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4-14 14:44
商业与经济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关税战背景下的中美关系新现象

曹辛:面对关税战,中美两国领导层的理念、思路和行事风格完全不同;在关税问题上,两国动员盟友的能力目前都受到制约、并相对缺乏。
特朗普关税的“一石四鸟”之计
曹辛



上周,中美关税大战无疑是世界舆论聚焦的最重要核心。因为中美双方的寸步不让,导致美国的国债被抛售,继而动摇了美国金融的根基,迫使特朗普把“对等关税”的执行暂缓三个月,使这场实际上的关税大战暂时停战,其中对中国除外,仍然保留了高额对华关税。

这件事情并没有完,但从上周已经呈现的情况看,可以发现在当前关税战背景下中美关系值得注意的一些现象:一是中美两国领导层的理念、思路和行事风格完全不同,二是在关税问题上,两国动员盟友的能力目前都受到制约、并相对缺乏。前者是当前中美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后者可以预测未来中美关税战的前景。

思路和行事风格完全不同

在当前中美关税和贸易战严重对立的背景下,两国高层对解决当前问题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思路,主要体现在双方的理念、行事风格和沟通方式等方面,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利于解决双边矛盾的操作后果。这是当前中美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

美国媒体报道说: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中国宣布新的报复性关税前几个小时的私下讨论中,特朗普政府警告中国官员不要采取这种报复性的反击行动。

中国再次被告知,中国国家领导人应该主动要求与特朗普通话。

相反,美国官员在得知中国提高关税的消息后,没有要求与中国领导人进行这一级别的通话。

中国国家领导人的言论也进一步加深了美国官员的上述立场。中国领导人在与西班牙首相会晤时,通过国家电视台表示:“7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依靠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而不是依靠别人的施舍,也不害怕任何不公正的压制。”

显然,如果中国面对美国的关税压迫而不采取任何行动,这和中国领导人强调的“不害怕任何不公正的压制”的理念是不相容的。

在谁应先主动接触对方以解决当前中美关税冲突这点上,中美双方的考虑完全对立。这实际上既是国家尊严,也是平等问题。

两名白宫高级官员告诉CNN:美国不会首先接触中国。特朗普告诉他的团队,中国必须是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因为白宫认为是北京选择了报复,并进一步升级贸易战。

据报道:大约两个月来,特朗普的团队一直在向北京传达这一立场,并明确告诉中国官员,中国领导人应该主动要求与特朗普通话。但据三位熟悉官方沟通情况的消息人士透露,北京方面一再拒绝安排国家领导人级别的电话通话。

按照美国的理解,特朗普的团队认为:一个障碍是中国领导人不想被看作是通过主动接近美国进行谈判而显得软弱。

但据美国媒体介绍:一些美国现任和前任官员表示,中国对严格的两国协议的依赖,以及希望为领导人准备应对任何如此重量级通话的愿望,与特朗普经商的行为方式在根本上相矛盾。这些现任和前任官员指出,这是试图启动富有成效谈判的主要障碍。

在中美间建立非常重要的私下沟通管道一事上,双方的思路也有矛盾。

美国媒体说:中国一直在试图建立一条后路,就像拜登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所做的那样,但到目前为止这一努力尚未成功。据美国官员称,美国的反对意见是:特朗普政府对中方的对接官员有心目中的人选,认为此人才是同中国领导人的核心亲近的人士。消息人士称,中国官员已经得到了特朗普政府希望接触人士的具体姓名,但中国没有让步。

两名白宫高级官员告诉CNN:如果上述期待能有结果,特朗普将乐于先在领导人级别以下开始沟通。

而且据美国媒体介绍说:特朗普的官员公开表示,特朗普将决定与中国领导人的接触。而且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上周四上午也在CNBC上表示,特朗普“将决定”何时开始对话。至少特朗普的官员是这么认为的。但这并不是北京的观点。

尤其是,美国这种公开表述立场的方式,对中国不够尊重,也必将让中国不愉快。

由于中美双方的上述对立,自然就体现在具体操作上了。

“看看他们把美国公司列入黑名单,打击美国农民,切断我们获取关键矿产的渠道——这是一套他们非常擅长使用的工具,”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全球中国中心高级主任梅兰妮•哈特说。

但美国媒体说:有一点是明确的,两国在利用非关税武器反击方面能走多远,将决定经济冲突会变得多么危险。

“这绝对是错误的,”一位与两国政府都有联系的消息人士表示,“这将是确保相互毁灭。”

当前中美关系紧张的根源,正在于双方高层在上述理念、行事风格和沟通方式等方面差异和对立。

争取盟友并不顺利

在当前中美关税博弈背景下,两国争取盟友的行为都不顺利,因为其他国家都在等待中美博弈的结果,以及90天后特朗普如何操作他的“对等关税”计划。这是两国的盟友明智的必然选择,而这构成了中美关税战开始以来的另一个现象。

