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六星跑者魏立华,跑出民营乳企加速度。
岳巍
■
唐纳德·特朗普对关税有近乎偏执的热爱与迷恋。在将他第二次送入白宫的总统大选中,征收或提高关税是重要的竞选承诺之一。
现在到了兑现这一承诺的时候。特别是在一系列政治层面的愿景接连破产,核心幕僚和政府部长接连上演出被希拉里·克林顿称为“愚蠢”的闹剧时,他急切地需要一项成就来证明自己仍然具有使美国再次伟大的能力。
白宫公布了美国总统推出全面的对等关税政策的时间,媒体已经提前披露了大量的内容,特朗普先生自己也早已经按捺不住地进行过多次预告。
在他的预告中,对等关税涵盖所有国家,而不是外界曾经“乐观”估计的仅针对10到15 个“贸易失衡”最严重的国家。
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其他国家对其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水平,相应地对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商品征收相同或相似的关税。这种政策旨在实现贸易的公平性,确保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因他国的高关税而处于劣势。
美国第45 任及第 47 任总统特朗普自信且骄傲地将他野心勃勃的关税计划正式宣布的那一天称为“解放日”。他认为关税是保护美国国内经济免受不公平全球竞争的方法,也是美国争取最好谈判条件的筹码。尽管经济学家和真正的商界成功人士对此可能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并且担心现任政府的关税计划正在扰乱市场,并且开始担忧美国市场因此堕入衰退。但白宫估计,针对所有国家的普遍关税与针对汽车、药品等特定行业的关税相结合,将为联邦政府带来超过6万亿美元的额外收入,特朗普和他的智囊团似乎并未考虑关税的增加可能导致消费下降以及进口减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6 万亿美元的天降馅饼需要重新测量尺寸。
作为全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的经济政策的影响从来无法被限制在美国国境线以内,虽然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说特朗普的关税计划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就造成全球经济的衰退,但她也说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越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就越大,结论是它“会拖累全球经济”。
人们甚至在还不清楚征收规模和范围等细节时就已经相信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可能颠覆全球贸易体系,早前宣布的对特定国家的钢材和汽车产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已经让企业、消费者和投资者,当然还有外国政府在担心全球贸易战的惨烈程度。
第二个总统任期开始还不满100 天,特朗普和他忠诚的施政团队合力推动美国用近乎霸凌的方式“维护美国利益”,从而几乎得罪了美国所有的传统盟友也进一步加深了与一些国家之间的分歧。阴影几乎遍布全球:从北美到南美,从中东到北非,从欧洲到东亚,再到南太平洋。
世界上其他重要的经济体开始未雨绸缪地进行提前布防,构建应对有可能出现的贸易战的战壕和堡垒,以及用于应对挑战进行反击的刺刀和长矛。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警告说欧盟有一套强有力的报复计划,欧洲握有很多筹码,从贸易到技术,再到市场规模。宣布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如果特朗普对欧盟征收对等关税,后者将强力反击。这应该不是虚张声势,尽管个别国家对一些具体的措施有保留意见,但这一次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展示了团结。
在东北亚,尽管因为历史和现实原因,无法实现如欧洲国家般的紧密和亲近联合,中日韩三国仍然决定进行必要的合作以对抗来自美国的日甚一日的关税压力。
美国早在 3 月就已经宣布从 4 月 2 日起将对出口到美国的汽车征收 25%的关税附加费,汽车是日韩两国的重要支柱产业,来自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合计占美国汽车进口总量的30%,双方份额只相差一个百分点。中国官方公布的 3 月份制造业PMI指数虽然提示中国制造业保持扩张,财新制造业PMI指数也高于预期,但中国也面临美国对所有出口到美国的中国产品征收总额为 20% 的附加关税的压力。
共同的压力促使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争分夺秒地讨论三方进行紧急合作的可能。3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洋司和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在首尔共同主持了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三国经贸部门共同发表了《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联合新闻声明》。
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中称本次会议围绕落实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经贸领域重要共识,就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区域及多边合作等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这些共识除了三国经贸部门一致同意将加强在世界贸易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及多边框架下合作、加强供应链合作和出口管制对话,深化数字经济及绿色经济合作,加强泛黄海经济技术交流会议等地方合作,共同为企业合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内容,还包括“就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行讨论”。
一份联合新闻稿称,三国经贸官员决定 “继续讨论,以期加快谈判,达成一项“全面”和 “公平”的三边自由贸易协定。
这被普遍解读为面对来自美国无差别的关税武器攻击,中日韩决定通过三方经贸合作化解压力。
2002 年三国领导人会议上,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和韩国总统金大中首次提出并共同探讨了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三方同意在民间学者间启动研究,并承诺在七年内完成机制构建。不过一直到2012年,这一构想才迈出实质性一步,这一年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日韩正式宣布启动自贸协定谈判。
