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9-25 07:21
金融

央行的权威从何而来

徐瑾:从债市、汇市、楼市再到股市,央行为什么那么忙?有货币,自然离不开央行,大家都承认央行发行的货币。那么央行权威又怎么形成的?
中国央行称降准还有空间 政策调整需要观察经济走势
徐瑾


中央银行始终是最大的货币王者。

最近,在中国市场消沉之际,央⾏再次出⼿,宣布下调存款准备⾦率0.5个百分点,下调代表政策利率的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0.2个百分点⾄1.5%,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房贷最低⾸付⽐例。同时,央⾏拟创设5000亿证券基⾦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机构通过这个⼯具获取的资⾦只能⽤于投资股票市场。

利好齐发,政策效果如何尚待时间检验,但是这系列操作,可见央⾏真的是“央妈”,什么都管,从债市、汇市、楼市再到股市。央⾏为什么那么忙?核⼼在于,这些市场背后都有看不见的货币之⼿。而有货币,就离不开央⾏,⼤家都承认央⾏发⾏的货币,尊重央行在此的巨大权威。那么⼤家为什么承认央⾏,央⾏权威⼜是怎么形成的?这是我在《货币王者》等书中讨论的问题。



中央银行,可以认为是银行的银行,控制国家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在中国就是人民银行,在美国就是美联储,在英国就是英格兰银行。谈论货币,常常和银行联系在一起。其中,中央银行大概是最神秘的银行。中央银行家也就是央行行长们,往往成为报纸头条主角,或者阴谋论的核心。中央银行家也许随便说一句话,就成为财经头条报道,当然,他们更多时候是思索片刻,然后拒绝回答。

要讨论央行,就要聊央行到底怎么来的。很多东西,我们之所以不理解,只是因为见得少,所谓少见多怪。历史和现实加上理论梳理,可以教给我们不少。央行并不是很古老的机构,央行的故事,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当时的荷兰,曾经被叫做“海上马车夫”。荷兰贸易很发达,而很自然的,荷兰成为17世纪欧洲金融业的先驱。有人说,17世纪最伟大产物是三家机构的诞生,这三家机构都是银行。首先是阿姆斯特丹的1609年的威瑟尔银行,再是1656年的瑞典银行,最后就是1694的英格兰银行。

多数人印象中,国家货币是央行发行的,货币发行也是央行第一大功能。这意味着,大家都承认央行发行的货币。徐瑾经济人专栏此前也聊过,纸币时代属于法币时代,也就是说,纸币的地位或者说货币的价格,是法律规定,央行发行货币也无需准备金。然而,历史上的货币并不是这样,过去发货币,最开始是私人或者私人银行发行,而且需要准备金。

说到底,货币的发行,仅仅有法律规定就可以么?你手上的纸或者对应的数字,如何对应商品和服务,成为有价值的符号?想想就能明白,仅仅有法律是不够的,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这意味着,货币的发行方,其实发行的是自己的信用。

打个比方,你给别人一张欠条,本质上其实也可以算是货币,只不过是私人货币。经济学家明斯基有句名言,“人人都可以发行货币,关键看别人是否可以接受”。在美剧中市场出现有主张自己发行货币的狂人,而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比如在欧洲危机期间,因为财政危机导致的货币危机让很多人开始想突破单一货币。2011年,当时“欧猪五国”之一意大利的财务情况很危险,为了节俭开支就撤销1000人以下的小镇。有个小城镇叫菲莱蒂诺弗洛西诺(Filettino),距离罗马100公里,人口只有550人,为了避免被合并,该地的市长或者说更类似我们的村长就自己发行货币,而且货币上还印上了自己的头像。

所以,无论是什么货币,数字还是印钞,关键在大家认不认,多少人认,认多少。无论人民币还是美元,一张纸,甚至只是电子数字,我们为什么可以买车买房呢?背后是什么原因?央行的货币,其实是国家信用,所以正常情况下,大家都认。当然,也有特殊情况,那就是央行甚至国家遭遇了信用危机。如果出现类似津巴布韦那种大贬值,纸币已经事实上成为废纸,其实就是国家信用陷入危机,法币意义也不在了。

