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10-09 08:41
社会与生活

教育:能用AI高效学习的时代,为何还要写到手指变形?

徐海娜:我们需要停一停,想一想,孩子们花在教室里那么多时间,是否学到了真正有用的东西。这些其实无关科技,而是源于观念。
大学生学习教育:「阶层复制」一个高校老师看见的精英家庭教育
徐海娜


最近几年,从中国涌入新加坡的小留学生特别多。新加坡的政府学校多了不少中国孩子,私立学校也越办越多,其中一些国际学校还特别针对中国学生进行了扩招和扩建。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学费昂贵,政府学校又学额有限,不容易考进去,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把孩子送来新加坡上学呢?

我从很多陪读妈妈那里了解到,大多是为了逃避国内“内卷”的教育环境。这种“内卷”到底有多严重?全国各地越来越多学校,模仿衡水中学的“超级中学”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直到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场中学生的摄影展,我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西安交大附属中学刚毕业的高三学生乔飞尔的《塑形:手指证件照》摄影展览,曾在网络上红极一时。展览中,117位同学因为长期握笔而起茧子或变形鼓包的中指照片,引起了很多共鸣和讨论,甚至有人说“没有中指不变形的中国人”。我也是在中国接受的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几十年过去了,我的右手中指第一指节仍有一个鼓起的包。右手中指的变形,并没有因为我学校毕业后很少用笔写字而改变,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痊愈。看到这些照片,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的中指,但这只是我们的教育在我们的身体上留下的印记,那么心理上的呢?有一次,我回国,睡梦中惊醒,全身大汗,原来我梦到我考试临头却完全没有复习。我问了其他人,在工作多年之后,还会做这种关于考试的噩梦吗?“对,永远的噩梦!”他们这样回答我,原来我不是一个人。我又上网去看,网上早就有以《毕业10年,我为什么还会梦见高考?》、《我花了几十年,终于摆脱高考的噩梦》、《多年后无数中年人还是会被高考吓醒》、《大家有做过参加考试的噩梦吗?》等为题的报道或评论。

最近,我还在网上看到有的学校要求学生每周都定量上交写空了的笔芯;有的学校,学生晚上出来上个厕所,也要被惩罚;学校里,学生的自由度越来越小,就连课间十分钟也常常不能自行支配。2024年了,我们还在强调苦学,还在强调把时间利用到极致,乃至无数学生付出身体和心理双重受伤的代价。有学生抑郁了,为了安全就劝他们休学;没有抑郁的,就继续。应了那句民间的口号“只要没学死,就往死里学”。从这个角度,我也理解了为什么许多父母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出国。尽管,低龄留学并不是一条坦途。小留学生们面对的挑战往往都是多重的,需要自己以及背后整个家庭对留学的清醒认识,更需要父母、学校、社会给予适切的帮助。有朋友常常劝阻想要送孩子来新加坡的人,他们说来新加坡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卷”,换了一种方式“卷”,劳民伤财不值得。还有人说新加坡是“卷王”,但我通过很多年的观察,觉得这不是事实。(可参看我曾经写过的《从“分流”到“定制”,新加坡教育到底“卷”不“卷”?》一文)

其实,新加坡的基础教育,问题也很多,人们从一些影视剧里也可以感受到。但是,近年来,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基础教育从制度上做了大量的改革,包括取消了很多考试,改变了分流制度,改变了高才选拔制度等等。我觉得至少有一点是受人赞赏的,那就是教育界总在努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态度和追求。趋势是,他们不断地试图减轻学生压力,试图重新分配教学资源,并且善用科技因材施教,努力去创造一个人人都可以成功的环境。

前一段时间,我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聆听了一场名为《教学之旅:回忆与反思》的公开座谈会。主讲嘉宾是新加坡两位资深高中教师,其中一名王慧琪老师(曾以“伸懒腰小姐”为笔名出版《都市求生记》等作品)和大家分享了新科技对教学的影响。她说,今年在设计语文口试的时候,她摒弃了以往的一对一考试的形式,而是要求学生善用科技,提交一个学生自己做的主题“播客”(postcast)来参加考试。在出题的时候,几位老师起先一直在开会讨论如何阻止学生用AI工具,例如ChatGPT等。大家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保证考试是公平的,但是很难。这时,王慧琪老师灵机一动,说,干脆就让他们用AI吧!毕竟,这是一个谁也无法阻挡的潮流。

