来国人对口腔健康的忽视——大多数人“牙疼才去看牙”,缺乏日常预防意识。

但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与健康理念普及,消费者的口腔护理观念正悄然发生改变。艾媒咨询2023年发布的《2023年中国口腔护理行业研究报告》指出,超过72%的受访者已将“预防口腔疾病”列为日常使用口腔护理产品的主要目的,其次是“美白牙齿”(61.4%)和“清新口气”(54.3%)。这一趋势意味着,口腔护理已从单一的清洁需求,转变为多层次、多目标的日常健康管理方式。

刘晓芙表示,自己在江西老家从事教育行业的父母对于口腔健康的概念之前就一直停留在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层面,但是近些年随着年龄的增大,牙齿开始出现了松动的迹象,有抽烟习惯的父亲一口大黄牙也多次遭到母亲嫌弃。“在我的引导下,他们现在也开始注重对于口腔健康的护理,使用更好用的电动牙刷,挑选适合自己的牙膏,也开始去医院洗牙了。”刘晓芙说。

精细化护理成新常态,场景多元化助推品类拓展

数据显示,中国口腔护理市场已从基础护理延伸至精细护理,细分品类如电动牙刷、牙线、漱口水、牙齿美白贴、舌苔清洁器等,市场渗透率不断上升。在传统的“牙刷+牙膏”之外,消费者开始关注更多元的产品组合。

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口腔护理整体市场规模已突破58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7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2%。其中,电动牙刷的年销售增速高达15%以上,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受到追捧。

这背后,是消费者对“牙齿保健”理念的深化。例如,职场白领群体倾向于选择具有美白功能的牙膏、电动牙刷搭配牙线,注重“即刻清新”和“形象管理”;而年轻家庭则更注重儿童牙齿的早期护理,关注低磨损、无氟等安全性。

业界厂商也敏锐地意识到了消费者对于口腔护理更细分的需求,推出了针对性的产品。飞利浦最近推出了首款飞利浦Sonicare钻石7系Pro护敏刷,据称这是一款专为牙齿敏感人群设计的健康智能牙刷产品,能够在实现高效牙菌斑清除的同时,相比手动牙刷,减少60%的牙齿磨损风险,让牙齿敏感的人群能够拥有温和清洁牙齿的体验。经过敏牙人群真人实测,实现7倍高效洁净,4周即可提升牙龈健康,且97%敏牙人认同刷牙舒适。飞利浦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健康生活事业群总经理吴品慧对《商业周刊》说,“牙齿敏感如果不加以处理,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口腔疾病,如牙周炎。飞利浦的研发团队与多位牙医合作,深入了解了牙齿敏感的原因,发现其主要诱因包括牙釉质脱落、蛀牙以及牙龈萎缩等。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飞利浦设计了全新钻7Pro护敏刷,针对敏感牙齿和牙龈设计。”吴品慧指出,护敏刷的设计理念在于平衡清洁力与柔和度。传统的硬毛牙刷虽然能有效去除牙菌斑,但对于敏感牙齿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更多的伤害。因此,飞利浦采用了更加柔软的刷毛,并结合专利驱动技术,确保在提供高效清洁的同时,不会对牙齿和牙龈造成额外的损伤。此外,护敏刷还配备了多种模式,如深层清洁模式和敏感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智能化驱动新体验,口腔科技产品持续升级

新一代消费主力的崛起,也催生了智能化口腔护理设备的兴起。从智能电动牙刷到口腔扫描仪,从AI刷牙指导到APP健康分析,科技正成为“好好刷牙”的新助力。

《天猫国际口腔健康趋势报告2024》指出,在智能电动牙刷品类中,具备“压力感应”“刷牙数据同步”“个性护理模式”等功能的高端产品销量增长近40%,反映出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能刷干净”,而是追求“刷得科学、刷得舒服”。

以飞利浦为例,其推出的钻石7系Pro护敏刷精准对接了消费者对“干净又舒适”刷牙体验的需求,通过其独特的声波技术和精密的驱动模块设计,实现了在牙敏感护理市场的突破。