梳理货币史,在历史的演绎与重复中,你会发现一些耐人寻味的规律。比如,中国古代,曾经发明纸币,却多次出现通货膨胀,纸币被弃用,关键在哪里?如何保证纸币的信用?我认为,其中关键在于国家信用的边界。

法币的流通意味着国家信用的放大。在过去,靠的是强势皇权政府,帝王行为,决定了货币政策走向。正如一句老话所言,“统治者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管理经济”。从历史来看,政府接管私人纸币发行之后,初期往往能够发挥纸币的优点,缓解通货紧缩而对经济有所裨益,可惜的是,这样的美好开局,很难被坚持到最后。没有约束之下,滥发货币的诱惑,往往随着时间或者政治需要,不断滋长。

回顾一下列宁的名言,“毁灭一个社会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毁灭其货币”,这句话因为凯恩斯的引用而为人熟知。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认为,这句话戏剧性地表现了货币的力量。对于货币的管理,可能的出路在于通过制度设计,使得政府在履行职责的同时能够被监督,“使政府能对货币履行职责,然而同时还限制给予政府的权力,并且防止政府以各种方式使用这个权力来削弱而不是巩固自由社会”。

独立的中央银行的动作,往往意味着,民众所信赖的央行家,需要是一群稳定的人。这意味着他们的表现,有时候趋于保守。这个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中央银行在对抗风险方面或许卓有成效,但在变动的时代,比如货币危机金融危机,有时候就不够果断,就像中央银行在大萧条期间的表现令人不满。

总结一下,央行的货币,是国家信用的作用,而现代法币,其实是对于国家信用放大。如果要保证货币,其实就需要监管央行,起码让央行更加独立透明。研究指出,一般而言,越是独立的央行,意味着其政策越不容易受到短期政策影响,那么该国通货膨胀往往也比较低。当然,这也是建立在政府治理基本完善的基础上。本质上,多数经济基本面的长期信心,都建立在可预期的博弈规则之上。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国央行称降准还有空间 政策调整需要观察经济走势
2024-09-25 07:21
金融

央行的权威从何而来

徐瑾:从债市、汇市、楼市再到股市,央行为什么那么忙?有货币,自然离不开央行,大家都承认央行发行的货币。那么央行权威又怎么形成的?
徐瑾


中央银行始终是最大的货币王者。

最近,在中国市场消沉之际,央⾏再次出⼿,宣布下调存款准备⾦率0.5个百分点,下调代表政策利率的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0.2个百分点⾄1.5%,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房贷最低⾸付⽐例。同时,央⾏拟创设5000亿证券基⾦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机构通过这个⼯具获取的资⾦只能⽤于投资股票市场。

利好齐发,政策效果如何尚待时间检验,但是这系列操作,可见央⾏真的是“央妈”,什么都管,从债市、汇市、楼市再到股市。央⾏为什么那么忙?核⼼在于,这些市场背后都有看不见的货币之⼿。而有货币,就离不开央⾏,⼤家都承认央⾏发⾏的货币,尊重央行在此的巨大权威。那么⼤家为什么承认央⾏,央⾏权威⼜是怎么形成的?这是我在《货币王者》等书中讨论的问题。



中央银行,可以认为是银行的银行,控制国家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在中国就是人民银行,在美国就是美联储,在英国就是英格兰银行。谈论货币,常常和银行联系在一起。其中,中央银行大概是最神秘的银行。中央银行家也就是央行行长们,往往成为报纸头条主角,或者阴谋论的核心。中央银行家也许随便说一句话,就成为财经头条报道,当然,他们更多时候是思索片刻,然后拒绝回答。

要讨论央行,就要聊央行到底怎么来的。很多东西,我们之所以不理解,只是因为见得少,所谓少见多怪。历史和现实加上理论梳理,可以教给我们不少。央行并不是很古老的机构,央行的故事,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当时的荷兰,曾经被叫做“海上马车夫”。荷兰贸易很发达,而很自然的,荷兰成为17世纪欧洲金融业的先驱。有人说,17世纪最伟大产物是三家机构的诞生,这三家机构都是银行。首先是阿姆斯特丹的1609年的威瑟尔银行,再是1656年的瑞典银行,最后就是1694的英格兰银行。

