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4-12 11:07
商业与经济 社会与生活

两万人涌入郑州比亚迪,狂飙的大厂和动荡不安的年轻人

比亚迪超级工厂和动荡不安的年轻人,能否磨合出一个新的制造时代?
比亚迪-3
刘冬雪



富士康和比亚迪,一北一南两座超级工厂,连接着郑州港区的过去与未来。
 
2024年,郑州全面进入围绕比亚迪的巨型场地建设。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郑州工厂计划一次性招聘2万名员工,这也是比亚迪工厂在郑州投产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招聘。
 
增长乏力的富士康成了打工人眼里的“养老康”,极速扩张、能赚到钱的比亚迪则成了新的机遇之地:仅仅在2024年,郑州比亚迪就生产了54.5万辆新能源汽车。不知疲倦的产线,搅动数万人的生计和生活。
 
比亚迪超级工厂和动荡不安的年轻人,能否磨合出一个新的制造时代?

 
招聘规模刷新纪录

来郑州比亚迪工厂工作已经半年多了,吕良第一次于晚上七八点钟在兴港元力街遇到了堵车。
 
兴港元力街位于郑州比亚迪一期工厂的东北角,这里远离郑州市中心,面积虽然不算大,餐饮、商店、美发、便利店、药店等日常高频消费的业态却应有尽有。郑州比亚迪的员工们,是兴港元力街最主要的消费群体,每到下班时间,随处可见身着灰色工服的比亚迪员工,在街区里穿梭。
 
比吕良更早入职郑州比亚迪的李宏达,感受更明显一些,单是其所在的科室就陆续引入近40名新人。李宏达和同事常去的百汇新天地中的湘菜馆和火锅店,通常在晚饭时间到店就可以坐下点餐,如今竟然需要等位了。
 
变化的背后,是郑州比亚迪员工数量正在迅速膨胀。
 
2025年春节开始,比亚迪郑州工厂开启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招聘。据郑州比亚迪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一季度,公司计划一次性招聘2万名员工,涵盖电池部、整车部、零部件部等多个事业部,从普工到工程师,一线员工到管理层均有涉及。
 
自2023年在郑州航空港投产以来,郑州比亚迪已经进行过多轮大规模扩容,其2024年就招聘了上万名员工。不过,一次性吸纳2万名就业者,还是该厂首次。
 
每到工作日,拉着行李箱从各地赶来应聘的人员便在郑州比亚迪招聘中心门口排起长龙。应聘者根据工作人员的引导进入厂区,先到岗李派出所和招聘中心之间的接待处录入身份信息和体检事项,接着进入招聘中心二楼进行体检。
 
郑州比亚迪方面要求,应聘者年龄在18~45周岁之间,身体健康,主打一个年轻力壮。体检和面试通过后,郑州比亚迪最快当天就能排住宿、发厂牌。
 
郑州比亚迪所在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位于郑州、开封、许昌交界地带,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也是唯一一个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港经济区。
 
在航空港区工作和生活的人,习惯把这里分为南港和北港。北港拥有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富士康郑州科技园;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则坐落于南港。
 
过去十几年,北港的富士康撑起了港区的蓝领就业市场,如今南港的比亚迪渐渐壮大,已经能与之平分秋色。
 
就算放眼整个郑州,比亚迪也是自带光环。作为本地为数不多用工规模达5万人以上的大厂,比亚迪无疑承载着本地人的就业底气。
 
作为河南本地人,吕良深知对于河南本地学历不高的年轻人来说,进厂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在工厂的选择上,吕良在投简历的环节就摸清了各大厂的待遇。不少企业在郑州都设有工厂,如东风日产、上汽通用、宇通集团等等。其中,合资车企福利待遇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进厂直接躺平。宇通集团给出的薪水高,福利假期也多,但是对学历要求同样也高,“在宇通想做工程师,起码是211硕士,我这样的本科生去了只能做普工。”吕良说。
 
相较而言,比亚迪的就业门槛不算高,本科以下可以做技工、普工;本科可以做文员、工程师。在薪资方面,比亚迪的底薪与其他制造业相当,但是加班多,凭借加班费能拿到比其他制造业高出1~2成的月薪。
 
作为G3级工程师(级别仅高于技工和普工,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吕良一个月税前工资近万元。吕良所在的车间有不少初、高中毕业的00后,“挣得也不少,一个月七八千”。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4》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省城镇私营单位制造业年平均工资是52265元。因此,对于迫切想赚钱的本地年轻人来说,比亚迪是一个不错的去处。部分急需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会选择“进厂”。社交平台上,年轻人询问什么岗位轻松、不用上夜班,真实薪资状况,“10小时站班是否受得了”,以及宿舍是6人间还是4人间。在一个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帖子下,有人问:“你好,本科,土木专业,还招人不。”帖主回复:“现在岗位都要有经验的亲。”也有人支招:“最好说之前在厂里干过,不然怕你跑路。”
 
