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05-25 08:17
时政

我们对“消费”的误解有多深?

章凯恺:“消费”者,“消损、耗费”也,特定历史时期的贬损之名可以休矣。“消费”是人获得效用的过程,而对其判断只在每个个人的心中。
中国消费经济再次浮现通缩阴影
章凯恺

■象形文字有着内涵丰富的感情意义。“消费”者,“消损、耗费”也,在汉字语境中带有天然的负面批判性。特定历史时期的贬损之名可以休矣。我们所进行的所谓“消费”过程,应该正确翻译为“归集”或“取用”。

毫无疑问,地球上的每个人天生都掌握着一项技能。饥饿袭来时,这一重要技能得以施展,物质的摄入使得人获取能量,感觉良好。而当这一饮食的本能在汉语中被称为“消费”(显然有消损、耗费的意思)时,我们需要意识到,有一些意义的表达出现了问题。

“消费”这个词是由外文'consume'翻译而来,既然不是音译,则为意译。“消”意味着消除、消灭;“费”字的组字构成即意为耗损钱财、花费。根据《辞海》(第七版),消费一词的定义是,“人们消耗物质资料以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人们生存和恢复劳动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人们劳动力的恢复,又是保证生产过程得以继续进行的前提”。可以看出“消费”一词依附于劳动经济学价值取向,对物质消耗持批判之意,虽然也承认人们的饮食取用过程是一种“必要的代价”。

语言的形成需放在它形成时期的环境背景中来理解。在上世纪中叶和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百废待兴,国内的物质条件比较匮乏,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推动固定资产的形成,同时出口创汇购置先进设备补充生产过程,是我国资本积累初期阶段的历史选择。在这一时期,社会倡导节俭与朴实,反对“消费”,甚至反对时尚。这客观造成了对居民部门的历史欠账,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中长期存在“重投资、轻消费”的不平衡现象。而党的十九大已经明确提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在这样今非昔比的大环境中,“消费”二字代表的内涵意义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在不准确不恰当的语言引导下,我们长期对“消费”一词背后的意义有着深深的误解和误读,这甚至也引发了我们对经济活动本身的有偏理解。

固定资产投资意味着客观实在的国家财富,“消费”则意味着一时的损耗、无法形成积累?

正如中国经济学家滕泰先生在《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错误观念》一文中所指出的,“中国几千年来影响更深的一个错误观点就是只有物质财富才叫财富,把非物质财富不当做财富”,我们在谈论财富时很少直接想到流传千年的诗词文赋、舞蹈音乐。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固定资产领域的持续扩大投资一直是经济领域实施的政策重点,似乎有一种“西方在享乐挥霍财富,我国在抓紧创造财富”的感觉。其实居民部门的物质取用过程,同样是财富的积累过程。当物质或精神的注入使得人们恢复精力时,人在科学技术思想和精神文化领域的创造力也随之增强,意味着在非物质财富层面有意义的积累。科技知识的积累作为非物质财富又会直接促进社会对物质的利用,促进物质财富的积累,例如在工程机械和军事技术领域的研究突破。

固定资产投资所形成的客观物质积累本身并不构成意义闭环,需要居民部门的使用来体现印证其价值。如果造的桥梁公路无人使用而闲置荒废,这才是真正的耗损和浪费。从这个角度,投资也是服务于居民部门的使用效用目的,否认“消费”所指代的居民部门行为等同于连带否认投资,是逻辑上的荒谬。

人口的合理增长客观要求居民部门的“消费”过程强劲健康,否则饮食起居和精神文化层面并不满意、状态不佳的居民如何能够或愿意多抚育后代?我们看到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月度增长数据今年多次为负,人口统计数据2021年仅较前一年增长不到50万人,需知这两者间有着强烈的因果关系!解决人口问题的钥匙可能就藏在居民部门的“消费”行为之中。如果没有其繁荣,国家人丁兴旺的前景都要蒙上一层疑虑。

“消费”仅仅与物质资料的消耗有关?

如果当真如此,“知识付费”这个行当可能就不存在了。“归集”或者“取用”的对象不仅仅限于物质,显然也包含精神和文化层面。人们愿意花钱去剧院看演出,因为人们可以归集和取用到文化层面的效用。精神层面的追寻更加深奥和难以定价,生活中不乏有人为了追求精神层面的认可和慰藉而一掷千金。近期的例子要数马斯克花费440亿美元买下推特,为了买主在精神层面的追求——“捍卫言论自由”。

对音乐的欣赏也属于取用效用的一种,我们听到一首曲子,如果喜欢,会获得很大的愉悦满足感,但我们决不可能消损或者耗费了这首曲子。音乐将长久完好地留存。我不认为说我们“消费”了这首曲子是一个准确的表达。

“消费”的过程是人获得效用的过程,而对这种效用的判断只在每个个人的心中。面对同一块面包,有人觉得价值千金,有人不屑一顾;有人愿意为听到明星的现场演唱豪掷数万,也有人觉得和网上免费视频效果无二。他们都没有错。正如奥地利学派的代表大师米塞斯在《人的行动》一书中所写的,每个人对其所追求的目的的理解,是基于个人的主观评价,其他人不可能体验这种评价所代表的真实意义。即效用是不可进行人际间比较的,是不可通约的。

错误的观念引导着人们进行着错误的行为和决策,而错误的语言使用是这一错误进程的第一步。我们所能做的,首先是为真实的行为和意义正名,恢复正确的语言,继而恢复正确的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国消费经济再次浮现通缩阴影
2022-05-25 08:17
时政

我们对“消费”的误解有多深?

