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3月消费和工业增加值增长均超预期,得益于政府刺激措施。但随着中美贸易战不断加剧,前路漫漫。
万喆
■
特朗普上台后仅仅两个多月,他占据新闻头条的时间比例已异常之高,而在4月里,他每一天都在热搜“霸屏”中,因为他的关税政策。
对于政策本身,似乎已经没有了详述的必要,因为已经被广泛得不能再广泛的流传、解读、惊讶和嘲笑过了。然而,正因为这些惊讶、嘲笑如此之巨,人们似乎有点被自己的震惊闹糊涂了。这真的是一个美国现任总统和他的团队所拿出来的政策吗?他的政策目标究竟是什么?
无关“关税”的“对等关税”
如果这真的是一个所谓“关税政策”,那么它根本也不是一个“关税”的政策。所谓的“对等关税”针对的似乎不是“关税”的对等,根据2月13日美国政府发布的《对等贸易与关税备忘录》,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并非是仅参照其他国家的关税水平来征收,而是要求美国财政部、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等多部门对关税税率、增值税(Value-added Tax)、非关税壁垒、汇率政策以进行综合评估并确定关税。
这个超乎寻常的“设计”可能有点过于异常复杂,此前据报道,包括特朗普最亲密的顾问在内,所有人都在等待最终的细节。总统在暗示宽松和坚持政府必须采取强硬路线之间摇摆不定。参照系如此之多,但没有一项是明确的。如果官员们试图匹配关税,这将要求美国海关根据产品和国家执行约260万种不同的税率。一旦将其他措施考虑在内,自由裁量的范围就更大了。
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政策发布后,实际上似乎是根据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占美国对该经济体进口的比重来测算的。于是,大家很快就发现,这既违反WTO规则,也无视所谓“对等”中美国对其它国家的高额关税,而且把各国内增值税进行比较而得出“不对等”的结论完全有悖于经济基本常识。一个不能执行的庞杂理念,最终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因为只能如此。庞杂也好简单也好,有一点相同,就是都既不经济学又无常识。
无关繁荣的再次伟大
这其实似乎也并不只是关乎贸易平衡。特朗普同日签署的行政命令表示,允许美国在贸易伙伴进行报复时提高关税,或者在贸易伙伴在经济和国家安全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时降低关税。事实上,特朗普表示的愿望中,除了缩减贸易逆差,还要借此完成制造业回流、缩减债务规模等多重目标。
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保持贸易逆差输出美元支撑了其地位。其实美国并未吃亏,只要印刷美元,就能换取其他国家人民辛辛苦苦生产的实物商品。其他国家通过出口赚取的美元,又通过资本金融账户流回了美国。即美国在出现经常账户逆差的同时,存在资本金融账户存在巨大的顺差。事实上,贸易逆差也不一定是不利的经济发展。贸易赤字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外国投资者选择美国作为其资金的首选目的地。对于“逆差”的担忧毫无道理,特朗普经常将自己的“新政”和里根经济学相媲美,不过在里根经济复苏期间,经济增长,外资涌入,贸易逆差飙升。克林顿经济繁荣时期也是如此。在美国政府有预算盈余的四年中,每年的实际贸易逆差几乎翻了一番。
制造业回流也是一个事实上的伪命题。美国制造业并没有空心化。Phil Gramm以及Larry Summers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写给特朗普的公开信,认为美国的工业生产创下了历史新高。美国的实际工业产出是1975年上一次出现贸易盈余时的2.5倍。自全面实现工业化以来,美国是制造业劳动人口比例最低的国家。从事制造业的非农民劳动人口比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顶峰,之后一直持续下降。这是生产力的巨大成功,而不是贸易的失败,当前的充分就业就证明了这一点。而正相反,特朗普在2018年年中实施的关税以及拜登对这些关税的扩大,并没有阻止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劳动人口百分比的世纪性下降。