据证券时报·e公司了解,郑州比亚迪工厂的员工多数来自郑州及周边地市,占到了员工总数的90%以上。
 
李宏达告诉每人Auto,实际上,在郑州比亚迪拿到offer的人,只有部分会留在郑州,其余会根据个人意愿分配至比亚迪在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而留在郑州的新人,也是为了接下来工厂扩产储备人才。
 
据李宏达了解,郑州比亚迪规划了8期工厂,目前已经投产的有4期,一期为整车工厂、二期为零配件工厂、三期是电池工厂、四期是半导体工厂。
 
“五期工厂3月份就已经派人跟建设进度了。”李宏达根据以往的经验估计,五期工厂今年年内就会投产了。
 
郑州比亚迪的招聘还未停止,李宏达所在的科室下半年还要继续大规模招人,而吕良所处的科室要等到年中再扩招,郑州比亚迪一季度的2万人指标,还达不到今年的产能需求。

 
新风口

李宏达刚入职时,郑州比亚迪一期工厂还没完工,也没有现在的比亚迪招聘中心,公司是在航空港区维也纳酒店边上的一个科技园里租了一块场地,作为临时办公区,面试就是在那里进行的。
 
李宏达记得,临时办公区很大,一楼招聘普工,二楼招聘技工,里面挤满了前来应聘的年轻人,他保守估计,现场得有上千人。
 
李宏达对郑州比亚迪的第一印象就是尘土飞扬。当时,一期就是一片建筑工地,视野范围内,除了工地就是荒野,没有一座信号塔,手机网络信号很不稳定。各大通信公司就派来了临时信号车,一面保障网络,一面建设信号塔。
 
“靠近信号车,信号就好一点;远离信号车,信号就差一点。”李宏达说,工厂投产后,这种情况才改善。
 
如今的比亚迪就像当年的富士康。富士康2010年落户于河南,比航空港区获批还早了3年。2011年富士康开始投产时,周边也是很荒凉,厂房周围,遍布玉米和小麦。
 
作为苹果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承接了苹果七八成的iPhone订单,而郑州富士康又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几乎承担了富士康在大陆八成的智能手机产量。
 
十几年来,富士康以航空港区为核心,产业辐射到济源、鹤壁、兰考、周口等多地,并吸引上下游200多家配套企业入驻河南,织成了一张覆盖河南外贸出口的经济网。仅富士康就一度贡献了河南省60%、郑州市80%的进出口额。
 
然而,随着苹果手机出货量增长乏力以及供应链转移的影响,郑州富士康也面临着挑战。据郑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产量达到峰值以来,郑州手机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2023年产量甚至不及峰值的一半。
 
相应的,手机出口总值占河南省出口总值的比重也越来越小。2021~2023年,河南手机出口总额从2727.2亿元下降至2406.2亿元,占河南出口总值的比例也从54.3%降至45.6%。到了2024年,河南手机出口量和出口额进一步下滑。
 
就在富士康巅峰已过后,郑州发现了新的风口——新能源汽车。

2021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一年,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仅有5万余辆。而到了2024年,也就是郑州比亚迪一期整车厂投产的第一个整年,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便突破了70万辆,增速领跑全国。其中,郑州比亚迪生产了新能源汽车54.5万辆,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为了握紧风口,2022年5月,河南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紧接着,郑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志不仅在比亚迪,而是围绕比亚迪,引进更多供应链企业,从而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目前,在航空港西作业区内,已经有十几家比亚迪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二十多家汽车零配件企业入驻。这些企业能做到全天24小时响应订单、20分钟内就能将比亚迪需要的零配件送到产线上。
 
与比亚迪的牵手,不仅进一步激发了河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活力,也弥补了富士康损失的出口总值。为方便出口,郑州特意为比亚迪修建了国际陆港铁路专线,该专线直达中欧班列,已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通车。
 
汽车出口也的确为河南外贸带来了新的增量,2024年,河南省出口汽车336.2亿元,同比增长30.1%。

过去和未来

一北一南两座超级工厂,连接着航空港区的过去与未来。
 
每年9月,苹果都会举办秋季新品发布会。因此,每年的7、8月份,是富士康的用工高峰。
 
有多位招聘中介称,去年用工高峰,富士康郑州科技园至少进厂了5万名新员工。由于产线用工需求的快速增长,小时工的时薪从24元上调至26元,制造车间做满3个月,奖金可达7500元。在此期间,工人每天加班都在2小时以上,工作量接近饱和,小时工每个月可以拿到六、七千元工资。
 