当时中日韩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两成,三国被认为有机会成立北美和欧盟之外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令人惋惜的是,自2013 年启动首轮谈判,一直到 2019 年仍未取得实质进展。除了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分歧之外,三方在一些敏感领域——比如农业和制造业市场的开放程度——一直未能取得共识。
2021 年 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生效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加快三国自贸协定谈判的意愿。2024年5月,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尔召开,三国在《联合宣言》中明确表示,将“讨论加快三国自贸协定谈判”,目标是达成“自由、公平、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协定。截至目前,谈判已经进行16轮,政治互信不足、利益分配分歧及外部干扰仍是三方达成一致的主要挑战。
但是,显然没有人能事先预料到,来自日韩传统盟友美国的关税压力能在短时间内客观上推动三方加快自贸区协定的推进日程,也许,在特朗普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之前,他已经帮助东北亚提前实现了经济整合,就像帮助欧盟实现了团结和自主一样。
■
唐纳德·特朗普对关税有近乎偏执的热爱与迷恋。在将他第二次送入白宫的总统大选中,征收或提高关税是重要的竞选承诺之一。
现在到了兑现这一承诺的时候。特别是在一系列政治层面的愿景接连破产,核心幕僚和政府部长接连上演出被希拉里·克林顿称为“愚蠢”的闹剧时,他急切地需要一项成就来证明自己仍然具有使美国再次伟大的能力。
白宫公布了美国总统推出全面的对等关税政策的时间,媒体已经提前披露了大量的内容,特朗普先生自己也早已经按捺不住地进行过多次预告。
在他的预告中,对等关税涵盖所有国家,而不是外界曾经“乐观”估计的仅针对10到15 个“贸易失衡”最严重的国家。
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其他国家对其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水平,相应地对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商品征收相同或相似的关税。这种政策旨在实现贸易的公平性,确保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因他国的高关税而处于劣势。
美国第45 任及第 47 任总统特朗普自信且骄傲地将他野心勃勃的关税计划正式宣布的那一天称为“解放日”。他认为关税是保护美国国内经济免受不公平全球竞争的方法,也是美国争取最好谈判条件的筹码。尽管经济学家和真正的商界成功人士对此可能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并且担心现任政府的关税计划正在扰乱市场,并且开始担忧美国市场因此堕入衰退。但白宫估计,针对所有国家的普遍关税与针对汽车、药品等特定行业的关税相结合,将为联邦政府带来超过6万亿美元的额外收入,特朗普和他的智囊团似乎并未考虑关税的增加可能导致消费下降以及进口减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6 万亿美元的天降馅饼需要重新测量尺寸。
作为全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的经济政策的影响从来无法被限制在美国国境线以内,虽然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说特朗普的关税计划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就造成全球经济的衰退,但她也说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越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就越大,结论是它“会拖累全球经济”。
人们甚至在还不清楚征收规模和范围等细节时就已经相信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可能颠覆全球贸易体系,早前宣布的对特定国家的钢材和汽车产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已经让企业、消费者和投资者,当然还有外国政府在担心全球贸易战的惨烈程度。
第二个总统任期开始还不满100 天,特朗普和他忠诚的施政团队合力推动美国用近乎霸凌的方式“维护美国利益”,从而几乎得罪了美国所有的传统盟友也进一步加深了与一些国家之间的分歧。阴影几乎遍布全球:从北美到南美,从中东到北非,从欧洲到东亚,再到南太平洋。
世界上其他重要的经济体开始未雨绸缪地进行提前布防,构建应对有可能出现的贸易战的战壕和堡垒,以及用于应对挑战进行反击的刺刀和长矛。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警告说欧盟有一套强有力的报复计划,欧洲握有很多筹码,从贸易到技术,再到市场规模。宣布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如果特朗普对欧盟征收对等关税,后者将强力反击。这应该不是虚张声势,尽管个别国家对一些具体的措施有保留意见,但这一次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展示了团结。
在东北亚,尽管因为历史和现实原因,无法实现如欧洲国家般的紧密和亲近联合,中日韩三国仍然决定进行必要的合作以对抗来自美国的日甚一日的关税压力。
美国早在 3 月就已经宣布从 4 月 2 日起将对出口到美国的汽车征收 25%的关税附加费,汽车是日韩两国的重要支柱产业,来自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合计占美国汽车进口总量的30%,双方份额只相差一个百分点。中国官方公布的 3 月份制造业PMI指数虽然提示中国制造业保持扩张,财新制造业PMI指数也高于预期,但中国也面临美国对所有出口到美国的中国产品征收总额为 20% 的附加关税的压力。
共同的压力促使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争分夺秒地讨论三方进行紧急合作的可能。3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洋司和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在首尔共同主持了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三国经贸部门共同发表了《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联合新闻声明》。
