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万亿美元,这是真的吗?美国每年真的在贸易上“损失1.9万亿美元”吗?其实这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刘远举
■
特朗普加征关税,中国宣布反制后,美国超市物价暴涨30%,中国商品被抢购一空。4月2日下午,美国知名投资人、亿万富翁马克•库班在社交平台写道,是时候开始囤货了。库班说:“从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储存的东西,都应该趁早买起来,最好是在商店补货前购买。”库班说,即使是美国制造的商品,也有可能涨价,“他们会归咎于关税”。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当年价格并轨,老百姓觉得东西要涨价,纷纷去抢购。
美国大豆协会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从下周开始,大豆将在中国面临60%的关税,这是2018年贸易战中关税的两倍。该协会估计,美国豆农每年将损失59亿美元,而在2018年贸易战中获得更多进入中国机会的巴西豆农将成为最终受益者。
政客可能撒谎,行业协会可能也只在乎自己行业的利益,但资本市场肯定不会撒谎,会真实地反映整个经济的趋势。
4月4日,由于市场担忧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引发贸易冲突升级,继前一日暴跌后,美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继续大幅下跌。
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在说,美国消费者将要承担这个税负。美国国内的精英也在这么说。而把川普选上去的那部分美国老百姓,一部分围绕特朗普的美国官员则认为,是出口国承担。
理论上,这不是一个复杂问题,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早已经分析得清清楚楚了。但应用到现实,往往却会出错。
4月6日,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Kevin Hassett)表示,已经有50 多个国家主动联系特朗普政府,寻求开启贸易谈判。他表示,这些国家愿意谈判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关税的负担大多落在自己身上。他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会对美国国内的消费者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美国长期存在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供应是非常缺乏弹性的。
关税由生产者承担,还是由消费者承担,因产品而异,取决于该产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一种产品需求越富有弹性而供给越缺乏弹性,关税就主要由生产者承担,需求越缺乏弹性而供给越富有弹性,关税就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简单地说,消费者“不得不买”,那就消费者承担得多。生产者,不得不生产,不得不卖,那么就是生产者承担得多。
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对游艇、私人飞机、珠宝、皮革、豪华轿车这类奢侈品征收新的奢侈品税的提案。支持这项税的人认为,这些奢侈品全部由富人消费,这种税也必然由富人承担。向富人收税以补助低收入者,平等又合理。但实施之后,富人没抱怨,而这项税所要帮助的低收入者,生产这些奢侈品的企业的工人,反而怨声载道。
对富人而言,政府加了税,就避开这几样消费,需求弹性是很大的。反之奢侈消费花样很多,可以去酒吧花天酒地,可以去南极看企鹅,可以买更大的房子。但对这些企业来说,供应弹性很小,不可能马上转产,工人不可能马上换工作。
所以,政府加税,企业分担的税负比例就大。也就是说,一方面,企业卖出的价格降低了;另一方面,富人实际到手的价格涨了,需求就小了,企业的销量也小了。企业利润少了,销量少了,很多企业就支撑不下去,工人就会降薪、失业。这项政策搞了3年,就搞不下去了,到了1993年国会就把奢侈品税停了。
把这个原理移到全球国际贸易上,也同样成立。
国际贸易中,并没有绝对的刚性。除了氧气和水,对人类来说,没有绝对的刚需。几乎所有交易都是有弹性的。衬衫看起来是小事,芯片看起来必不可少,其实都未必全是。