在给学生布置这项考试任务的时候,她说:“你们一定要用ChatGPT!”学生们的反应是:“真的可以用吗?你确定吗?”她说:“对,而且一定要用。但是你们最后形成的播客的稿件必须是自己修改过的。”

王慧琪老师说,我们在让学生用AI的时候,也要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地使用AI,包括怎样查核资料的可靠性,怎样修改字词语句以符合语境,怎样体现自己的风格,怎样加入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学生在提交最后的作品时,需要提交三样东西:AI生成的原始稿件;学生使用AI帮助后自己的定稿;播客本身。老师们会基于这三样东西去综合评分,给出一个语文口试的分数。

在讲完这个教学和考试案例之后,她还分享说,其他老师有的会专门教学生怎么写“提示词”(ChatGPT的prompt),也就是现在年轻人口中的“AI咒语”。我曾经写过《小学用AI,新加坡能否继续领跑全球教育竞争?》一文,分享过新加坡在学校层面使用AI辅助教学的经验。但这次王慧琪老师的分享让我觉得,这场AI带来的教学改革,在新加坡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似乎其中的每个老师都已经摩拳擦掌,时刻准备使用AI了。后来,在中学当老师的朋友们也告诉我说,其实他们日常已经都在使用AI工具了,他们用AI来协助备课、出题 和整理范文,效率很高;用AI让学生练习口试对话,也很常见;一些行政事务也能用上AI,例如用chatGPT 来写电邮和处理文件等,可以帮助老师节约很多时间。

同一个时代,有的孩子已经在使用AI高效学习,有的孩子却依然写字写到手指变形。这么多年,许许多多的孩子一直坐在教室里“写写写”,写个没完,甚至无暇抬头看看世界的变化。然而世界变化很快,写写算算的技能或许很快就会贬值。我们需要停一停,想一想,孩子们花在教室里那么多时间,是否学到了真正有用的东西。这些其实无关科技,而是源于观念。而要促成社会观念的改变,需要其中每个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大学生学习教育:「阶层复制」一个高校老师看见的精英家庭教育
2024-10-09 08:41
社会与生活

教育:能用AI高效学习的时代,为何还要写到手指变形?

徐海娜:我们需要停一停,想一想,孩子们花在教室里那么多时间,是否学到了真正有用的东西。这些其实无关科技,而是源于观念。
徐海娜


最近几年,从中国涌入新加坡的小留学生特别多。新加坡的政府学校多了不少中国孩子,私立学校也越办越多,其中一些国际学校还特别针对中国学生进行了扩招和扩建。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学费昂贵,政府学校又学额有限,不容易考进去,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把孩子送来新加坡上学呢?

我从很多陪读妈妈那里了解到,大多是为了逃避国内“内卷”的教育环境。这种“内卷”到底有多严重?全国各地越来越多学校,模仿衡水中学的“超级中学”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直到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场中学生的摄影展,我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西安交大附属中学刚毕业的高三学生乔飞尔的《塑形:手指证件照》摄影展览,曾在网络上红极一时。展览中,117位同学因为长期握笔而起茧子或变形鼓包的中指照片,引起了很多共鸣和讨论,甚至有人说“没有中指不变形的中国人”。我也是在中国接受的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几十年过去了,我的右手中指第一指节仍有一个鼓起的包。右手中指的变形,并没有因为我学校毕业后很少用笔写字而改变,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痊愈。看到这些照片,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的中指,但这只是我们的教育在我们的身体上留下的印记,那么心理上的呢?有一次,我回国,睡梦中惊醒,全身大汗,原来我梦到我考试临头却完全没有复习。我问了其他人,在工作多年之后,还会做这种关于考试的噩梦吗?“对,永远的噩梦!”他们这样回答我,原来我不是一个人。我又上网去看,网上早就有以《毕业10年,我为什么还会梦见高考?》、《我花了几十年,终于摆脱高考的噩梦》、《多年后无数中年人还是会被高考吓醒》、《大家有做过参加考试的噩梦吗?》等为题的报道或评论。

