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8-28 13:04
金融

从消费税看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沈建光: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力度,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比如扩大赤字增发国债,补充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等缺口,真正发挥财政逆周期作用。
中国餐饮餐厅「体验经济」蓬勃发展人们愿意花钱吃喝玩乐
沈建光


最新财政数据显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是财政政策发力、经济持续恢复的一大阻碍。在此背景下,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不断显现。不过,市场期待的消费税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短期对财政和经济的影响可能有限。长期来看,缓解地方财政困难、提升财政政策效用还是要着眼于系统性的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通过财权下放和事权上收,重塑央地财政关系。

财政数据释放三大信号

最新财政数据显示,1-7月,中国广义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均为负增长,明显低于年初预算,释放了三大重要信号:

第一,税收收入持续下降,经济增长动能偏弱。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6%(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也只有1.2%左右),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5.4%。主要税种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同比分别下降5.2%、5.4%,指向需求不足和价格低迷下企业盈利依然承压;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5.5%,反映居民(特别是个税覆盖的中高收入群体)收入状况并不乐观,这也是消费表现疲软的重要原因。

第二,卖地收入大幅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由于房地产下行仍未扭转,1-7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18.5%,其中,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滑22.3%(7月当月同比降幅高达40.3%),大幅低于年初预算(同比增长0.1%)。如果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0%,将比年初预算少收近1.5万亿元。受此影响,地方政府不得不增加非税收入以缓解财政压力。1-7月,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2.0%,显著快于税收收入,但这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企业信心的担忧。

第三,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财政支出力度不足。1-7月,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仅为46.7%,是2019年以来的第二低(仅高于2021年)。叠加税收收入下降、卖地收入锐减以及化债严控新增债务,1-7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下降2.0%,财政政策力度有待提升。尽管三季度以来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但发行滞后或导致实物开工进一步滞后,对年内基建投资以及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受限。

消费税改革任重道远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标志着消费税改革是本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消费税改革有两大方向:一是征收环节“后移”,即将部分在生产(进口)环节征收的消费税品目逐步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二是税收“下划”地方,即消费税由过去全部归属中央,转向将部分比例或税目的收入划给地方政府。

消费税改革酝酿已久,但近年来进展较慢,说明改革也存在不少难点:首先,地方税收征管能力不足。消费税征收从生产环节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意味着征税主体数量增加、征税难度明显加大,地方税收征管能力可能难以覆盖。

其次,部分地区财政收入受损。有文献测算,消费税后移下划后,云南、上海、山东、湖北、湖南等卷烟、汽车、成品油生产大省的税收会受到较大损失,四川、山西、河南、广东、安徽等消费较高且非相关产品主产地的省份有望获益。

再次,对消费可能存在负面影响。消费税是价内税,征收环节后移意味着税基由生产价变为批发零售价,在不考虑价格或税率调降的情况下,理论上将提高产品的终端价格,从而对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消费税改革需避免潜在的负面影响。

最后,与税种的功能定位不符。由于我国消费税收入几乎全部来自烟、油、车、酒四项,后移下划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相关品类消费,但这与消费税的功能定位(调节消费行为、调节资源利用)存在矛盾。

近期,财政部也表示,消费税改革将“统筹考虑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税收征管能力等因素,分品目、分步骤稳妥实施”。在笔者看来,消费税改革将是长期的、渐进式的,短期对缓解财政压力和改善经济结构的作用可能非常有限。

财税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长期来看,解决地方财政困难、提升财政政策效用的关键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2023年,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的54%,占财政支出占比达到86%。2024年1-7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负增长,主要受地方政府拖累。其中,地方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只有-3.5%,明显低于中央的10.8%。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出了系统形势部署,特别强调通过财权下放和事权上收,重塑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

一方面,拓展地方税收,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除了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外,还包括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由地方结合实际差别化管理。

另一方面,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中央财政事权原则上通过中央本级安排支出,减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缓解当前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短期来看,财政政策还需要加大力度,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比如扩大赤字增发国债,补充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等带来的缺口,真正发挥财政政策的逆周期作用。增发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可用于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支持地方政府商品房收储等方面。此外,还需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开工量;优化地方“化债”措施,避免对地方政府稳增长意愿的削弱。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 尹同跃
    尹同跃:从秘密项目到世界500强

    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在工业发展史上留下印记,开始建立由自己主导的叙事逻辑。今天的共识是:要在全球汽车行业确立自己的历史坐标,无法通过输出内卷模式,而只能通过积极且有效地融入全球经济秩序和大市场来实现。


  • 美国卡特总统
    美国前总统卡特去世,享年100岁

    卡特出身于佐治亚州的农场家庭,以自称的局外人身份进入华盛顿。虽然他的总统任期因失败多于成功而被铭记,但他卸任后的生活被许多人视为未来总统的榜样。


  • 招聘职场
    想成为CEO?看看猎头公司注重哪些品质

    《财富》杂志采访了十几位相关领域的专家,以了解他们如何识别有潜力领导一些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影响力公司的候选人。