一年穿4件衬衫,可以变为穿3件,所以,看起来衬衫消费需求是有弹性的。另一边,中国生产袜子的私人老板,供给当然是具有一定刚性的。因为生产不能停。制造业就是这样,机器一开动,就一定要上一定的量,不然成本就非常高。
但是,衬衫、袜子虽然不起眼,虽然可以减少消费,但哪怕破洞的袜子,总是需要一双的。所以消费者也没有绝对的弹性。另一边,中国生产衬衫的老板能承担的关税,总在他的利润范围之内,超过利润了,他承担不起了,他不做生意了,把厂关了,自然也没有所谓的税负刚性了。
伴随着工厂停产,产能下降得比需求更快,产品价格就会上涨。当供给变少的时候,美国消费者需求弹性就变小了,他们承担的税负就会更多。所以,生产者的确会承担一部分,但绝对不会像特朗普的支持者认为的那样,对自己毫无影响。
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分析,美国新一届政府已宣布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今年美国整体通胀率上升2.3%,包括食品价格上涨2.8%和汽车价格上涨8.4%,相当于给美国每个普通家庭每年造成3800美元的损失。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将损失1300美元、2100美元、5400美元。
中国也消费美国商品。中国进口美国大豆,关税涨了,进口商可以从巴西进口。当然,很多巴西的大豆也是美国运过去的。美国大豆进口到中国很多是用来做饲料的,中国人一年少吃5斤肉,这个是有弹性的,就可以减少大豆需求。不过,少吃5斤可以,总不能不吃。
简单地说,关税,厂家要承担一部分,消费者也要承担一部分。整体而言,价格肯定是要上涨的。价格上升,需求就会减少,整个交易规模一定会缩小,这又会反过来影响生产者。生产者本身也是消费者,生产者收入下降,又会导致需求下降。这就都指向了全球经济衰退。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试图形成一个闭环。且不说长期中,这个闭环能否实现,起码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并会受到关税影响的。
比如,现在中国对东南亚出口飞速增长,而东南亚则出口到美国。东南亚的这种出口能力,是以中国产业链的支撑为基础的。试图切断这种联系的努力,都会导致东南亚制造成本上涨。成本上涨,仍然会按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在消费者和厂家之间分担。美国消费者仍然要承担一部分价格上涨。
这就会得到一个特朗普和围绕他的美国官员没意识到一个悖论:如果美国消费者不承担关税,也就是说供给是有刚性的,那么,产业链在短期内,也是有刚性的,不可能在短期内转移。如果产业链是能在短期内转移,那么,它就是富有弹性的,那么,美国消费者承担的关税就远比很多人认为的要大得多。
所以,特朗普的关税,美国消费者肯定是要承担的,而且比例不会小,但其他国家的生产者,也会承担。而最终,会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针对特朗普的关税,国际清算银行警告,关税政策可能引发“滞胀”——经济停滞与高通胀并存,成为最不乐观的经济状态。
世界银行的模拟则显示,美国全面加征10%关税叠加贸易伙伴反制,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或下降0.3个百分点(从2.7%降至2.4%),美国自身经济增速或下滑0.9个百分点。
当然,特朗普能坚持多久,这本身也是一个问题。但更长远地看,美国加征关税不仅是贸易保护,也是以打击世界经济的方式,重塑经济秩序,加速全球化退潮与区域化崛起。面对这个趋势,中国应该以开放、合作、稳定的预期,去对抗这股全球化逆流。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特朗普加征关税,中国宣布反制后,美国超市物价暴涨30%,中国商品被抢购一空。4月2日下午,美国知名投资人、亿万富翁马克•库班在社交平台写道,是时候开始囤货了。库班说:“从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储存的东西,都应该趁早买起来,最好是在商店补货前购买。”库班说,即使是美国制造的商品,也有可能涨价,“他们会归咎于关税”。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当年价格并轨,老百姓觉得东西要涨价,纷纷去抢购。
美国大豆协会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从下周开始,大豆将在中国面临60%的关税,这是2018年贸易战中关税的两倍。该协会估计,美国豆农每年将损失59亿美元,而在2018年贸易战中获得更多进入中国机会的巴西豆农将成为最终受益者。
