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4-01 07:27
社会与生活

“反资本”不能都怪司马南

刘远举:司马南的出现只是个结果。如果不进行市场经济教育,进行经济学教育,司马南、司马东就会不断出现。
经济疫情完善社保体系已成共识,或可探索两条具体路径
刘远举



近日,司马南被查。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司马南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在4年间少缴税费逾537万元。相关部门对司马南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926.94万元。

近几年,司马南在舆论场上不断以“反资本”名义,挟6200万粉丝之势,在舆论场掀起腥风血雨,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极尽诋毁。

此次查处被部分舆论解读为官方对“恶意诋毁民企”行为的纠偏,释放出保护民营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信号。在知识圈、相对高层次的舆论场,普遍对此事件有积极态度,但在下沉舆论市场,舆论并不完全认同。

他的粉丝仍然拥护他、相信他,这就是因为,司马南对市场经济的反对,正好契合了他们对市场经济的不理解、不认同。

中国有多少人在理念上相信市场经济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从专业角度讲市场观念,市场理念的,只有一门课程,那就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讲的是人在市场中的经济活动,比如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交易双方获得效用、福利剩余;交易风险和利润。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家获得利润,并不是通过剥削,而是通过组织各种资源,承担风险,创造财富,进而获得利润。

那么,中国有多少人接受过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呢?

中国的本科课程设置中,只有经济学、管理学有微观经济学。2024年中国985、211高校毕业生中,管理学占比11.54%,经济学占比5.26%。经济学几乎所有专业都有微观经济学课程,管理学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专业有微观经济学课程。那么,本科毕业生中学过微观经济学的大约在9%。这大概就是大专、本科教育中学过微观经济学的比例。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22年,中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把专科也算进去,翻倍,那么就是4亿人。这4亿人中9%的人学过西方经济学,那就是3600万。

中国的文科教育,有一个特征,往往偏重技能,而忽略技能背后的理念。大多数人学习微观经济学,老师也只是教怎么做题,而对理念一笔带过。相比本科,专科学习氛围更差一些,对理念更是少有提及。更何况,人的学习并不仅仅是课堂上,社会中朋友同事的观念,会形成一种对冲。因为大多数人思考这类问题,都是“快系统”,会抛掉自己的专业,以自己平时听到的、看到的东西为基础,采取直觉性思考。

那么,打个折,有三分之一的人最终能用市场观点来解释市场经济现象,解释企业家财富。我觉得这个比例都过高了,但就乐观一些吧。那么,最终,就是1200万人能有市场观念。放在14亿人口中,比例还不到1%。实际上,我觉得最终有千分之5就很不错了。

只有1%的中国人有市场经济理念。那99%的人的观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各种政策,把政策导向偏管制、抑制竞争的方向。

缺乏正确市场观念的普罗大众,会不断蚕食市场经济的合法性、合理性。司马南针对的是大型企业,但中小企业也不能免于这个困扰。网红“战马行动”,也曾到超市去指责老板,大米凭什么价格是农民收购价格的五倍,他要管一管。战马行动的视频,赢得不少人赞同。

观念是一个人头脑中最深层次的行为动机。当一个没有正确的市场观念,他一定会不理解市场现象,一定就会反对市场——即便他是首富。

钟睒睒曾说:“我也看不起那些直播带货的企业家,你可以做更有价值的东西”。其思想底色就是,直播不创造价值或者因为其“虚拟性”创造的价值更少,这其实是反市场经济的观念。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中,企业家是不创造价值的,创造价值的只有一线的产业工人,工农阶级。既然企业家不创造价值,那么,企业家的财富就是剥削工人的。

实际上,农夫山泉赚钱的本质,不是制造,而是渠道,是营销。钟睒睒之所以赚钱,不是因为他是工程师,或者在生产线上干活,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企业家,他们每天的工作是开会、签字,指挥员工占领消费者心智。这和在直播间占领消费者心智,没有本质的不同。如果否定了俞敏洪、董宇晖、李佳琦在直播间是创造价值的,那么钟老板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正因为持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一个企业家,一个首富,他的思想根子深处仍然是反市场的,反资本的。他是首富,他不会觉得自己的财富是不正当的,基于这个身份,他也一定讨厌司马南的。但是他内心深处,仍然觉得自己在剥削。如果他没有赚到那么多钱,他一定是相信司马南的。市场经济的顶级受益者,在观念上都和司马南在深层次是契合的。这不是唯一的例子,刘强东也用剥削、压榨形容他和快递员的关系。

吴小平在《私营经济应离场论》一文中称:“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

“私营经济应离场论”是不懂历史不懂经济不懂全球化的奇谈怪论。当时被官方诸多媒体批判。但这篇文章,本质上仍然是迎合了普罗大众对市场的错误看法。或者说,大多数人只认为市场经济、民营企业是一时之需,是发展经济的权宜之策。

所以司马南的出现,只是一个结果。如果不进行市场经济教育,进行经济学教育,市场经济就只有1%的人相信,司马南、司马东就会不断出现。那1%就会陷入汪洋大海。

从具体的层面而言,市场经济教育,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避免普通人的无效投资,血本无归。

最近经常看一个餐饮选址博主的直播,很多人在经营前视频连线咨询,还有些人生意做不下去寻求指点。看这些视频,你会发现,这些人往往文化不高,在三、四线城市开个小店或加盟,他们基本上没有任何市场经济的知识,连计算盈利、资金成本,收益率都不会。市场经济教育,可以在高中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既包含理念教育,也可包含具体操作。这在理念和实操层面,都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效发展。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经济疫情完善社保体系已成共识,或可探索两条具体路径
2025-04-01 07:27
社会与生活

