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4-13 16:26
商业与经济

用关税战反全球化,恰恰说明全球化和多极世界是挡不住的

中国是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最后,全世界其他国家都会看中国是怎么做的,中国走哪条路,他们也很关心中国在这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中国影响的世界大区越来越大,这些越来越大的区域代表着货币、货,而不是美国的钞票。
用关税战反全球化,恰恰说明全球化和多极世界是挡不住的
黄靖
上海外国语大学杰出教授

丁一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

刘扬声
太和智库研究员



继俄乌问题风暴之后,特朗普再次向全球超180个国家和地区发起史无前例的贸易战。

这场激进的关税战,能走多远?全球贸易体系将遭受怎样的冲击?作为世界经济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中国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化压力为机遇?

上海外国语大学杰出教授黄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刘扬声等权威专家从美国经济、世界贸易体系和地缘政治等角度的权威解读。以下为对话文字稿下半部分。(上半部分::美国扛不住了才打贸易战,但药不对症会治死)


【整理/ 陈佳芮、赵乐欢、房佶宜】

·美国存在大萧条风险,特朗普支持者和反对者正快速走向极端对立

黄靖: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很多人把大萧条归因于当时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这并不符合实际,因为大萧条始于1929年,但关税法案是1930年出台的。

实际上,美国的高关税在19世纪效果确实很好。不管怎样,我们现在看到种种乱象,这一次的高关税会不会再引发一次大萧条?或是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危机?甚至引发政治、社会的动乱?

昨天晚上我跟美国朋友聊到两点多,现在美国是人心惶惶,可以说,自越战时期反战运动以来,从未见过这么多人在纽约上街游行,华盛顿也是这样,而且参加游行的不仅仅是少数族裔或者女性,很多中产阶级白领,华尔街的人是主力,现在美国的一些名校毕业生,法学院毕业生和律师都参与其中,有点火山爆发的味道了。

刘老师在美国生活过很多年,你觉得这次特朗普做法的后续影响会不会很糟糕?如果他一意孤行地走下去,会不会引发美国经济社会的大动荡?

刘扬声:我亲身经历了美国反越战运动的全过程,甚至在更早的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时期就参与了相关示威游行。现在的情况和1968至1969年的情况有显著不同,那个时候参加示威游行的人都有正义感,要求停止越南战争或者为黑人争取民权等等。

现在人们参加示威游行不是因为正义感,而是个人生存受到影响,因为通货膨胀让他们活不下去了。还有一个跟之前很大的差别是,支持与反对特朗普的两方正快速走向极端对立,特朗普的支持者可能拿枪出来,反对特朗普的也恨他恨到骨子里,两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而且这已经不是意见不同了,而是有种仇恨的感觉,可以说是势不两立。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在美国合法持枪量已超过4亿支的社会环境下,这种极端对立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美国国内爆发问题的可能性正在急剧升高。

黄靖:现在美国是越来越势不两立,丁老师怎么看,现在会不会引起经济大萧条、大衰退?

丁一凡:大萧条的威胁是存在的。最近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智库接到一些研究任务,要求系统对比现在和上世纪30年代那次经济大萧条之间的危机演化机制上的异同。

如果从事件的开始说起,这次是特朗普直接通过总统行政令执行关税政策,并没有经过国会。

但当年美国总统没有这么大权力,加关税是要国会通过的。国会通过关税法案的时间很长,所以中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就在这段时间里,加拿大等国家不满美国的关税威胁,率先提高对美国的关税,进行反制。

某种程度上,当时是加拿大等国先打响了这一枪。而且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还不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那么强大。所以美国提出高关税法案以后,英国、法国和德国纷纷接招,提高对美关税。因为当时欧洲的工业国家并不比美国差多少,大家都提高关税。

现在特朗普先给中国增加了34%的“对等关税”,后来再提高50%。从这个角度讲,当年关税战是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今天特朗普的关税战也是逐渐升级。

特朗普对中国提高关税以后,中国也对美国输华产品加征34%的关税,实际上美国对华产品的出口的关税也将近50%多了,这也是一个很高的关税。

然后特朗普就急了,他宣布,从美国时间9号开始,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再加50%,最新数据是已经达到145%的关税,这是非常高的。

如果关税战继续加码,确实会让全球的产业链全部瘫痪。因为特朗普要搞次级制裁。如果事情继续发展下去,中美贸易就可能会完全中断。

其实这个事不只涉及中国,因为特朗普也针对其他国家。2024年美国是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供应链上的合作也非常紧密。从上一次贸易战来看,欧盟其实是不服美国的。虽然舆论总说欧盟是美国“小弟”,欧盟会服软。这其实不可能。

历史上看,欧盟对美国的贸易立场实际上比中国还硬。在打贸易战的问题上,欧盟是不会服软的,会继续加码。如果加美、中美和欧美之间的贸易战不断地升级,这就会使全球经济确确实实面临一场极其危险的局面。

好在今天我们还有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虽然世贸组织已经被美国搞瘫痪,但我们还可以想办法把它唤醒。

黄靖:这至少可以提高我们主张的合法性。

丁一凡:我们还有金砖国家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可以通过多边合作来抑制美国贸易战的外溢效应和负面效应,这种工具比过去更多了。

·到最后,全世界其他国家会看中国会怎么做

黄靖:之前主要是从美国方面来讲贸易战。但实际上,刚刚的讨论已经帮我们引入了第二个主题,就是全世界的反应。

我们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越是和美国亲密的盟友反而越强硬。欧盟、加拿大都是最强硬的。反而一些和美国离得远的国家先“跪下”了,比如我们周边的那些国家,越南、印度,以及韩国、日本多多少少也表现出一些妥协的意愿。有人统计,大大小小有几十个国家愿意让步,所以特朗普前几天在一场共和党晚宴上讲话很狂妄。

但实际情况是什么?特朗普期望各国都妥协,到最后形成“围堵”中国的局面,这能否达成?他的最终目标还是中国,毕竟中国是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刘老师,您认为现在世界上能不能形成抵制美国、愿意斗争的局面?还是会广泛地妥协?

刘扬声:刚才一凡讲了一点,我觉得很重要。上一次贸易战,当时美国经济并没有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欧洲国家基本上和美国差不多。所以欧洲国家可以完全不理美国,或者直接采取反制措施。但今天,美国在整个全球的地位比较强势,比较厉害,所以才会有很多国家出现不同的反应。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不拍特朗普马屁的是对他最了解的国家,因为知道怎么拍马屁也没有用。他的目标是从你那里抢钱,只要他没抢到钱,他就会继续威胁你、制裁你。反而是对他具体情况不是特别了解的国家,可能觉得拍拍马屁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好处。

但是我觉得,怎么拍马屁都没有用。因为特朗普现在迫不及待地要捞钱。拍马屁是没有用的,要你拿钱出来才是最终的目的。

黄靖:我特别赞成刘老师的说法。有些人没有读懂特朗普,特朗普就是急着要钱,强盗还没抢到钱,你说“大爷饶我一命,高抬贵手,放我过去吧!”他只会对你说“拿钱来!”对吧?