无关秩序的全球重塑
当特朗普开出高得惊人的叫价,人们在震惊之余其实也多少有点明白了背后的“逻辑”。特朗普随随便便就说要再加50%关税。无它,就是霸凌。无视多边机制框架,把所有谈判都变成双边,然后在双边中利用自身优势直接碾压,逼迫就范。
有分析认为,美国正系统性瓦解自身主导建立的全球贸易秩序,“对等关税”的影响堪比“1971年尼克松冲击”——当年美元与黄金脱钩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解,重塑国际金融格局。特朗普也许有着更大的“野心”。
如今美国以“全球为壑”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依托美元霸权与军事威慑的系统性经济控制工具,其核心手段是通过 “关税壁垒+产业补贴+技术封锁” 的组合拳,将全球产业链重构为“美国核心-盟友依附-对手边缘”的等级体系。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公然践踏,更暗含着对全球经济主权的深度侵蚀。
关税政策的实质是进行系统性操控。一是产业控制的“精准打击”。进行战略产业绞杀。美国通过关税与技术出口管制的“组合拳”,系统性压制竞争对手的高端制造业。 供应链“去中国化”。二是金融霸权的“二次强化”。当前,美国债务陷阱深化,希望通过关税制造贸易逆差,号称可以支撑美元、美债、赤字等需求,进一步固化美元结算垄断地位,同时继续金融制裁武器化,巩固美元霸权。三是地缘政治的“隐形战争”。搞盟友“绑定”策略。美国通过《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协定》(AUKUS),要求澳大利亚、英国在高科技等领域全面排斥中国技术。并滥用全球治理“否决权”,美国以退出WTO相威胁,阻挠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确保其单边关税行动不受制约。
最终目的,战略目标的协同推进。经济层面,收割全球财富。现在不是要求零关税,而是要求零逆差。政治层面,重塑全球秩序。“单极霸权”制度化,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吸引全球制造业回流。同时,“规则霸权”输出,美国要求盟友在各个领域与美接轨,否则实施关税制裁。军事层面,强化战略威慑。“军事-经济”捆绑,搞 “新冷战”经济化,联合北约盟友实施“技术铁幕”。意识形态层面,维护文化霸权。“价值观贸易”壁垒,“数字主权”侵蚀。美国通过《云法案》要求微软、亚马逊等企业向美政府提供全球用户数据,同时以威胁迫使TikTok等中国应用退出欧美市场。
全球各种多边机制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其出现停滞、面临挑战也非一日之寒。当全球各种冲突与撕裂已成为表象,重构与再塑一定会成为新主题。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一蹴而就,或伴随更加激烈的冲突和更加惨烈的撕裂。这是特朗普出现在美国的原因,也是特朗普出现在世界的原因。
“Do not tell us what we are going to feel. You do not have the cards right now.“
言犹在耳。当时,世界也是如此震惊。因为特朗普想要重塑全球秩序。现在,他开始对全球每一个国家说。因为特朗普想要重塑出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全球秩序。对于世界而言,特朗普是一个变量,但不应成为全部的变量。制度的韧性、合作的意志、以及国际社会的整体理性,仍将在全球秩序的下一轮演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特朗普上台后仅仅两个多月,他占据新闻头条的时间比例已异常之高,而在4月里,他每一天都在热搜“霸屏”中,因为他的关税政策。
对于政策本身,似乎已经没有了详述的必要,因为已经被广泛得不能再广泛的流传、解读、惊讶和嘲笑过了。然而,正因为这些惊讶、嘲笑如此之巨,人们似乎有点被自己的震惊闹糊涂了。这真的是一个美国现任总统和他的团队所拿出来的政策吗?他的政策目标究竟是什么?