“反资本”不能都怪司马南

刘远举:司马南的出现只是个结果。如果不进行市场经济教育,进行经济学教育,司马南、司马东就会不断出现。
刘远举



近日,司马南被查。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司马南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在4年间少缴税费逾537万元。相关部门对司马南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926.94万元。

近几年,司马南在舆论场上不断以“反资本”名义,挟6200万粉丝之势,在舆论场掀起腥风血雨,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极尽诋毁。

此次查处被部分舆论解读为官方对“恶意诋毁民企”行为的纠偏,释放出保护民营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信号。在知识圈、相对高层次的舆论场,普遍对此事件有积极态度,但在下沉舆论市场,舆论并不完全认同。

他的粉丝仍然拥护他、相信他,这就是因为,司马南对市场经济的反对,正好契合了他们对市场经济的不理解、不认同。

中国有多少人在理念上相信市场经济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从专业角度讲市场观念,市场理念的,只有一门课程,那就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讲的是人在市场中的经济活动,比如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交易双方获得效用、福利剩余;交易风险和利润。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家获得利润,并不是通过剥削,而是通过组织各种资源,承担风险,创造财富,进而获得利润。

那么,中国有多少人接受过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呢?

中国的本科课程设置中,只有经济学、管理学有微观经济学。2024年中国985、211高校毕业生中,管理学占比11.54%,经济学占比5.26%。经济学几乎所有专业都有微观经济学课程,管理学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专业有微观经济学课程。那么,本科毕业生中学过微观经济学的大约在9%。这大概就是大专、本科教育中学过微观经济学的比例。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22年,中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把专科也算进去,翻倍,那么就是4亿人。这4亿人中9%的人学过西方经济学,那就是3600万。

中国的文科教育,有一个特征,往往偏重技能,而忽略技能背后的理念。大多数人学习微观经济学,老师也只是教怎么做题,而对理念一笔带过。相比本科,专科学习氛围更差一些,对理念更是少有提及。更何况,人的学习并不仅仅是课堂上,社会中朋友同事的观念,会形成一种对冲。因为大多数人思考这类问题,都是“快系统”,会抛掉自己的专业,以自己平时听到的、看到的东西为基础,采取直觉性思考。

那么,打个折,有三分之一的人最终能用市场观点来解释市场经济现象,解释企业家财富。我觉得这个比例都过高了,但就乐观一些吧。那么,最终,就是1200万人能有市场观念。放在14亿人口中,比例还不到1%。实际上,我觉得最终有千分之5就很不错了。

只有1%的中国人有市场经济理念。那99%的人的观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各种政策,把政策导向偏管制、抑制竞争的方向。

缺乏正确市场观念的普罗大众,会不断蚕食市场经济的合法性、合理性。司马南针对的是大型企业,但中小企业也不能免于这个困扰。网红“战马行动”,也曾到超市去指责老板,大米凭什么价格是农民收购价格的五倍,他要管一管。战马行动的视频,赢得不少人赞同。

观念是一个人头脑中最深层次的行为动机。当一个没有正确的市场观念,他一定会不理解市场现象,一定就会反对市场——即便他是首富。

钟睒睒曾说:“我也看不起那些直播带货的企业家,你可以做更有价值的东西”。其思想底色就是,直播不创造价值或者因为其“虚拟性”创造的价值更少,这其实是反市场经济的观念。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中,企业家是不创造价值的,创造价值的只有一线的产业工人,工农阶级。既然企业家不创造价值,那么,企业家的财富就是剥削工人的。

实际上,农夫山泉赚钱的本质,不是制造,而是渠道,是营销。钟睒睒之所以赚钱,不是因为他是工程师,或者在生产线上干活,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企业家,他们每天的工作是开会、签字,指挥员工占领消费者心智。这和在直播间占领消费者心智,没有本质的不同。如果否定了俞敏洪、董宇晖、李佳琦在直播间是创造价值的,那么钟老板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正因为持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一个企业家,一个首富,他的思想根子深处仍然是反市场的,反资本的。他是首富,他不会觉得自己的财富是不正当的,基于这个身份,他也一定讨厌司马南的。但是他内心深处,仍然觉得自己在剥削。如果他没有赚到那么多钱,他一定是相信司马南的。市场经济的顶级受益者,在观念上都和司马南在深层次是契合的。这不是唯一的例子,刘强东也用剥削、压榨形容他和快递员的关系。

吴小平在《私营经济应离场论》一文中称:“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

“私营经济应离场论”是不懂历史不懂经济不懂全球化的奇谈怪论。当时被官方诸多媒体批判。但这篇文章,本质上仍然是迎合了普罗大众对市场的错误看法。或者说,大多数人只认为市场经济、民营企业是一时之需,是发展经济的权宜之策。

所以司马南的出现,只是一个结果。如果不进行市场经济教育,进行经济学教育,市场经济就只有1%的人相信,司马南、司马东就会不断出现。那1%就会陷入汪洋大海。

从具体的层面而言,市场经济教育,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避免普通人的无效投资,血本无归。

最近经常看一个餐饮选址博主的直播,很多人在经营前视频连线咨询,还有些人生意做不下去寻求指点。看这些视频,你会发现,这些人往往文化不高,在三、四线城市开个小店或加盟,他们基本上没有任何市场经济的知识,连计算盈利、资金成本,收益率都不会。市场经济教育,可以在高中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既包含理念教育,也可包含具体操作。这在理念和实操层面,都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效发展。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