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05-23 07:40
时政

海南发展的阻力与新维度

符棋锋,王英良:海南拥有一流的“空港经济圈”优势,但它能否承接这一波产业转移,将之作为经济新发展的契机?这值得海南相应机构进行研究。
海南发展的阻力与新维度
符棋锋,王英良

■海南与深圳、珠海同被赋予改革开放的重任,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五个(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南)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大的。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议案,授权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可根据海南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对法律和行政法规做变通的权利。

此后,中央和海南陆续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新政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确定了“3+1”重点产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并着力建立相应的制度。事实上,海南被赋予诸多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这是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尽管存在优越的环境以及一流的地缘,但海南在全国经济中的存在感并不高。较高的“定位”与较低的“地位”使海南略显“尴尬”。

海南“大”而 “不强”,其中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海南被强省环绕,做不突出有一定的地缘因素

海南被周边的广东、广西和香港环绕。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也是经济强省,省内拥有广州、东莞、深圳为主的经济集聚板块,香港则以金融见长,广西有边贸优势。其中,广东的制造业以及出口贸易能力与潜力都是一流的,省内产业链密布,产业辐射面极广。在这些强省的环绕下,海南尽管拥有最大的省属海洋面积,但比较难在产业上做大做强。即使有一些特色产业,但在与广东和香港的竞争中也难以脱颖而出。这就使海南的存在感比较低,难以把自身的“比较优势”名片做亮。预计在未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的最新定位能赋予海南更多的制度红利和竞争优势,并由此带来投资的新热潮。

二是海南可供大规模开发的地方少,腹地不足

从省级层面看,海南地理是相对特殊的。海南岛中部为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约占全岛面积的26%,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 米,海拔100-500米的丘陵和海拔100米以下的低平地环绕中央山地呈环形分布,丘陵约占全岛面积14%,低平地约占60%。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海南的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山多平地少的地理特征与全省纬度处于热带的大环境,容易发展特色农业和海洋、山地旅游业,平原地区少则严重制约了高级产业链在海南的集群式布局。这使海南在招商引资进程中,不得不“削足适履”。在各省争取产业落地展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竞争下,对一些产业投资,海南能够争取落地的可能性较低。而海洋经济的投资成本较高,回报周期长,要做出优势并在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中获得竞争力实属不易。

三是南海局势紧张导致海南须在国防与发展中兼顾

制约海南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南海争端。美国及其盟国,时常派遣飞机,军舰或混合编队进入南海,而中国往往要相应地派出飞机或舰船进行跟监,这使本来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最具希望的大省可能成为新的“国防前线”。随着美国号召更多的国家实施“自由航行”,这使中国政府必须在海南布设相应的国防力量,可能会减少经济发展的优势空间。安全要素的崛起将压缩经济要素的空间布局。海南成为中国少有的既要发展陆地经济又要兼顾海权安全的省,这对海南未来发展是一种羁绊。

四是海南省域内科技要素不足,疫情下旅游业竞争力弱化

由于海南本土市场相对狭小,人口总量不高,科技类大型企业较少将其重要的区域总部布设在海南。在海南现有的产业中,更多以地产、农业项目为主。由于本省科技型企业严重偏少,这导致科技要素在推动海南发展上的动力不足。而旅游业,由于受到外省疫情影响,游客锐减,旅游热度受到严重的削弱。

五是海南本省尽管长期拥有制度红利但自主性与进取性不强

海南拥有一流的陆缘和海缘空间,尤其是海洋经济强大的潜力,这是其他沿海省份羡慕不来的。在中央层面,已经制定了不少涉及海南融入全球或区域贸易协定的政策,海南需要进一步将政策走向细分和细化并落实。这需要海南本土政治精英对世界的贸易规范以及趋势有着深刻的洞察力,需要发挥海南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的自主性。然而,现实可能与设计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海南的风景未能使人“流连忘返”,海南的产业链“相对原子化”,海南服务未能匹配其宣传定位。

客观讲,海南经济增长潜力肯定不能依赖有限的土地,运筹好区位以及大海,做深做强中高端服务业是可能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产业政策设计就显得必要。在做足做强旅游经济、热带农业经济、会展经济、奢侈品经济、游艇经济、设计经济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考虑争取国内的产业转移。在中国主要的大城市出现了疫情陷入停工停产的现实下,为了平衡这种不确定性,国内主要公司以及跨国公司正在考虑建设一种“一线城市+”的产业空间分布模式。就地缘而言,海南比广西更具有竞争力,比如,海南拥有一流的“空港经济圈”优势,但海南能否承接这一波产业转移,并将其作为经济新发展的契机?这值得海南相应的机构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现实看,海南如果经营好国内的产业转移并对接好东南亚制造业的腾飞机遇,那背后的大陆腹地都可能成为商业纵深。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设立为海南融入全球自贸体系提供了可能。由于海南陆地少煤少气,这又为海南率先在全国探索实现打造“低碳经济”的海南样本提供了理论上的契机。