章凯恺:“消费”者,“消损、耗费”也,特定历史时期的贬损之名可以休矣。“消费”是人获得效用的过程,而对其判断只在每个个人的心中。
章凯恺

■象形文字有着内涵丰富的感情意义。“消费”者,“消损、耗费”也,在汉字语境中带有天然的负面批判性。特定历史时期的贬损之名可以休矣。我们所进行的所谓“消费”过程,应该正确翻译为“归集”或“取用”。

毫无疑问,地球上的每个人天生都掌握着一项技能。饥饿袭来时,这一重要技能得以施展,物质的摄入使得人获取能量,感觉良好。而当这一饮食的本能在汉语中被称为“消费”(显然有消损、耗费的意思)时,我们需要意识到,有一些意义的表达出现了问题。

“消费”这个词是由外文'consume'翻译而来,既然不是音译,则为意译。“消”意味着消除、消灭;“费”字的组字构成即意为耗损钱财、花费。根据《辞海》(第七版),消费一词的定义是,“人们消耗物质资料以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人们生存和恢复劳动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人们劳动力的恢复,又是保证生产过程得以继续进行的前提”。可以看出“消费”一词依附于劳动经济学价值取向,对物质消耗持批判之意,虽然也承认人们的饮食取用过程是一种“必要的代价”。

语言的形成需放在它形成时期的环境背景中来理解。在上世纪中叶和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百废待兴,国内的物质条件比较匮乏,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推动固定资产的形成,同时出口创汇购置先进设备补充生产过程,是我国资本积累初期阶段的历史选择。在这一时期,社会倡导节俭与朴实,反对“消费”,甚至反对时尚。这客观造成了对居民部门的历史欠账,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中长期存在“重投资、轻消费”的不平衡现象。而党的十九大已经明确提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在这样今非昔比的大环境中,“消费”二字代表的内涵意义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在不准确不恰当的语言引导下,我们长期对“消费”一词背后的意义有着深深的误解和误读,这甚至也引发了我们对经济活动本身的有偏理解。

固定资产投资意味着客观实在的国家财富,“消费”则意味着一时的损耗、无法形成积累?

正如中国经济学家滕泰先生在《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错误观念》一文中所指出的,“中国几千年来影响更深的一个错误观点就是只有物质财富才叫财富,把非物质财富不当做财富”,我们在谈论财富时很少直接想到流传千年的诗词文赋、舞蹈音乐。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固定资产领域的持续扩大投资一直是经济领域实施的政策重点,似乎有一种“西方在享乐挥霍财富,我国在抓紧创造财富”的感觉。其实居民部门的物质取用过程,同样是财富的积累过程。当物质或精神的注入使得人们恢复精力时,人在科学技术思想和精神文化领域的创造力也随之增强,意味着在非物质财富层面有意义的积累。科技知识的积累作为非物质财富又会直接促进社会对物质的利用,促进物质财富的积累,例如在工程机械和军事技术领域的研究突破。

固定资产投资所形成的客观物质积累本身并不构成意义闭环,需要居民部门的使用来体现印证其价值。如果造的桥梁公路无人使用而闲置荒废,这才是真正的耗损和浪费。从这个角度,投资也是服务于居民部门的使用效用目的,否认“消费”所指代的居民部门行为等同于连带否认投资,是逻辑上的荒谬。

人口的合理增长客观要求居民部门的“消费”过程强劲健康,否则饮食起居和精神文化层面并不满意、状态不佳的居民如何能够或愿意多抚育后代?我们看到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月度增长数据今年多次为负,人口统计数据2021年仅较前一年增长不到50万人,需知这两者间有着强烈的因果关系!解决人口问题的钥匙可能就藏在居民部门的“消费”行为之中。如果没有其繁荣,国家人丁兴旺的前景都要蒙上一层疑虑。

“消费”仅仅与物质资料的消耗有关?

如果当真如此,“知识付费”这个行当可能就不存在了。“归集”或者“取用”的对象不仅仅限于物质,显然也包含精神和文化层面。人们愿意花钱去剧院看演出,因为人们可以归集和取用到文化层面的效用。精神层面的追寻更加深奥和难以定价,生活中不乏有人为了追求精神层面的认可和慰藉而一掷千金。近期的例子要数马斯克花费440亿美元买下推特,为了买主在精神层面的追求——“捍卫言论自由”。

对音乐的欣赏也属于取用效用的一种,我们听到一首曲子,如果喜欢,会获得很大的愉悦满足感,但我们决不可能消损或者耗费了这首曲子。音乐将长久完好地留存。我不认为说我们“消费”了这首曲子是一个准确的表达。

“消费”的过程是人获得效用的过程,而对这种效用的判断只在每个个人的心中。面对同一块面包,有人觉得价值千金,有人不屑一顾;有人愿意为听到明星的现场演唱豪掷数万,也有人觉得和网上免费视频效果无二。他们都没有错。正如奥地利学派的代表大师米塞斯在《人的行动》一书中所写的,每个人对其所追求的目的的理解,是基于个人的主观评价,其他人不可能体验这种评价所代表的真实意义。即效用是不可进行人际间比较的,是不可通约的。

错误的观念引导着人们进行着错误的行为和决策,而错误的语言使用是这一错误进程的第一步。我们所能做的,首先是为真实的行为和意义正名,恢复正确的语言,继而恢复正确的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