  • 中国俄罗斯国旗美媒:俄罗斯和中国承诺深化联盟以抗衡美国
    梅德韦杰夫访华与特朗普上台前夕的中俄关系

    林原:在特朗普上台前这段时间,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应该会加深。在以后可能要展开的俄乌谈判中,中国应会扮演特定角色。


中国餐饮餐厅「体验经济」蓬勃发展人们愿意花钱吃喝玩乐
2024-08-28 13:04
金融

从消费税看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沈建光: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力度,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比如扩大赤字增发国债,补充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等缺口,真正发挥财政逆周期作用。
沈建光


最新财政数据显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是财政政策发力、经济持续恢复的一大阻碍。在此背景下,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不断显现。不过,市场期待的消费税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短期对财政和经济的影响可能有限。长期来看,缓解地方财政困难、提升财政政策效用还是要着眼于系统性的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通过财权下放和事权上收,重塑央地财政关系。

财政数据释放三大信号

最新财政数据显示,1-7月,中国广义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均为负增长,明显低于年初预算,释放了三大重要信号:

第一,税收收入持续下降,经济增长动能偏弱。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6%(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也只有1.2%左右),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5.4%。主要税种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同比分别下降5.2%、5.4%,指向需求不足和价格低迷下企业盈利依然承压;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5.5%,反映居民(特别是个税覆盖的中高收入群体)收入状况并不乐观,这也是消费表现疲软的重要原因。

第二,卖地收入大幅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由于房地产下行仍未扭转,1-7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18.5%,其中,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滑22.3%(7月当月同比降幅高达40.3%),大幅低于年初预算(同比增长0.1%)。如果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0%,将比年初预算少收近1.5万亿元。受此影响,地方政府不得不增加非税收入以缓解财政压力。1-7月,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2.0%,显著快于税收收入,但这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企业信心的担忧。

第三,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财政支出力度不足。1-7月,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仅为46.7%,是2019年以来的第二低(仅高于2021年)。叠加税收收入下降、卖地收入锐减以及化债严控新增债务,1-7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下降2.0%,财政政策力度有待提升。尽管三季度以来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但发行滞后或导致实物开工进一步滞后,对年内基建投资以及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受限。

消费税改革任重道远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标志着消费税改革是本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消费税改革有两大方向:一是征收环节“后移”,即将部分在生产(进口)环节征收的消费税品目逐步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二是税收“下划”地方,即消费税由过去全部归属中央,转向将部分比例或税目的收入划给地方政府。

消费税改革酝酿已久,但近年来进展较慢,说明改革也存在不少难点:首先,地方税收征管能力不足。消费税征收从生产环节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意味着征税主体数量增加、征税难度明显加大,地方税收征管能力可能难以覆盖。

其次,部分地区财政收入受损。有文献测算,消费税后移下划后,云南、上海、山东、湖北、湖南等卷烟、汽车、成品油生产大省的税收会受到较大损失,四川、山西、河南、广东、安徽等消费较高且非相关产品主产地的省份有望获益。

再次,对消费可能存在负面影响。消费税是价内税,征收环节后移意味着税基由生产价变为批发零售价,在不考虑价格或税率调降的情况下,理论上将提高产品的终端价格,从而对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消费税改革需避免潜在的负面影响。

最后,与税种的功能定位不符。由于我国消费税收入几乎全部来自烟、油、车、酒四项,后移下划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相关品类消费,但这与消费税的功能定位(调节消费行为、调节资源利用)存在矛盾。

近期,财政部也表示,消费税改革将“统筹考虑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税收征管能力等因素,分品目、分步骤稳妥实施”。在笔者看来,消费税改革将是长期的、渐进式的,短期对缓解财政压力和改善经济结构的作用可能非常有限。

财税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长期来看,解决地方财政困难、提升财政政策效用的关键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2023年,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的54%,占财政支出占比达到86%。2024年1-7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负增长,主要受地方政府拖累。其中,地方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只有-3.5%,明显低于中央的10.8%。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出了系统形势部署,特别强调通过财权下放和事权上收,重塑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

一方面,拓展地方税收,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除了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外,还包括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由地方结合实际差别化管理。

另一方面,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中央财政事权原则上通过中央本级安排支出,减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缓解当前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短期来看,财政政策还需要加大力度,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比如扩大赤字增发国债,补充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等带来的缺口,真正发挥财政政策的逆周期作用。增发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可用于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支持地方政府商品房收储等方面。此外,还需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开工量;优化地方“化债”措施,避免对地方政府稳增长意愿的削弱。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