随着东南亚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崛起,海南或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桥头堡,这一定位主要表现在,海南在链接中国内陆和东南亚中的绝佳地缘。相应地,海南航运、保税、自贸区的功能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机遇,而这需要相应的法律和规范配套,才能发挥海南区位优势的最大功能。

现实看,海南优势在海缘和空域(如《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开放第七航权实施方案》所提“4小时或8小时空港经济”),不在于传统的农工业而在于与本土优势产业结合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海南未来的发展不仅要面向国内,也要敏锐地把握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抓住机遇,采取特定的产业政策,实现产业链多个细分领域的突破,做大做强特色。在规范上,既然中央政府给予了诸多的优惠政策就充分利用,积极配套好完善的商事法律和仲裁服务。如果把握地好,可以联合广东和香港等强省区引领东南亚甚至南亚的科技与高端制造、服务业发展,或可以重复日本在上世纪70-80年代引领亚洲发展的经典“雁行模式”。

但最大的现实是,海南经济体量有限。在未来可以尝试在以下方面努力。第一,人才培养方面。建设全球自贸港,需要相适应的大量人才,海南自贸港重点支持的产业,目前看,比较缺乏高水平人才。相比香港、广东等自贸区拥有多家世界顶尖大学,海南只有一所211大学——海南大学,且非属国内一流大学。人才随钱走,在没有较成熟的产业链下,不容易吸引高端人才服务海南发展。通过教育集聚效应吸引人才不失为可行之道。对此,海南应加大对大学基础教育的投入,争取较短期培育出国内一流大学,长期则力争让“海南大学”成为国际知名大学。此外,由于在种业、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领域,海南具有其他省市所不具备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府应当支持海南域内大学在这些领域培养出高水平人才。法治建设方面,目前,海南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理念较差,法院、检察机关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不足,律师业也缺乏高质量的法律人才。往后看,与定位极高的自贸港相匹配的法律人才队伍应是人力建设的重点之一。在旅游方面,海南可借鉴巴厘岛经验,深挖海南风土人情,讲好海南和海洋故事,将现代文明和本地特色相结合,用海南传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推动现代文化旅游。在贸易规范建设方面,海南不仅要考虑好自贸港所需的通用性制度,还需针对RCEP的内容做好相应的法律规范调试。未来,如果中国加入CPTPP,则需结合全球贸易自由化大趋势再思考海南的贸易与开放规范,这对海南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注:符棋锋,泰和泰律所合伙人律师,海南省律师协会行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英良,国际产业投资学者。)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海南发展的阻力与新维度
2022-05-23 07:40
时政

海南发展的阻力与新维度

符棋锋,王英良:海南拥有一流的“空港经济圈”优势,但它能否承接这一波产业转移,将之作为经济新发展的契机?这值得海南相应机构进行研究。
符棋锋,王英良

■海南与深圳、珠海同被赋予改革开放的重任,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五个(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南)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大的。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议案,授权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可根据海南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对法律和行政法规做变通的权利。

此后,中央和海南陆续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新政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确定了“3+1”重点产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并着力建立相应的制度。事实上,海南被赋予诸多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这是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尽管存在优越的环境以及一流的地缘,但海南在全国经济中的存在感并不高。较高的“定位”与较低的“地位”使海南略显“尴尬”。

海南“大”而 “不强”,其中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海南被强省环绕,做不突出有一定的地缘因素

海南被周边的广东、广西和香港环绕。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也是经济强省,省内拥有广州、东莞、深圳为主的经济集聚板块,香港则以金融见长,广西有边贸优势。其中,广东的制造业以及出口贸易能力与潜力都是一流的,省内产业链密布,产业辐射面极广。在这些强省的环绕下,海南尽管拥有最大的省属海洋面积,但比较难在产业上做大做强。即使有一些特色产业,但在与广东和香港的竞争中也难以脱颖而出。这就使海南的存在感比较低,难以把自身的“比较优势”名片做亮。预计在未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的最新定位能赋予海南更多的制度红利和竞争优势,并由此带来投资的新热潮。

二是海南可供大规模开发的地方少,腹地不足

从省级层面看,海南地理是相对特殊的。海南岛中部为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约占全岛面积的26%,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 米,海拔100-500米的丘陵和海拔100米以下的低平地环绕中央山地呈环形分布,丘陵约占全岛面积14%,低平地约占60%。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海南的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山多平地少的地理特征与全省纬度处于热带的大环境,容易发展特色农业和海洋、山地旅游业,平原地区少则严重制约了高级产业链在海南的集群式布局。这使海南在招商引资进程中,不得不“削足适履”。在各省争取产业落地展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竞争下,对一些产业投资,海南能够争取落地的可能性较低。而海洋经济的投资成本较高,回报周期长,要做出优势并在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中获得竞争力实属不易。

