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4-10 10:57
商业与经济

每周时事分析:中美矛盾还没到必须谈判的临界点

曹辛:中美互征关税达到这个水平,已经没有经济学上的意义了,这恰恰说明,中美此轮经济博弈仍然处于各自表明原则和政治姿态的阶段。
习近平每周时事分析:中美矛盾还没到必须谈判的临界点
曹辛



截止4月9日,在中美双方博弈下,特朗普此轮“对等关税”已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达104%的关税并开始生效,中方随即把对美商品税率由34%提高到了84%。在这个背景下,全世界都在认为中美间即将发生关税战。

笔者认为,双方互征关税达到这个水平,已经没有经济学上的意义了,这恰恰说明,中美此轮经济博弈仍然处于各自表明原则和政治姿态的阶段,中美矛盾还没到必须谈判的临界点。而谈判的最终结果有二:或者相互妥协而继续维系着自由贸易;或者世界结束全球化的自由贸易、进入对等贸易时代。

中美对局势判断差异大

当下中美进入此轮“对等关税”的对垒阶段,是因为双方对关税本身、乃至局势演变的判断差异太大,同时还都有国内政治的需要乃至制约,因此双方的冲突当下远未到必须停下来并开始谈判的阶段,还会持续一段时期,一直到双方判断发生变化为止。

中国官方正在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中国已经做好了应对贸易战的准备,并将在此轮冲突中变得比另一方更强大。

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上周日发表评论称:“美国的关税将对中国产生影响,但‘天不会塌下来’。”

文章说:自美国在2017年发起(第一场)贸易战以来,无论美国如何施压,我们都继续发展和进步,表现出韧性——“我们受到的压力越大,我们就越强大”,这篇评论写道。

该评论被刊登在该报周一版的头版,其观点的正式和权威性已经毋庸置疑。

而美国媒体则认为,当下中国领导人及其北京干部们的战略考量和判断是:特朗普不仅仅是在利用关税作为谈判策略;而且对全球贸易的严重破坏有可能对美国造成比对中国更大的伤害。

美国智库也有此类看法。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瑞安•哈斯上周日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写道:“许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行认为(美国)正在犯一个错误,这将损害其自身的全球地位,”此前他访问中国期间与政府官员、学者和商界领袖进行了会面。

更重要的一点是:瑞安•哈斯认为,“关于世界是否正在进入一个集团化时期,还是正在向没有美国的全球化时代过渡,存在争论。北京似乎更倾向于后者,”他强调说,“中国领导人不会容忍在应对美国时被视为被动。”

此外,随着特朗普的关税目标既针对朋友也针对敌人,中国官员最近几周一直在努力将中国塑造成一个替代性的全球经济的倡导者和保护者,这个替代性的全球经济会增强世界各国的繁荣,同时也是一个稳定的经济伙伴和商业避风港。

而且中国外交部在上周六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消费市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继续扩大开放。”

上述立场反映了中国官方的心态,也和笔者所发表文章观点的基础有相似之处。笔者无法断定它是否已经成为中国官方的行动指南,但它无疑已经对中国官方的宣传和政策产生了影响。这一立场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具体的跟进措施,特别是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因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关闭市场当然为中国提供了机会,但也要有具体的措施、并以法律法规形式相配套才能真正有效,并有机会部分替代美国市场。

同样,特朗普的立场也是坚如磐石,至少目前如此。

美国媒体说:随着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新关税,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总关税将达到104%。这不仅会增加美国消费者的物价,还可能促使中国向其他国家倾销更便宜的商品,并寻求与其他贸易伙伴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但是,尽管特朗普在美国金融市场和商界领袖的施压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并要求他放弃关税计划,但他至今没有表现出任何改变方向或安抚恐慌市场的迹象。

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写道:“坚强、勇敢、耐心,伟大的结果就会出现!”这既是鼓励美国人,也是在自我打气,说明他的意志没有丝毫退让。

显然,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只有等到双方面临的经济和政治后果达到临界点时,双方才会改变路线、并坐下来谈判,而眼下双方的矛盾根本没到临界点。

世界可能将无自由贸易

由于中国市场的辽阔程度仅次于美国,在特朗普实际上部分关闭美国市场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而中国在此种背景下,自然也在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在这种态势下,如果未来中美谈判破裂,世界可能就再无自由贸易,而只有对等贸易了。