然而,这样的盛况只会维持3个月。生产旺季一过,数万名短期工就会像候鸟一样离开富士康。
 
一个公认的说法是,巅峰时期,郑州富士康员工数量超过30万人,如今,只剩下十来万人。
 
自然,更多的日子中,富士康的员工无需挑战身体极限。“我们产线算是比较忙的,但是每天也就工作10.5个小时,上6休1。”郑州富士康正式员工刘潇说,有些清闲的产线,甚至工作日不加班,每个周末休双休。
 
要知道,厂里的工人主要靠加班时长赚钱,加班少了,工资也就少了。据刘潇估计,富士康正式员工淡季月工资大概在4500元左右。
 
较低的工作强度、冬暖夏凉的车间、坐班,再加上每月雷打不动7号发薪,如今的富士康已经被员工冠上“养老康”的称号。
 
轻松有轻松的好处,但也有人害怕这种一眼看到头的未来。尤其是比亚迪入驻南港后,富士康人似乎看到了曾经的富士康。
 
自2022年起,比亚迪销量开启爆发式增长,一路突破百万辆、三百万辆、四百万辆大关。难得的是,今年比亚迪销量增速依然保持了高水平,1月,比亚迪销量为300538辆,同比增长49.16%,甚至较2024年同期33.9%的增速还有所提高。
 
之前,比亚迪最大的优势是产品的经济性,智能化一直被视为短板。不过,在充分市场竞争之下,高性价比并不是坚不可摧的护城河。
 
2023年2月,吉利宣布其中高端新能源系列正式命名为“吉利银河”,相继推出了银河L7、银河L6、银河E8、银河E5、星愿、星舰7EM-i多款车型,吉利银河的使命就是对标比亚迪的基本盘。由于较比亚迪竞品做到了价格更低、配置更出色,2024年,吉利银河狂揽了近50万辆销量。
 
也正因为终端销量表现出色,吉利将银河系列正式升级为吉利银河品牌,并吸纳了几何汽车和翼真汽车,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形成了对比亚迪更有力的冲击。今年,吉利银河定下了百万辆的销量目标。
 
而凭借着庞大的工程师队伍,比亚迪在今年年初调整了出牌策略,打出了“智驾平权”的王炸。上到仰望、下到王朝、海洋系列,通通搭载高阶智驾,并且加配不加价、上市即交付。
 
在智驾系统“天神之眼”的拉动下,比亚迪今年2月的销量达到了322846辆,同比增长164%,爆发出了巅峰时期的增速。
 
从投产开始起,源源不断的富士康工人流向比亚迪,李宏达称,自己身边有相当一部分同事有富士康的工作经验。
 
刘潇更是亲眼目睹过同事的“倒戈”:“和我一起来的几个大哥,一来富士康就赶上了夜班,人家一听夜班,直接去比亚迪了。”
 
他们奔向比亚迪的理由很简单,赚得更多,普工平常的月收入就能达到富士康用工高峰的水平。同时,比亚迪所处的新能源汽车赛道还有增量,这意味着相比于富士康更稳定的用人需求。
 
与工人一起流动的还有工厂周边的商业。
 
有熟悉航空港区的房产中介称,从2023年年初开始,郑州比亚迪周边铺面的招商就已经爆满,从富士康流向比亚迪的个体户不在少数,其谈下来的客户中已经有3家是从富士康周边迁移过来的。“现在入场还来得及,生意好的门店一天流水近6万元。周边商业配套还没成熟,店家的竞争压力较小。”
 
也有工厂周围餐饮店老板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经验,工厂向周围餐饮店输送了数量庞大且稳定的客源,但由于客户群体单一,口味做得不好容易被集体“封杀”。此外,客户的消费时间较集中,比亚迪是每月22日发薪。一般来说,月末客户舍得消费,越是到月中,生意越冷清。
 
而比亚迪的增长也在催化周围的商业化进度,据航空港区管委会内部人士介绍,当前比亚迪工厂片区完成签约商业项目有5个,正在洽谈对接项目有3个;大型酒店、商超综合体已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底完工。
 
大厂也给不了安全感

随着销量的递增,比亚迪员工规模也跟着水涨船高。据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称,截至2024年9月13日,比亚迪员工数量已经突破了90万人。按照比亚迪550万辆的销量目标估计,今年其员工数量很有可能突破百万。
 