无关“关税”的“对等关税”
如果这真的是一个所谓“关税政策”,那么它根本也不是一个“关税”的政策。所谓的“对等关税”针对的似乎不是“关税”的对等,根据2月13日美国政府发布的《对等贸易与关税备忘录》,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并非是仅参照其他国家的关税水平来征收,而是要求美国财政部、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等多部门对关税税率、增值税(Value-added Tax)、非关税壁垒、汇率政策以进行综合评估并确定关税。
这个超乎寻常的“设计”可能有点过于异常复杂,此前据报道,包括特朗普最亲密的顾问在内,所有人都在等待最终的细节。总统在暗示宽松和坚持政府必须采取强硬路线之间摇摆不定。参照系如此之多,但没有一项是明确的。如果官员们试图匹配关税,这将要求美国海关根据产品和国家执行约260万种不同的税率。一旦将其他措施考虑在内,自由裁量的范围就更大了。
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政策发布后,实际上似乎是根据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占美国对该经济体进口的比重来测算的。于是,大家很快就发现,这既违反WTO规则,也无视所谓“对等”中美国对其它国家的高额关税,而且把各国内增值税进行比较而得出“不对等”的结论完全有悖于经济基本常识。一个不能执行的庞杂理念,最终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因为只能如此。庞杂也好简单也好,有一点相同,就是都既不经济学又无常识。
无关繁荣的再次伟大
这其实似乎也并不只是关乎贸易平衡。特朗普同日签署的行政命令表示,允许美国在贸易伙伴进行报复时提高关税,或者在贸易伙伴在经济和国家安全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时降低关税。事实上,特朗普表示的愿望中,除了缩减贸易逆差,还要借此完成制造业回流、缩减债务规模等多重目标。
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保持贸易逆差输出美元支撑了其地位。其实美国并未吃亏,只要印刷美元,就能换取其他国家人民辛辛苦苦生产的实物商品。其他国家通过出口赚取的美元,又通过资本金融账户流回了美国。即美国在出现经常账户逆差的同时,存在资本金融账户存在巨大的顺差。事实上,贸易逆差也不一定是不利的经济发展。贸易赤字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外国投资者选择美国作为其资金的首选目的地。对于“逆差”的担忧毫无道理,特朗普经常将自己的“新政”和里根经济学相媲美,不过在里根经济复苏期间,经济增长,外资涌入,贸易逆差飙升。克林顿经济繁荣时期也是如此。在美国政府有预算盈余的四年中,每年的实际贸易逆差几乎翻了一番。
制造业回流也是一个事实上的伪命题。美国制造业并没有空心化。Phil Gramm以及Larry Summers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写给特朗普的公开信,认为美国的工业生产创下了历史新高。美国的实际工业产出是1975年上一次出现贸易盈余时的2.5倍。自全面实现工业化以来,美国是制造业劳动人口比例最低的国家。从事制造业的非农民劳动人口比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顶峰,之后一直持续下降。这是生产力的巨大成功,而不是贸易的失败,当前的充分就业就证明了这一点。而正相反,特朗普在2018年年中实施的关税以及拜登对这些关税的扩大,并没有阻止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劳动人口百分比的世纪性下降。
无关秩序的全球重塑
当特朗普开出高得惊人的叫价,人们在震惊之余其实也多少有点明白了背后的“逻辑”。特朗普随随便便就说要再加50%关税。无它,就是霸凌。无视多边机制框架,把所有谈判都变成双边,然后在双边中利用自身优势直接碾压,逼迫就范。
有分析认为,美国正系统性瓦解自身主导建立的全球贸易秩序,“对等关税”的影响堪比“1971年尼克松冲击”——当年美元与黄金脱钩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解,重塑国际金融格局。特朗普也许有着更大的“野心”。
如今美国以“全球为壑”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依托美元霸权与军事威慑的系统性经济控制工具,其核心手段是通过 “关税壁垒+产业补贴+技术封锁” 的组合拳,将全球产业链重构为“美国核心-盟友依附-对手边缘”的等级体系。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公然践踏,更暗含着对全球经济主权的深度侵蚀。