政客可能撒谎,行业协会可能也只在乎自己行业的利益,但资本市场肯定不会撒谎,会真实地反映整个经济的趋势。
4月4日,由于市场担忧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引发贸易冲突升级,继前一日暴跌后,美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继续大幅下跌。
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在说,美国消费者将要承担这个税负。美国国内的精英也在这么说。而把川普选上去的那部分美国老百姓,一部分围绕特朗普的美国官员则认为,是出口国承担。
理论上,这不是一个复杂问题,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早已经分析得清清楚楚了。但应用到现实,往往却会出错。
4月6日,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Kevin Hassett)表示,已经有50 多个国家主动联系特朗普政府,寻求开启贸易谈判。他表示,这些国家愿意谈判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关税的负担大多落在自己身上。他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会对美国国内的消费者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美国长期存在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供应是非常缺乏弹性的。
关税由生产者承担,还是由消费者承担,因产品而异,取决于该产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一种产品需求越富有弹性而供给越缺乏弹性,关税就主要由生产者承担,需求越缺乏弹性而供给越富有弹性,关税就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简单地说,消费者“不得不买”,那就消费者承担得多。生产者,不得不生产,不得不卖,那么就是生产者承担得多。
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对游艇、私人飞机、珠宝、皮革、豪华轿车这类奢侈品征收新的奢侈品税的提案。支持这项税的人认为,这些奢侈品全部由富人消费,这种税也必然由富人承担。向富人收税以补助低收入者,平等又合理。但实施之后,富人没抱怨,而这项税所要帮助的低收入者,生产这些奢侈品的企业的工人,反而怨声载道。
对富人而言,政府加了税,就避开这几样消费,需求弹性是很大的。反之奢侈消费花样很多,可以去酒吧花天酒地,可以去南极看企鹅,可以买更大的房子。但对这些企业来说,供应弹性很小,不可能马上转产,工人不可能马上换工作。
所以,政府加税,企业分担的税负比例就大。也就是说,一方面,企业卖出的价格降低了;另一方面,富人实际到手的价格涨了,需求就小了,企业的销量也小了。企业利润少了,销量少了,很多企业就支撑不下去,工人就会降薪、失业。这项政策搞了3年,就搞不下去了,到了1993年国会就把奢侈品税停了。
把这个原理移到全球国际贸易上,也同样成立。
国际贸易中,并没有绝对的刚性。除了氧气和水,对人类来说,没有绝对的刚需。几乎所有交易都是有弹性的。衬衫看起来是小事,芯片看起来必不可少,其实都未必全是。
一年穿4件衬衫,可以变为穿3件,所以,看起来衬衫消费需求是有弹性的。另一边,中国生产袜子的私人老板,供给当然是具有一定刚性的。因为生产不能停。制造业就是这样,机器一开动,就一定要上一定的量,不然成本就非常高。
但是,衬衫、袜子虽然不起眼,虽然可以减少消费,但哪怕破洞的袜子,总是需要一双的。所以消费者也没有绝对的弹性。另一边,中国生产衬衫的老板能承担的关税,总在他的利润范围之内,超过利润了,他承担不起了,他不做生意了,把厂关了,自然也没有所谓的税负刚性了。
伴随着工厂停产,产能下降得比需求更快,产品价格就会上涨。当供给变少的时候,美国消费者需求弹性就变小了,他们承担的税负就会更多。所以,生产者的确会承担一部分,但绝对不会像特朗普的支持者认为的那样,对自己毫无影响。
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分析,美国新一届政府已宣布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今年美国整体通胀率上升2.3%,包括食品价格上涨2.8%和汽车价格上涨8.4%,相当于给美国每个普通家庭每年造成3800美元的损失。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将损失1300美元、2100美元、5400美元。
