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2-12 06:37
商业与经济

贸易战再升级,对中国的影响几何?

2025年2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的关税。
制造钢铁贸易战再升级,对中国的影响几何?
王衍行


贸易战的“新战火”再燃

2025年2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的关税,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升级,也预示着全球贸易格局可能发生新的剧烈震荡。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此举无疑增加了其钢铁和铝产品的出口压力,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涉及产业链、市场竞争力及全球经济秩序的深远影响。

美国关税新政的动机: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决策并非突发奇想,而是长期以来“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的延续。此次加征钢铝关税主要出于以下三方面考量:

1. 提振本土制造业

美国的钢铁行业长期面临产能过剩、市场份额被外国产品侵蚀的问题。尽管此前已有针对钢铝产品的关税措施,但美国本土钢厂的产能利用率仍然下降。新关税试图通过提高进口成本来迫使企业更多采购本土钢铁,振兴美国制造业。

2. 贸易逆差压力与选民政治

钢铁和铝行业是美国蓝领工人高度集中的领域,而蓝领群体是特朗普选民的基本盘。2024年大选期间,特朗普承诺要进一步保护制造业工人,并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此番关税加码,既是兑现竞选承诺,也是对支持者的反馈。

3. 试图迫使贸易伙伴妥协

特朗普政府宣称,关税政策不仅针对中国,也包括日本、欧盟等贸易伙伴。通过全方位施压,美国试图逼迫各国在贸易谈判中作出让步,接受更多美国商品并降低自身关税壁垒。

4. 安内之举

特朗普政府这次采用了“安内必先攘外”的非常规策略。这一利于策略:削减美国的财政赤字,从而为对美国国内的减税法案铺路。利用关税增收也是题中之义,譬如,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应从三个视角理解美国关税的目标,一是纠正不公平贸易,二是增加关税收入,三是用于国内政策谈判,包括芬太尼和移民问题。

中国钢铝产业的困境:雪上加霜还是浴火重生?

美国市场虽然不是中国钢铁和铝产品的最大出口地,但仍是重要市场之一。特朗普的新关税措施可能对中国相关产业造成以下影响:

1.直接冲击:出口市场受限,价格竞争力下降

美国关税提升后,中国钢铁和铝产品的出口价格将大幅上升,导致美国买家增加对本土供应的依赖。短期内,中国相关企业可能面临订单减少,甚至被迫退出美国市场。根据美国政府和美国钢铁协会(AISI)的数据,美国钢铁进口的前三大来源国分别是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其次是韩国和越南。美国对铝进口依赖大,约50%的铝来自国外,其中加拿大是最大供应国,2023年,加拿大对美铝出口量达320万吨,是排名其后的九个国家出口总量的两倍,阿联酋和中国分别位列第二(34.7万吨)、第三(22.3万吨)。加拿大出口原铝占美国2024年前11个月进口总额的79%。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美国的钢材出口这几年一直是下降的趋势,目前对美国的直接出口量占国内总出口量的比重不大,大概只有不到1%。2023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钢材总计仅有81.5万吨,而同年中国出口钢铁总数高达9500万吨。2024年,中国出口至美国钢材量为89万吨,占比钢材出口总量只有0.8%。

2. 产业链传导效应:国内钢铝市场承压

钢铁和铝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原材料,涉及汽车、建筑、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美国市场受限后,过剩产能可能向国内市场回流,加剧国内价格战,影响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尤其是民营钢企,因抗风险能力较弱,可能首当其冲。

3. 可能引发全球贸易链调整

美国的关税政策会影响全球钢铝供应链的布局。例如,中国的企业可能被迫向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拓展。长远来看,全球贸易格局或因美国的保护主义而发生深刻调整。

中国如何破局?三大应对之策

面对美国的贸易壁垒,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灵活应对策略,以降低负面影响并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1. 诉诸WTO,反制不公平贸易壁垒

美国此举明显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公平竞争原则。中国可以联合其他受影响国家(如欧盟、日本)向WTO提起申诉,要求美国撤销不合理关税。同时,也可以利用WTO框架下的反制措施,提高对美相关商品的关税,以形成对等压力。

2. 调整市场结构,加快“出口转内销”与“市场多元化”

短期来看,中国可以引导企业拓展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同时消化部分钢铝过剩产能。

3. 提升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摆脱“低端出口”困境

中国钢铁和铝行业长期以来以低成本竞争为主,但未来需要加快向高端制造迈进,如发展高端合金、智能制造等领域。美国市场的封锁反而可以倒逼企业加速转型,提高附加值,以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美国能否得偿所愿?