关税政策的实质是进行系统性操控。一是产业控制的“精准打击”。进行战略产业绞杀。美国通过关税与技术出口管制的“组合拳”,系统性压制竞争对手的高端制造业。 供应链“去中国化”。二是金融霸权的“二次强化”。当前,美国债务陷阱深化,希望通过关税制造贸易逆差,号称可以支撑美元、美债、赤字等需求,进一步固化美元结算垄断地位,同时继续金融制裁武器化,巩固美元霸权。三是地缘政治的“隐形战争”。搞盟友“绑定”策略。美国通过《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协定》(AUKUS),要求澳大利亚、英国在高科技等领域全面排斥中国技术。并滥用全球治理“否决权”,美国以退出WTO相威胁,阻挠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确保其单边关税行动不受制约。
最终目的,战略目标的协同推进。经济层面,收割全球财富。现在不是要求零关税,而是要求零逆差。政治层面,重塑全球秩序。“单极霸权”制度化,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吸引全球制造业回流。同时,“规则霸权”输出,美国要求盟友在各个领域与美接轨,否则实施关税制裁。军事层面,强化战略威慑。“军事-经济”捆绑,搞 “新冷战”经济化,联合北约盟友实施“技术铁幕”。意识形态层面,维护文化霸权。“价值观贸易”壁垒,“数字主权”侵蚀。美国通过《云法案》要求微软、亚马逊等企业向美政府提供全球用户数据,同时以威胁迫使TikTok等中国应用退出欧美市场。
全球各种多边机制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其出现停滞、面临挑战也非一日之寒。当全球各种冲突与撕裂已成为表象,重构与再塑一定会成为新主题。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一蹴而就,或伴随更加激烈的冲突和更加惨烈的撕裂。这是特朗普出现在美国的原因,也是特朗普出现在世界的原因。
“Do not tell us what we are going to feel. You do not have the cards right now.“
言犹在耳。当时,世界也是如此震惊。因为特朗普想要重塑全球秩序。现在,他开始对全球每一个国家说。因为特朗普想要重塑出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全球秩序。对于世界而言,特朗普是一个变量,但不应成为全部的变量。制度的韧性、合作的意志、以及国际社会的整体理性,仍将在全球秩序的下一轮演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万喆
■
特朗普上台后仅仅两个多月,他占据新闻头条的时间比例已异常之高,而在4月里,他每一天都在热搜“霸屏”中,因为他的关税政策。
对于政策本身,似乎已经没有了详述的必要,因为已经被广泛得不能再广泛的流传、解读、惊讶和嘲笑过了。然而,正因为这些惊讶、嘲笑如此之巨,人们似乎有点被自己的震惊闹糊涂了。这真的是一个美国现任总统和他的团队所拿出来的政策吗?他的政策目标究竟是什么?
无关“关税”的“对等关税”
如果这真的是一个所谓“关税政策”,那么它根本也不是一个“关税”的政策。所谓的“对等关税”针对的似乎不是“关税”的对等,根据2月13日美国政府发布的《对等贸易与关税备忘录》,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并非是仅参照其他国家的关税水平来征收,而是要求美国财政部、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等多部门对关税税率、增值税(Value-added Tax)、非关税壁垒、汇率政策以进行综合评估并确定关税。
这个超乎寻常的“设计”可能有点过于异常复杂,此前据报道,包括特朗普最亲密的顾问在内,所有人都在等待最终的细节。总统在暗示宽松和坚持政府必须采取强硬路线之间摇摆不定。参照系如此之多,但没有一项是明确的。如果官员们试图匹配关税,这将要求美国海关根据产品和国家执行约260万种不同的税率。一旦将其他措施考虑在内,自由裁量的范围就更大了。
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政策发布后,实际上似乎是根据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占美国对该经济体进口的比重来测算的。于是,大家很快就发现,这既违反WTO规则,也无视所谓“对等”中美国对其它国家的高额关税,而且把各国内增值税进行比较而得出“不对等”的结论完全有悖于经济基本常识。一个不能执行的庞杂理念,最终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因为只能如此。庞杂也好简单也好,有一点相同,就是都既不经济学又无常识。
