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1-17 09:42
社会与生活

免签政策背后,民间态度需要脱敏

刘远举:旅游是服务业,是服务他人,狭隘的自豪感是容纳不了旅游服务业的。“一定要压过对方”,不是待客之道,这是赶客,不是迎客。
免签政策背后,民间态度需要脱敏
刘远举


这几天,上海武康路仿若变成了豪车的 “秀场”,据说500万都不配停车,还有浙江赶来的。这是因为最近免签政策后,很多韩国人到上海玩,说上海豪车少,于是就有了这一幕。

最近的确很多韩国人来上海玩。

韩国旅游电商平台(Interpark Tour)统计数据也显示,在中国宣布对韩国免签政策的2024年11月,赴华旅游的旅游套餐预订量比10月份增长了104.8%,预订人数增长了86.7%。携程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入境中国的人数同比增长157%,韩国入境游客订单量同比增长145%,热门目的地前五名分别为上海市、青岛市、北京市、广州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周五下班飞上海”成为韩国旅客的常态。据上海海关统计,2024年12月,上海浦东机场口岸进出境韩国籍游客超13万人次。

但豪车为国炸街,绝不是什么代表国家出战。武康路的韩国游客只是少数,大多是中国人。这无非是借着针锋相对韩国人的名义,向老百姓炫耀。只不过,在爱国的名义下,被炫耀的人,拍手叫好。

炫富其实只是小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这背后的民间民族心态,会对免签等负面政策造成潜在的影响。

一、

2024年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宣布进一步放宽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截至2024年12月17日,中国已同25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对38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对54个国家实施过境免签政策。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政策适用口岸总数从原有的39个增加至60个,适用省份总数从19个增加至24个。

2024年前11个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2921.8万人次,同比增长86.2%;其中,通过免签入境17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有力带动旅游、交通、餐饮等产业发展。

对外国人的免签政策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政策。首先它能促进友谊和理解。旅行本身就促进交流,产生善意、理解。从经济角度,免签带来的旅游客流和消费意义非常大。

入境旅游属于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出口,不仅是国家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增加财富的重要来源。入境旅游相当于是服务业出口,比起制造业,它不仅利润更大,而且留在中国的利润更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

出口有一个出口国内增加值(Domestic Value Added,DVA)的概念,它表示了一个国家从生产到出口所增加的价值,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劳动力成本等,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产生的利润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中国企业出口增加值占出口比重约为30%。这就是说中国大量出口中只有约30%的价值由中国获得,剩余70%的价值均属于国外。

入境游这样的服务业出口,主要是由低技术劳动构成的服务业,本国增加值占比远大于制造业。比如给外国人做一顿饭,表演一个节目,一个纯手工的特色工艺品,几乎100%由国内创造,由当地人获得。入境游游客吃一顿饭,花300元,可能相当于出口3000元。在中国外贸承压的情况下,发挥入境游的作用,可谓非常重要。如果有2.1万亿的入境游出口额,带来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相当于三倍的制造业出口,那么,就相当于6万亿的制造业出口。这个数目,已经不是一个补充,而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独立的出口行业了。

二、

单方面免签政策,最初其实触动了中国社会底层舆论中敏感的民族自尊心问题,引发了一些质疑。这些观念认为,免签应该是对等的。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每个国家都会用签证挡住非法滞留的人,而非法滞留的人往往都源于经济比目的地国差的国家。客观地说,中国和发达国家在人均经济指标上仍然存在差距,单方面的免签正是基于这个经济因素。有免签制度,或者单向免签并不代表着国家低人一等。

政府相关部门有定力,免签政策已经顺利地度过了这一关。但在这一关之后,还有很多心态上、观念上的问题,需要解决。

毋庸讳言,在中国的网络媒体上,长期存在对其他国家国民的负面态度。比如,在此次豪车炸街的同时,还有一些人认为韩国人吃不起水果,说要抱着一个西瓜去武康路,蹲路边看韩国人。这种舆论,这种风气,对中国当下推行的免签政策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

一方面,展示豪车,以金钱论贵贱,不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也不会得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认同,相反只会留下负面印象。这些印象又必然会传递到本国民众中,影响他们来中国旅游的意愿。

另一方面,旅游是服务业,是服务他人,狭隘的自豪感是容纳不了旅游服务业的。“一定要压过对方”,不是待客之道,这是赶客,不是迎客。更何况,实事求是地说,要压过对方,也是很难达到的。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此次开放免签的国家多是发达国家。中国的少数富豪可以去比,但普通中国人是比不过的。

现在外国的社交媒体上,关于中国旅行的帖子很多,多数都是正面热赞中国的,中国网友也热赞这些帖子。但随着免签深入,时间延长,范围扩大,更多人会深入中国腹地。假如韩国人走偏了,偏离南京东路500米,发现棚户区,或者一个美国人深入中国腹地,发现那里的人收入很低,又该怎么办呢?

