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2-14 14:03
艺术风尚

文学:水仙还没开败,就到了玫瑰要涨价的日子

郑静:记得电影热映的那段日子,成衣铺子的旗袍领子也高了三寸。旗袍师傅也问我,是不是要做一身《花样年华》那样的旗袍。
花瓣
郑静


一个春节,我孜孜不倦地服侍着水仙花。隔天给它换水,白天摆在客厅应景,晚上搬到书房。书房朝北,关了空调是家里最冷的房间。水仙花娇嫩,怕热又怕冷,在抽叶打花苞的时候要晒太阳,但又不能晒得太久,否则很容易变成一盘蒜苗,把握好尺度很重要。好在今年的水仙依旧没有辜负我,终于是在小年夜开了第一簇花,到了正月十五,花依旧。

虽没有广州人那么中意年宵花,但在上海人的年货清单里,鲜花总也是少不了的。银柳、水仙是最常见的,外加一把剑兰,白色的银柳打底,配上一些染成红色的,插在瓶子里看着喜庆。银柳有着“把银钱留下”的好寓意,加上它的花期长,所以很适合年节。至于水仙养起来要稍微麻烦些。

冬至左右,花鸟市场里就开始有水仙上市。漳州水仙是出了名的好,家家店铺都会挂在它的牌子。水仙球乍看起来其貌不扬,裹着泥,用“申报纸”包着,一枚枚就那么随意地摆在那。“申报纸”是上海人老派叫法,其实就是指报纸。《申报》曾经是上海滩最早的华文报纸,虽是英国人创办,但由华人主笔。有关希特勒倒台了,大光明上了什么美国电影,上海人曾经都是从《申报》上看到的。所以它就是报纸,就是新闻的代名词。如今《申报》成了历史,连报纸都很难见到。但据说包裹水仙就是报纸好用,它吸水保湿,柔软不容易伤着花球,所以店铺老板们还是坚持用它来包裹水仙,只是如今用的大多是些养生广告纸,上面全是保健品、养生仪器的促销广告。

水仙花球需要雕刻,刻得好,水仙花后期生长的姿态美,花苞多,这是门手艺。有段时间上海中学生的劳技课上,就会学习怎么雕刻水仙花球,想想确实很实用。每到冬天就能帮家里收拾年宵花,一来会节省点花费,铺子里刻好的花球总要贵上一些,二来也是份乐趣。上海爸妈需要孩子的只是份参与感,只要心在家里,至于是生煤炉还是摆弄水仙花,对家来说,都是一样的。

和寓意直白的银柳比起来,水仙要清雅很多。黄庭坚那句“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就算是定了基调,凌波仙子就成了水仙的雅号,诗中它和山巩、梅花是兄弟,是一门清雅高洁之士。在新春的岁朝图中,水仙也常被画进画里,和假山石、灵芝、佛手在一起,是文人喜好的清供摆件,也有着吉庆祥和的寓意。这份好寓意是烟火人家喜欢的,春节时候摆一盆水仙在家里又美又雅致,还有股子淡淡的清香。肉香四溢的烟火气是富足的,但这份冬日里的美也是新年里不可缺少的,它妆点着上海人的客厅,也同样妆点着上海人的面子。

为了春节里的这份颜面,年前要控制好水仙的长势和开花的节奏,要恰好到了大年初一,能开出花来,然后一个春节依次开放。每天看看还有多少花苞藏在叶脉里,算算日子,它能不能撑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元宵节,半个月的水仙花期才算是圆满。若是长势太旺,叶脉窜得过高,很多人家会用根红丝带围下,虽然有些俗气,但终是看起来规整些。所谓家教,很多时候不光是家人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而是家里的一切都是有章法的。问问看,有多少上海孩子就因为毛巾没有挂好,被妈妈从小骂到大。一条毛巾挂的时候要平整,四角对齐,这不但是习惯问题,大人甚至会上纲上线到做人态度,锦绣前程,在上海妈妈心中,连毛巾都挂不平的孩子,到工作岗位上不会优秀。而且这种认知根深蒂固,再怎么解释也没用,在她们的心中这就是真理。