无关繁荣的再次伟大
这其实似乎也并不只是关乎贸易平衡。特朗普同日签署的行政命令表示,允许美国在贸易伙伴进行报复时提高关税,或者在贸易伙伴在经济和国家安全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时降低关税。事实上,特朗普表示的愿望中,除了缩减贸易逆差,还要借此完成制造业回流、缩减债务规模等多重目标。
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保持贸易逆差输出美元支撑了其地位。其实美国并未吃亏,只要印刷美元,就能换取其他国家人民辛辛苦苦生产的实物商品。其他国家通过出口赚取的美元,又通过资本金融账户流回了美国。即美国在出现经常账户逆差的同时,存在资本金融账户存在巨大的顺差。事实上,贸易逆差也不一定是不利的经济发展。贸易赤字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外国投资者选择美国作为其资金的首选目的地。对于“逆差”的担忧毫无道理,特朗普经常将自己的“新政”和里根经济学相媲美,不过在里根经济复苏期间,经济增长,外资涌入,贸易逆差飙升。克林顿经济繁荣时期也是如此。在美国政府有预算盈余的四年中,每年的实际贸易逆差几乎翻了一番。
制造业回流也是一个事实上的伪命题。美国制造业并没有空心化。Phil Gramm以及Larry Summers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写给特朗普的公开信,认为美国的工业生产创下了历史新高。美国的实际工业产出是1975年上一次出现贸易盈余时的2.5倍。自全面实现工业化以来,美国是制造业劳动人口比例最低的国家。从事制造业的非农民劳动人口比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顶峰,之后一直持续下降。这是生产力的巨大成功,而不是贸易的失败,当前的充分就业就证明了这一点。而正相反,特朗普在2018年年中实施的关税以及拜登对这些关税的扩大,并没有阻止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劳动人口百分比的世纪性下降。
无关秩序的全球重塑
当特朗普开出高得惊人的叫价,人们在震惊之余其实也多少有点明白了背后的“逻辑”。特朗普随随便便就说要再加50%关税。无它,就是霸凌。无视多边机制框架,把所有谈判都变成双边,然后在双边中利用自身优势直接碾压,逼迫就范。
有分析认为,美国正系统性瓦解自身主导建立的全球贸易秩序,“对等关税”的影响堪比“1971年尼克松冲击”——当年美元与黄金脱钩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解,重塑国际金融格局。特朗普也许有着更大的“野心”。
如今美国以“全球为壑”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依托美元霸权与军事威慑的系统性经济控制工具,其核心手段是通过 “关税壁垒+产业补贴+技术封锁” 的组合拳,将全球产业链重构为“美国核心-盟友依附-对手边缘”的等级体系。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公然践踏,更暗含着对全球经济主权的深度侵蚀。
关税政策的实质是进行系统性操控。一是产业控制的“精准打击”。进行战略产业绞杀。美国通过关税与技术出口管制的“组合拳”,系统性压制竞争对手的高端制造业。 供应链“去中国化”。二是金融霸权的“二次强化”。当前,美国债务陷阱深化,希望通过关税制造贸易逆差,号称可以支撑美元、美债、赤字等需求,进一步固化美元结算垄断地位,同时继续金融制裁武器化,巩固美元霸权。三是地缘政治的“隐形战争”。搞盟友“绑定”策略。美国通过《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协定》(AUKUS),要求澳大利亚、英国在高科技等领域全面排斥中国技术。并滥用全球治理“否决权”,美国以退出WTO相威胁,阻挠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确保其单边关税行动不受制约。
最终目的,战略目标的协同推进。经济层面,收割全球财富。现在不是要求零关税,而是要求零逆差。政治层面,重塑全球秩序。“单极霸权”制度化,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吸引全球制造业回流。同时,“规则霸权”输出,美国要求盟友在各个领域与美接轨,否则实施关税制裁。军事层面,强化战略威慑。“军事-经济”捆绑,搞 “新冷战”经济化,联合北约盟友实施“技术铁幕”。意识形态层面,维护文化霸权。“价值观贸易”壁垒,“数字主权”侵蚀。美国通过《云法案》要求微软、亚马逊等企业向美政府提供全球用户数据,同时以威胁迫使TikTok等中国应用退出欧美市场。
