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12-24 19:35
金融

全球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遭遇退出困局

世界最大的那些私募股权投资集团将所投中国公司出售或上市的交易在今年创下零的纪录,这是至少10年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
朱光耀:中美经济对比,为什么还要看名义GDP?
凯•威金斯香港,韩乐上海报道


今年,世界各大私募股权投资集团无法将它们在中国投资的公司予以出售或上市,政府整顿首次公开发行(IPO)以及经济放缓导致外国投资者的资本被困在了这个国家。

根据Dealogic的数据,在拥有在华业务的前十大全球私募股权投资集团中,没有哪一家留下了在今年内将一家中国公司上市或者通过并购交易售空所持股权的记录。

这是至少10年来头一个出现这种情况的年份,尽管自从2021年中国出台限制企业上市能力的新规以后,私募股权投资集团退出投资的步伐就出现了放缓。

能否将所投公司出售或上市对收购集团很重要,它们通常在收购公司后的三到五年内完成退出,目的是为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以及其他提供资金的机构带来回报。

难以将所投公司出售或上市,实际上导致那些投资机构的资金被锁死,使得未来回报存在不确定性。

“PE投资者的圈子中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认为中国也许不像人们曾经以为的那样具有系统可投资性,”香港私募股权投资集团开源资本(Kaiyuan Capital)首席投资官陆修泉(Brock Silvers)表示。

他表示,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中国正面临着“退出策略在多方面被削弱”的情况,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放缓和国内监管压力。

过去20年里,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许多私募股权投资集团纷纷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扩张业务。全球养老基金及其他机构将大把资金投向这个国家,希望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分一杯羹。

Dealogic的数据显示,上述的前十大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过去10年里总共在中国投资了1370亿美元,但退出的总额仅为380亿美元。这些集团自2022年年初以来在中国做出的新投资仅为50亿美元。

在全球范围内,收购集团退出投资的步伐也一直在放缓。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的一份报告,今年上半年总退出额下降了26%。

但是,从中国投资中退出的步伐却是陷入了停滞。这使得一些把资金配置给私募股权投资集团的养老基金对中国敞口抱着更为谨慎的态度。

“理论上,你现在(在中国)可以便宜买入,但你需要问清楚,如果你无法退出,或者如果你必须更久地持有投资,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某大型养老基金的一位私募市场专家说道,该养老基金目前没有在中国投资。

一家会把资金投给私募股权基金的大型投资集团的一位高管表示,对于中国,他们“预计至少两三年内不会有大量的退出交易”。

这些数据涵盖了黑石集团(Blackstone)、KKR、CVC、TPG、华平投资(Warburg Pincus)、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贝恩资本(Bain Capital)、殷拓(EQT)、安宏资本(Advent International)和阿波罗(Apollo),这是过去十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筹资规模计10家最大的收购集团,不包括那些没有在中国进行交易的集团。该数据不包括黑石集团的房地产交易。

私募股权公司有时会在不披露的情况下买卖公司,数据中可能遗漏任何此类退出。这些公司均不予置评。

除中美关系紧张和中国经济放缓外,套现困难一直是阻碍国际收购集团在中国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

原霸菱亚洲(Barings Private Equity Asia)创始人庄佳诚(Jean Salata)今年6月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中国交易“门槛高”的原因之一是投资者所问的:“5年后这些投资获得流动性有多容易?”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的殷拓集团于2022年收购了霸菱亚洲。

外国收购集团过去常常依靠让中国企业在美国或其他国家上市,以便在几年后退出投资。但自2021年打车应用滴滴(DiDi)在纽约首次公开发行(IPO)后遭到打击以来,北京方面对境外上市实施了新的限制。此后上市活动明显放缓。

截至11月底,今年中国境内IPO总额仅为70亿美元,去年为460亿美元——这已经是2019年以来的最低值。

在这一打压下,收购集团不得不寻找其他选择,比如将所持股份出售给国内和跨国公司以及其他收购集团。但海外买家有时并不情愿,部分原因是美国对中国内地的政治审查更加严格。

去年,凯雷将其持有的麦当劳(McDonald’s)中国业务的少数股权卖回给了这家美国快餐零售商,这也是这10家公司近期为数不多的退出案例之一。

在新冠疫情爆发前的中国经济繁荣时期,有数十宗通过上市和并购实现退出的案例,外国私募股权在推动中国内地投资活动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执行官苏德巍(David Solomon)11月在香港的一次会议上表示,投资者对在中国部署资金“主要持观望态度”,原因之一是“资金一直很难撤出”。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朱光耀:中美经济对比,为什么还要看名义GDP?
2024-12-24 19:35
金融

