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8-29 07:57
商业与经济

消费分化背后的暗涌

徐瑾:一线城市消费低迷,三四城市表现超预期。根源何在?这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消费体现预期,未来的道路仍旧在历史之中。
经济消费分化背后的暗涌
徐瑾


盛夏走过,秋天萧瑟而至。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与消费,其中消费一度被寄予厚望,不过最新数据却显示,消费热情正在退却。这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消费的退却

一线城市一直被认为是消费的风口,今年状况却整体低迷。

按照官方数据,全国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726亿元,同比增长3.5%。只看这个数据,似乎还不错,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广州同比增长1.0%,深圳同比增长1.2%,北京同比下降0.8%,表现远弱于全国数据。

令人惊讶的是上海。2024年6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9.4%;2024年7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1%。2024年1-7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14.64亿元,同步下降2.8%。不仅如此,长三角的一些重要城市表现也不如往昔,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速度,都低于全国水准。

和很多人理解的不同,消费本质上不创造经济产值,所谓消费拉动经济其实对于宏观经济学一种简化误读。消费数据,作为重要的经济指标,其意义不仅在于实际创造多少经济活动,而在于它体现了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

不少政策建议者总喜欢说鼓励消费,其实消费不需要鼓励,每个人在做消费决策时候,都体现了最大程度的经济理性,没有人能够比当事人更清楚如何进行消费决策。如果预期未来收入增加,消费自然回暖,如果预期收入降低或者持平,消费自然收紧。

如果站在宏观视角,简单粗暴地说,押注消费升级的行业过去表现都不怎么好,而押注消费降级的行业却表现不错。前者典型如高端餐饮。媒体报道,上海高端餐饮减少过半,过去五年里,上海人均客单价在500元以上的餐饮店占餐饮总门店数量的1.35%,约有2700多家,如今则减少1400多家。后者典型就是拼多多之类电商,这几年几乎一路绝尘。

消费分化背后

与一线城市的消费低迷对比,三四线城市数据要好很多。

从上半年数据看,官方划定的31个二线城市中,除5个城市暂未公布数据外,23个二线城市社零总额同比呈现增长;35个三线城市中,除6个城市暂未公布数据外,26个城市社零总额同比呈现增长。其中,锦州博得头筹,增幅达8.2%。

在这样的态势之下,消费下沉的话题重新被提起。过去一两年,县城是社交媒体的流量密码,催生了小镇贵妇、县城婆罗门等说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7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5万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快1.1个百分点,且剪刀差正在不断拉大。

然而,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真的能扛起消费大旗么?恐怕很难。除了沿海区域,内陆中小城市多数依赖政府以及国企,甚至可以称之为“官家经济”,消费高度依靠体制内人员。这些地方现在消费表现还不错,本质不是因为这些地方经济比起一线城市更好,而是他们对于市场反应不够敏锐,存在经济时差而已。过去廉价电商超高速增长,不完全是技术的红利,不少是基于乡镇以及三四线城市的替代效应。随着用户数量逐渐饱和,未来消费下沉的故事恐怕也逐渐接近尾声。

未来会如何

经济下行,市场低迷,不少疑问也在重新被提起。

对于务实的国人而言,历史是最接近宗教的存在。如此也不奇怪,当下可以类比历史的什么阶段,也成为热门话题。有人呐喊路在何方,有人高呼相信未来,有人感叹自己行业回到十年前,有人则认为十年前是自己行业最好的时间。

历史比较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厘清思路,但是基准线和比例感更重要。如果你的坐标尺度都是是错误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自然南辕北撤。历史是我们的视力,但是历史这幅眼镜,也最易误解。

当下可以类比哪个国家的什么阶段?类似的问题,我也曾经好奇。2017年在东京访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的问题之一,就是问不同的人,你觉得当下中国相当于日本哪一年?答案各有不同。当时中国经济一片繁荣,有的人觉得类似日本70年代;也有人基于房地产泡沫的担忧,觉得类似日本90年代;有人担心中日外交问题,甚至觉得有20世纪初期的感受。当然,还有人看好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觉得可能比日本超前。

时移事往,短短几年时间之后中国情况今非昔比,花了几年就走完日本二十来年的道路。经济正在调整之中,房子上涨不再是一种信仰,互联网金融则趋于偃旗息鼓,金融羞耻成为流行词……谁能料想到这样的变化呢?历史本身就有其吊诡性。

短期的经济研究者看经济,往往会聚焦一两个季度的变化,最多也不过是几年。但是如果拉长周期,经济的短期波动其实无关宏旨,重要是趋势变化。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与加入WTO,造就了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20周年,他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样的果敢决断,也说过“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通俗比喻。这些,似乎成为过去的事情了。

我越来越相信,历史会发生三次,第一次是历史真正发生的时候,第二次是历史被讲述的时候,第三次是历史在未来被重复的时候。如是而言,我们身处历史之中,大概率并不真的知道变化的真相,但不论现实如何荒诞与离谱,历史最终总会回归。相信历史,本质是一种长期主义。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经济消费分化背后的暗涌
2024-08-29 07:57
商业与经济