在当前中美围绕特朗普“对等关税”博弈的背景下,一些国家也会警惕地观察中国的出口是否会涌入他们自己的市场,从而损害他们自己的国内生产或压低消费者物价指数。但如果美国的关税成为新的常态,那么其他各国可能别无选择,只能寻求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因为美国的关税不仅打击了竞争对手,也打击了包括美国的盟友在内的其他国家。这一态势在当下已经出现了征兆。

针对美国对欧盟的关税剥削,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近日表示:欧盟将把重点放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贸易上,并表示在其他地方有“巨大的机会”。这个所谓“巨大的机会”当然包括了中国。

而根据目前特朗普的立场,全球自由贸易市场可能将会分化。

美国媒体报道说,特朗普向以色列总理内坦尼亚胡透露了他的观点,即:即使是盟友也在从美国获利。

此外,特朗普在被要求回应欧盟提出的对美国的汽车和工业产品取消关税的提议时,他暗示欧盟的任何让步都不够。“多年来,欧盟一直非常强硬。我总是说,它成立的目的是要在贸易上损害美国,”他说。

特朗普对日本也是印象极坏。他在Truth Social上发文抱怨说,“他们在贸易方面对美国非常不好”,“他们不买我们的车,但我们买了数百万辆他们的车。”

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表示,各国需要做的不仅仅是降低本国关税,还需要对税收和监管法规进行结构性改革。

“让我们以越南为例,”他在CNBC上说。“当他们来找我们说 ‘我们将取消关税’时,这对我们来说毫无意义,因为重要的是非关税的作弊行为。”

纳瓦罗告诉CNBC,新提出的这些关税将长期保留:目的是让企业在美国生产商品,而不是在国外,从而减少美国长期的贸易逆差。“让我非常明确地说,”他说,“这不是谈判。这是一场国家紧急状态。”

显然,特朗普的新关税起码在其任期内将变成一种常态。如此,除非中美未来的谈判成功,否则全球自由贸易必将分化,欧盟、日本、中国与美国等,都会有各自稳定的贸易对象,世界不会再有战后美国式的、相对开放的自由贸易了,而只剩下对等贸易。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习近平每周时事分析:中美矛盾还没到必须谈判的临界点
2025-04-10 10:57
商业与经济

每周时事分析:中美矛盾还没到必须谈判的临界点

曹辛:中美互征关税达到这个水平,已经没有经济学上的意义了,这恰恰说明,中美此轮经济博弈仍然处于各自表明原则和政治姿态的阶段。
曹辛



截止4月9日,在中美双方博弈下,特朗普此轮“对等关税”已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达104%的关税并开始生效,中方随即把对美商品税率由34%提高到了84%。在这个背景下,全世界都在认为中美间即将发生关税战。

笔者认为,双方互征关税达到这个水平,已经没有经济学上的意义了,这恰恰说明,中美此轮经济博弈仍然处于各自表明原则和政治姿态的阶段,中美矛盾还没到必须谈判的临界点。而谈判的最终结果有二:或者相互妥协而继续维系着自由贸易;或者世界结束全球化的自由贸易、进入对等贸易时代。

中美对局势判断差异大

当下中美进入此轮“对等关税”的对垒阶段,是因为双方对关税本身、乃至局势演变的判断差异太大,同时还都有国内政治的需要乃至制约,因此双方的冲突当下远未到必须停下来并开始谈判的阶段,还会持续一段时期,一直到双方判断发生变化为止。

中国官方正在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中国已经做好了应对贸易战的准备,并将在此轮冲突中变得比另一方更强大。

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上周日发表评论称:“美国的关税将对中国产生影响,但‘天不会塌下来’。”

文章说:自美国在2017年发起(第一场)贸易战以来,无论美国如何施压,我们都继续发展和进步,表现出韧性——“我们受到的压力越大,我们就越强大”,这篇评论写道。

该评论被刊登在该报周一版的头版,其观点的正式和权威性已经毋庸置疑。

而美国媒体则认为,当下中国领导人及其北京干部们的战略考量和判断是:特朗普不仅仅是在利用关税作为谈判策略;而且对全球贸易的严重破坏有可能对美国造成比对中国更大的伤害。

美国智库也有此类看法。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瑞安•哈斯上周日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写道:“许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行认为(美国)正在犯一个错误,这将损害其自身的全球地位,”此前他访问中国期间与政府官员、学者和商界领袖进行了会面。