全球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遭遇退出困局

世界最大的那些私募股权投资集团将所投中国公司出售或上市的交易在今年创下零的纪录,这是至少10年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
凯•威金斯香港,韩乐上海报道


今年,世界各大私募股权投资集团无法将它们在中国投资的公司予以出售或上市,政府整顿首次公开发行(IPO)以及经济放缓导致外国投资者的资本被困在了这个国家。

根据Dealogic的数据,在拥有在华业务的前十大全球私募股权投资集团中,没有哪一家留下了在今年内将一家中国公司上市或者通过并购交易售空所持股权的记录。

这是至少10年来头一个出现这种情况的年份,尽管自从2021年中国出台限制企业上市能力的新规以后,私募股权投资集团退出投资的步伐就出现了放缓。

能否将所投公司出售或上市对收购集团很重要,它们通常在收购公司后的三到五年内完成退出,目的是为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以及其他提供资金的机构带来回报。

难以将所投公司出售或上市,实际上导致那些投资机构的资金被锁死,使得未来回报存在不确定性。

“PE投资者的圈子中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认为中国也许不像人们曾经以为的那样具有系统可投资性,”香港私募股权投资集团开源资本(Kaiyuan Capital)首席投资官陆修泉(Brock Silvers)表示。

他表示,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中国正面临着“退出策略在多方面被削弱”的情况,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放缓和国内监管压力。

过去20年里,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许多私募股权投资集团纷纷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扩张业务。全球养老基金及其他机构将大把资金投向这个国家,希望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分一杯羹。

Dealogic的数据显示,上述的前十大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过去10年里总共在中国投资了1370亿美元,但退出的总额仅为380亿美元。这些集团自2022年年初以来在中国做出的新投资仅为50亿美元。

在全球范围内,收购集团退出投资的步伐也一直在放缓。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的一份报告,今年上半年总退出额下降了26%。

但是,从中国投资中退出的步伐却是陷入了停滞。这使得一些把资金配置给私募股权投资集团的养老基金对中国敞口抱着更为谨慎的态度。

“理论上,你现在(在中国)可以便宜买入,但你需要问清楚,如果你无法退出,或者如果你必须更久地持有投资,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某大型养老基金的一位私募市场专家说道,该养老基金目前没有在中国投资。

一家会把资金投给私募股权基金的大型投资集团的一位高管表示,对于中国,他们“预计至少两三年内不会有大量的退出交易”。

这些数据涵盖了黑石集团(Blackstone)、KKR、CVC、TPG、华平投资(Warburg Pincus)、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贝恩资本(Bain Capital)、殷拓(EQT)、安宏资本(Advent International)和阿波罗(Apollo),这是过去十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筹资规模计10家最大的收购集团,不包括那些没有在中国进行交易的集团。该数据不包括黑石集团的房地产交易。

私募股权公司有时会在不披露的情况下买卖公司,数据中可能遗漏任何此类退出。这些公司均不予置评。

除中美关系紧张和中国经济放缓外,套现困难一直是阻碍国际收购集团在中国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

原霸菱亚洲(Barings Private Equity Asia)创始人庄佳诚(Jean Salata)今年6月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中国交易“门槛高”的原因之一是投资者所问的:“5年后这些投资获得流动性有多容易?”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的殷拓集团于2022年收购了霸菱亚洲。

外国收购集团过去常常依靠让中国企业在美国或其他国家上市,以便在几年后退出投资。但自2021年打车应用滴滴(DiDi)在纽约首次公开发行(IPO)后遭到打击以来,北京方面对境外上市实施了新的限制。此后上市活动明显放缓。

截至11月底,今年中国境内IPO总额仅为70亿美元,去年为460亿美元——这已经是2019年以来的最低值。

在这一打压下,收购集团不得不寻找其他选择,比如将所持股份出售给国内和跨国公司以及其他收购集团。但海外买家有时并不情愿,部分原因是美国对中国内地的政治审查更加严格。

去年,凯雷将其持有的麦当劳(McDonald’s)中国业务的少数股权卖回给了这家美国快餐零售商,这也是这10家公司近期为数不多的退出案例之一。

在新冠疫情爆发前的中国经济繁荣时期,有数十宗通过上市和并购实现退出的案例,外国私募股权在推动中国内地投资活动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执行官苏德巍(David Solomon)11月在香港的一次会议上表示,投资者对在中国部署资金“主要持观望态度”,原因之一是“资金一直很难撤出”。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