中国也消费美国商品。中国进口美国大豆,关税涨了,进口商可以从巴西进口。当然,很多巴西的大豆也是美国运过去的。美国大豆进口到中国很多是用来做饲料的,中国人一年少吃5斤肉,这个是有弹性的,就可以减少大豆需求。不过,少吃5斤可以,总不能不吃。
简单地说,关税,厂家要承担一部分,消费者也要承担一部分。整体而言,价格肯定是要上涨的。价格上升,需求就会减少,整个交易规模一定会缩小,这又会反过来影响生产者。生产者本身也是消费者,生产者收入下降,又会导致需求下降。这就都指向了全球经济衰退。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试图形成一个闭环。且不说长期中,这个闭环能否实现,起码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并会受到关税影响的。
比如,现在中国对东南亚出口飞速增长,而东南亚则出口到美国。东南亚的这种出口能力,是以中国产业链的支撑为基础的。试图切断这种联系的努力,都会导致东南亚制造成本上涨。成本上涨,仍然会按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在消费者和厂家之间分担。美国消费者仍然要承担一部分价格上涨。
这就会得到一个特朗普和围绕他的美国官员没意识到一个悖论:如果美国消费者不承担关税,也就是说供给是有刚性的,那么,产业链在短期内,也是有刚性的,不可能在短期内转移。如果产业链是能在短期内转移,那么,它就是富有弹性的,那么,美国消费者承担的关税就远比很多人认为的要大得多。
所以,特朗普的关税,美国消费者肯定是要承担的,而且比例不会小,但其他国家的生产者,也会承担。而最终,会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针对特朗普的关税,国际清算银行警告,关税政策可能引发“滞胀”——经济停滞与高通胀并存,成为最不乐观的经济状态。
世界银行的模拟则显示,美国全面加征10%关税叠加贸易伙伴反制,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或下降0.3个百分点(从2.7%降至2.4%),美国自身经济增速或下滑0.9个百分点。
当然,特朗普能坚持多久,这本身也是一个问题。但更长远地看,美国加征关税不仅是贸易保护,也是以打击世界经济的方式,重塑经济秩序,加速全球化退潮与区域化崛起。面对这个趋势,中国应该以开放、合作、稳定的预期,去对抗这股全球化逆流。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刘远举
■
特朗普加征关税,中国宣布反制后,美国超市物价暴涨30%,中国商品被抢购一空。4月2日下午,美国知名投资人、亿万富翁马克•库班在社交平台写道,是时候开始囤货了。库班说:“从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储存的东西,都应该趁早买起来,最好是在商店补货前购买。”库班说,即使是美国制造的商品,也有可能涨价,“他们会归咎于关税”。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当年价格并轨,老百姓觉得东西要涨价,纷纷去抢购。
美国大豆协会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从下周开始,大豆将在中国面临60%的关税,这是2018年贸易战中关税的两倍。该协会估计,美国豆农每年将损失59亿美元,而在2018年贸易战中获得更多进入中国机会的巴西豆农将成为最终受益者。
政客可能撒谎,行业协会可能也只在乎自己行业的利益,但资本市场肯定不会撒谎,会真实地反映整个经济的趋势。
4月4日,由于市场担忧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引发贸易冲突升级,继前一日暴跌后,美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继续大幅下跌。
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在说,美国消费者将要承担这个税负。美国国内的精英也在这么说。而把川普选上去的那部分美国老百姓,一部分围绕特朗普的美国官员则认为,是出口国承担。
理论上,这不是一个复杂问题,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早已经分析得清清楚楚了。但应用到现实,往往却会出错。
4月6日,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Kevin Hassett)表示,已经有50 多个国家主动联系特朗普政府,寻求开启贸易谈判。他表示,这些国家愿意谈判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关税的负担大多落在自己身上。他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会对美国国内的消费者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美国长期存在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供应是非常缺乏弹性的。