涉及到近百万人的管理,员工的体验自然千差万别。
 
郑州比亚迪的工厂,也是同样的打卡机制:上班一次,午休一次,下班一次。“少打一次,一天就白干了。”吕良说。
 
但论起卷度和强度,几位比亚迪员工反馈,比亚迪介于富士康和特斯拉中间。郑州比亚迪目前推行两种休息模式,一种是上7休1,另一种是上14休1,这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而定。
 
通常一个产线工人是一个月白班一个月夜班。不论白班夜班,都有两次各自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在产线上,比亚迪没有设置活动岗,也没有特斯拉一样的每隔两个小时有10分钟上洗手间的时间,组长就相当于活动岗,当有人想上洗手间时,可以举手示意,这个时候组长就可以顶上。
 
上班时间,郑州比亚迪的工程师和工人都在工厂区,大家共用食堂。为了让员工在一个小时内重返岗位,公司特意安排了不同的休息时间。白班工人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午休时间为12:00~13:00;工程师早上8:30上班,下午5:30下班,午休时间为11:45~12:45。这样一来,两拨人就可以实现错峰就餐。
 
在郑州比亚迪,一个员工的工作安排跟是否服务于生产有直接关系。技工龚庆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需求给总装线发货,把车间里的零部件按需打包好转交给物流车辆。
 
虽然不在产线,但龚庆的工作时间基本跟总装车间是同步的,“总装生产,我就要在岗,不然没人给他们发货肯定不行。”
 
邢钧的情况正好相反,他不直接服务于生产,加不加班、什么时间加班都可以自己安排,只要不超过每个月节假日累计加班时间40小时、工作日累计加班44小时的上限即可。
 
据邢钧了解,第十一事业部是整个工厂最忙的,因为其承担公司新能源车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和汽车饰件、车身结构件的生产任务。“尤其总装,听说总装没设置加班时间的上限。”邢钧说。
 
同时,在近百万员工规模、且仍在不断膨胀、变化的体系里,稳定的用人需求不代表个体拥有稳定的岗位。在比亚迪这艘大船里,很多人要根据航线的调整,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防止被抛下船。
 
从2023年5月入职算起,龚庆已经在内部换了三个岗位,每一次都是因为不被需要了。第一次车间没有订单,车间关停;第二次整个科室被裁撤。如果没有被其他部门接收,龚庆只能离开比亚迪。他每次都要跟外面打算进来的人一样,通过小红书了解哪个科室还有HC。
 
邢钧的地域跨度更远,他是从深圳工厂调来的郑州。去年4月,邢钧的一位同事告诉他,自己打算调去郑州。同事的理由是:刚好事业部在郑州有新的产线,自己已经积累了一年的工作经验,到新产线算是有资历,更利于以后升职。
 
更重要的前提是,去年上半年,邢钧所在科室研发的产品已经到了量产阶段,深圳的两台设备无法满足产量需求。就算当时不调走,邢钧大概也会面临跟龚庆一样的处境。
 
或许当自己的“饭搭子”离职,吕良对比亚迪也就没什么留恋了。
 
在比亚迪,吕良竟找回了学生时代的感觉。在学校,有月考,有成绩排名。在科室,不同的工段就相当于不同的班级,每个工段的工程师就是班级里的学生。工程师“同学”需要对自己负责的工艺阶段的良品率负责,每个月“班主任”(车间主任)对“同学”的成绩(良品率)进行排名,并综合日常的工作表现评出绩效。
 
如果说身体的疲倦可以通过休息来缓解,那内心的疲惫便是如影相随的。眼看着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家里也开始催促,甚至有热心的长辈主动为吕良安排相亲,但他都拒绝了。
 
实际上,吕良也期望找一个女朋友,但他的力气和热情似乎都在工作上耗光了。只要下了班、放了假,吕良只想吃一顿美食、美美地睡上一觉,根本无心力做其他事情。
 
当被问到职业规划,上述的年轻人都很难给出清晰的思路,考证书、升学历等等似乎也都想过,但这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而时间和精力是工厂里最难得自主拥有的东西,如果拥有了,则代表收入会骤降,那在厂里熬着似乎就更没有意义了。年轻人需要的安全感,大厂也给不了。
 
不管怎么样,几万人的吃喝娱乐,都能带来更旺盛的消费需求。吕良曾一度想离职在周边开个店,“只要不胡搞,都能干下去”。为此,他还特意咨询了蜜雪冰城的加盟政策,他估计了一下,前期租金、装修、设备等投入少说也得数十万元。吕良跟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父母口头表示支持,但也只是态度上支持。吕良刚工作没多久,拿不出几十万元,只好收心继续打工。
 
新能源汽车超级工厂和动荡不安的年轻人,正互相试探、磨合,迎来一个新的制造时代。
 
(文中讲述者均为化名)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比亚迪-3
2025-04-12 11:07
商业与经济 社会与生活