丁一凡:我觉得也是,基本上跟美国打交道时间长、了解特朗普的这些国家,表现都很强硬。反而是和美国关系比较疏远,特别是最近才依靠美国市场发展起来的这些国家,他们以为用绥靖的方法,可以得到特殊的照顾和豁免。

其实特朗普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欺软怕硬,你越向他示弱,就越被他欺负。柿子拣软的捏,他一定会拼命榨取你的价值,榨不出来的就算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现在想去求饶,想去跟特朗普示弱,想通过这种方法获得额外豁免的国家,可能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黄靖:中国这次态度很坚决,提出了十多条反制意见,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你征我多少税,我也对等地征你多少税;第二,还对美国采取了一些“卡脖子”制裁,管制稀土等材料的供应;第三,对那些供应链在中国,吃着中国的饭,还要砸中国锅的美国公司,要予以反制;第四,将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对此,有两种意见。一种想法是,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大,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大,我们反制美国是不值得的,应该赶快妥协。从我个人视角来看,这种意见有点可笑。

另一种,我认为也是民心所向的,就是要坚决反制。对于这种霸凌,他打你一拳,你就要还他两拳,让他知道疼,他才能好好和你谈判。两位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这个反制是不是得当的?能起到什么效果?

刘扬声:我觉得中国的反制是有系统、有策略的,是做了完全的分析后才提出的,不像特朗普“一棒子全球打”。比如说,我们从美国买的这些东西,对特朗普最重要的一个是能源,一个是农产品。这两个都涉及特朗普选票的池子。

所以我觉得,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基于详尽的分析判断,这个功效肯定比美国的强。现在已经很明显,不仅中国公司,很多欧洲公司都不太敢去美国投资了。至于下一步要怎么走?我觉得还是应该保持一个比较强硬的态度。

中国是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最后,全世界其他国家都会看中国是怎么做的,中国走哪条路,他们也很关心中国在这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我们的反制措施里面也许可以包括跟其他贸易伙伴的一些新手段、新措施,比方说我们公布了最不发达国家所有的关税可以取消。这些行动能够向其他的合作伙伴和贸易伙伴表示一定善意,这也是有用的。不像美国,对不到三千人口的小岛都要加10%关税,真的很可笑。

所以反制措施里也应该加强与其他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全球南方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黄靖:世界好,中国才好,我们在对美国进行反击时,应该也必须表现出我们的大国担当。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个时候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和松气。

丁一凡:从贸易结构上讲,是美国求着我们出口,并不是我们求着美国进口。实际上,中国贸易顺差的存在就是因为美国需要中国的商品。2018年特朗普在第一任上开启对华贸易战,但后来发现,搞了半天中国的贸易顺差并没有减少,反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

这是因为,我们可以不进口美国的东西,但实际上美国仍然对我们有那么大的需求。因为关税会影响到某一些产品的出口,所以我们的出口量小了,但我们的贸易顺差仍然很大,而且还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讲,特朗普想靠高关税阻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实在是太难了。

比如一个美国的农民拍视频说,即使给中国的产品加100%关税,他仍然会买中国的产品。因为中国的产品好用,价格便宜,质量好,我们的很多设计也非常人性化。美国的拖拉机傻、大、粗、笨,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但中国的拖拉机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即使加一倍的价格,中国拖拉机仍然比美国的拖拉机更便宜、更合适,也更实用,所以他还会继续买中国的拖拉机。这证明了,即使特朗普现在威胁把中国商品进入美国的关税加到145%,也不能阻止美国消费者购买真正需要的中国产品。

所以我给他们保证,如果这个贸易战继续打下去,中国的贸易顺差仍然会那么大,甚至可能会越来越大。这是因为美国就算加了100%的关税,中国的产品仍然会卖到美国,但是我们对美国产品加34%的关税,大概美国的产品就卖不到中国了,中国反制措施的有效性已经在上一次贸易战中得到证实。对美国的农民和出口商来说,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黄靖:我最近跟几个美国朋友聊天,他们说在美国随便买一辆轿车,克莱斯勒也好,福特也好,通用也好,价格通常就在3到4万美元左右。而比亚迪汽车才卖1万多美元,就算美国加100%的关税,也就3万多美元。那我们为什么要买奔驰这种油车呢?还这么费钱。

刘扬声:讲到比亚迪,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未经证实的说法称,加拿大正在考虑取消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如果之后中国的电动车大规模卖到加拿大,恐怕美国人看到会被气得不轻。

·特朗普的对华谈判是一厢情愿,他最大的软肋是时间

黄靖:美国现在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以能源和农产品为主,他的高科技产品和军工产品基本不卖给中国。所以美国现在的出口结构就像发展中国家一样,它还能卡什么呢?

现在特朗普自己也放话说,“中国人非常希望和我谈贸易”。目前来看,特朗普希望中国帮他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帮美国建基础设施。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基建几乎是一塌糊涂,比如桥梁、路面、火车,所以美国的基建需要大量的投资。

二,美国要恢复它的制造业,所以说欢迎中国到美国建厂,就像1980年代日本人那样。跟美国产业合作,不仅要自己带“干粮”,还要带上资本、技术,甚至像台积电那样,把自己的工人、工程师也带过去帮美国恢复制造业。

您二位认为有这样的可能吗?中国会在这方面和美国合作吗?或者说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中国才愿意跟美国合作?另外,伴随美元霸权的崩溃,世界金融秩序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中国的官方立场是:我们会坚决反击,我们的大门也是打开的。刘老师对前景怎么看?您觉得什么条件下会达成前面说的这种可能性?

刘扬声:我觉得肯定会扛一阵子,两边都一样。中国是不怕美国的,但是特朗普那边会受到很大的压力,包括美国企业也受到很大的压力,比如过去几天的苹果股票已经跌得一塌糊涂。未来中国能够和美国达成什么协议暂时不说,就算双方迟早会回到谈判桌上,但怎么回呢?

