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2-22 09:05
商业与经济

经济崩溃、信心尽失:德国为何从模范生走向衰落?

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表示,规避风险的领导层正阻碍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发展。
德国国旗大众考虑关闭在德工厂,不只是一家车企的危机
Bertrand Benoit


十年前,德国还是一个模范国家。

那时,德国经济不仅经受住了中国崛起的考验,而且还在之后蓬勃发展。在全球政府债务高企的环境下,德国平衡的公共财政脱颖而出。当英国和美国的议员们陷入文化战争时,德国政界人士仍在践行妥协的艺术。

如今,德国已从典范沦落为弃儿。其经济模式失灵、自信心崩溃,政治格局也四分五裂。

这个欧洲昔日的增长引擎已连续两年萎缩,自新冠疫情以来实现的所有复苏成果都丧失殆尽。同期,德国制造业产出下降了约10%,在成本上升和出口下降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德国企业每月裁员数千人。本周日将迎来新一届议会选举,届时极右翼政党的席位可能会翻一番,分裂的中间派可能难以组建稳定的政府。



有一些外部因素造成了这种困境,比如乌克兰战争、美国的保护主义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然而,一些分析师、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是德国政府应对不力。原因就在于保守主义,这里保守主义的定义并非指政治意识形态,而是指倾向于维持现状而非改变、倾向被动反应而不是主动行动、倾向谨慎而非冒险。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带来的弊端。历史学家蒂莫西·加顿·阿什(Timothy Garton Ash)说,只要德国经济还在增长,挺过金融危机和欧元区债务危机,就不会有纠正路线的压力。加顿·阿什著有《家园》(Homelands)一书,该书讲述了过去50年的欧洲历史。

“德国是最后一个醒悟的国家,因为他们曾经做得最好,”他说。“这是对政治、商业以及某种程度上知识精英的批评,因为他们的职责本应是展望未来,预见即将到来的挑战。”

一场能源危机的产生

德国曾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先驱。25年前,德国颁布了第一部宏大的可再生能源法,目标是到2045年实现温室气体中和,比大多数其他国家都要早。

鲜为人知的是,德国在这方面成效甚微。据德国政府称,虽然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下降60%,但当年的大幅下降是源于经济衰退。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数据,如今,德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球和欧盟的平均水平,高于英国和法国,仅略低于中国。此外,根据欧盟官方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德国家庭支付的电价是欧盟最高的。

之所以有这种喜忧参半的结果,原因之一是时任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决定加快推进逐步淘汰核能的计划。这意味着,在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力度的同时,德国需要更多化石燃料,包括煤炭和俄罗斯天然气。

美国和欧洲盟友曾警告德国,它过于依赖俄罗斯。然而,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时,默克尔并没有采取行动改变现状。后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其他地区并开始限制天然气供应,导致价格飙升并迫使柏林方面重启闲置的燃煤电厂,默克尔的继任者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也同样无动于衷。

“共识社会的问题在于,有时共识是错误的,而当共识错误时,就没有纠错机制,”去年年底出版的《完蛋了——德国奇迹的终结》(Kaput —— The End of the German Miracle)一书的作者沃尔夫冈·明肖(Wolfgang Münchau)说,“这与吹哨人社会截然相反。”

在冬季短暂延长使用期限后,德国最后三座核电站于2023年4月关闭,而当时一场能源危机已开始拖累德国经济。

优柔寡断助长大规模移民涌入

2015年,默克尔允许数十万滞留在希腊和匈牙利之间的中东、中亚和非洲寻求庇护者入境,当时许多德国人对此表示欢迎,他们纷纷涌向火车站迎接这些新来者。

这场战后德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涌入潮源于德国政府的优柔寡断。正如《世界报》(Die Welt)副主编罗宾·亚历山大(Robin Alexander)在他2017年出版的《被驱使者》(Die Getriebenen)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根据申根免签旅行区的规定,德国边境已经处于开放状态。随着那些移民到来,默克尔选择不关闭边境。

为什么?因为关闭边境有可能会在法庭上受到挑战,而且边境警察有可能不得不使用武力来保护边境。

“(德国)边境之所以保持开放,不是因为安格拉·默克尔故意决定这样做,也不是因为联邦政府中的任何其他人,”亚历山大写道。“在那个关键时刻,根本没有人愿意为关闭边境承担责任。”

在历史学家、柏林保守派智库Republik21负责人安德烈亚斯·勒德(Andreas Rödder)看来,“默克尔总是善于分析……为什么这样做行不通,为什么那样做不可能,但她不善于找到让事情变得可行的办法。这是一种德国人的态度,但也非常欧洲化。相比之下,美国人更善于尝试新事物,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

随着德国民众对移民的情绪恶化,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lternative for Germany, 简称AfD)的势力不断壮大,历届政府对移民法进行了渐进式修改,但收效甚微。

去年德国登记的庇护申请超过25万份,数量低于2023年,但高于2016年以来其他任何一年。如今,移民的就业率低于德国人,犯罪率却高于德国人。仅联邦政府每年在难民和寻求庇护者福利上的支出就高达300亿欧元(约合314.6亿美元),超过了德国国防预算的一半。