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中称本次会议围绕落实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经贸领域重要共识,就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区域及多边合作等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这些共识除了三国经贸部门一致同意将加强在世界贸易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及多边框架下合作、加强供应链合作和出口管制对话,深化数字经济及绿色经济合作,加强泛黄海经济技术交流会议等地方合作,共同为企业合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内容,还包括“就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行讨论”。
一份联合新闻稿称,三国经贸官员决定 “继续讨论,以期加快谈判,达成一项“全面”和 “公平”的三边自由贸易协定。
这被普遍解读为面对来自美国无差别的关税武器攻击,中日韩决定通过三方经贸合作化解压力。
2002 年三国领导人会议上,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和韩国总统金大中首次提出并共同探讨了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三方同意在民间学者间启动研究,并承诺在七年内完成机制构建。不过一直到2012年,这一构想才迈出实质性一步,这一年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日韩正式宣布启动自贸协定谈判。
当时中日韩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两成,三国被认为有机会成立北美和欧盟之外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令人惋惜的是,自2013 年启动首轮谈判,一直到 2019 年仍未取得实质进展。除了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分歧之外,三方在一些敏感领域——比如农业和制造业市场的开放程度——一直未能取得共识。
2021 年 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生效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加快三国自贸协定谈判的意愿。2024年5月,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尔召开,三国在《联合宣言》中明确表示,将“讨论加快三国自贸协定谈判”,目标是达成“自由、公平、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协定。截至目前,谈判已经进行16轮,政治互信不足、利益分配分歧及外部干扰仍是三方达成一致的主要挑战。
但是,显然没有人能事先预料到,来自日韩传统盟友美国的关税压力能在短时间内客观上推动三方加快自贸区协定的推进日程,也许,在特朗普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之前,他已经帮助东北亚提前实现了经济整合,就像帮助欧盟实现了团结和自主一样。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岳巍
■
唐纳德·特朗普对关税有近乎偏执的热爱与迷恋。在将他第二次送入白宫的总统大选中,征收或提高关税是重要的竞选承诺之一。
现在到了兑现这一承诺的时候。特别是在一系列政治层面的愿景接连破产,核心幕僚和政府部长接连上演出被希拉里·克林顿称为“愚蠢”的闹剧时,他急切地需要一项成就来证明自己仍然具有使美国再次伟大的能力。
白宫公布了美国总统推出全面的对等关税政策的时间,媒体已经提前披露了大量的内容,特朗普先生自己也早已经按捺不住地进行过多次预告。
在他的预告中,对等关税涵盖所有国家,而不是外界曾经“乐观”估计的仅针对10到15 个“贸易失衡”最严重的国家。
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其他国家对其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水平,相应地对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商品征收相同或相似的关税。这种政策旨在实现贸易的公平性,确保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因他国的高关税而处于劣势。
美国第45 任及第 47 任总统特朗普自信且骄傲地将他野心勃勃的关税计划正式宣布的那一天称为“解放日”。他认为关税是保护美国国内经济免受不公平全球竞争的方法,也是美国争取最好谈判条件的筹码。尽管经济学家和真正的商界成功人士对此可能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并且担心现任政府的关税计划正在扰乱市场,并且开始担忧美国市场因此堕入衰退。但白宫估计,针对所有国家的普遍关税与针对汽车、药品等特定行业的关税相结合,将为联邦政府带来超过6万亿美元的额外收入,特朗普和他的智囊团似乎并未考虑关税的增加可能导致消费下降以及进口减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6 万亿美元的天降馅饼需要重新测量尺寸。
作为全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的经济政策的影响从来无法被限制在美国国境线以内,虽然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说特朗普的关税计划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就造成全球经济的衰退,但她也说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越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就越大,结论是它“会拖累全球经济”。
人们甚至在还不清楚征收规模和范围等细节时就已经相信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可能颠覆全球贸易体系,早前宣布的对特定国家的钢材和汽车产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已经让企业、消费者和投资者,当然还有外国政府在担心全球贸易战的惨烈程度。
第二个总统任期开始还不满100 天,特朗普和他忠诚的施政团队合力推动美国用近乎霸凌的方式“维护美国利益”,从而几乎得罪了美国所有的传统盟友也进一步加深了与一些国家之间的分歧。阴影几乎遍布全球:从北美到南美,从中东到北非,从欧洲到东亚,再到南太平洋。