特朗普这边一直说,中国会马上给他打电话,他认为中国肯定马上就会认怂,实际上中国硬得很,根本不会放松。当然,我觉得中国在此时此刻也不应该放松,但对于特朗普来说,总要有一个台阶下,才能正式开始认真谈判。我觉得这个日子已经在接近了。因为不管你关税加到什么水平,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美国海关的整套系统连应付都成了一个问题。

黄靖:尤其像小包裹都要加税。

刘扬声:对,所以我觉得情况会乱糟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会跳出来,整个过程也是一塌糊涂。就像特朗普声称要复兴美国的制造业一样,再工业化哪有那么容易。台积电要在菲尼克斯建厂的时候,整个设计和监工都是台湾地区的工程师做的,因为美国在这方面连工程师都没有。所以,很多具体问题不是特朗普指挥棒一挥就能做出来。

双方迟早要找一个台阶来进入谈判,然后谈出一个解决方案。在那之前,中国要继续保持很强硬的立场。

黄靖:实际上特朗普最大的软肋就是时间,如果他在今年下半年还拿不出具体成果,民主党就会马上反扑。从整体来看,他可能连2026年都等不到。如果2026年民主党把国会拿下,那特朗普可能也自身难保了。丁老师对此怎么看?

丁一凡:我觉得特朗普希望中国人去投资,帮助美国改善基础设施也好,帮助美国实现再工业化也好,这些想法都是特朗普的一厢情愿,同时体现出特朗普的肆意横行与飘忽不定。对于中国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谁敢去美国投资?

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制造业投资,都需要大量资金,而且周期还很长。台积电、富士康去投资多少年了?也没什么用。所以,美国目前有这么巨大的不确定性,任何一个中国投资者都不敢贸然行动。

而且,现在美国的国会议员变得非常民粹主义,动不动就要搞一个提案,没收你的财产。如果我们去美国投资,明天他通过一个法案,把我们的资产剥夺了怎么办?

所以我觉得这完全是特朗普的一厢情愿,包括他认为“中国马上就会打电话过来”,也是一厢情愿。美国现在搞贸易战和高关税,最后害的是美国自己,因为中国可以挺住,美国挺不住。

就像特朗普原来说24小时摆平俄乌冲突一样,后来他发现摆不平,就说普京会打电话来找他,结果普京根本不理他。现在普京不停地提出问题,特朗普根本回答不了,也满足不了。最后就是,美国和俄罗斯的谈判成果非常有限。

对于中美贸易问题,实际上特朗普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他是有求于中国的,所以他现在拼命做姿态。

对于中国来说,没必要太快接特朗普的茬。毕竟如果特朗普整个班底这么不可靠,即使谈了成果,明天也可能被推翻,特朗普现在根本没有什么信誉可言。

黄靖:我们都知道美国作为一个霸权国家,确实在走下坡路,其管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急剧下降。鲁比奥出任国务卿后第一次讲话就说,美国称霸的单极世界本身就是“不正常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多极世界。所以,美国自己也承认美国的霸权不行了。

那么,特朗普是不是加速了美国时代的结束?连美国学者也发文说“American era is over”,美国时代结束了。可以说,美国二战以来辛辛苦苦建立的所谓自由国际体系,或者是曾几何时布林说的“基于规则的秩序”,都被特朗普搞没了。现在特朗普这么一弄,美国时代是不是真的结束了?刘老师怎么看?

刘扬声:要想恢复美国的时代,我觉得已经很难了。现在外界普遍认为美国的软实力已经不存在。这不仅是特朗普的问题,而是整个美国体制的问题。每四年选出一个总统,但在美国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套东西,所以在策略上根本无法做长远的规划。

现在全世界都在讲经济增长和发展,国家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道路。现在美国的情况就是摆明了,没有人能够看到它两年后的情况,或者是四年后的情况。而且特朗普这种不讲道理、不讲诚信的人能够当总统,边上的人也是乱七八糟的。

即使美国不会很快地垮掉,但美国在全世界的老百姓、精英、各国领导人面前,已经不是一个可靠的国家了。

·特朗普的贸易战某种意义上促进全球的团结合作

黄靖:刘老师的话让我回想起当年里根就职演说时引用了一句中国的话,叫“治大国若烹小鲜”,但是很多美国人不理解,就问我是什么意思。我说,“烹小鲜”就好比煎一条鱼,你不能翻来翻去,不然鱼还没煎熟,就被你翻烂了。而现在特朗普就是在“烹小鲜”,翻来翻去,搞得整个美国的信誉都没有了。

我记得以前约瑟夫·奈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美国的软实力已经完结了。人无信则不立,美国这样的大国没有信誉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所以我非常同意刘老师的说法,美国成为失信国家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内政治经济的巨大不确定性造成的。

丁老师一直说美国在走下坡路,甚至有人曾经还因此攻击过你,现在看来你的话已经得到证实了。说实话,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也不希望看到美国这个霸权国家轰然倒塌,因为那样的话,它的外溢效应也是灾难性的。丁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丁一凡:我觉得这个事情还是蛮危险的,因为美国各个州的情况也不一样。比如美国中西部以出口农产品为主,受到的打击比较大。中国原本是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现在中国不进口它的农产品,就会造成美国农民的成本大幅上涨,一些农场可能会破产,不然就只能申请补助。

前段时间一些跟中国关系比较密切的州就站出来了,比如加州州长说要单独搞关税。当然,现阶段这还是个笑话,因为美国宪法规定贸易权只有联邦政府拥有,地方政府是没有的。但如果中美关税战继续升温,各州的利益又出现巨大分化,那最后该怎么收场?

美国的军队是联邦政府管辖的军队,但因为移民问题,美国州也有自己的国民自卫队,所以最后事情会不会演变成美国内战?这也说不清楚。如果利益受损严重的州联合起来造反,那美国政府该怎么解决?

黄靖:我个人也是这样看,跟上世纪比,美国最近明显出现两种倾向:

一是政治移民。比如之前我从加州搬到得州居住,是因为追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这种移民是因为经济原因。而现在的移民是政治原因,比如,我是一名在得州的女性,有很强的自由主义思想,要堕胎,但得州不允许,所以我就搬到马萨诸塞州或者加州去。

同样,如果我在马萨诸塞州,我喜欢并拥有很多枪,但这个州对我的配枪设有种种限制,为了满足我的愿望,我就移民到得州、犹他州等保守主义州去。这意味着人们不是因为经济原因,而是因政治原因迁移。

造成的一个现象是,红的越红,蓝的越蓝,势不两立。这个对立不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还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是保守主义州与自由主义州之间的,是民主党州和共和党州之间的。

二是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对立越来越多。美国是联邦制,州政府有一定权力对联邦政府进行抵制。例如在移民问题上,州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军队就产生了对峙。再比如,在特朗普上台前,一些州法院判定特朗普有罪,结果被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

这两种倾向确实是很危险的。

我们毕竟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此次特朗普攻击了180个国家和地区,甚至包括企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强调大国担当的中国和其他地区,在维护世界稳定、和平发展方面能起到什么样积极、正面的作用?毕竟我们的诉求是发展、稳定和平。