所以水仙也要有水仙的样子,它要亭亭玉立,香远溢清。但有意思的时候,这些苛刻的要求,一旦过了元宵节就立马解除。过了元宵,吃过汤圆,年就算正儿八经的过去了,繁琐的讲究摆在一边,日子照旧。水仙花瓣一天天变得枯萎,直到所有的花都开败,也就到该清理的时候,水仙花盆洗干净收好,等年末再拿出来,水仙花年年有新,而水仙花盆不出意外还是那个,就像这些习俗,总有人一年年守着,也就成了这个城的年味。

早先,爱美的女孩子会偷偷地掐几朵水仙花下来,夹在新课本里做书签。新书的油墨味道混着花香,算是给自己的新学期礼物,加上用压岁钱买的新文具,这种小小的仪式感,让孩子们对新学期充满着期待。唯独让长辈们觉着遗憾的时候,元宵节还没过,孩子们就要开始读书了,有点辛苦。

好在今年开学晚些,过了元宵节还能再歇上几天,孩子们才回学校报到。吃好汤圆,打好兔子灯,再甩几根仙女棒,元宵节把春节的欢娱尽可能地再重温一遍。后面的几天,那就顺理成章地留给寒假作业。元宵是春假假期的尾声,这天过后,再无理由拖欠,躲懒。大人们一边让自己振奋精神好好开工,一边也逐渐恢复昔日的节奏,管教孩子盯作业,数落各种不是。日子就这么周而复始地又开始流转,其实细细想想,不光是春节里的那些讲究是习俗,日常的这些细碎作息,也是生活里的仪式,约定俗成,绵延流转。

在水仙还没开败的日子,各种消息已经开始提醒大家,到玫瑰要涨价的时候了。元宵节后的那个周末是情人节,定花定礼物,是该为这天准备的仪式感。电影院里也早早地竖好了广告牌,2月14日要重映《花样年华》,广告牌上苏丽珍套上了红色分风衣,看不见里面的那身旗袍。25年,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份温婉缠绵,变得有些直接。

2000年,上海梅陇镇广场里的电影院,《花样年华》上映,比香港晚了些日子,也终是等来了。这家影院叫上海环艺电影城,是城里设施新、观影条件好的影院,要比大光明舒服很多,票价也自然好高出已经,年轻人大多会喜欢这里。影院右侧就是美琪大戏院,是家有近百年历史的剧院,想当年鼎盛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放映美国电影。1941年10月15日开幕当天,首映美国片《美月琪花》,剧中三对情侣们在旅途中遇到金钱、机遇和爱情的考验。最后自然是大圆满的结局,情侣们都明确了自己的心意,各自和自己的爱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种看似套路的剧情,对于当时的上海来说,是一种安慰,孤岛里的年轻人,需要爱情来抚慰自己的情感,比起那些激进的文艺作品,爱情的疗愈作用,更直接有效些。

用爱情疗愈生活,用旧日的影片来让大家找回记忆,“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周慕云的疑问,留给了苏丽珍,也同样留给了观众。爱情的记忆里有鲜花有甜蜜,同样有疑惑有酸楚,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五味杂陈,才能让人记住,久久不会忘记。它就像苏丽珍的背影,裹在旗袍里,高高的领子,不给自己多留一点余地的腰身。每一次回眸,她都要扭转身姿,高衣领束缚着她,让她无法轻易地回头,那份妩媚那份美,也就恰好是在这矜持里。

在电影热映的那段日子里,成衣铺子里的旗袍领子也随着高了三寸,做一身《花样年华》里的旗袍,是很多时髦女人的心愿,似乎穿上它,爱情也会随着来了。常给我做旗袍的师傅也问我,是不是要收收腰身,把领子再加高些。我当即拒绝,天晓得,这日子又不是做戏,穿成那样,别说举手投足,连呼吸都要算计,我承受不起。

2001年田壮壮翻拍电影《小城之春》,初期道具组给演员们定制的旗袍全是《花样年华》款,导演看后全盘推翻。他需要那种宽松的,素淡的旗袍,面料柔和轻盈,是当时女孩子可以在家穿着的样子。都是舞台,都是旧时光,都有爱情,可有些情感可以是家常舒缓的,有些就被精致包裹着,永远留在了戏里。

戏里的人在演,戏外的人在看,同哭同笑同哀叹,有时候久了,自己也多少会演起来,但不自知。看一段别人的《花样年华》,自己也演上一折。按旧说法,不出正月也都算年,年节里做作些,就算是把这春节的欢娱再延上些日子。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正月,大概就是岁月中的花样年华。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花瓣
2025-02-14 14:03
艺术风尚