关税由生产者承担,还是由消费者承担,因产品而异,取决于该产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一种产品需求越富有弹性而供给越缺乏弹性,关税就主要由生产者承担,需求越缺乏弹性而供给越富有弹性,关税就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简单地说,消费者“不得不买”,那就消费者承担得多。生产者,不得不生产,不得不卖,那么就是生产者承担得多。
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对游艇、私人飞机、珠宝、皮革、豪华轿车这类奢侈品征收新的奢侈品税的提案。支持这项税的人认为,这些奢侈品全部由富人消费,这种税也必然由富人承担。向富人收税以补助低收入者,平等又合理。但实施之后,富人没抱怨,而这项税所要帮助的低收入者,生产这些奢侈品的企业的工人,反而怨声载道。
对富人而言,政府加了税,就避开这几样消费,需求弹性是很大的。反之奢侈消费花样很多,可以去酒吧花天酒地,可以去南极看企鹅,可以买更大的房子。但对这些企业来说,供应弹性很小,不可能马上转产,工人不可能马上换工作。
所以,政府加税,企业分担的税负比例就大。也就是说,一方面,企业卖出的价格降低了;另一方面,富人实际到手的价格涨了,需求就小了,企业的销量也小了。企业利润少了,销量少了,很多企业就支撑不下去,工人就会降薪、失业。这项政策搞了3年,就搞不下去了,到了1993年国会就把奢侈品税停了。
把这个原理移到全球国际贸易上,也同样成立。
国际贸易中,并没有绝对的刚性。除了氧气和水,对人类来说,没有绝对的刚需。几乎所有交易都是有弹性的。衬衫看起来是小事,芯片看起来必不可少,其实都未必全是。
一年穿4件衬衫,可以变为穿3件,所以,看起来衬衫消费需求是有弹性的。另一边,中国生产袜子的私人老板,供给当然是具有一定刚性的。因为生产不能停。制造业就是这样,机器一开动,就一定要上一定的量,不然成本就非常高。
但是,衬衫、袜子虽然不起眼,虽然可以减少消费,但哪怕破洞的袜子,总是需要一双的。所以消费者也没有绝对的弹性。另一边,中国生产衬衫的老板能承担的关税,总在他的利润范围之内,超过利润了,他承担不起了,他不做生意了,把厂关了,自然也没有所谓的税负刚性了。
伴随着工厂停产,产能下降得比需求更快,产品价格就会上涨。当供给变少的时候,美国消费者需求弹性就变小了,他们承担的税负就会更多。所以,生产者的确会承担一部分,但绝对不会像特朗普的支持者认为的那样,对自己毫无影响。
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分析,美国新一届政府已宣布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今年美国整体通胀率上升2.3%,包括食品价格上涨2.8%和汽车价格上涨8.4%,相当于给美国每个普通家庭每年造成3800美元的损失。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将损失1300美元、2100美元、5400美元。
中国也消费美国商品。中国进口美国大豆,关税涨了,进口商可以从巴西进口。当然,很多巴西的大豆也是美国运过去的。美国大豆进口到中国很多是用来做饲料的,中国人一年少吃5斤肉,这个是有弹性的,就可以减少大豆需求。不过,少吃5斤可以,总不能不吃。
简单地说,关税,厂家要承担一部分,消费者也要承担一部分。整体而言,价格肯定是要上涨的。价格上升,需求就会减少,整个交易规模一定会缩小,这又会反过来影响生产者。生产者本身也是消费者,生产者收入下降,又会导致需求下降。这就都指向了全球经济衰退。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试图形成一个闭环。且不说长期中,这个闭环能否实现,起码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并会受到关税影响的。
比如,现在中国对东南亚出口飞速增长,而东南亚则出口到美国。东南亚的这种出口能力,是以中国产业链的支撑为基础的。试图切断这种联系的努力,都会导致东南亚制造成本上涨。成本上涨,仍然会按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在消费者和厂家之间分担。美国消费者仍然要承担一部分价格上涨。