两万人涌入郑州比亚迪,狂飙的大厂和动荡不安的年轻人

比亚迪超级工厂和动荡不安的年轻人,能否磨合出一个新的制造时代?
刘冬雪



富士康和比亚迪,一北一南两座超级工厂,连接着郑州港区的过去与未来。
 
2024年,郑州全面进入围绕比亚迪的巨型场地建设。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郑州工厂计划一次性招聘2万名员工,这也是比亚迪工厂在郑州投产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招聘。
 
增长乏力的富士康成了打工人眼里的“养老康”,极速扩张、能赚到钱的比亚迪则成了新的机遇之地:仅仅在2024年,郑州比亚迪就生产了54.5万辆新能源汽车。不知疲倦的产线,搅动数万人的生计和生活。
 
比亚迪超级工厂和动荡不安的年轻人,能否磨合出一个新的制造时代?

 
招聘规模刷新纪录

来郑州比亚迪工厂工作已经半年多了,吕良第一次于晚上七八点钟在兴港元力街遇到了堵车。
 
兴港元力街位于郑州比亚迪一期工厂的东北角,这里远离郑州市中心,面积虽然不算大,餐饮、商店、美发、便利店、药店等日常高频消费的业态却应有尽有。郑州比亚迪的员工们,是兴港元力街最主要的消费群体,每到下班时间,随处可见身着灰色工服的比亚迪员工,在街区里穿梭。
 
比吕良更早入职郑州比亚迪的李宏达,感受更明显一些,单是其所在的科室就陆续引入近40名新人。李宏达和同事常去的百汇新天地中的湘菜馆和火锅店,通常在晚饭时间到店就可以坐下点餐,如今竟然需要等位了。
 
变化的背后,是郑州比亚迪员工数量正在迅速膨胀。
 
2025年春节开始,比亚迪郑州工厂开启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招聘。据郑州比亚迪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一季度,公司计划一次性招聘2万名员工,涵盖电池部、整车部、零部件部等多个事业部,从普工到工程师,一线员工到管理层均有涉及。
 
自2023年在郑州航空港投产以来,郑州比亚迪已经进行过多轮大规模扩容,其2024年就招聘了上万名员工。不过,一次性吸纳2万名就业者,还是该厂首次。
 
每到工作日,拉着行李箱从各地赶来应聘的人员便在郑州比亚迪招聘中心门口排起长龙。应聘者根据工作人员的引导进入厂区,先到岗李派出所和招聘中心之间的接待处录入身份信息和体检事项,接着进入招聘中心二楼进行体检。
 
郑州比亚迪方面要求,应聘者年龄在18~45周岁之间,身体健康,主打一个年轻力壮。体检和面试通过后,郑州比亚迪最快当天就能排住宿、发厂牌。
 
郑州比亚迪所在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位于郑州、开封、许昌交界地带,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也是唯一一个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港经济区。
 
在航空港区工作和生活的人,习惯把这里分为南港和北港。北港拥有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富士康郑州科技园;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则坐落于南港。
 
过去十几年,北港的富士康撑起了港区的蓝领就业市场,如今南港的比亚迪渐渐壮大,已经能与之平分秋色。
 
就算放眼整个郑州,比亚迪也是自带光环。作为本地为数不多用工规模达5万人以上的大厂,比亚迪无疑承载着本地人的就业底气。
 
作为河南本地人,吕良深知对于河南本地学历不高的年轻人来说,进厂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在工厂的选择上,吕良在投简历的环节就摸清了各大厂的待遇。不少企业在郑州都设有工厂,如东风日产、上汽通用、宇通集团等等。其中,合资车企福利待遇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进厂直接躺平。宇通集团给出的薪水高,福利假期也多,但是对学历要求同样也高,“在宇通想做工程师,起码是211硕士,我这样的本科生去了只能做普工。”吕良说。
 
相较而言,比亚迪的就业门槛不算高,本科以下可以做技工、普工;本科可以做文员、工程师。在薪资方面,比亚迪的底薪与其他制造业相当,但是加班多,凭借加班费能拿到比其他制造业高出1~2成的月薪。
 
作为G3级工程师(级别仅高于技工和普工,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吕良一个月税前工资近万元。吕良所在的车间有不少初、高中毕业的00后,“挣得也不少,一个月七八千”。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4》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省城镇私营单位制造业年平均工资是52265元。因此,对于迫切想赚钱的本地年轻人来说,比亚迪是一个不错的去处。部分急需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会选择“进厂”。社交平台上,年轻人询问什么岗位轻松、不用上夜班,真实薪资状况,“10小时站班是否受得了”,以及宿舍是6人间还是4人间。在一个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帖子下,有人问:“你好,本科,土木专业,还招人不。”帖主回复:“现在岗位都要有经验的亲。”也有人支招:“最好说之前在厂里干过,不然怕你跑路。”
 