如果抱着一定要比下去的心态,但又比不过,心态上就会抗拒,就会一点就燃,闹出大舆情,进而有可能从网络外溢到现实,发生各种“黑天鹅”事件。

于是,他国游客的负面印象,和少数中国人的抗拒心态,就会慢慢从两方面同时抑制来华旅游的趋势。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民间意识需要脱敏。毕竟,敏感的主人是不适合接待五湖四海、各色各异的客人的。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免签政策背后,民间态度需要脱敏
2025-01-17 09:42
社会与生活

免签政策背后,民间态度需要脱敏

刘远举:旅游是服务业,是服务他人,狭隘的自豪感是容纳不了旅游服务业的。“一定要压过对方”,不是待客之道,这是赶客,不是迎客。
刘远举


这几天,上海武康路仿若变成了豪车的 “秀场”,据说500万都不配停车,还有浙江赶来的。这是因为最近免签政策后,很多韩国人到上海玩,说上海豪车少,于是就有了这一幕。

最近的确很多韩国人来上海玩。

韩国旅游电商平台(Interpark Tour)统计数据也显示,在中国宣布对韩国免签政策的2024年11月,赴华旅游的旅游套餐预订量比10月份增长了104.8%,预订人数增长了86.7%。携程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入境中国的人数同比增长157%,韩国入境游客订单量同比增长145%,热门目的地前五名分别为上海市、青岛市、北京市、广州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周五下班飞上海”成为韩国旅客的常态。据上海海关统计,2024年12月,上海浦东机场口岸进出境韩国籍游客超13万人次。

但豪车为国炸街,绝不是什么代表国家出战。武康路的韩国游客只是少数,大多是中国人。这无非是借着针锋相对韩国人的名义,向老百姓炫耀。只不过,在爱国的名义下,被炫耀的人,拍手叫好。

炫富其实只是小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这背后的民间民族心态,会对免签等负面政策造成潜在的影响。

一、

2024年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宣布进一步放宽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截至2024年12月17日,中国已同25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对38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对54个国家实施过境免签政策。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政策适用口岸总数从原有的39个增加至60个,适用省份总数从19个增加至24个。

2024年前11个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2921.8万人次,同比增长86.2%;其中,通过免签入境17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有力带动旅游、交通、餐饮等产业发展。

对外国人的免签政策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政策。首先它能促进友谊和理解。旅行本身就促进交流,产生善意、理解。从经济角度,免签带来的旅游客流和消费意义非常大。

入境旅游属于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出口,不仅是国家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增加财富的重要来源。入境旅游相当于是服务业出口,比起制造业,它不仅利润更大,而且留在中国的利润更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

出口有一个出口国内增加值(Domestic Value Added,DVA)的概念,它表示了一个国家从生产到出口所增加的价值,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劳动力成本等,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产生的利润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中国企业出口增加值占出口比重约为30%。这就是说中国大量出口中只有约30%的价值由中国获得,剩余70%的价值均属于国外。

入境游这样的服务业出口,主要是由低技术劳动构成的服务业,本国增加值占比远大于制造业。比如给外国人做一顿饭,表演一个节目,一个纯手工的特色工艺品,几乎100%由国内创造,由当地人获得。入境游游客吃一顿饭,花300元,可能相当于出口3000元。在中国外贸承压的情况下,发挥入境游的作用,可谓非常重要。如果有2.1万亿的入境游出口额,带来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相当于三倍的制造业出口,那么,就相当于6万亿的制造业出口。这个数目,已经不是一个补充,而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独立的出口行业了。

二、

单方面免签政策,最初其实触动了中国社会底层舆论中敏感的民族自尊心问题,引发了一些质疑。这些观念认为,免签应该是对等的。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每个国家都会用签证挡住非法滞留的人,而非法滞留的人往往都源于经济比目的地国差的国家。客观地说,中国和发达国家在人均经济指标上仍然存在差距,单方面的免签正是基于这个经济因素。有免签制度,或者单向免签并不代表着国家低人一等。

政府相关部门有定力,免签政策已经顺利地度过了这一关。但在这一关之后,还有很多心态上、观念上的问题,需要解决。

毋庸讳言,在中国的网络媒体上,长期存在对其他国家国民的负面态度。比如,在此次豪车炸街的同时,还有一些人认为韩国人吃不起水果,说要抱着一个西瓜去武康路,蹲路边看韩国人。这种舆论,这种风气,对中国当下推行的免签政策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

一方面,展示豪车,以金钱论贵贱,不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也不会得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认同,相反只会留下负面印象。这些印象又必然会传递到本国民众中,影响他们来中国旅游的意愿。

另一方面,旅游是服务业,是服务他人,狭隘的自豪感是容纳不了旅游服务业的。“一定要压过对方”,不是待客之道,这是赶客,不是迎客。更何况,实事求是地说,要压过对方,也是很难达到的。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此次开放免签的国家多是发达国家。中国的少数富豪可以去比,但普通中国人是比不过的。

现在外国的社交媒体上,关于中国旅行的帖子很多,多数都是正面热赞中国的,中国网友也热赞这些帖子。但随着免签深入,时间延长,范围扩大,更多人会深入中国腹地。假如韩国人走偏了,偏离南京东路500米,发现棚户区,或者一个美国人深入中国腹地,发现那里的人收入很低,又该怎么办呢?

如果抱着一定要比下去的心态,但又比不过,心态上就会抗拒,就会一点就燃,闹出大舆情,进而有可能从网络外溢到现实,发生各种“黑天鹅”事件。

于是,他国游客的负面印象,和少数中国人的抗拒心态,就会慢慢从两方面同时抑制来华旅游的趋势。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民间意识需要脱敏。毕竟,敏感的主人是不适合接待五湖四海、各色各异的客人的。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