特朗普政府的钢铝关税政策,短期内可能会对中国、日本、欧盟等国形成一定压力,但从长期来看,美国自身的制造业未必能真正受益。原因如下:

1. 美国本土钢铝成本上升,制造业或受反噬

加征关税后,美国本土钢铝产品价格上涨,这将提高汽车、建筑、家电等行业的生产成本,最终导致消费者承担更高的价格。这与特朗普“降低制造成本、促进就业”的目标背道而驰。

2. 贸易伙伴的反制措施将加剧贸易战风险

面对美国的关税壁垒,中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可能采取报复性关税,例如对美国的大豆、飞机、半导体等商品加征关税。届时,全球贸易战升级,美国自身也难以独善其身。

3. 全球供应链重构,削弱美国的长期竞争力

关税战将迫使各国寻找替代市场和供应链,长期来看,美国企业可能面临原材料供应短缺、成本上升的挑战,甚至导致部分生产链条外迁,削弱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4. 美国的“相机决策”与灵活应对

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对进入美国的钢铁征收25%的关税,对铝征收10%的关税,但后来给予加拿大、墨西哥、欧盟和英国等几个贸易伙伴免税配额。这次,美国也有可能“如法炮制”。

钢铝关税战,中国迎难而上

特朗普政府的钢铝关税政策无疑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又一升级,对中国相关行业造成直接冲击。但历史证明,每一次危机也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契机。从短期来看,中国必须采取灵活应对措施,积极拓展新市场,推动产业升级。从长期来看,全球贸易格局将因美国的保护主义发生深远变化,更大的担忧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而中国若能在危机中寻求转型,将有机会在未来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未来最重要且答案未知的问题

昨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事的态度是:“我要强调的是,搞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这个回答言简意赅。

问题是:第一、在保护主义之下,如何寻找出路?第二、谁是最大的输家?

这是世界级别的难题。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制造钢铁贸易战再升级,对中国的影响几何?
2025-02-12 06:37
商业与经济

贸易战再升级,对中国的影响几何?

2025年2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的关税。
王衍行


贸易战的“新战火”再燃

2025年2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的关税,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升级,也预示着全球贸易格局可能发生新的剧烈震荡。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此举无疑增加了其钢铁和铝产品的出口压力,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涉及产业链、市场竞争力及全球经济秩序的深远影响。

美国关税新政的动机: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决策并非突发奇想,而是长期以来“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的延续。此次加征钢铝关税主要出于以下三方面考量:

1. 提振本土制造业

美国的钢铁行业长期面临产能过剩、市场份额被外国产品侵蚀的问题。尽管此前已有针对钢铝产品的关税措施,但美国本土钢厂的产能利用率仍然下降。新关税试图通过提高进口成本来迫使企业更多采购本土钢铁,振兴美国制造业。

2. 贸易逆差压力与选民政治

钢铁和铝行业是美国蓝领工人高度集中的领域,而蓝领群体是特朗普选民的基本盘。2024年大选期间,特朗普承诺要进一步保护制造业工人,并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此番关税加码,既是兑现竞选承诺,也是对支持者的反馈。

3. 试图迫使贸易伙伴妥协

特朗普政府宣称,关税政策不仅针对中国,也包括日本、欧盟等贸易伙伴。通过全方位施压,美国试图逼迫各国在贸易谈判中作出让步,接受更多美国商品并降低自身关税壁垒。

4. 安内之举

特朗普政府这次采用了“安内必先攘外”的非常规策略。这一利于策略:削减美国的财政赤字,从而为对美国国内的减税法案铺路。利用关税增收也是题中之义,譬如,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应从三个视角理解美国关税的目标,一是纠正不公平贸易,二是增加关税收入,三是用于国内政策谈判,包括芬太尼和移民问题。

中国钢铝产业的困境:雪上加霜还是浴火重生?