世界上其他重要的经济体开始未雨绸缪地进行提前布防,构建应对有可能出现的贸易战的战壕和堡垒,以及用于应对挑战进行反击的刺刀和长矛。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警告说欧盟有一套强有力的报复计划,欧洲握有很多筹码,从贸易到技术,再到市场规模。宣布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如果特朗普对欧盟征收对等关税,后者将强力反击。这应该不是虚张声势,尽管个别国家对一些具体的措施有保留意见,但这一次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展示了团结。
在东北亚,尽管因为历史和现实原因,无法实现如欧洲国家般的紧密和亲近联合,中日韩三国仍然决定进行必要的合作以对抗来自美国的日甚一日的关税压力。
美国早在 3 月就已经宣布从 4 月 2 日起将对出口到美国的汽车征收 25%的关税附加费,汽车是日韩两国的重要支柱产业,来自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合计占美国汽车进口总量的30%,双方份额只相差一个百分点。中国官方公布的 3 月份制造业PMI指数虽然提示中国制造业保持扩张,财新制造业PMI指数也高于预期,但中国也面临美国对所有出口到美国的中国产品征收总额为 20% 的附加关税的压力。
共同的压力促使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争分夺秒地讨论三方进行紧急合作的可能。3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洋司和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在首尔共同主持了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三国经贸部门共同发表了《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联合新闻声明》。
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中称本次会议围绕落实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经贸领域重要共识,就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区域及多边合作等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这些共识除了三国经贸部门一致同意将加强在世界贸易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及多边框架下合作、加强供应链合作和出口管制对话,深化数字经济及绿色经济合作,加强泛黄海经济技术交流会议等地方合作,共同为企业合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内容,还包括“就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行讨论”。
一份联合新闻稿称,三国经贸官员决定 “继续讨论,以期加快谈判,达成一项“全面”和 “公平”的三边自由贸易协定。
这被普遍解读为面对来自美国无差别的关税武器攻击,中日韩决定通过三方经贸合作化解压力。
2002 年三国领导人会议上,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和韩国总统金大中首次提出并共同探讨了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三方同意在民间学者间启动研究,并承诺在七年内完成机制构建。不过一直到2012年,这一构想才迈出实质性一步,这一年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日韩正式宣布启动自贸协定谈判。
当时中日韩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两成,三国被认为有机会成立北美和欧盟之外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令人惋惜的是,自2013 年启动首轮谈判,一直到 2019 年仍未取得实质进展。除了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分歧之外,三方在一些敏感领域——比如农业和制造业市场的开放程度——一直未能取得共识。
2021 年 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生效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加快三国自贸协定谈判的意愿。2024年5月,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尔召开,三国在《联合宣言》中明确表示,将“讨论加快三国自贸协定谈判”,目标是达成“自由、公平、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协定。截至目前,谈判已经进行16轮,政治互信不足、利益分配分歧及外部干扰仍是三方达成一致的主要挑战。
但是,显然没有人能事先预料到,来自日韩传统盟友美国的关税压力能在短时间内客观上推动三方加快自贸区协定的推进日程,也许,在特朗普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之前,他已经帮助东北亚提前实现了经济整合,就像帮助欧盟实现了团结和自主一样。
■
唐纳德·特朗普对关税有近乎偏执的热爱与迷恋。在将他第二次送入白宫的总统大选中,征收或提高关税是重要的竞选承诺之一。
现在到了兑现这一承诺的时候。特别是在一系列政治层面的愿景接连破产,核心幕僚和政府部长接连上演出被希拉里·克林顿称为“愚蠢”的闹剧时,他急切地需要一项成就来证明自己仍然具有使美国再次伟大的能力。
白宫公布了美国总统推出全面的对等关税政策的时间,媒体已经提前披露了大量的内容,特朗普先生自己也早已经按捺不住地进行过多次预告。
在他的预告中,对等关税涵盖所有国家,而不是外界曾经“乐观”估计的仅针对10到15 个“贸易失衡”最严重的国家。
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其他国家对其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水平,相应地对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商品征收相同或相似的关税。这种政策旨在实现贸易的公平性,确保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因他国的高关税而处于劣势。
美国第45 任及第 47 任总统特朗普自信且骄傲地将他野心勃勃的关税计划正式宣布的那一天称为“解放日”。他认为关税是保护美国国内经济免受不公平全球竞争的方法,也是美国争取最好谈判条件的筹码。尽管经济学家和真正的商界成功人士对此可能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并且担心现任政府的关税计划正在扰乱市场,并且开始担忧美国市场因此堕入衰退。但白宫估计,针对所有国家的普遍关税与针对汽车、药品等特定行业的关税相结合,将为联邦政府带来超过6万亿美元的额外收入,特朗普和他的智囊团似乎并未考虑关税的增加可能导致消费下降以及进口减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6 万亿美元的天降馅饼需要重新测量尺寸。