多数人印象中,国家货币是央行发行的,货币发行也是央行第一大功能。这意味着,大家都承认央行发行的货币。徐瑾经济人专栏此前也聊过,纸币时代属于法币时代,也就是说,纸币的地位或者说货币的价格,是法律规定,央行发行货币也无需准备金。然而,历史上的货币并不是这样,过去发货币,最开始是私人或者私人银行发行,而且需要准备金。

说到底,货币的发行,仅仅有法律规定就可以么?你手上的纸或者对应的数字,如何对应商品和服务,成为有价值的符号?想想就能明白,仅仅有法律是不够的,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这意味着,货币的发行方,其实发行的是自己的信用。

打个比方,你给别人一张欠条,本质上其实也可以算是货币,只不过是私人货币。经济学家明斯基有句名言,“人人都可以发行货币,关键看别人是否可以接受”。在美剧中市场出现有主张自己发行货币的狂人,而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比如在欧洲危机期间,因为财政危机导致的货币危机让很多人开始想突破单一货币。2011年,当时“欧猪五国”之一意大利的财务情况很危险,为了节俭开支就撤销1000人以下的小镇。有个小城镇叫菲莱蒂诺弗洛西诺(Filettino),距离罗马100公里,人口只有550人,为了避免被合并,该地的市长或者说更类似我们的村长就自己发行货币,而且货币上还印上了自己的头像。

所以,无论是什么货币,数字还是印钞,关键在大家认不认,多少人认,认多少。无论人民币还是美元,一张纸,甚至只是电子数字,我们为什么可以买车买房呢?背后是什么原因?央行的货币,其实是国家信用,所以正常情况下,大家都认。当然,也有特殊情况,那就是央行甚至国家遭遇了信用危机。如果出现类似津巴布韦那种大贬值,纸币已经事实上成为废纸,其实就是国家信用陷入危机,法币意义也不在了。

梳理货币史,在历史的演绎与重复中,你会发现一些耐人寻味的规律。比如,中国古代,曾经发明纸币,却多次出现通货膨胀,纸币被弃用,关键在哪里?如何保证纸币的信用?我认为,其中关键在于国家信用的边界。

法币的流通意味着国家信用的放大。在过去,靠的是强势皇权政府,帝王行为,决定了货币政策走向。正如一句老话所言,“统治者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管理经济”。从历史来看,政府接管私人纸币发行之后,初期往往能够发挥纸币的优点,缓解通货紧缩而对经济有所裨益,可惜的是,这样的美好开局,很难被坚持到最后。没有约束之下,滥发货币的诱惑,往往随着时间或者政治需要,不断滋长。

回顾一下列宁的名言,“毁灭一个社会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毁灭其货币”,这句话因为凯恩斯的引用而为人熟知。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认为,这句话戏剧性地表现了货币的力量。对于货币的管理,可能的出路在于通过制度设计,使得政府在履行职责的同时能够被监督,“使政府能对货币履行职责,然而同时还限制给予政府的权力,并且防止政府以各种方式使用这个权力来削弱而不是巩固自由社会”。

独立的中央银行的动作,往往意味着,民众所信赖的央行家,需要是一群稳定的人。这意味着他们的表现,有时候趋于保守。这个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中央银行在对抗风险方面或许卓有成效,但在变动的时代,比如货币危机金融危机,有时候就不够果断,就像中央银行在大萧条期间的表现令人不满。

总结一下,央行的货币,是国家信用的作用,而现代法币,其实是对于国家信用放大。如果要保证货币,其实就需要监管央行,起码让央行更加独立透明。研究指出,一般而言,越是独立的央行,意味着其政策越不容易受到短期政策影响,那么该国通货膨胀往往也比较低。当然,这也是建立在政府治理基本完善的基础上。本质上,多数经济基本面的长期信心,都建立在可预期的博弈规则之上。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