美国市场虽然不是中国钢铁和铝产品的最大出口地,但仍是重要市场之一。特朗普的新关税措施可能对中国相关产业造成以下影响:

1.直接冲击:出口市场受限,价格竞争力下降

美国关税提升后,中国钢铁和铝产品的出口价格将大幅上升,导致美国买家增加对本土供应的依赖。短期内,中国相关企业可能面临订单减少,甚至被迫退出美国市场。根据美国政府和美国钢铁协会(AISI)的数据,美国钢铁进口的前三大来源国分别是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其次是韩国和越南。美国对铝进口依赖大,约50%的铝来自国外,其中加拿大是最大供应国,2023年,加拿大对美铝出口量达320万吨,是排名其后的九个国家出口总量的两倍,阿联酋和中国分别位列第二(34.7万吨)、第三(22.3万吨)。加拿大出口原铝占美国2024年前11个月进口总额的79%。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美国的钢材出口这几年一直是下降的趋势,目前对美国的直接出口量占国内总出口量的比重不大,大概只有不到1%。2023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钢材总计仅有81.5万吨,而同年中国出口钢铁总数高达9500万吨。2024年,中国出口至美国钢材量为89万吨,占比钢材出口总量只有0.8%。

2. 产业链传导效应:国内钢铝市场承压

钢铁和铝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原材料,涉及汽车、建筑、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美国市场受限后,过剩产能可能向国内市场回流,加剧国内价格战,影响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尤其是民营钢企,因抗风险能力较弱,可能首当其冲。

3. 可能引发全球贸易链调整

美国的关税政策会影响全球钢铝供应链的布局。例如,中国的企业可能被迫向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拓展。长远来看,全球贸易格局或因美国的保护主义而发生深刻调整。

中国如何破局?三大应对之策

面对美国的贸易壁垒,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灵活应对策略,以降低负面影响并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1. 诉诸WTO,反制不公平贸易壁垒

美国此举明显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公平竞争原则。中国可以联合其他受影响国家(如欧盟、日本)向WTO提起申诉,要求美国撤销不合理关税。同时,也可以利用WTO框架下的反制措施,提高对美相关商品的关税,以形成对等压力。

2. 调整市场结构,加快“出口转内销”与“市场多元化”

短期来看,中国可以引导企业拓展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同时消化部分钢铝过剩产能。

3. 提升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摆脱“低端出口”困境

中国钢铁和铝行业长期以来以低成本竞争为主,但未来需要加快向高端制造迈进,如发展高端合金、智能制造等领域。美国市场的封锁反而可以倒逼企业加速转型,提高附加值,以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美国能否得偿所愿?

特朗普政府的钢铝关税政策,短期内可能会对中国、日本、欧盟等国形成一定压力,但从长期来看,美国自身的制造业未必能真正受益。原因如下:

1. 美国本土钢铝成本上升,制造业或受反噬

加征关税后,美国本土钢铝产品价格上涨,这将提高汽车、建筑、家电等行业的生产成本,最终导致消费者承担更高的价格。这与特朗普“降低制造成本、促进就业”的目标背道而驰。

2. 贸易伙伴的反制措施将加剧贸易战风险

面对美国的关税壁垒,中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可能采取报复性关税,例如对美国的大豆、飞机、半导体等商品加征关税。届时,全球贸易战升级,美国自身也难以独善其身。

3. 全球供应链重构,削弱美国的长期竞争力

关税战将迫使各国寻找替代市场和供应链,长期来看,美国企业可能面临原材料供应短缺、成本上升的挑战,甚至导致部分生产链条外迁,削弱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4. 美国的“相机决策”与灵活应对

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对进入美国的钢铁征收25%的关税,对铝征收10%的关税,但后来给予加拿大、墨西哥、欧盟和英国等几个贸易伙伴免税配额。这次,美国也有可能“如法炮制”。

钢铝关税战,中国迎难而上

特朗普政府的钢铝关税政策无疑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又一升级,对中国相关行业造成直接冲击。但历史证明,每一次危机也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契机。从短期来看,中国必须采取灵活应对措施,积极拓展新市场,推动产业升级。从长期来看,全球贸易格局将因美国的保护主义发生深远变化,更大的担忧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而中国若能在危机中寻求转型,将有机会在未来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未来最重要且答案未知的问题

昨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事的态度是:“我要强调的是,搞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这个回答言简意赅。

问题是:第一、在保护主义之下,如何寻找出路?第二、谁是最大的输家?

这是世界级别的难题。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