现在的世界格局确实出现了结构性的转变。工业革命以来,所有的大国都在西方,包括德国、法国、英国。但现在,中印美俄这四个大国,其中,中印俄都在南方、东方,这是第一次西方只有一个大国,即美国。而中国、印度、俄罗斯早早就成立了制度化的交流平台——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三国都是创始国。

另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工业革命以来,主导西方大国关系的是对抗和冲突。而中印、中俄之间主要不是冲突而是交流、协调甚至是合作。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印边界问题,几十年间,棍棒都用上了,就是不打一枪,说明双方是很克制的。

这三个南方大国之间的关系是合作,这是大改变之一。另一个大改变是,虽然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在世界南方,但这些组织都包括了最大的资源大国和农业大国。以金砖国家为例,俄罗斯是农业大国,还有巴西、印度、南非,中国既是资源大国,也是农业大国。满足基本生活发展的原材料,金砖国家都有。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的贸易战是否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全球南方的团结合作,反而可能会产生一种新的效应。

全球有三次大的工业化浪潮,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是英国主导的,席卷了英国4000多万人口;19世纪60年代后期,由美国、德国引领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席卷了四五亿人口;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导的第三次工业化浪潮在亚太开始了,影响了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亚太国家,加起来约40亿人口。特朗普这么一闹,等于是自我孤立,不是“中国加一”,而是“美国加一”。

这样一来,会不会坏事变好事?会不会出现一种新的势头或者团结各方的愿望?如果要出现,需要有什么样的机制和路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刘老师先谈谈您的看法。

刘扬声:我认为政治,包括地缘政治,还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为什么这么多发展中国家跟中国走得越来越近?原因是他们都参与了中国的全球供应链。比如,除菲律宾以外的东盟国家基本都是中国供应链的一部分。他们没有一条全面的供应链可以从头到尾把产品全部做出来,只是拿了中国的零配件或中国提供的一些中间产品进行加工。所以,实际上整个东盟国家的经济基础已经和中国绑在一起了。

南美实际上也是和中国绑在一起的。南美的工业化水平非常低,但大规模生产大宗商品,包括农产品。以大豆为例,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没关系,中国要多少大豆巴西都可以供应。

此外还有非洲。过去两年,非洲也开始更加独立。他们给中国工厂提供了矿产。

欧洲的下滑速度挺快的,因为能源价格太高,他们进行了自杀行为,拒绝俄罗斯能源,去购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

从经济基础来说,中国跟东南亚、非洲、南美、中东、中亚都越走越近。《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联合新闻声明》中也提到就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保持讨论。所以有中国影响的世界大区越来越大。这些越来越大的区域代表着货币、货,而不是美国的钞票。

我觉得,对中国来说,基础已经较为坚实,能够在经济上把基础打扎实,那政治上长远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关税战挡不住多极化趋势,中国展现大国担当

黄靖: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意识。我完全同意刘老师的看法。丁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丁一凡:我也支持刘老师的看法,美国基本上是把自己孤立于世界贸易体系之外。美国打贸易战是针对所有国家和地区,说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占我便宜,所以我都要征税。

而现在正在崛起的这些国家有许多共同利益,愿意通过合作取得共赢,包括印度在内。

印度此前也产生过一些幻觉。因为拜登时期想把印度拉入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印度的一些战略家当年也沾沾自喜,认为美国重视我们,我们迎合一下美国,就可以得到很多好处。所以,当时印度有时候也比较积极地参与所谓的“印太战略”,也参加了一些军事演习。此前还有过建立美印澳日“四边机制”的想法。

但特朗普上台后,印度的战略家们才发现事情没有朝他们设想的方向发展。最近他们中许多人开始公开说这件事,发表文章呼吁,说中印才是真正的“亚洲世纪”的主宰。他们也认为21世纪已经不是“美国世纪”了,而是“亚洲世纪”,实现共同崛起对中、印来说都是有利的。

目前中印在对边境的管控方面基本已经达成默契,在边境的巡逻等活动要避免冲撞、摩擦。所以,虽然中印之间还存在一定竞争,但合作面是超过竞争面的。大家都意识到了,世界在变,这个大趋势基本很难扭转,而美国目前又有一个不讲道理的政府。

中、印、俄没有那种利益冲突和对抗意愿,再加上中国在上合组织把整个中亚等连接起来,如果俄乌冲突结束后,欧洲也能被拉到这个大圈子里,这样欧亚大陆一旦稳定之后,其实美国在不在里面都无所谓。

如果看世界地图,美国本就是“偏安一隅”的,就是在一个大岛上,真正的世界中心就是欧亚大陆。在欧亚大陆上,只要我们把利益摆平了,让大家觉得我们的发展有共同利益,认为合作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对抗或冲突的利益,这个世界就比较容易达成一致。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黄靖:从去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开始,中国一个明显的政策或姿态就是决不允许战乱进亚太,这是一个很大的担当。我们知道世界上61%的人口在亚太,55%的经济在亚太,世界经济发展70%的动力来自亚太,亚太能够维持稳定繁荣。再把欧洲加进来,这才是真正正常的世界,一个由大岛统治的世界是不正常的。

用两三句话总结一下,对于现在的局势、由特朗普关税战引起的大乱局,我们是怎么看的。

刘扬声:整体来说,我觉得美国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他没有选择,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手段,否则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例如国债。荒唐的是抢钱的手段都已经被提出来了,表示美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全世界都看得越来越清楚。

丁一凡:美国人这次是自讨苦吃,他想出这一招,以解决自己的财政困境,增加财政收入。特朗普以为关税是别国要对美国付出的代价。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去年的一份研究发现,过去五年来,特朗普上一轮关税战的成本有92%是美国人自己承担的。

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92%的关税成本是美国消费者和美国进口商承担的,中国制造商出口只承担了8%。如果这一次继续干下去,好处不会太多。

现在确实有一些美国大超市的老板到中国来,要求中国供货商分担关税负担,等于是在求饶。但中国制造商其实根本不太在乎他们,不太会答应他们。即使有中国制造商愿意分担一点,也不会替他们承担那么大的责任。

特朗普其实没有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是对方的羊,而是你自己的羊。这样做只会加剧美国的经济衰退和经济困境,不会让美国真正走出困境。他好像做了一番账簿上的工作,觉得可以通过关税增加4000多亿美元的财政收入,解决不少困境。可如果这笔收入实际上是美国人自己支付的,只是用另一种方法又收了一遍税,这是得不偿失。

黄靖:特朗普这次关税战,起码说明一点,美国霸权维持下的世界正在往下走,式微甚至是消亡。特朗普用关税战反全球化,恰恰说明全球化和多极世界是挡不住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此次关税战,大家不仅看到了一个失势于全世界还要维护霸权的美国,也看到了一个有大国担当,愿意促进和平、发展、合作的中国。中国现在也是扛大旗的了,大国担当也表现得非常清楚,我认为这就是今后的希望。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用关税战反全球化,恰恰说明全球化和多极世界是挡不住的
2025-04-13 16:26
商业与经济

用关税战反全球化,恰恰说明全球化和多极世界是挡不住的

中国是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最后,全世界其他国家都会看中国是怎么做的,中国走哪条路,他们也很关心中国在这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中国影响的世界大区越来越大,这些越来越大的区域代表着货币、货,而不是美国的钞票。
黄靖
上海外国语大学杰出教授

丁一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

刘扬声
太和智库研究员



继俄乌问题风暴之后,特朗普再次向全球超180个国家和地区发起史无前例的贸易战。

这场激进的关税战,能走多远?全球贸易体系将遭受怎样的冲击?作为世界经济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中国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化压力为机遇?