全球各种多边机制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其出现停滞、面临挑战也非一日之寒。当全球各种冲突与撕裂已成为表象,重构与再塑一定会成为新主题。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一蹴而就,或伴随更加激烈的冲突和更加惨烈的撕裂。这是特朗普出现在美国的原因,也是特朗普出现在世界的原因。
“Do not tell us what we are going to feel. You do not have the cards right now.“
言犹在耳。当时,世界也是如此震惊。因为特朗普想要重塑全球秩序。现在,他开始对全球每一个国家说。因为特朗普想要重塑出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全球秩序。对于世界而言,特朗普是一个变量,但不应成为全部的变量。制度的韧性、合作的意志、以及国际社会的整体理性,仍将在全球秩序的下一轮演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特朗普上台后仅仅两个多月,他占据新闻头条的时间比例已异常之高,而在4月里,他每一天都在热搜“霸屏”中,因为他的关税政策。
对于政策本身,似乎已经没有了详述的必要,因为已经被广泛得不能再广泛的流传、解读、惊讶和嘲笑过了。然而,正因为这些惊讶、嘲笑如此之巨,人们似乎有点被自己的震惊闹糊涂了。这真的是一个美国现任总统和他的团队所拿出来的政策吗?他的政策目标究竟是什么?
无关“关税”的“对等关税”
如果这真的是一个所谓“关税政策”,那么它根本也不是一个“关税”的政策。所谓的“对等关税”针对的似乎不是“关税”的对等,根据2月13日美国政府发布的《对等贸易与关税备忘录》,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并非是仅参照其他国家的关税水平来征收,而是要求美国财政部、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等多部门对关税税率、增值税(Value-added Tax)、非关税壁垒、汇率政策以进行综合评估并确定关税。
这个超乎寻常的“设计”可能有点过于异常复杂,此前据报道,包括特朗普最亲密的顾问在内,所有人都在等待最终的细节。总统在暗示宽松和坚持政府必须采取强硬路线之间摇摆不定。参照系如此之多,但没有一项是明确的。如果官员们试图匹配关税,这将要求美国海关根据产品和国家执行约260万种不同的税率。一旦将其他措施考虑在内,自由裁量的范围就更大了。
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政策发布后,实际上似乎是根据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占美国对该经济体进口的比重来测算的。于是,大家很快就发现,这既违反WTO规则,也无视所谓“对等”中美国对其它国家的高额关税,而且把各国内增值税进行比较而得出“不对等”的结论完全有悖于经济基本常识。一个不能执行的庞杂理念,最终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因为只能如此。庞杂也好简单也好,有一点相同,就是都既不经济学又无常识。
无关繁荣的再次伟大
这其实似乎也并不只是关乎贸易平衡。特朗普同日签署的行政命令表示,允许美国在贸易伙伴进行报复时提高关税,或者在贸易伙伴在经济和国家安全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时降低关税。事实上,特朗普表示的愿望中,除了缩减贸易逆差,还要借此完成制造业回流、缩减债务规模等多重目标。
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保持贸易逆差输出美元支撑了其地位。其实美国并未吃亏,只要印刷美元,就能换取其他国家人民辛辛苦苦生产的实物商品。其他国家通过出口赚取的美元,又通过资本金融账户流回了美国。即美国在出现经常账户逆差的同时,存在资本金融账户存在巨大的顺差。事实上,贸易逆差也不一定是不利的经济发展。贸易赤字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外国投资者选择美国作为其资金的首选目的地。对于“逆差”的担忧毫无道理,特朗普经常将自己的“新政”和里根经济学相媲美,不过在里根经济复苏期间,经济增长,外资涌入,贸易逆差飙升。克林顿经济繁荣时期也是如此。在美国政府有预算盈余的四年中,每年的实际贸易逆差几乎翻了一番。