这就会得到一个特朗普和围绕他的美国官员没意识到一个悖论:如果美国消费者不承担关税,也就是说供给是有刚性的,那么,产业链在短期内,也是有刚性的,不可能在短期内转移。如果产业链是能在短期内转移,那么,它就是富有弹性的,那么,美国消费者承担的关税就远比很多人认为的要大得多。
所以,特朗普的关税,美国消费者肯定是要承担的,而且比例不会小,但其他国家的生产者,也会承担。而最终,会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针对特朗普的关税,国际清算银行警告,关税政策可能引发“滞胀”——经济停滞与高通胀并存,成为最不乐观的经济状态。
世界银行的模拟则显示,美国全面加征10%关税叠加贸易伙伴反制,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或下降0.3个百分点(从2.7%降至2.4%),美国自身经济增速或下滑0.9个百分点。
当然,特朗普能坚持多久,这本身也是一个问题。但更长远地看,美国加征关税不仅是贸易保护,也是以打击世界经济的方式,重塑经济秩序,加速全球化退潮与区域化崛起。面对这个趋势,中国应该以开放、合作、稳定的预期,去对抗这股全球化逆流。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特朗普加征关税,中国宣布反制后,美国超市物价暴涨30%,中国商品被抢购一空。4月2日下午,美国知名投资人、亿万富翁马克•库班在社交平台写道,是时候开始囤货了。库班说:“从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储存的东西,都应该趁早买起来,最好是在商店补货前购买。”库班说,即使是美国制造的商品,也有可能涨价,“他们会归咎于关税”。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当年价格并轨,老百姓觉得东西要涨价,纷纷去抢购。
美国大豆协会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从下周开始,大豆将在中国面临60%的关税,这是2018年贸易战中关税的两倍。该协会估计,美国豆农每年将损失59亿美元,而在2018年贸易战中获得更多进入中国机会的巴西豆农将成为最终受益者。
政客可能撒谎,行业协会可能也只在乎自己行业的利益,但资本市场肯定不会撒谎,会真实地反映整个经济的趋势。
4月4日,由于市场担忧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引发贸易冲突升级,继前一日暴跌后,美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继续大幅下跌。
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在说,美国消费者将要承担这个税负。美国国内的精英也在这么说。而把川普选上去的那部分美国老百姓,一部分围绕特朗普的美国官员则认为,是出口国承担。
理论上,这不是一个复杂问题,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早已经分析得清清楚楚了。但应用到现实,往往却会出错。
4月6日,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Kevin Hassett)表示,已经有50 多个国家主动联系特朗普政府,寻求开启贸易谈判。他表示,这些国家愿意谈判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关税的负担大多落在自己身上。他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会对美国国内的消费者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美国长期存在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供应是非常缺乏弹性的。
关税由生产者承担,还是由消费者承担,因产品而异,取决于该产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一种产品需求越富有弹性而供给越缺乏弹性,关税就主要由生产者承担,需求越缺乏弹性而供给越富有弹性,关税就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简单地说,消费者“不得不买”,那就消费者承担得多。生产者,不得不生产,不得不卖,那么就是生产者承担得多。
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对游艇、私人飞机、珠宝、皮革、豪华轿车这类奢侈品征收新的奢侈品税的提案。支持这项税的人认为,这些奢侈品全部由富人消费,这种税也必然由富人承担。向富人收税以补助低收入者,平等又合理。但实施之后,富人没抱怨,而这项税所要帮助的低收入者,生产这些奢侈品的企业的工人,反而怨声载道。