在勒德看来,德国在环境变化时无法调整路线,这从其核能和移民政策中可见一斑,暴露出他所说的自两德统一以来已根深蒂固的“静态世界观”。

他说,在柏林墙倒塌尘埃落定后,德国国内普遍认为世界也已找到稳定状态,德国不再需要改变。

德国汽车企业落后

十年前,特斯拉(Tesla)昂贵的电动汽车引起轰动时,德国汽车业高管作出了两个致命的假设:一是他们在制造汽车方面的专长将转化为电动汽车时代的优势,二是中国将继续消化越来越多的奥迪(Audi)和大众(Volkswagen)汽油车。

德国车企后来发现,制造电动汽车在很大程度上与电池和软件有关,而那些擅长制造活塞和燃油阀的人不一定擅长这些。继特斯拉之后,中国汽车制造商如今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已经超越德国竞争对手,侵蚀了后者的市场份额。



独立汽车行业分析师派珀(Jürgen Pieper)表示:“如果你称霸市场近40年,尤其是在高端领域……那么像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那样从头开始重新思考事情的意愿就不会很高。”

在明肖看来,这说明了德国经济的一个核心弱点:依赖机械工程、化工等模拟技术,德国经济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得益于微调和运气——从欧盟的扩大到中国的崛起,这些都开辟了新的市场和低成本的生产基地。

但这种模式正在落后。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的数据,2023年,德国的专利申请量为13.3万件,不到韩国和日本的一半。德国的大多数专利都集中在机械和工业应用领域,而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即使在今天,(德国)所有的辩论都还是关于如何让制造业重回正轨,将这种模式的寿命再延长10年,”明肖说。“人们谈论的是竞争力,而在美国,人们谈论的是增长。”

掉转船头

德国并非一直都规避风险和抗拒变革。二战后,创新和创业精神席卷德国,到20世纪50年代,德国经济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

德国领导人过去也曾抓住机遇,承担风险。尽管英法两国存在疑虑,但时任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还是力主两德统一。面对创纪录的失业率,时任总理格哈德·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公布了不受欢迎的劳动力市场和福利改革措施,使德国经济走上了20年的增长道路。

加顿·阿什说,如今,“多重特殊利益的积聚,就像船体上的藤壶一样,已经过度不利于变革”,“但这极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总理的个人领导才能。在一个人上任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他会怎么做。”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德国国旗大众考虑关闭在德工厂,不只是一家车企的危机
2025-02-22 09:05
商业与经济

经济崩溃、信心尽失:德国为何从模范生走向衰落?

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表示,规避风险的领导层正阻碍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发展。
Bertrand Benoit


十年前,德国还是一个模范国家。

那时,德国经济不仅经受住了中国崛起的考验,而且还在之后蓬勃发展。在全球政府债务高企的环境下,德国平衡的公共财政脱颖而出。当英国和美国的议员们陷入文化战争时,德国政界人士仍在践行妥协的艺术。

如今,德国已从典范沦落为弃儿。其经济模式失灵、自信心崩溃,政治格局也四分五裂。

这个欧洲昔日的增长引擎已连续两年萎缩,自新冠疫情以来实现的所有复苏成果都丧失殆尽。同期,德国制造业产出下降了约10%,在成本上升和出口下降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德国企业每月裁员数千人。本周日将迎来新一届议会选举,届时极右翼政党的席位可能会翻一番,分裂的中间派可能难以组建稳定的政府。



有一些外部因素造成了这种困境,比如乌克兰战争、美国的保护主义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然而,一些分析师、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是德国政府应对不力。原因就在于保守主义,这里保守主义的定义并非指政治意识形态,而是指倾向于维持现状而非改变、倾向被动反应而不是主动行动、倾向谨慎而非冒险。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带来的弊端。历史学家蒂莫西·加顿·阿什(Timothy Garton Ash)说,只要德国经济还在增长,挺过金融危机和欧元区债务危机,就不会有纠正路线的压力。加顿·阿什著有《家园》(Homelands)一书,该书讲述了过去50年的欧洲历史。

“德国是最后一个醒悟的国家,因为他们曾经做得最好,”他说。“这是对政治、商业以及某种程度上知识精英的批评,因为他们的职责本应是展望未来,预见即将到来的挑战。”

一场能源危机的产生

德国曾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先驱。25年前,德国颁布了第一部宏大的可再生能源法,目标是到2045年实现温室气体中和,比大多数其他国家都要早。

鲜为人知的是,德国在这方面成效甚微。据德国政府称,虽然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下降60%,但当年的大幅下降是源于经济衰退。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数据,如今,德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球和欧盟的平均水平,高于英国和法国,仅略低于中国。此外,根据欧盟官方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德国家庭支付的电价是欧盟最高的。

之所以有这种喜忧参半的结果,原因之一是时任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决定加快推进逐步淘汰核能的计划。这意味着,在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力度的同时,德国需要更多化石燃料,包括煤炭和俄罗斯天然气。