制造业回流也是一个事实上的伪命题。美国制造业并没有空心化。Phil Gramm以及Larry Summers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写给特朗普的公开信,认为美国的工业生产创下了历史新高。美国的实际工业产出是1975年上一次出现贸易盈余时的2.5倍。自全面实现工业化以来,美国是制造业劳动人口比例最低的国家。从事制造业的非农民劳动人口比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顶峰,之后一直持续下降。这是生产力的巨大成功,而不是贸易的失败,当前的充分就业就证明了这一点。而正相反,特朗普在2018年年中实施的关税以及拜登对这些关税的扩大,并没有阻止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劳动人口百分比的世纪性下降。
无关秩序的全球重塑
当特朗普开出高得惊人的叫价,人们在震惊之余其实也多少有点明白了背后的“逻辑”。特朗普随随便便就说要再加50%关税。无它,就是霸凌。无视多边机制框架,把所有谈判都变成双边,然后在双边中利用自身优势直接碾压,逼迫就范。
有分析认为,美国正系统性瓦解自身主导建立的全球贸易秩序,“对等关税”的影响堪比“1971年尼克松冲击”——当年美元与黄金脱钩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解,重塑国际金融格局。特朗普也许有着更大的“野心”。
如今美国以“全球为壑”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依托美元霸权与军事威慑的系统性经济控制工具,其核心手段是通过 “关税壁垒+产业补贴+技术封锁” 的组合拳,将全球产业链重构为“美国核心-盟友依附-对手边缘”的等级体系。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公然践踏,更暗含着对全球经济主权的深度侵蚀。
关税政策的实质是进行系统性操控。一是产业控制的“精准打击”。进行战略产业绞杀。美国通过关税与技术出口管制的“组合拳”,系统性压制竞争对手的高端制造业。 供应链“去中国化”。二是金融霸权的“二次强化”。当前,美国债务陷阱深化,希望通过关税制造贸易逆差,号称可以支撑美元、美债、赤字等需求,进一步固化美元结算垄断地位,同时继续金融制裁武器化,巩固美元霸权。三是地缘政治的“隐形战争”。搞盟友“绑定”策略。美国通过《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协定》(AUKUS),要求澳大利亚、英国在高科技等领域全面排斥中国技术。并滥用全球治理“否决权”,美国以退出WTO相威胁,阻挠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确保其单边关税行动不受制约。
最终目的,战略目标的协同推进。经济层面,收割全球财富。现在不是要求零关税,而是要求零逆差。政治层面,重塑全球秩序。“单极霸权”制度化,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吸引全球制造业回流。同时,“规则霸权”输出,美国要求盟友在各个领域与美接轨,否则实施关税制裁。军事层面,强化战略威慑。“军事-经济”捆绑,搞 “新冷战”经济化,联合北约盟友实施“技术铁幕”。意识形态层面,维护文化霸权。“价值观贸易”壁垒,“数字主权”侵蚀。美国通过《云法案》要求微软、亚马逊等企业向美政府提供全球用户数据,同时以威胁迫使TikTok等中国应用退出欧美市场。
全球各种多边机制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其出现停滞、面临挑战也非一日之寒。当全球各种冲突与撕裂已成为表象,重构与再塑一定会成为新主题。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一蹴而就,或伴随更加激烈的冲突和更加惨烈的撕裂。这是特朗普出现在美国的原因,也是特朗普出现在世界的原因。
“Do not tell us what we are going to feel. You do not have the cards right now.“
言犹在耳。当时,世界也是如此震惊。因为特朗普想要重塑全球秩序。现在,他开始对全球每一个国家说。因为特朗普想要重塑出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全球秩序。对于世界而言,特朗普是一个变量,但不应成为全部的变量。制度的韧性、合作的意志、以及国际社会的整体理性,仍将在全球秩序的下一轮演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OR+ 更多
读者评论
OR
+ 更多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