消费分化背后的暗涌

徐瑾:一线城市消费低迷,三四城市表现超预期。根源何在?这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消费体现预期,未来的道路仍旧在历史之中。
徐瑾


盛夏走过,秋天萧瑟而至。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与消费,其中消费一度被寄予厚望,不过最新数据却显示,消费热情正在退却。这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消费的退却

一线城市一直被认为是消费的风口,今年状况却整体低迷。

按照官方数据,全国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726亿元,同比增长3.5%。只看这个数据,似乎还不错,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广州同比增长1.0%,深圳同比增长1.2%,北京同比下降0.8%,表现远弱于全国数据。

令人惊讶的是上海。2024年6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9.4%;2024年7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1%。2024年1-7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14.64亿元,同步下降2.8%。不仅如此,长三角的一些重要城市表现也不如往昔,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速度,都低于全国水准。

和很多人理解的不同,消费本质上不创造经济产值,所谓消费拉动经济其实对于宏观经济学一种简化误读。消费数据,作为重要的经济指标,其意义不仅在于实际创造多少经济活动,而在于它体现了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

不少政策建议者总喜欢说鼓励消费,其实消费不需要鼓励,每个人在做消费决策时候,都体现了最大程度的经济理性,没有人能够比当事人更清楚如何进行消费决策。如果预期未来收入增加,消费自然回暖,如果预期收入降低或者持平,消费自然收紧。

如果站在宏观视角,简单粗暴地说,押注消费升级的行业过去表现都不怎么好,而押注消费降级的行业却表现不错。前者典型如高端餐饮。媒体报道,上海高端餐饮减少过半,过去五年里,上海人均客单价在500元以上的餐饮店占餐饮总门店数量的1.35%,约有2700多家,如今则减少1400多家。后者典型就是拼多多之类电商,这几年几乎一路绝尘。

消费分化背后

与一线城市的消费低迷对比,三四线城市数据要好很多。

从上半年数据看,官方划定的31个二线城市中,除5个城市暂未公布数据外,23个二线城市社零总额同比呈现增长;35个三线城市中,除6个城市暂未公布数据外,26个城市社零总额同比呈现增长。其中,锦州博得头筹,增幅达8.2%。

在这样的态势之下,消费下沉的话题重新被提起。过去一两年,县城是社交媒体的流量密码,催生了小镇贵妇、县城婆罗门等说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7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5万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快1.1个百分点,且剪刀差正在不断拉大。

然而,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真的能扛起消费大旗么?恐怕很难。除了沿海区域,内陆中小城市多数依赖政府以及国企,甚至可以称之为“官家经济”,消费高度依靠体制内人员。这些地方现在消费表现还不错,本质不是因为这些地方经济比起一线城市更好,而是他们对于市场反应不够敏锐,存在经济时差而已。过去廉价电商超高速增长,不完全是技术的红利,不少是基于乡镇以及三四线城市的替代效应。随着用户数量逐渐饱和,未来消费下沉的故事恐怕也逐渐接近尾声。

未来会如何

经济下行,市场低迷,不少疑问也在重新被提起。

对于务实的国人而言,历史是最接近宗教的存在。如此也不奇怪,当下可以类比历史的什么阶段,也成为热门话题。有人呐喊路在何方,有人高呼相信未来,有人感叹自己行业回到十年前,有人则认为十年前是自己行业最好的时间。

历史比较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厘清思路,但是基准线和比例感更重要。如果你的坐标尺度都是是错误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自然南辕北撤。历史是我们的视力,但是历史这幅眼镜,也最易误解。

当下可以类比哪个国家的什么阶段?类似的问题,我也曾经好奇。2017年在东京访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的问题之一,就是问不同的人,你觉得当下中国相当于日本哪一年?答案各有不同。当时中国经济一片繁荣,有的人觉得类似日本70年代;也有人基于房地产泡沫的担忧,觉得类似日本90年代;有人担心中日外交问题,甚至觉得有20世纪初期的感受。当然,还有人看好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觉得可能比日本超前。

时移事往,短短几年时间之后中国情况今非昔比,花了几年就走完日本二十来年的道路。经济正在调整之中,房子上涨不再是一种信仰,互联网金融则趋于偃旗息鼓,金融羞耻成为流行词……谁能料想到这样的变化呢?历史本身就有其吊诡性。

短期的经济研究者看经济,往往会聚焦一两个季度的变化,最多也不过是几年。但是如果拉长周期,经济的短期波动其实无关宏旨,重要是趋势变化。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与加入WTO,造就了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20周年,他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样的果敢决断,也说过“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通俗比喻。这些,似乎成为过去的事情了。

我越来越相信,历史会发生三次,第一次是历史真正发生的时候,第二次是历史被讲述的时候,第三次是历史在未来被重复的时候。如是而言,我们身处历史之中,大概率并不真的知道变化的真相,但不论现实如何荒诞与离谱,历史最终总会回归。相信历史,本质是一种长期主义。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