飞利浦口腔事业部产品创新负责人郑栋介绍,飞利浦Sonicare钻石7系Pro护敏刷有几大创新及及亮点功能。

微泡水流代替传统机械震动:其核心突破在于其独特的Sonicare声波技术。传统的电动牙刷通常依赖机械震动来清洁牙齿,而钻石7系Pro护敏刷则利用高达每分钟31000次刷毛震动,驱动水流产生微泡水流。这些气泡能够深入牙齿表面、牙缝和牙龈线,清洁口腔盲区,高效去除多达7倍牙斑菌,轻松实现口腔清洁无死角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这种微泡效应不会对牙齿和牙龈造成额外的压力,非常适合敏感牙齿的用户。

专业护龈模式,分区清洁更高效:新品搭载了 2+1 GumPro 专业护龈模式,前2分钟全面清洁内外齿面,后1分钟改变振幅以深度清洁牙龈线区堆积的牙菌斑。

智能反馈系统助力良好习惯养成:其次,这款牙刷还配备了细致入微的全新的智能刷牙反馈系统,助力消费者养成正确刷牙习惯。其中,5大模式(敏感、清洁、护龈、深度清洁、亮白)供消费者自行选择,双向控压反馈功能会在刷牙力度过重或过轻时提醒用户,确保刷牙时恰到好处的力度,实现又净又护的效果。而智能屏刷后反馈则从时长、频次、力度三重维度进行评估,让消费者时刻了解自己的刷牙情况,逐步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

双环结构设计,能量传递更高效:飞利浦在驱动模块的设计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钻石7系Pro护敏刷的刷头采用了双环结构设计,这一设计不仅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还减少了能量损失,使得刷头的摆动更加稳定和可控。具体来说,刷头内部有两个环状结构相互配合,确保每一次振动都能够精确覆盖每一个牙齿表面,从而实现高效的清洁效果。

无间隙工艺,刷毛摆动更流畅:此外,飞利浦还特别注重刷头的质量和设计。与市场上其他电动牙刷相比,钻石7系Pro护敏刷的刷头采用了无间隙热熔工艺,避免了传统刷头中存在的铜包裹结构所带来的间隙问题。这样一来,刷毛在摆动时能够更加顺畅,不会因为间隙而导致能量损失或清洁效果不佳。

从功能到情感价值:口腔护理也能“悦己”


值得注意的是,口腔护理产品也正成为“悦己消费”的一部分。外观设计、香型选择、使用仪式感,都是年轻消费者考量的因素。

CBNData《2023中国美护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三成Z世代用户会因为“颜值高”或“使用体验好”而选择某款口腔护理产品。这推动了“口腔护理=护肤级享受”的产品创新逻辑,带来包装更精致、成分更温和、香型更丰富的产品形态。

例如,部分高端牙膏采用氨基酸配方,强调温和不刺激;漱口水也从“消炎杀菌”转向“持久留香”;美白产品则强调“无痛不敏感”的技术升级。这一切都在回应一个核心消费心理:不仅要健康,更要愉悦。

在杭州某大型互联网企业工作的顾盛是一位00后职场新鲜人,他对《商业周刊》表示,自己非常注重身体气味的管理,偶尔抽烟的他在抽完烟之后总是避免不了口气污浊的问题,所以他总是抽完之后第一时间刷牙,并且常备气味自己喜欢的漱口水。为了避免牙齿变黄,他一直在坚持洗牙,使用牙齿美白的口腔护理产品,并且最近也准备戒掉吸烟的坏习惯。“我觉得管理好个人形象和气味是一种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的方式,当然也能够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顾盛说。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中国口腔护理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消费者认知存在误区,如过度依赖美白牙膏、忽略牙线使用等;另一方面,产品良莠不齐、宣传夸大等现象也影响行业口碑。对此,中国口腔医学会呼吁加强公众口腔健康教育,推动“从娃娃抓起”的全民预防体系建设。同时,也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口腔护理产品的功效标准制定,避免“伪科技”“伪成分”产品误导消费者。

行业专家指出,未来5年内,中国口腔护理市场的竞争将更注重“专业+科技”的结合,谁能在提供真实健康价值的同时打造品牌信任,谁才能在这片蓝海中脱颖而出。

中国消费者的口腔护理意识,正从“牙疼才看医生”转向“日常精细管理”;从“清洁功能”转向“多维健康+情绪价值”的复合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用户教育和品牌信任将成为构建新一代口腔护理生态的核心驱动力。正如一句口号所说:“健康,从口开始”。这不仅是医学意义上的提醒,更是消费者价值观跃迁的真实写照。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