首先看美国。实际上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他基本上已经将盟友冒犯殆尽。

美国媒体评论说:有一种方法,可以利用美国的实力和全球力量,对北京施加压力,迫使其就美国对市场准入、窃取知识产权、工业间谍活动和其他问题的一贯抱怨采取行动。但这里只有一个问题:它将与特朗普的“美国第一”口号相冲突。

上周三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指出,美国的盟友,如日本、韩国和印度,将很快与华盛顿展开贸易谈判,越南也是如此。“所有人都在参与进来,基本上中国被包围了,”他说。贝森特补充说,会谈的一个议题应该是共同目标:“我们如何让中国实现再平衡?这是这里的大胜利。”

同时,特朗普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上周四表示,特朗普的内阁会议将讨论美国是否应与盟友达成贸易协议,以形成统一的反华阵线。长期以来,美国的力量因联盟体系而倍增——这是中国所不具备的关键优势。北美和欧洲贸易国之间的共同做法,北京很难忽视。

但媒体指出:然而,特朗普自回到椭圆形办公室以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摧毁这一群志同道合的民主国家,而且已经将这些国家得罪殆尽。

目前,从特朗普公布“对等关税”计划后各国的表态来看,欧盟基本不再隐瞒可能和中国合作的事实,而日本和韩国将是与中国暗中和潜在的合作对象,东盟更是如此。这一切都是为了从中国市场把在美国市场丢失的损失弥补回来。

因此,在美国向全世界征税的前提下,团结盟友一致对华的前景并不客观。而中国的现状也有相似之处,但情况有所不同,它是暂时的现象。

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正与其他国家接触,而美国则不断增加关税,这似乎是为了形成统一战线,迫使华盛顿退让。尽管已有多日,但这一努力仅取得部分成功,许多国家不愿与特朗普总统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国家(中国)结盟。中国发生的问题根源在于: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计划还没有开始执行,这些国家还要等最后的结果一锤定音,才能实施其与中国的合作。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

但是,一旦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开始实施,借助中国市场弥补在美国市场的损失恐怕将成为一种常态,它必然不利于美国而有利于中国,起码能部分弥补中国在美国市场的损失,包括国内就业。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特朗普关税的“一石四鸟”之计
2025-04-14 14:44
商业与经济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关税战背景下的中美关系新现象

曹辛:面对关税战,中美两国领导层的理念、思路和行事风格完全不同;在关税问题上,两国动员盟友的能力目前都受到制约、并相对缺乏。
曹辛



上周,中美关税大战无疑是世界舆论聚焦的最重要核心。因为中美双方的寸步不让,导致美国的国债被抛售,继而动摇了美国金融的根基,迫使特朗普把“对等关税”的执行暂缓三个月,使这场实际上的关税大战暂时停战,其中对中国除外,仍然保留了高额对华关税。

这件事情并没有完,但从上周已经呈现的情况看,可以发现在当前关税战背景下中美关系值得注意的一些现象:一是中美两国领导层的理念、思路和行事风格完全不同,二是在关税问题上,两国动员盟友的能力目前都受到制约、并相对缺乏。前者是当前中美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后者可以预测未来中美关税战的前景。

思路和行事风格完全不同

在当前中美关税和贸易战严重对立的背景下,两国高层对解决当前问题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思路,主要体现在双方的理念、行事风格和沟通方式等方面,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利于解决双边矛盾的操作后果。这是当前中美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

美国媒体报道说: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中国宣布新的报复性关税前几个小时的私下讨论中,特朗普政府警告中国官员不要采取这种报复性的反击行动。

中国再次被告知,中国国家领导人应该主动要求与特朗普通话。

相反,美国官员在得知中国提高关税的消息后,没有要求与中国领导人进行这一级别的通话。

中国国家领导人的言论也进一步加深了美国官员的上述立场。中国领导人在与西班牙首相会晤时,通过国家电视台表示:“7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依靠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而不是依靠别人的施舍,也不害怕任何不公正的压制。”

显然,如果中国面对美国的关税压迫而不采取任何行动,这和中国领导人强调的“不害怕任何不公正的压制”的理念是不相容的。

在谁应先主动接触对方以解决当前中美关税冲突这点上,中美双方的考虑完全对立。这实际上既是国家尊严,也是平等问题。

两名白宫高级官员告诉CNN:美国不会首先接触中国。特朗普告诉他的团队,中国必须是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因为白宫认为是北京选择了报复,并进一步升级贸易战。