作为全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的经济政策的影响从来无法被限制在美国国境线以内,虽然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说特朗普的关税计划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就造成全球经济的衰退,但她也说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越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就越大,结论是它“会拖累全球经济”。
人们甚至在还不清楚征收规模和范围等细节时就已经相信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可能颠覆全球贸易体系,早前宣布的对特定国家的钢材和汽车产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已经让企业、消费者和投资者,当然还有外国政府在担心全球贸易战的惨烈程度。
第二个总统任期开始还不满100 天,特朗普和他忠诚的施政团队合力推动美国用近乎霸凌的方式“维护美国利益”,从而几乎得罪了美国所有的传统盟友也进一步加深了与一些国家之间的分歧。阴影几乎遍布全球:从北美到南美,从中东到北非,从欧洲到东亚,再到南太平洋。
世界上其他重要的经济体开始未雨绸缪地进行提前布防,构建应对有可能出现的贸易战的战壕和堡垒,以及用于应对挑战进行反击的刺刀和长矛。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警告说欧盟有一套强有力的报复计划,欧洲握有很多筹码,从贸易到技术,再到市场规模。宣布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如果特朗普对欧盟征收对等关税,后者将强力反击。这应该不是虚张声势,尽管个别国家对一些具体的措施有保留意见,但这一次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展示了团结。
在东北亚,尽管因为历史和现实原因,无法实现如欧洲国家般的紧密和亲近联合,中日韩三国仍然决定进行必要的合作以对抗来自美国的日甚一日的关税压力。
美国早在 3 月就已经宣布从 4 月 2 日起将对出口到美国的汽车征收 25%的关税附加费,汽车是日韩两国的重要支柱产业,来自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合计占美国汽车进口总量的30%,双方份额只相差一个百分点。中国官方公布的 3 月份制造业PMI指数虽然提示中国制造业保持扩张,财新制造业PMI指数也高于预期,但中国也面临美国对所有出口到美国的中国产品征收总额为 20% 的附加关税的压力。
共同的压力促使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争分夺秒地讨论三方进行紧急合作的可能。3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洋司和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在首尔共同主持了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三国经贸部门共同发表了《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联合新闻声明》。
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中称本次会议围绕落实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经贸领域重要共识,就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区域及多边合作等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这些共识除了三国经贸部门一致同意将加强在世界贸易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及多边框架下合作、加强供应链合作和出口管制对话,深化数字经济及绿色经济合作,加强泛黄海经济技术交流会议等地方合作,共同为企业合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内容,还包括“就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行讨论”。
一份联合新闻稿称,三国经贸官员决定 “继续讨论,以期加快谈判,达成一项“全面”和 “公平”的三边自由贸易协定。
这被普遍解读为面对来自美国无差别的关税武器攻击,中日韩决定通过三方经贸合作化解压力。
2002 年三国领导人会议上,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和韩国总统金大中首次提出并共同探讨了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三方同意在民间学者间启动研究,并承诺在七年内完成机制构建。不过一直到2012年,这一构想才迈出实质性一步,这一年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日韩正式宣布启动自贸协定谈判。
当时中日韩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两成,三国被认为有机会成立北美和欧盟之外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令人惋惜的是,自2013 年启动首轮谈判,一直到 2019 年仍未取得实质进展。除了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分歧之外,三方在一些敏感领域——比如农业和制造业市场的开放程度——一直未能取得共识。
2021 年 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生效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加快三国自贸协定谈判的意愿。2024年5月,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尔召开,三国在《联合宣言》中明确表示,将“讨论加快三国自贸协定谈判”,目标是达成“自由、公平、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协定。截至目前,谈判已经进行16轮,政治互信不足、利益分配分歧及外部干扰仍是三方达成一致的主要挑战。
但是,显然没有人能事先预料到,来自日韩传统盟友美国的关税压力能在短时间内客观上推动三方加快自贸区协定的推进日程,也许,在特朗普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之前,他已经帮助东北亚提前实现了经济整合,就像帮助欧盟实现了团结和自主一样。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OR+ 更多
读者评论
OR
+ 更多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