三是南海局势紧张导致海南须在国防与发展中兼顾

制约海南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南海争端。美国及其盟国,时常派遣飞机,军舰或混合编队进入南海,而中国往往要相应地派出飞机或舰船进行跟监,这使本来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最具希望的大省可能成为新的“国防前线”。随着美国号召更多的国家实施“自由航行”,这使中国政府必须在海南布设相应的国防力量,可能会减少经济发展的优势空间。安全要素的崛起将压缩经济要素的空间布局。海南成为中国少有的既要发展陆地经济又要兼顾海权安全的省,这对海南未来发展是一种羁绊。

四是海南省域内科技要素不足,疫情下旅游业竞争力弱化

由于海南本土市场相对狭小,人口总量不高,科技类大型企业较少将其重要的区域总部布设在海南。在海南现有的产业中,更多以地产、农业项目为主。由于本省科技型企业严重偏少,这导致科技要素在推动海南发展上的动力不足。而旅游业,由于受到外省疫情影响,游客锐减,旅游热度受到严重的削弱。

五是海南本省尽管长期拥有制度红利但自主性与进取性不强

海南拥有一流的陆缘和海缘空间,尤其是海洋经济强大的潜力,这是其他沿海省份羡慕不来的。在中央层面,已经制定了不少涉及海南融入全球或区域贸易协定的政策,海南需要进一步将政策走向细分和细化并落实。这需要海南本土政治精英对世界的贸易规范以及趋势有着深刻的洞察力,需要发挥海南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的自主性。然而,现实可能与设计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海南的风景未能使人“流连忘返”,海南的产业链“相对原子化”,海南服务未能匹配其宣传定位。

客观讲,海南经济增长潜力肯定不能依赖有限的土地,运筹好区位以及大海,做深做强中高端服务业是可能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产业政策设计就显得必要。在做足做强旅游经济、热带农业经济、会展经济、奢侈品经济、游艇经济、设计经济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考虑争取国内的产业转移。在中国主要的大城市出现了疫情陷入停工停产的现实下,为了平衡这种不确定性,国内主要公司以及跨国公司正在考虑建设一种“一线城市+”的产业空间分布模式。就地缘而言,海南比广西更具有竞争力,比如,海南拥有一流的“空港经济圈”优势,但海南能否承接这一波产业转移,并将其作为经济新发展的契机?这值得海南相应的机构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现实看,海南如果经营好国内的产业转移并对接好东南亚制造业的腾飞机遇,那背后的大陆腹地都可能成为商业纵深。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设立为海南融入全球自贸体系提供了可能。由于海南陆地少煤少气,这又为海南率先在全国探索实现打造“低碳经济”的海南样本提供了理论上的契机。

随着东南亚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崛起,海南或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桥头堡,这一定位主要表现在,海南在链接中国内陆和东南亚中的绝佳地缘。相应地,海南航运、保税、自贸区的功能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机遇,而这需要相应的法律和规范配套,才能发挥海南区位优势的最大功能。

现实看,海南优势在海缘和空域(如《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开放第七航权实施方案》所提“4小时或8小时空港经济”),不在于传统的农工业而在于与本土优势产业结合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海南未来的发展不仅要面向国内,也要敏锐地把握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抓住机遇,采取特定的产业政策,实现产业链多个细分领域的突破,做大做强特色。在规范上,既然中央政府给予了诸多的优惠政策就充分利用,积极配套好完善的商事法律和仲裁服务。如果把握地好,可以联合广东和香港等强省区引领东南亚甚至南亚的科技与高端制造、服务业发展,或可以重复日本在上世纪70-80年代引领亚洲发展的经典“雁行模式”。

但最大的现实是,海南经济体量有限。在未来可以尝试在以下方面努力。第一,人才培养方面。建设全球自贸港,需要相适应的大量人才,海南自贸港重点支持的产业,目前看,比较缺乏高水平人才。相比香港、广东等自贸区拥有多家世界顶尖大学,海南只有一所211大学——海南大学,且非属国内一流大学。人才随钱走,在没有较成熟的产业链下,不容易吸引高端人才服务海南发展。通过教育集聚效应吸引人才不失为可行之道。对此,海南应加大对大学基础教育的投入,争取较短期培育出国内一流大学,长期则力争让“海南大学”成为国际知名大学。此外,由于在种业、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领域,海南具有其他省市所不具备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府应当支持海南域内大学在这些领域培养出高水平人才。法治建设方面,目前,海南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理念较差,法院、检察机关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不足,律师业也缺乏高质量的法律人才。往后看,与定位极高的自贸港相匹配的法律人才队伍应是人力建设的重点之一。在旅游方面,海南可借鉴巴厘岛经验,深挖海南风土人情,讲好海南和海洋故事,将现代文明和本地特色相结合,用海南传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推动现代文化旅游。在贸易规范建设方面,海南不仅要考虑好自贸港所需的通用性制度,还需针对RCEP的内容做好相应的法律规范调试。未来,如果中国加入CPTPP,则需结合全球贸易自由化大趋势再思考海南的贸易与开放规范,这对海南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注:符棋锋,泰和泰律所合伙人律师,海南省律师协会行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英良,国际产业投资学者。)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