上海外国语大学杰出教授黄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刘扬声等权威专家从美国经济、世界贸易体系和地缘政治等角度的权威解读。以下为对话文字稿下半部分。(上半部分::美国扛不住了才打贸易战,但药不对症会治死)


【整理/ 陈佳芮、赵乐欢、房佶宜】

·美国存在大萧条风险,特朗普支持者和反对者正快速走向极端对立

黄靖: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很多人把大萧条归因于当时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这并不符合实际,因为大萧条始于1929年,但关税法案是1930年出台的。

实际上,美国的高关税在19世纪效果确实很好。不管怎样,我们现在看到种种乱象,这一次的高关税会不会再引发一次大萧条?或是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危机?甚至引发政治、社会的动乱?

昨天晚上我跟美国朋友聊到两点多,现在美国是人心惶惶,可以说,自越战时期反战运动以来,从未见过这么多人在纽约上街游行,华盛顿也是这样,而且参加游行的不仅仅是少数族裔或者女性,很多中产阶级白领,华尔街的人是主力,现在美国的一些名校毕业生,法学院毕业生和律师都参与其中,有点火山爆发的味道了。

刘老师在美国生活过很多年,你觉得这次特朗普做法的后续影响会不会很糟糕?如果他一意孤行地走下去,会不会引发美国经济社会的大动荡?

刘扬声:我亲身经历了美国反越战运动的全过程,甚至在更早的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时期就参与了相关示威游行。现在的情况和1968至1969年的情况有显著不同,那个时候参加示威游行的人都有正义感,要求停止越南战争或者为黑人争取民权等等。

现在人们参加示威游行不是因为正义感,而是个人生存受到影响,因为通货膨胀让他们活不下去了。还有一个跟之前很大的差别是,支持与反对特朗普的两方正快速走向极端对立,特朗普的支持者可能拿枪出来,反对特朗普的也恨他恨到骨子里,两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而且这已经不是意见不同了,而是有种仇恨的感觉,可以说是势不两立。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在美国合法持枪量已超过4亿支的社会环境下,这种极端对立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美国国内爆发问题的可能性正在急剧升高。

黄靖:现在美国是越来越势不两立,丁老师怎么看,现在会不会引起经济大萧条、大衰退?

丁一凡:大萧条的威胁是存在的。最近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智库接到一些研究任务,要求系统对比现在和上世纪30年代那次经济大萧条之间的危机演化机制上的异同。

如果从事件的开始说起,这次是特朗普直接通过总统行政令执行关税政策,并没有经过国会。

但当年美国总统没有这么大权力,加关税是要国会通过的。国会通过关税法案的时间很长,所以中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就在这段时间里,加拿大等国家不满美国的关税威胁,率先提高对美国的关税,进行反制。

某种程度上,当时是加拿大等国先打响了这一枪。而且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还不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那么强大。所以美国提出高关税法案以后,英国、法国和德国纷纷接招,提高对美关税。因为当时欧洲的工业国家并不比美国差多少,大家都提高关税。

现在特朗普先给中国增加了34%的“对等关税”,后来再提高50%。从这个角度讲,当年关税战是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今天特朗普的关税战也是逐渐升级。

特朗普对中国提高关税以后,中国也对美国输华产品加征34%的关税,实际上美国对华产品的出口的关税也将近50%多了,这也是一个很高的关税。

然后特朗普就急了,他宣布,从美国时间9号开始,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再加50%,最新数据是已经达到145%的关税,这是非常高的。

如果关税战继续加码,确实会让全球的产业链全部瘫痪。因为特朗普要搞次级制裁。如果事情继续发展下去,中美贸易就可能会完全中断。

其实这个事不只涉及中国,因为特朗普也针对其他国家。2024年美国是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供应链上的合作也非常紧密。从上一次贸易战来看,欧盟其实是不服美国的。虽然舆论总说欧盟是美国“小弟”,欧盟会服软。这其实不可能。

历史上看,欧盟对美国的贸易立场实际上比中国还硬。在打贸易战的问题上,欧盟是不会服软的,会继续加码。如果加美、中美和欧美之间的贸易战不断地升级,这就会使全球经济确确实实面临一场极其危险的局面。

好在今天我们还有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虽然世贸组织已经被美国搞瘫痪,但我们还可以想办法把它唤醒。

黄靖:这至少可以提高我们主张的合法性。

丁一凡:我们还有金砖国家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可以通过多边合作来抑制美国贸易战的外溢效应和负面效应,这种工具比过去更多了。

·到最后,全世界其他国家会看中国会怎么做

黄靖:之前主要是从美国方面来讲贸易战。但实际上,刚刚的讨论已经帮我们引入了第二个主题,就是全世界的反应。

我们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越是和美国亲密的盟友反而越强硬。欧盟、加拿大都是最强硬的。反而一些和美国离得远的国家先“跪下”了,比如我们周边的那些国家,越南、印度,以及韩国、日本多多少少也表现出一些妥协的意愿。有人统计,大大小小有几十个国家愿意让步,所以特朗普前几天在一场共和党晚宴上讲话很狂妄。

但实际情况是什么?特朗普期望各国都妥协,到最后形成“围堵”中国的局面,这能否达成?他的最终目标还是中国,毕竟中国是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刘老师,您认为现在世界上能不能形成抵制美国、愿意斗争的局面?还是会广泛地妥协?

刘扬声:刚才一凡讲了一点,我觉得很重要。上一次贸易战,当时美国经济并没有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欧洲国家基本上和美国差不多。所以欧洲国家可以完全不理美国,或者直接采取反制措施。但今天,美国在整个全球的地位比较强势,比较厉害,所以才会有很多国家出现不同的反应。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不拍特朗普马屁的是对他最了解的国家,因为知道怎么拍马屁也没有用。他的目标是从你那里抢钱,只要他没抢到钱,他就会继续威胁你、制裁你。反而是对他具体情况不是特别了解的国家,可能觉得拍拍马屁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好处。

但是我觉得,怎么拍马屁都没有用。因为特朗普现在迫不及待地要捞钱。拍马屁是没有用的,要你拿钱出来才是最终的目的。

黄靖:我特别赞成刘老师的说法。有些人没有读懂特朗普,特朗普就是急着要钱,强盗还没抢到钱,你说“大爷饶我一命,高抬贵手,放我过去吧!”他只会对你说“拿钱来!”对吧?