文学:水仙还没开败,就到了玫瑰要涨价的日子

郑静:记得电影热映的那段日子,成衣铺子的旗袍领子也高了三寸。旗袍师傅也问我,是不是要做一身《花样年华》那样的旗袍。
郑静


一个春节,我孜孜不倦地服侍着水仙花。隔天给它换水,白天摆在客厅应景,晚上搬到书房。书房朝北,关了空调是家里最冷的房间。水仙花娇嫩,怕热又怕冷,在抽叶打花苞的时候要晒太阳,但又不能晒得太久,否则很容易变成一盘蒜苗,把握好尺度很重要。好在今年的水仙依旧没有辜负我,终于是在小年夜开了第一簇花,到了正月十五,花依旧。

虽没有广州人那么中意年宵花,但在上海人的年货清单里,鲜花总也是少不了的。银柳、水仙是最常见的,外加一把剑兰,白色的银柳打底,配上一些染成红色的,插在瓶子里看着喜庆。银柳有着“把银钱留下”的好寓意,加上它的花期长,所以很适合年节。至于水仙养起来要稍微麻烦些。

冬至左右,花鸟市场里就开始有水仙上市。漳州水仙是出了名的好,家家店铺都会挂在它的牌子。水仙球乍看起来其貌不扬,裹着泥,用“申报纸”包着,一枚枚就那么随意地摆在那。“申报纸”是上海人老派叫法,其实就是指报纸。《申报》曾经是上海滩最早的华文报纸,虽是英国人创办,但由华人主笔。有关希特勒倒台了,大光明上了什么美国电影,上海人曾经都是从《申报》上看到的。所以它就是报纸,就是新闻的代名词。如今《申报》成了历史,连报纸都很难见到。但据说包裹水仙就是报纸好用,它吸水保湿,柔软不容易伤着花球,所以店铺老板们还是坚持用它来包裹水仙,只是如今用的大多是些养生广告纸,上面全是保健品、养生仪器的促销广告。

水仙花球需要雕刻,刻得好,水仙花后期生长的姿态美,花苞多,这是门手艺。有段时间上海中学生的劳技课上,就会学习怎么雕刻水仙花球,想想确实很实用。每到冬天就能帮家里收拾年宵花,一来会节省点花费,铺子里刻好的花球总要贵上一些,二来也是份乐趣。上海爸妈需要孩子的只是份参与感,只要心在家里,至于是生煤炉还是摆弄水仙花,对家来说,都是一样的。

和寓意直白的银柳比起来,水仙要清雅很多。黄庭坚那句“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就算是定了基调,凌波仙子就成了水仙的雅号,诗中它和山巩、梅花是兄弟,是一门清雅高洁之士。在新春的岁朝图中,水仙也常被画进画里,和假山石、灵芝、佛手在一起,是文人喜好的清供摆件,也有着吉庆祥和的寓意。这份好寓意是烟火人家喜欢的,春节时候摆一盆水仙在家里又美又雅致,还有股子淡淡的清香。肉香四溢的烟火气是富足的,但这份冬日里的美也是新年里不可缺少的,它妆点着上海人的客厅,也同样妆点着上海人的面子。

为了春节里的这份颜面,年前要控制好水仙的长势和开花的节奏,要恰好到了大年初一,能开出花来,然后一个春节依次开放。每天看看还有多少花苞藏在叶脉里,算算日子,它能不能撑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元宵节,半个月的水仙花期才算是圆满。若是长势太旺,叶脉窜得过高,很多人家会用根红丝带围下,虽然有些俗气,但终是看起来规整些。所谓家教,很多时候不光是家人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而是家里的一切都是有章法的。问问看,有多少上海孩子就因为毛巾没有挂好,被妈妈从小骂到大。一条毛巾挂的时候要平整,四角对齐,这不但是习惯问题,大人甚至会上纲上线到做人态度,锦绣前程,在上海妈妈心中,连毛巾都挂不平的孩子,到工作岗位上不会优秀。而且这种认知根深蒂固,再怎么解释也没用,在她们的心中这就是真理。