更重要的一点是:瑞安•哈斯认为,“关于世界是否正在进入一个集团化时期,还是正在向没有美国的全球化时代过渡,存在争论。北京似乎更倾向于后者,”他强调说,“中国领导人不会容忍在应对美国时被视为被动。”

此外,随着特朗普的关税目标既针对朋友也针对敌人,中国官员最近几周一直在努力将中国塑造成一个替代性的全球经济的倡导者和保护者,这个替代性的全球经济会增强世界各国的繁荣,同时也是一个稳定的经济伙伴和商业避风港。

而且中国外交部在上周六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消费市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继续扩大开放。”

上述立场反映了中国官方的心态,也和笔者所发表文章观点的基础有相似之处。笔者无法断定它是否已经成为中国官方的行动指南,但它无疑已经对中国官方的宣传和政策产生了影响。这一立场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具体的跟进措施,特别是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因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关闭市场当然为中国提供了机会,但也要有具体的措施、并以法律法规形式相配套才能真正有效,并有机会部分替代美国市场。

同样,特朗普的立场也是坚如磐石,至少目前如此。

美国媒体说:随着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新关税,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总关税将达到104%。这不仅会增加美国消费者的物价,还可能促使中国向其他国家倾销更便宜的商品,并寻求与其他贸易伙伴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但是,尽管特朗普在美国金融市场和商界领袖的施压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并要求他放弃关税计划,但他至今没有表现出任何改变方向或安抚恐慌市场的迹象。

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写道:“坚强、勇敢、耐心,伟大的结果就会出现!”这既是鼓励美国人,也是在自我打气,说明他的意志没有丝毫退让。

显然,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只有等到双方面临的经济和政治后果达到临界点时,双方才会改变路线、并坐下来谈判,而眼下双方的矛盾根本没到临界点。

世界可能将无自由贸易

由于中国市场的辽阔程度仅次于美国,在特朗普实际上部分关闭美国市场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而中国在此种背景下,自然也在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在这种态势下,如果未来中美谈判破裂,世界可能就再无自由贸易,而只有对等贸易了。

在当前中美围绕特朗普“对等关税”博弈的背景下,一些国家也会警惕地观察中国的出口是否会涌入他们自己的市场,从而损害他们自己的国内生产或压低消费者物价指数。但如果美国的关税成为新的常态,那么其他各国可能别无选择,只能寻求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因为美国的关税不仅打击了竞争对手,也打击了包括美国的盟友在内的其他国家。这一态势在当下已经出现了征兆。

针对美国对欧盟的关税剥削,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近日表示:欧盟将把重点放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贸易上,并表示在其他地方有“巨大的机会”。这个所谓“巨大的机会”当然包括了中国。

而根据目前特朗普的立场,全球自由贸易市场可能将会分化。

美国媒体报道说,特朗普向以色列总理内坦尼亚胡透露了他的观点,即:即使是盟友也在从美国获利。

此外,特朗普在被要求回应欧盟提出的对美国的汽车和工业产品取消关税的提议时,他暗示欧盟的任何让步都不够。“多年来,欧盟一直非常强硬。我总是说,它成立的目的是要在贸易上损害美国,”他说。

特朗普对日本也是印象极坏。他在Truth Social上发文抱怨说,“他们在贸易方面对美国非常不好”,“他们不买我们的车,但我们买了数百万辆他们的车。”

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表示,各国需要做的不仅仅是降低本国关税,还需要对税收和监管法规进行结构性改革。

“让我们以越南为例,”他在CNBC上说。“当他们来找我们说 ‘我们将取消关税’时,这对我们来说毫无意义,因为重要的是非关税的作弊行为。”

纳瓦罗告诉CNBC,新提出的这些关税将长期保留:目的是让企业在美国生产商品,而不是在国外,从而减少美国长期的贸易逆差。“让我非常明确地说,”他说,“这不是谈判。这是一场国家紧急状态。”

显然,特朗普的新关税起码在其任期内将变成一种常态。如此,除非中美未来的谈判成功,否则全球自由贸易必将分化,欧盟、日本、中国与美国等,都会有各自稳定的贸易对象,世界不会再有战后美国式的、相对开放的自由贸易了,而只剩下对等贸易。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