丁一凡:我觉得也是,基本上跟美国打交道时间长、了解特朗普的这些国家,表现都很强硬。反而是和美国关系比较疏远,特别是最近才依靠美国市场发展起来的这些国家,他们以为用绥靖的方法,可以得到特殊的照顾和豁免。

其实特朗普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欺软怕硬,你越向他示弱,就越被他欺负。柿子拣软的捏,他一定会拼命榨取你的价值,榨不出来的就算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现在想去求饶,想去跟特朗普示弱,想通过这种方法获得额外豁免的国家,可能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黄靖:中国这次态度很坚决,提出了十多条反制意见,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你征我多少税,我也对等地征你多少税;第二,还对美国采取了一些“卡脖子”制裁,管制稀土等材料的供应;第三,对那些供应链在中国,吃着中国的饭,还要砸中国锅的美国公司,要予以反制;第四,将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对此,有两种意见。一种想法是,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大,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大,我们反制美国是不值得的,应该赶快妥协。从我个人视角来看,这种意见有点可笑。

另一种,我认为也是民心所向的,就是要坚决反制。对于这种霸凌,他打你一拳,你就要还他两拳,让他知道疼,他才能好好和你谈判。两位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这个反制是不是得当的?能起到什么效果?

刘扬声:我觉得中国的反制是有系统、有策略的,是做了完全的分析后才提出的,不像特朗普“一棒子全球打”。比如说,我们从美国买的这些东西,对特朗普最重要的一个是能源,一个是农产品。这两个都涉及特朗普选票的池子。

所以我觉得,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基于详尽的分析判断,这个功效肯定比美国的强。现在已经很明显,不仅中国公司,很多欧洲公司都不太敢去美国投资了。至于下一步要怎么走?我觉得还是应该保持一个比较强硬的态度。

中国是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最后,全世界其他国家都会看中国是怎么做的,中国走哪条路,他们也很关心中国在这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我们的反制措施里面也许可以包括跟其他贸易伙伴的一些新手段、新措施,比方说我们公布了最不发达国家所有的关税可以取消。这些行动能够向其他的合作伙伴和贸易伙伴表示一定善意,这也是有用的。不像美国,对不到三千人口的小岛都要加10%关税,真的很可笑。

所以反制措施里也应该加强与其他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全球南方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黄靖:世界好,中国才好,我们在对美国进行反击时,应该也必须表现出我们的大国担当。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个时候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和松气。

丁一凡:从贸易结构上讲,是美国求着我们出口,并不是我们求着美国进口。实际上,中国贸易顺差的存在就是因为美国需要中国的商品。2018年特朗普在第一任上开启对华贸易战,但后来发现,搞了半天中国的贸易顺差并没有减少,反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

这是因为,我们可以不进口美国的东西,但实际上美国仍然对我们有那么大的需求。因为关税会影响到某一些产品的出口,所以我们的出口量小了,但我们的贸易顺差仍然很大,而且还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讲,特朗普想靠高关税阻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实在是太难了。

比如一个美国的农民拍视频说,即使给中国的产品加100%关税,他仍然会买中国的产品。因为中国的产品好用,价格便宜,质量好,我们的很多设计也非常人性化。美国的拖拉机傻、大、粗、笨,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但中国的拖拉机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即使加一倍的价格,中国拖拉机仍然比美国的拖拉机更便宜、更合适,也更实用,所以他还会继续买中国的拖拉机。这证明了,即使特朗普现在威胁把中国商品进入美国的关税加到145%,也不能阻止美国消费者购买真正需要的中国产品。

所以我给他们保证,如果这个贸易战继续打下去,中国的贸易顺差仍然会那么大,甚至可能会越来越大。这是因为美国就算加了100%的关税,中国的产品仍然会卖到美国,但是我们对美国产品加34%的关税,大概美国的产品就卖不到中国了,中国反制措施的有效性已经在上一次贸易战中得到证实。对美国的农民和出口商来说,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黄靖:我最近跟几个美国朋友聊天,他们说在美国随便买一辆轿车,克莱斯勒也好,福特也好,通用也好,价格通常就在3到4万美元左右。而比亚迪汽车才卖1万多美元,就算美国加100%的关税,也就3万多美元。那我们为什么要买奔驰这种油车呢?还这么费钱。

刘扬声:讲到比亚迪,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未经证实的说法称,加拿大正在考虑取消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如果之后中国的电动车大规模卖到加拿大,恐怕美国人看到会被气得不轻。

·特朗普的对华谈判是一厢情愿,他最大的软肋是时间

黄靖:美国现在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以能源和农产品为主,他的高科技产品和军工产品基本不卖给中国。所以美国现在的出口结构就像发展中国家一样,它还能卡什么呢?

现在特朗普自己也放话说,“中国人非常希望和我谈贸易”。目前来看,特朗普希望中国帮他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帮美国建基础设施。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基建几乎是一塌糊涂,比如桥梁、路面、火车,所以美国的基建需要大量的投资。

二,美国要恢复它的制造业,所以说欢迎中国到美国建厂,就像1980年代日本人那样。跟美国产业合作,不仅要自己带“干粮”,还要带上资本、技术,甚至像台积电那样,把自己的工人、工程师也带过去帮美国恢复制造业。

您二位认为有这样的可能吗?中国会在这方面和美国合作吗?或者说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中国才愿意跟美国合作?另外,伴随美元霸权的崩溃,世界金融秩序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中国的官方立场是:我们会坚决反击,我们的大门也是打开的。刘老师对前景怎么看?您觉得什么条件下会达成前面说的这种可能性?

刘扬声:我觉得肯定会扛一阵子,两边都一样。中国是不怕美国的,但是特朗普那边会受到很大的压力,包括美国企业也受到很大的压力,比如过去几天的苹果股票已经跌得一塌糊涂。未来中国能够和美国达成什么协议暂时不说,就算双方迟早会回到谈判桌上,但怎么回呢?