所以水仙也要有水仙的样子,它要亭亭玉立,香远溢清。但有意思的时候,这些苛刻的要求,一旦过了元宵节就立马解除。过了元宵,吃过汤圆,年就算正儿八经的过去了,繁琐的讲究摆在一边,日子照旧。水仙花瓣一天天变得枯萎,直到所有的花都开败,也就到该清理的时候,水仙花盆洗干净收好,等年末再拿出来,水仙花年年有新,而水仙花盆不出意外还是那个,就像这些习俗,总有人一年年守着,也就成了这个城的年味。

早先,爱美的女孩子会偷偷地掐几朵水仙花下来,夹在新课本里做书签。新书的油墨味道混着花香,算是给自己的新学期礼物,加上用压岁钱买的新文具,这种小小的仪式感,让孩子们对新学期充满着期待。唯独让长辈们觉着遗憾的时候,元宵节还没过,孩子们就要开始读书了,有点辛苦。

好在今年开学晚些,过了元宵节还能再歇上几天,孩子们才回学校报到。吃好汤圆,打好兔子灯,再甩几根仙女棒,元宵节把春节的欢娱尽可能地再重温一遍。后面的几天,那就顺理成章地留给寒假作业。元宵是春假假期的尾声,这天过后,再无理由拖欠,躲懒。大人们一边让自己振奋精神好好开工,一边也逐渐恢复昔日的节奏,管教孩子盯作业,数落各种不是。日子就这么周而复始地又开始流转,其实细细想想,不光是春节里的那些讲究是习俗,日常的这些细碎作息,也是生活里的仪式,约定俗成,绵延流转。

在水仙还没开败的日子,各种消息已经开始提醒大家,到玫瑰要涨价的时候了。元宵节后的那个周末是情人节,定花定礼物,是该为这天准备的仪式感。电影院里也早早地竖好了广告牌,2月14日要重映《花样年华》,广告牌上苏丽珍套上了红色分风衣,看不见里面的那身旗袍。25年,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份温婉缠绵,变得有些直接。

2000年,上海梅陇镇广场里的电影院,《花样年华》上映,比香港晚了些日子,也终是等来了。这家影院叫上海环艺电影城,是城里设施新、观影条件好的影院,要比大光明舒服很多,票价也自然好高出已经,年轻人大多会喜欢这里。影院右侧就是美琪大戏院,是家有近百年历史的剧院,想当年鼎盛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放映美国电影。1941年10月15日开幕当天,首映美国片《美月琪花》,剧中三对情侣们在旅途中遇到金钱、机遇和爱情的考验。最后自然是大圆满的结局,情侣们都明确了自己的心意,各自和自己的爱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种看似套路的剧情,对于当时的上海来说,是一种安慰,孤岛里的年轻人,需要爱情来抚慰自己的情感,比起那些激进的文艺作品,爱情的疗愈作用,更直接有效些。

用爱情疗愈生活,用旧日的影片来让大家找回记忆,“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周慕云的疑问,留给了苏丽珍,也同样留给了观众。爱情的记忆里有鲜花有甜蜜,同样有疑惑有酸楚,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五味杂陈,才能让人记住,久久不会忘记。它就像苏丽珍的背影,裹在旗袍里,高高的领子,不给自己多留一点余地的腰身。每一次回眸,她都要扭转身姿,高衣领束缚着她,让她无法轻易地回头,那份妩媚那份美,也就恰好是在这矜持里。

在电影热映的那段日子里,成衣铺子里的旗袍领子也随着高了三寸,做一身《花样年华》里的旗袍,是很多时髦女人的心愿,似乎穿上它,爱情也会随着来了。常给我做旗袍的师傅也问我,是不是要收收腰身,把领子再加高些。我当即拒绝,天晓得,这日子又不是做戏,穿成那样,别说举手投足,连呼吸都要算计,我承受不起。

2001年田壮壮翻拍电影《小城之春》,初期道具组给演员们定制的旗袍全是《花样年华》款,导演看后全盘推翻。他需要那种宽松的,素淡的旗袍,面料柔和轻盈,是当时女孩子可以在家穿着的样子。都是舞台,都是旧时光,都有爱情,可有些情感可以是家常舒缓的,有些就被精致包裹着,永远留在了戏里。

戏里的人在演,戏外的人在看,同哭同笑同哀叹,有时候久了,自己也多少会演起来,但不自知。看一段别人的《花样年华》,自己也演上一折。按旧说法,不出正月也都算年,年节里做作些,就算是把这春节的欢娱再延上些日子。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正月,大概就是岁月中的花样年华。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