最近,我还在网上看到有的学校要求学生每周都定量上交写空了的笔芯;有的学校,学生晚上出来上个厕所,也要被惩罚;学校里,学生的自由度越来越小,就连课间十分钟也常常不能自行支配。2024年了,我们还在强调苦学,还在强调把时间利用到极致,乃至无数学生付出身体和心理双重受伤的代价。有学生抑郁了,为了安全就劝他们休学;没有抑郁的,就继续。应了那句民间的口号“只要没学死,就往死里学”。从这个角度,我也理解了为什么许多父母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出国。尽管,低龄留学并不是一条坦途。小留学生们面对的挑战往往都是多重的,需要自己以及背后整个家庭对留学的清醒认识,更需要父母、学校、社会给予适切的帮助。有朋友常常劝阻想要送孩子来新加坡的人,他们说来新加坡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卷”,换了一种方式“卷”,劳民伤财不值得。还有人说新加坡是“卷王”,但我通过很多年的观察,觉得这不是事实。(可参看我曾经写过的《从“分流”到“定制”,新加坡教育到底“卷”不“卷”?》一文)

其实,新加坡的基础教育,问题也很多,人们从一些影视剧里也可以感受到。但是,近年来,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基础教育从制度上做了大量的改革,包括取消了很多考试,改变了分流制度,改变了高才选拔制度等等。我觉得至少有一点是受人赞赏的,那就是教育界总在努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态度和追求。趋势是,他们不断地试图减轻学生压力,试图重新分配教学资源,并且善用科技因材施教,努力去创造一个人人都可以成功的环境。

前一段时间,我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聆听了一场名为《教学之旅:回忆与反思》的公开座谈会。主讲嘉宾是新加坡两位资深高中教师,其中一名王慧琪老师(曾以“伸懒腰小姐”为笔名出版《都市求生记》等作品)和大家分享了新科技对教学的影响。她说,今年在设计语文口试的时候,她摒弃了以往的一对一考试的形式,而是要求学生善用科技,提交一个学生自己做的主题“播客”(postcast)来参加考试。在出题的时候,几位老师起先一直在开会讨论如何阻止学生用AI工具,例如ChatGPT等。大家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保证考试是公平的,但是很难。这时,王慧琪老师灵机一动,说,干脆就让他们用AI吧!毕竟,这是一个谁也无法阻挡的潮流。

在给学生布置这项考试任务的时候,她说:“你们一定要用ChatGPT!”学生们的反应是:“真的可以用吗?你确定吗?”她说:“对,而且一定要用。但是你们最后形成的播客的稿件必须是自己修改过的。”

王慧琪老师说,我们在让学生用AI的时候,也要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地使用AI,包括怎样查核资料的可靠性,怎样修改字词语句以符合语境,怎样体现自己的风格,怎样加入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学生在提交最后的作品时,需要提交三样东西:AI生成的原始稿件;学生使用AI帮助后自己的定稿;播客本身。老师们会基于这三样东西去综合评分,给出一个语文口试的分数。

在讲完这个教学和考试案例之后,她还分享说,其他老师有的会专门教学生怎么写“提示词”(ChatGPT的prompt),也就是现在年轻人口中的“AI咒语”。我曾经写过《小学用AI,新加坡能否继续领跑全球教育竞争?》一文,分享过新加坡在学校层面使用AI辅助教学的经验。但这次王慧琪老师的分享让我觉得,这场AI带来的教学改革,在新加坡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似乎其中的每个老师都已经摩拳擦掌,时刻准备使用AI了。后来,在中学当老师的朋友们也告诉我说,其实他们日常已经都在使用AI工具了,他们用AI来协助备课、出题 和整理范文,效率很高;用AI让学生练习口试对话,也很常见;一些行政事务也能用上AI,例如用chatGPT 来写电邮和处理文件等,可以帮助老师节约很多时间。

同一个时代,有的孩子已经在使用AI高效学习,有的孩子却依然写字写到手指变形。这么多年,许许多多的孩子一直坐在教室里“写写写”,写个没完,甚至无暇抬头看看世界的变化。然而世界变化很快,写写算算的技能或许很快就会贬值。我们需要停一停,想一想,孩子们花在教室里那么多时间,是否学到了真正有用的东西。这些其实无关科技,而是源于观念。而要促成社会观念的改变,需要其中每个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