特朗普这边一直说,中国会马上给他打电话,他认为中国肯定马上就会认怂,实际上中国硬得很,根本不会放松。当然,我觉得中国在此时此刻也不应该放松,但对于特朗普来说,总要有一个台阶下,才能正式开始认真谈判。我觉得这个日子已经在接近了。因为不管你关税加到什么水平,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美国海关的整套系统连应付都成了一个问题。

黄靖:尤其像小包裹都要加税。

刘扬声:对,所以我觉得情况会乱糟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会跳出来,整个过程也是一塌糊涂。就像特朗普声称要复兴美国的制造业一样,再工业化哪有那么容易。台积电要在菲尼克斯建厂的时候,整个设计和监工都是台湾地区的工程师做的,因为美国在这方面连工程师都没有。所以,很多具体问题不是特朗普指挥棒一挥就能做出来。

双方迟早要找一个台阶来进入谈判,然后谈出一个解决方案。在那之前,中国要继续保持很强硬的立场。

黄靖:实际上特朗普最大的软肋就是时间,如果他在今年下半年还拿不出具体成果,民主党就会马上反扑。从整体来看,他可能连2026年都等不到。如果2026年民主党把国会拿下,那特朗普可能也自身难保了。丁老师对此怎么看?

丁一凡:我觉得特朗普希望中国人去投资,帮助美国改善基础设施也好,帮助美国实现再工业化也好,这些想法都是特朗普的一厢情愿,同时体现出特朗普的肆意横行与飘忽不定。对于中国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谁敢去美国投资?

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制造业投资,都需要大量资金,而且周期还很长。台积电、富士康去投资多少年了?也没什么用。所以,美国目前有这么巨大的不确定性,任何一个中国投资者都不敢贸然行动。

而且,现在美国的国会议员变得非常民粹主义,动不动就要搞一个提案,没收你的财产。如果我们去美国投资,明天他通过一个法案,把我们的资产剥夺了怎么办?

所以我觉得这完全是特朗普的一厢情愿,包括他认为“中国马上就会打电话过来”,也是一厢情愿。美国现在搞贸易战和高关税,最后害的是美国自己,因为中国可以挺住,美国挺不住。

就像特朗普原来说24小时摆平俄乌冲突一样,后来他发现摆不平,就说普京会打电话来找他,结果普京根本不理他。现在普京不停地提出问题,特朗普根本回答不了,也满足不了。最后就是,美国和俄罗斯的谈判成果非常有限。

对于中美贸易问题,实际上特朗普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他是有求于中国的,所以他现在拼命做姿态。

对于中国来说,没必要太快接特朗普的茬。毕竟如果特朗普整个班底这么不可靠,即使谈了成果,明天也可能被推翻,特朗普现在根本没有什么信誉可言。

黄靖:我们都知道美国作为一个霸权国家,确实在走下坡路,其管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急剧下降。鲁比奥出任国务卿后第一次讲话就说,美国称霸的单极世界本身就是“不正常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多极世界。所以,美国自己也承认美国的霸权不行了。

那么,特朗普是不是加速了美国时代的结束?连美国学者也发文说“American era is over”,美国时代结束了。可以说,美国二战以来辛辛苦苦建立的所谓自由国际体系,或者是曾几何时布林说的“基于规则的秩序”,都被特朗普搞没了。现在特朗普这么一弄,美国时代是不是真的结束了?刘老师怎么看?

刘扬声:要想恢复美国的时代,我觉得已经很难了。现在外界普遍认为美国的软实力已经不存在。这不仅是特朗普的问题,而是整个美国体制的问题。每四年选出一个总统,但在美国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套东西,所以在策略上根本无法做长远的规划。

现在全世界都在讲经济增长和发展,国家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道路。现在美国的情况就是摆明了,没有人能够看到它两年后的情况,或者是四年后的情况。而且特朗普这种不讲道理、不讲诚信的人能够当总统,边上的人也是乱七八糟的。

即使美国不会很快地垮掉,但美国在全世界的老百姓、精英、各国领导人面前,已经不是一个可靠的国家了。

·特朗普的贸易战某种意义上促进全球的团结合作

黄靖:刘老师的话让我回想起当年里根就职演说时引用了一句中国的话,叫“治大国若烹小鲜”,但是很多美国人不理解,就问我是什么意思。我说,“烹小鲜”就好比煎一条鱼,你不能翻来翻去,不然鱼还没煎熟,就被你翻烂了。而现在特朗普就是在“烹小鲜”,翻来翻去,搞得整个美国的信誉都没有了。

我记得以前约瑟夫·奈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美国的软实力已经完结了。人无信则不立,美国这样的大国没有信誉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所以我非常同意刘老师的说法,美国成为失信国家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内政治经济的巨大不确定性造成的。

丁老师一直说美国在走下坡路,甚至有人曾经还因此攻击过你,现在看来你的话已经得到证实了。说实话,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也不希望看到美国这个霸权国家轰然倒塌,因为那样的话,它的外溢效应也是灾难性的。丁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丁一凡:我觉得这个事情还是蛮危险的,因为美国各个州的情况也不一样。比如美国中西部以出口农产品为主,受到的打击比较大。中国原本是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现在中国不进口它的农产品,就会造成美国农民的成本大幅上涨,一些农场可能会破产,不然就只能申请补助。

前段时间一些跟中国关系比较密切的州就站出来了,比如加州州长说要单独搞关税。当然,现阶段这还是个笑话,因为美国宪法规定贸易权只有联邦政府拥有,地方政府是没有的。但如果中美关税战继续升温,各州的利益又出现巨大分化,那最后该怎么收场?

美国的军队是联邦政府管辖的军队,但因为移民问题,美国州也有自己的国民自卫队,所以最后事情会不会演变成美国内战?这也说不清楚。如果利益受损严重的州联合起来造反,那美国政府该怎么解决?

黄靖:我个人也是这样看,跟上世纪比,美国最近明显出现两种倾向:

一是政治移民。比如之前我从加州搬到得州居住,是因为追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这种移民是因为经济原因。而现在的移民是政治原因,比如,我是一名在得州的女性,有很强的自由主义思想,要堕胎,但得州不允许,所以我就搬到马萨诸塞州或者加州去。

同样,如果我在马萨诸塞州,我喜欢并拥有很多枪,但这个州对我的配枪设有种种限制,为了满足我的愿望,我就移民到得州、犹他州等保守主义州去。这意味着人们不是因为经济原因,而是因政治原因迁移。

造成的一个现象是,红的越红,蓝的越蓝,势不两立。这个对立不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还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是保守主义州与自由主义州之间的,是民主党州和共和党州之间的。

二是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对立越来越多。美国是联邦制,州政府有一定权力对联邦政府进行抵制。例如在移民问题上,州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军队就产生了对峙。再比如,在特朗普上台前,一些州法院判定特朗普有罪,结果被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

这两种倾向确实是很危险的。

我们毕竟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此次特朗普攻击了180个国家和地区,甚至包括企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强调大国担当的中国和其他地区,在维护世界稳定、和平发展方面能起到什么样积极、正面的作用?毕竟我们的诉求是发展、稳定和平。