对富人而言,政府加了税,就避开这几样消费,需求弹性是很大的。反之奢侈消费花样很多,可以去酒吧花天酒地,可以去南极看企鹅,可以买更大的房子。但对这些企业来说,供应弹性很小,不可能马上转产,工人不可能马上换工作。
所以,政府加税,企业分担的税负比例就大。也就是说,一方面,企业卖出的价格降低了;另一方面,富人实际到手的价格涨了,需求就小了,企业的销量也小了。企业利润少了,销量少了,很多企业就支撑不下去,工人就会降薪、失业。这项政策搞了3年,就搞不下去了,到了1993年国会就把奢侈品税停了。
把这个原理移到全球国际贸易上,也同样成立。
国际贸易中,并没有绝对的刚性。除了氧气和水,对人类来说,没有绝对的刚需。几乎所有交易都是有弹性的。衬衫看起来是小事,芯片看起来必不可少,其实都未必全是。
一年穿4件衬衫,可以变为穿3件,所以,看起来衬衫消费需求是有弹性的。另一边,中国生产袜子的私人老板,供给当然是具有一定刚性的。因为生产不能停。制造业就是这样,机器一开动,就一定要上一定的量,不然成本就非常高。
但是,衬衫、袜子虽然不起眼,虽然可以减少消费,但哪怕破洞的袜子,总是需要一双的。所以消费者也没有绝对的弹性。另一边,中国生产衬衫的老板能承担的关税,总在他的利润范围之内,超过利润了,他承担不起了,他不做生意了,把厂关了,自然也没有所谓的税负刚性了。
伴随着工厂停产,产能下降得比需求更快,产品价格就会上涨。当供给变少的时候,美国消费者需求弹性就变小了,他们承担的税负就会更多。所以,生产者的确会承担一部分,但绝对不会像特朗普的支持者认为的那样,对自己毫无影响。
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分析,美国新一届政府已宣布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今年美国整体通胀率上升2.3%,包括食品价格上涨2.8%和汽车价格上涨8.4%,相当于给美国每个普通家庭每年造成3800美元的损失。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将损失1300美元、2100美元、5400美元。
中国也消费美国商品。中国进口美国大豆,关税涨了,进口商可以从巴西进口。当然,很多巴西的大豆也是美国运过去的。美国大豆进口到中国很多是用来做饲料的,中国人一年少吃5斤肉,这个是有弹性的,就可以减少大豆需求。不过,少吃5斤可以,总不能不吃。
简单地说,关税,厂家要承担一部分,消费者也要承担一部分。整体而言,价格肯定是要上涨的。价格上升,需求就会减少,整个交易规模一定会缩小,这又会反过来影响生产者。生产者本身也是消费者,生产者收入下降,又会导致需求下降。这就都指向了全球经济衰退。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试图形成一个闭环。且不说长期中,这个闭环能否实现,起码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并会受到关税影响的。
比如,现在中国对东南亚出口飞速增长,而东南亚则出口到美国。东南亚的这种出口能力,是以中国产业链的支撑为基础的。试图切断这种联系的努力,都会导致东南亚制造成本上涨。成本上涨,仍然会按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在消费者和厂家之间分担。美国消费者仍然要承担一部分价格上涨。
这就会得到一个特朗普和围绕他的美国官员没意识到一个悖论:如果美国消费者不承担关税,也就是说供给是有刚性的,那么,产业链在短期内,也是有刚性的,不可能在短期内转移。如果产业链是能在短期内转移,那么,它就是富有弹性的,那么,美国消费者承担的关税就远比很多人认为的要大得多。
所以,特朗普的关税,美国消费者肯定是要承担的,而且比例不会小,但其他国家的生产者,也会承担。而最终,会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针对特朗普的关税,国际清算银行警告,关税政策可能引发“滞胀”——经济停滞与高通胀并存,成为最不乐观的经济状态。
世界银行的模拟则显示,美国全面加征10%关税叠加贸易伙伴反制,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或下降0.3个百分点(从2.7%降至2.4%),美国自身经济增速或下滑0.9个百分点。
当然,特朗普能坚持多久,这本身也是一个问题。但更长远地看,美国加征关税不仅是贸易保护,也是以打击世界经济的方式,重塑经济秩序,加速全球化退潮与区域化崛起。面对这个趋势,中国应该以开放、合作、稳定的预期,去对抗这股全球化逆流。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OR+ 更多
读者评论
OR
+ 更多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