据报道:大约两个月来,特朗普的团队一直在向北京传达这一立场,并明确告诉中国官员,中国领导人应该主动要求与特朗普通话。但据三位熟悉官方沟通情况的消息人士透露,北京方面一再拒绝安排国家领导人级别的电话通话。

按照美国的理解,特朗普的团队认为:一个障碍是中国领导人不想被看作是通过主动接近美国进行谈判而显得软弱。

但据美国媒体介绍:一些美国现任和前任官员表示,中国对严格的两国协议的依赖,以及希望为领导人准备应对任何如此重量级通话的愿望,与特朗普经商的行为方式在根本上相矛盾。这些现任和前任官员指出,这是试图启动富有成效谈判的主要障碍。

在中美间建立非常重要的私下沟通管道一事上,双方的思路也有矛盾。

美国媒体说:中国一直在试图建立一条后路,就像拜登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所做的那样,但到目前为止这一努力尚未成功。据美国官员称,美国的反对意见是:特朗普政府对中方的对接官员有心目中的人选,认为此人才是同中国领导人的核心亲近的人士。消息人士称,中国官员已经得到了特朗普政府希望接触人士的具体姓名,但中国没有让步。

两名白宫高级官员告诉CNN:如果上述期待能有结果,特朗普将乐于先在领导人级别以下开始沟通。

而且据美国媒体介绍说:特朗普的官员公开表示,特朗普将决定与中国领导人的接触。而且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上周四上午也在CNBC上表示,特朗普“将决定”何时开始对话。至少特朗普的官员是这么认为的。但这并不是北京的观点。

尤其是,美国这种公开表述立场的方式,对中国不够尊重,也必将让中国不愉快。

由于中美双方的上述对立,自然就体现在具体操作上了。

“看看他们把美国公司列入黑名单,打击美国农民,切断我们获取关键矿产的渠道——这是一套他们非常擅长使用的工具,”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全球中国中心高级主任梅兰妮•哈特说。

但美国媒体说:有一点是明确的,两国在利用非关税武器反击方面能走多远,将决定经济冲突会变得多么危险。

“这绝对是错误的,”一位与两国政府都有联系的消息人士表示,“这将是确保相互毁灭。”

当前中美关系紧张的根源,正在于双方高层在上述理念、行事风格和沟通方式等方面差异和对立。

争取盟友并不顺利

在当前中美关税博弈背景下,两国争取盟友的行为都不顺利,因为其他国家都在等待中美博弈的结果,以及90天后特朗普如何操作他的“对等关税”计划。这是两国的盟友明智的必然选择,而这构成了中美关税战开始以来的另一个现象。

首先看美国。实际上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他基本上已经将盟友冒犯殆尽。

美国媒体评论说:有一种方法,可以利用美国的实力和全球力量,对北京施加压力,迫使其就美国对市场准入、窃取知识产权、工业间谍活动和其他问题的一贯抱怨采取行动。但这里只有一个问题:它将与特朗普的“美国第一”口号相冲突。

上周三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指出,美国的盟友,如日本、韩国和印度,将很快与华盛顿展开贸易谈判,越南也是如此。“所有人都在参与进来,基本上中国被包围了,”他说。贝森特补充说,会谈的一个议题应该是共同目标:“我们如何让中国实现再平衡?这是这里的大胜利。”

同时,特朗普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上周四表示,特朗普的内阁会议将讨论美国是否应与盟友达成贸易协议,以形成统一的反华阵线。长期以来,美国的力量因联盟体系而倍增——这是中国所不具备的关键优势。北美和欧洲贸易国之间的共同做法,北京很难忽视。

但媒体指出:然而,特朗普自回到椭圆形办公室以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摧毁这一群志同道合的民主国家,而且已经将这些国家得罪殆尽。

目前,从特朗普公布“对等关税”计划后各国的表态来看,欧盟基本不再隐瞒可能和中国合作的事实,而日本和韩国将是与中国暗中和潜在的合作对象,东盟更是如此。这一切都是为了从中国市场把在美国市场丢失的损失弥补回来。

因此,在美国向全世界征税的前提下,团结盟友一致对华的前景并不客观。而中国的现状也有相似之处,但情况有所不同,它是暂时的现象。

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正与其他国家接触,而美国则不断增加关税,这似乎是为了形成统一战线,迫使华盛顿退让。尽管已有多日,但这一努力仅取得部分成功,许多国家不愿与特朗普总统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国家(中国)结盟。中国发生的问题根源在于: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计划还没有开始执行,这些国家还要等最后的结果一锤定音,才能实施其与中国的合作。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

但是,一旦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开始实施,借助中国市场弥补在美国市场的损失恐怕将成为一种常态,它必然不利于美国而有利于中国,起码能部分弥补中国在美国市场的损失,包括国内就业。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