据证券时报·e公司了解,郑州比亚迪工厂的员工多数来自郑州及周边地市,占到了员工总数的90%以上。
 
李宏达告诉每人Auto,实际上,在郑州比亚迪拿到offer的人,只有部分会留在郑州,其余会根据个人意愿分配至比亚迪在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而留在郑州的新人,也是为了接下来工厂扩产储备人才。
 
据李宏达了解,郑州比亚迪规划了8期工厂,目前已经投产的有4期,一期为整车工厂、二期为零配件工厂、三期是电池工厂、四期是半导体工厂。
 
“五期工厂3月份就已经派人跟建设进度了。”李宏达根据以往的经验估计,五期工厂今年年内就会投产了。
 
郑州比亚迪的招聘还未停止,李宏达所在的科室下半年还要继续大规模招人,而吕良所处的科室要等到年中再扩招,郑州比亚迪一季度的2万人指标,还达不到今年的产能需求。

 
新风口

李宏达刚入职时,郑州比亚迪一期工厂还没完工,也没有现在的比亚迪招聘中心,公司是在航空港区维也纳酒店边上的一个科技园里租了一块场地,作为临时办公区,面试就是在那里进行的。
 
李宏达记得,临时办公区很大,一楼招聘普工,二楼招聘技工,里面挤满了前来应聘的年轻人,他保守估计,现场得有上千人。
 
李宏达对郑州比亚迪的第一印象就是尘土飞扬。当时,一期就是一片建筑工地,视野范围内,除了工地就是荒野,没有一座信号塔,手机网络信号很不稳定。各大通信公司就派来了临时信号车,一面保障网络,一面建设信号塔。
 
“靠近信号车,信号就好一点;远离信号车,信号就差一点。”李宏达说,工厂投产后,这种情况才改善。
 
如今的比亚迪就像当年的富士康。富士康2010年落户于河南,比航空港区获批还早了3年。2011年富士康开始投产时,周边也是很荒凉,厂房周围,遍布玉米和小麦。
 
作为苹果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承接了苹果七八成的iPhone订单,而郑州富士康又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几乎承担了富士康在大陆八成的智能手机产量。
 
十几年来,富士康以航空港区为核心,产业辐射到济源、鹤壁、兰考、周口等多地,并吸引上下游200多家配套企业入驻河南,织成了一张覆盖河南外贸出口的经济网。仅富士康就一度贡献了河南省60%、郑州市80%的进出口额。
 
然而,随着苹果手机出货量增长乏力以及供应链转移的影响,郑州富士康也面临着挑战。据郑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产量达到峰值以来,郑州手机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2023年产量甚至不及峰值的一半。
 
相应的,手机出口总值占河南省出口总值的比重也越来越小。2021~2023年,河南手机出口总额从2727.2亿元下降至2406.2亿元,占河南出口总值的比例也从54.3%降至45.6%。到了2024年,河南手机出口量和出口额进一步下滑。
 
就在富士康巅峰已过后,郑州发现了新的风口——新能源汽车。

2021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一年,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仅有5万余辆。而到了2024年,也就是郑州比亚迪一期整车厂投产的第一个整年,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便突破了70万辆,增速领跑全国。其中,郑州比亚迪生产了新能源汽车54.5万辆,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为了握紧风口,2022年5月,河南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紧接着,郑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志不仅在比亚迪,而是围绕比亚迪,引进更多供应链企业,从而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目前,在航空港西作业区内,已经有十几家比亚迪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二十多家汽车零配件企业入驻。这些企业能做到全天24小时响应订单、20分钟内就能将比亚迪需要的零配件送到产线上。
 
与比亚迪的牵手,不仅进一步激发了河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活力,也弥补了富士康损失的出口总值。为方便出口,郑州特意为比亚迪修建了国际陆港铁路专线,该专线直达中欧班列,已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通车。
 
汽车出口也的确为河南外贸带来了新的增量,2024年,河南省出口汽车336.2亿元,同比增长30.1%。

过去和未来

一北一南两座超级工厂,连接着航空港区的过去与未来。
 
每年9月,苹果都会举办秋季新品发布会。因此,每年的7、8月份,是富士康的用工高峰。
 
有多位招聘中介称,去年用工高峰,富士康郑州科技园至少进厂了5万名新员工。由于产线用工需求的快速增长,小时工的时薪从24元上调至26元,制造车间做满3个月,奖金可达7500元。在此期间,工人每天加班都在2小时以上,工作量接近饱和,小时工每个月可以拿到六、七千元工资。
 