美国和欧洲盟友曾警告德国,它过于依赖俄罗斯。然而,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时,默克尔并没有采取行动改变现状。后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其他地区并开始限制天然气供应,导致价格飙升并迫使柏林方面重启闲置的燃煤电厂,默克尔的继任者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也同样无动于衷。

“共识社会的问题在于,有时共识是错误的,而当共识错误时,就没有纠错机制,”去年年底出版的《完蛋了——德国奇迹的终结》(Kaput —— The End of the German Miracle)一书的作者沃尔夫冈·明肖(Wolfgang Münchau)说,“这与吹哨人社会截然相反。”

在冬季短暂延长使用期限后,德国最后三座核电站于2023年4月关闭,而当时一场能源危机已开始拖累德国经济。

优柔寡断助长大规模移民涌入

2015年,默克尔允许数十万滞留在希腊和匈牙利之间的中东、中亚和非洲寻求庇护者入境,当时许多德国人对此表示欢迎,他们纷纷涌向火车站迎接这些新来者。

这场战后德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涌入潮源于德国政府的优柔寡断。正如《世界报》(Die Welt)副主编罗宾·亚历山大(Robin Alexander)在他2017年出版的《被驱使者》(Die Getriebenen)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根据申根免签旅行区的规定,德国边境已经处于开放状态。随着那些移民到来,默克尔选择不关闭边境。

为什么?因为关闭边境有可能会在法庭上受到挑战,而且边境警察有可能不得不使用武力来保护边境。

“(德国)边境之所以保持开放,不是因为安格拉·默克尔故意决定这样做,也不是因为联邦政府中的任何其他人,”亚历山大写道。“在那个关键时刻,根本没有人愿意为关闭边境承担责任。”

在历史学家、柏林保守派智库Republik21负责人安德烈亚斯·勒德(Andreas Rödder)看来,“默克尔总是善于分析……为什么这样做行不通,为什么那样做不可能,但她不善于找到让事情变得可行的办法。这是一种德国人的态度,但也非常欧洲化。相比之下,美国人更善于尝试新事物,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

随着德国民众对移民的情绪恶化,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lternative for Germany, 简称AfD)的势力不断壮大,历届政府对移民法进行了渐进式修改,但收效甚微。

去年德国登记的庇护申请超过25万份,数量低于2023年,但高于2016年以来其他任何一年。如今,移民的就业率低于德国人,犯罪率却高于德国人。仅联邦政府每年在难民和寻求庇护者福利上的支出就高达300亿欧元(约合314.6亿美元),超过了德国国防预算的一半。

在勒德看来,德国在环境变化时无法调整路线,这从其核能和移民政策中可见一斑,暴露出他所说的自两德统一以来已根深蒂固的“静态世界观”。

他说,在柏林墙倒塌尘埃落定后,德国国内普遍认为世界也已找到稳定状态,德国不再需要改变。

德国汽车企业落后

十年前,特斯拉(Tesla)昂贵的电动汽车引起轰动时,德国汽车业高管作出了两个致命的假设:一是他们在制造汽车方面的专长将转化为电动汽车时代的优势,二是中国将继续消化越来越多的奥迪(Audi)和大众(Volkswagen)汽油车。

德国车企后来发现,制造电动汽车在很大程度上与电池和软件有关,而那些擅长制造活塞和燃油阀的人不一定擅长这些。继特斯拉之后,中国汽车制造商如今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已经超越德国竞争对手,侵蚀了后者的市场份额。



独立汽车行业分析师派珀(Jürgen Pieper)表示:“如果你称霸市场近40年,尤其是在高端领域……那么像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那样从头开始重新思考事情的意愿就不会很高。”

在明肖看来,这说明了德国经济的一个核心弱点:依赖机械工程、化工等模拟技术,德国经济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得益于微调和运气——从欧盟的扩大到中国的崛起,这些都开辟了新的市场和低成本的生产基地。

但这种模式正在落后。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的数据,2023年,德国的专利申请量为13.3万件,不到韩国和日本的一半。德国的大多数专利都集中在机械和工业应用领域,而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即使在今天,(德国)所有的辩论都还是关于如何让制造业重回正轨,将这种模式的寿命再延长10年,”明肖说。“人们谈论的是竞争力,而在美国,人们谈论的是增长。”

掉转船头

德国并非一直都规避风险和抗拒变革。二战后,创新和创业精神席卷德国,到20世纪50年代,德国经济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

德国领导人过去也曾抓住机遇,承担风险。尽管英法两国存在疑虑,但时任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还是力主两德统一。面对创纪录的失业率,时任总理格哈德·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公布了不受欢迎的劳动力市场和福利改革措施,使德国经济走上了20年的增长道路。

加顿·阿什说,如今,“多重特殊利益的积聚,就像船体上的藤壶一样,已经过度不利于变革”,“但这极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总理的个人领导才能。在一个人上任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他会怎么做。”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