现在的世界格局确实出现了结构性的转变。工业革命以来,所有的大国都在西方,包括德国、法国、英国。但现在,中印美俄这四个大国,其中,中印俄都在南方、东方,这是第一次西方只有一个大国,即美国。而中国、印度、俄罗斯早早就成立了制度化的交流平台——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三国都是创始国。

另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工业革命以来,主导西方大国关系的是对抗和冲突。而中印、中俄之间主要不是冲突而是交流、协调甚至是合作。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印边界问题,几十年间,棍棒都用上了,就是不打一枪,说明双方是很克制的。

这三个南方大国之间的关系是合作,这是大改变之一。另一个大改变是,虽然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在世界南方,但这些组织都包括了最大的资源大国和农业大国。以金砖国家为例,俄罗斯是农业大国,还有巴西、印度、南非,中国既是资源大国,也是农业大国。满足基本生活发展的原材料,金砖国家都有。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的贸易战是否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全球南方的团结合作,反而可能会产生一种新的效应。

全球有三次大的工业化浪潮,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是英国主导的,席卷了英国4000多万人口;19世纪60年代后期,由美国、德国引领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席卷了四五亿人口;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导的第三次工业化浪潮在亚太开始了,影响了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亚太国家,加起来约40亿人口。特朗普这么一闹,等于是自我孤立,不是“中国加一”,而是“美国加一”。

这样一来,会不会坏事变好事?会不会出现一种新的势头或者团结各方的愿望?如果要出现,需要有什么样的机制和路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刘老师先谈谈您的看法。

刘扬声:我认为政治,包括地缘政治,还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为什么这么多发展中国家跟中国走得越来越近?原因是他们都参与了中国的全球供应链。比如,除菲律宾以外的东盟国家基本都是中国供应链的一部分。他们没有一条全面的供应链可以从头到尾把产品全部做出来,只是拿了中国的零配件或中国提供的一些中间产品进行加工。所以,实际上整个东盟国家的经济基础已经和中国绑在一起了。

南美实际上也是和中国绑在一起的。南美的工业化水平非常低,但大规模生产大宗商品,包括农产品。以大豆为例,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没关系,中国要多少大豆巴西都可以供应。

此外还有非洲。过去两年,非洲也开始更加独立。他们给中国工厂提供了矿产。

欧洲的下滑速度挺快的,因为能源价格太高,他们进行了自杀行为,拒绝俄罗斯能源,去购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

从经济基础来说,中国跟东南亚、非洲、南美、中东、中亚都越走越近。《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联合新闻声明》中也提到就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保持讨论。所以有中国影响的世界大区越来越大。这些越来越大的区域代表着货币、货,而不是美国的钞票。

我觉得,对中国来说,基础已经较为坚实,能够在经济上把基础打扎实,那政治上长远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关税战挡不住多极化趋势,中国展现大国担当

黄靖: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意识。我完全同意刘老师的看法。丁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丁一凡:我也支持刘老师的看法,美国基本上是把自己孤立于世界贸易体系之外。美国打贸易战是针对所有国家和地区,说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占我便宜,所以我都要征税。

而现在正在崛起的这些国家有许多共同利益,愿意通过合作取得共赢,包括印度在内。

印度此前也产生过一些幻觉。因为拜登时期想把印度拉入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印度的一些战略家当年也沾沾自喜,认为美国重视我们,我们迎合一下美国,就可以得到很多好处。所以,当时印度有时候也比较积极地参与所谓的“印太战略”,也参加了一些军事演习。此前还有过建立美印澳日“四边机制”的想法。

但特朗普上台后,印度的战略家们才发现事情没有朝他们设想的方向发展。最近他们中许多人开始公开说这件事,发表文章呼吁,说中印才是真正的“亚洲世纪”的主宰。他们也认为21世纪已经不是“美国世纪”了,而是“亚洲世纪”,实现共同崛起对中、印来说都是有利的。

目前中印在对边境的管控方面基本已经达成默契,在边境的巡逻等活动要避免冲撞、摩擦。所以,虽然中印之间还存在一定竞争,但合作面是超过竞争面的。大家都意识到了,世界在变,这个大趋势基本很难扭转,而美国目前又有一个不讲道理的政府。

中、印、俄没有那种利益冲突和对抗意愿,再加上中国在上合组织把整个中亚等连接起来,如果俄乌冲突结束后,欧洲也能被拉到这个大圈子里,这样欧亚大陆一旦稳定之后,其实美国在不在里面都无所谓。

如果看世界地图,美国本就是“偏安一隅”的,就是在一个大岛上,真正的世界中心就是欧亚大陆。在欧亚大陆上,只要我们把利益摆平了,让大家觉得我们的发展有共同利益,认为合作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对抗或冲突的利益,这个世界就比较容易达成一致。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黄靖:从去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开始,中国一个明显的政策或姿态就是决不允许战乱进亚太,这是一个很大的担当。我们知道世界上61%的人口在亚太,55%的经济在亚太,世界经济发展70%的动力来自亚太,亚太能够维持稳定繁荣。再把欧洲加进来,这才是真正正常的世界,一个由大岛统治的世界是不正常的。

用两三句话总结一下,对于现在的局势、由特朗普关税战引起的大乱局,我们是怎么看的。

刘扬声:整体来说,我觉得美国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他没有选择,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手段,否则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例如国债。荒唐的是抢钱的手段都已经被提出来了,表示美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全世界都看得越来越清楚。

丁一凡:美国人这次是自讨苦吃,他想出这一招,以解决自己的财政困境,增加财政收入。特朗普以为关税是别国要对美国付出的代价。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去年的一份研究发现,过去五年来,特朗普上一轮关税战的成本有92%是美国人自己承担的。

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92%的关税成本是美国消费者和美国进口商承担的,中国制造商出口只承担了8%。如果这一次继续干下去,好处不会太多。

现在确实有一些美国大超市的老板到中国来,要求中国供货商分担关税负担,等于是在求饶。但中国制造商其实根本不太在乎他们,不太会答应他们。即使有中国制造商愿意分担一点,也不会替他们承担那么大的责任。

特朗普其实没有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是对方的羊,而是你自己的羊。这样做只会加剧美国的经济衰退和经济困境,不会让美国真正走出困境。他好像做了一番账簿上的工作,觉得可以通过关税增加4000多亿美元的财政收入,解决不少困境。可如果这笔收入实际上是美国人自己支付的,只是用另一种方法又收了一遍税,这是得不偿失。

黄靖:特朗普这次关税战,起码说明一点,美国霸权维持下的世界正在往下走,式微甚至是消亡。特朗普用关税战反全球化,恰恰说明全球化和多极世界是挡不住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此次关税战,大家不仅看到了一个失势于全世界还要维护霸权的美国,也看到了一个有大国担当,愿意促进和平、发展、合作的中国。中国现在也是扛大旗的了,大国担当也表现得非常清楚,我认为这就是今后的希望。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