然而,这样的盛况只会维持3个月。生产旺季一过,数万名短期工就会像候鸟一样离开富士康。
 
一个公认的说法是,巅峰时期,郑州富士康员工数量超过30万人,如今,只剩下十来万人。
 
自然,更多的日子中,富士康的员工无需挑战身体极限。“我们产线算是比较忙的,但是每天也就工作10.5个小时,上6休1。”郑州富士康正式员工刘潇说,有些清闲的产线,甚至工作日不加班,每个周末休双休。
 
要知道,厂里的工人主要靠加班时长赚钱,加班少了,工资也就少了。据刘潇估计,富士康正式员工淡季月工资大概在4500元左右。
 
较低的工作强度、冬暖夏凉的车间、坐班,再加上每月雷打不动7号发薪,如今的富士康已经被员工冠上“养老康”的称号。
 
轻松有轻松的好处,但也有人害怕这种一眼看到头的未来。尤其是比亚迪入驻南港后,富士康人似乎看到了曾经的富士康。
 
自2022年起,比亚迪销量开启爆发式增长,一路突破百万辆、三百万辆、四百万辆大关。难得的是,今年比亚迪销量增速依然保持了高水平,1月,比亚迪销量为300538辆,同比增长49.16%,甚至较2024年同期33.9%的增速还有所提高。
 
之前,比亚迪最大的优势是产品的经济性,智能化一直被视为短板。不过,在充分市场竞争之下,高性价比并不是坚不可摧的护城河。
 
2023年2月,吉利宣布其中高端新能源系列正式命名为“吉利银河”,相继推出了银河L7、银河L6、银河E8、银河E5、星愿、星舰7EM-i多款车型,吉利银河的使命就是对标比亚迪的基本盘。由于较比亚迪竞品做到了价格更低、配置更出色,2024年,吉利银河狂揽了近50万辆销量。
 
也正因为终端销量表现出色,吉利将银河系列正式升级为吉利银河品牌,并吸纳了几何汽车和翼真汽车,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形成了对比亚迪更有力的冲击。今年,吉利银河定下了百万辆的销量目标。
 
而凭借着庞大的工程师队伍,比亚迪在今年年初调整了出牌策略,打出了“智驾平权”的王炸。上到仰望、下到王朝、海洋系列,通通搭载高阶智驾,并且加配不加价、上市即交付。
 
在智驾系统“天神之眼”的拉动下,比亚迪今年2月的销量达到了322846辆,同比增长164%,爆发出了巅峰时期的增速。
 
从投产开始起,源源不断的富士康工人流向比亚迪,李宏达称,自己身边有相当一部分同事有富士康的工作经验。
 
刘潇更是亲眼目睹过同事的“倒戈”:“和我一起来的几个大哥,一来富士康就赶上了夜班,人家一听夜班,直接去比亚迪了。”
 
他们奔向比亚迪的理由很简单,赚得更多,普工平常的月收入就能达到富士康用工高峰的水平。同时,比亚迪所处的新能源汽车赛道还有增量,这意味着相比于富士康更稳定的用人需求。
 
与工人一起流动的还有工厂周边的商业。
 
有熟悉航空港区的房产中介称,从2023年年初开始,郑州比亚迪周边铺面的招商就已经爆满,从富士康流向比亚迪的个体户不在少数,其谈下来的客户中已经有3家是从富士康周边迁移过来的。“现在入场还来得及,生意好的门店一天流水近6万元。周边商业配套还没成熟,店家的竞争压力较小。”
 
也有工厂周围餐饮店老板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经验,工厂向周围餐饮店输送了数量庞大且稳定的客源,但由于客户群体单一,口味做得不好容易被集体“封杀”。此外,客户的消费时间较集中,比亚迪是每月22日发薪。一般来说,月末客户舍得消费,越是到月中,生意越冷清。
 
而比亚迪的增长也在催化周围的商业化进度,据航空港区管委会内部人士介绍,当前比亚迪工厂片区完成签约商业项目有5个,正在洽谈对接项目有3个;大型酒店、商超综合体已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底完工。
 
大厂也给不了安全感

随着销量的递增,比亚迪员工规模也跟着水涨船高。据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称,截至2024年9月13日,比亚迪员工数量已经突破了90万人。按照比亚迪550万辆的销量目标估计,今年其员工数量很有可能突破百万。
 
涉及到近百万人的管理,员工的体验自然千差万别。
 
郑州比亚迪的工厂,也是同样的打卡机制:上班一次,午休一次,下班一次。“少打一次,一天就白干了。”吕良说。
 
但论起卷度和强度,几位比亚迪员工反馈,比亚迪介于富士康和特斯拉中间。郑州比亚迪目前推行两种休息模式,一种是上7休1,另一种是上14休1,这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而定。
 
通常一个产线工人是一个月白班一个月夜班。不论白班夜班,都有两次各自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在产线上,比亚迪没有设置活动岗,也没有特斯拉一样的每隔两个小时有10分钟上洗手间的时间,组长就相当于活动岗,当有人想上洗手间时,可以举手示意,这个时候组长就可以顶上。
 
上班时间,郑州比亚迪的工程师和工人都在工厂区,大家共用食堂。为了让员工在一个小时内重返岗位,公司特意安排了不同的休息时间。白班工人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午休时间为12:00~13:00;工程师早上8:30上班,下午5:30下班,午休时间为11:45~12:45。这样一来,两拨人就可以实现错峰就餐。
 
在郑州比亚迪,一个员工的工作安排跟是否服务于生产有直接关系。技工龚庆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需求给总装线发货,把车间里的零部件按需打包好转交给物流车辆。
 
虽然不在产线,但龚庆的工作时间基本跟总装车间是同步的,“总装生产,我就要在岗,不然没人给他们发货肯定不行。”
 
邢钧的情况正好相反,他不直接服务于生产,加不加班、什么时间加班都可以自己安排,只要不超过每个月节假日累计加班时间40小时、工作日累计加班44小时的上限即可。
 
据邢钧了解,第十一事业部是整个工厂最忙的,因为其承担公司新能源车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和汽车饰件、车身结构件的生产任务。“尤其总装,听说总装没设置加班时间的上限。”邢钧说。
 
同时,在近百万员工规模、且仍在不断膨胀、变化的体系里,稳定的用人需求不代表个体拥有稳定的岗位。在比亚迪这艘大船里,很多人要根据航线的调整,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防止被抛下船。
 
从2023年5月入职算起,龚庆已经在内部换了三个岗位,每一次都是因为不被需要了。第一次车间没有订单,车间关停;第二次整个科室被裁撤。如果没有被其他部门接收,龚庆只能离开比亚迪。他每次都要跟外面打算进来的人一样,通过小红书了解哪个科室还有HC。
 
邢钧的地域跨度更远,他是从深圳工厂调来的郑州。去年4月,邢钧的一位同事告诉他,自己打算调去郑州。同事的理由是:刚好事业部在郑州有新的产线,自己已经积累了一年的工作经验,到新产线算是有资历,更利于以后升职。
 
更重要的前提是,去年上半年,邢钧所在科室研发的产品已经到了量产阶段,深圳的两台设备无法满足产量需求。就算当时不调走,邢钧大概也会面临跟龚庆一样的处境。
 
或许当自己的“饭搭子”离职,吕良对比亚迪也就没什么留恋了。
 
在比亚迪,吕良竟找回了学生时代的感觉。在学校,有月考,有成绩排名。在科室,不同的工段就相当于不同的班级,每个工段的工程师就是班级里的学生。工程师“同学”需要对自己负责的工艺阶段的良品率负责,每个月“班主任”(车间主任)对“同学”的成绩(良品率)进行排名,并综合日常的工作表现评出绩效。
 
如果说身体的疲倦可以通过休息来缓解,那内心的疲惫便是如影相随的。眼看着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家里也开始催促,甚至有热心的长辈主动为吕良安排相亲,但他都拒绝了。
 
实际上,吕良也期望找一个女朋友,但他的力气和热情似乎都在工作上耗光了。只要下了班、放了假,吕良只想吃一顿美食、美美地睡上一觉,根本无心力做其他事情。
 
当被问到职业规划,上述的年轻人都很难给出清晰的思路,考证书、升学历等等似乎也都想过,但这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而时间和精力是工厂里最难得自主拥有的东西,如果拥有了,则代表收入会骤降,那在厂里熬着似乎就更没有意义了。年轻人需要的安全感,大厂也给不了。
 
不管怎么样,几万人的吃喝娱乐,都能带来更旺盛的消费需求。吕良曾一度想离职在周边开个店,“只要不胡搞,都能干下去”。为此,他还特意咨询了蜜雪冰城的加盟政策,他估计了一下,前期租金、装修、设备等投入少说也得数十万元。吕良跟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父母口头表示支持,但也只是态度上支持。吕良刚工作没多久,拿不出几十万元,只好收心继续打工。
 
新能源汽车超级工厂和动荡不安的年轻人,正互相试探、磨合,迎来一个新的制造时代。
 
(文中讲述者均为化名)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