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8-19 07:56
商业与经济

中国经济三大风险的必然性

聃丘泰:防范化解风险首先要搞清楚三大风险是如何形成的。地方拼经济最直接、最容易的就是如同恒大一样不断负债。
中国房地产基本止跌回稳,但仍有一大堵点
聃丘泰


二十届中共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防范化解风险首先要搞清楚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问题、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三大风险如何形成?

一、潮涨潮落,“潮退方见裸泳者”

谚语说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长期以来,中国政府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但地方政府在具体执行中由于各种原因逐步演变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但是经济增长总有阶段,有周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疫情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从之前2015年6%以上经济增长率(2017年7.3%),下降到2022年2.8%,2023年5.3%。蛋糕做不大,经济生活中掩盖的矛盾开始显现。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房地产、地方债务两大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23年进一步提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

二、三大风险源在何方—地方政府?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三大风险均与地方政府有关,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风险与土地财政密不可分,中小银行风险更是与地方治理相关。曾几何时,中国改革开放得益与地方政府“大胆试、大胆闯”。此后,中央顶层设计确认了“鼓励支持地方基层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创新,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的原则。那么,为什么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地方政府的“大胆行为”造成中国经济不能承受之重和风险呢?地方政府行为经历过几个演变过程。

1.中央政府: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五年规划确立发展蓝图。从1981年的“六五计划”到2016年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五年计划经济增长目标都超额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期间,经济中结构性问题已经暴露,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十五期间主要矛盾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但政府依然制定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要较快发展“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应有较快发展,但增长速度也要适当”。在政府经济赶超战略下,“十一五”期间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比目标平均高出3.7%,以各省GDP统计的经济增长率大大超过全国水平,地方政府债务也迅速加大。

2.地方政府(改革初期): 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

中国改革开放首创精神来源与地方政府。1979年1月起,安徽省在较早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凤阳县、肥西县,实行“分地到组,以产计工”的责任制,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1978年10月,四川六个企业开始实行扩权试点,正式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

3.地方政府(改革深水区):“虚报”增长

改革进入深水区,在“经济增长挂帅”“数字出官”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长数据“造假”出现了。1985年,各省GDP只占全国的80.6%,1988年达到91.2%,从1994年开始,中国各省统计GDP不断接近全国水平,2003年第一超过全国水平,达到1.0009比1。此后加速度超越,2005年达到1.009比1。2007年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通过三个指标来追踪辽宁的经济动向:全省铁路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已放贷款量,以挤掉统计数字的水分。在新一届政府“经济应有较快发展”背景下,2007年比例又开始上升,直到最高点2013年1.008比1。2017年6月,国家通过《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各地区GDP核算迅速下降,从2016年1.006比1下降到1.00007比1。2018年地方统计的GDP是全国水平的0.996,2023年是0.992。

4.地方政府(改革深水区):“负债”保增长

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数据“造假”被遏制,地方政府又启动了负债促增长。2001年以来地方政府GDP合计超越中央数字急速上升,而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支出减去一般预算收入后和GDP之比下降,说明这个阶段尚未开始大规模“负债”促增长,而是侧重“虚报”促增长。2007年以来新一届政府提出“经济应有较快发展”,不但地方政府赤字增加,而且地方政府GDP之和与全国GDP比例也迅速扩大。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公布,各省赤字进一步提高。

为了支持地方政府的“负债”促增长,中小银行扮演了积极的作用,是地方融资平台的首选对象。“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也成为地方政府的首选,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炒房客合谋推高房价。著名企业家潘石屹说,中国贫富分化有两个原因,一是腐败,二是房地产。著名企业家董明珠2019年炮轰房地产行业为“害群之马”。地方政府创造、掌握大量公众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征求高速经济增长是腐败高发之处。日本韩国等在经济崛起初期,政府扮演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到了一定阶段,政府都纷纷退出,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充当市场经济的“守夜人”。

三、地方政府回归“守夜人”

一些著名经济学家没有认识到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地方政府角色的转变,对所谓“诸侯经济”提供了有力证明。张五常提出“诸侯经济”模式,认为地方有了充分的财权,就有发展经济的动力,市县长、书记们利用自己的行政资源,以远比市场机制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的方式来调配生产要素,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大学周黎安在2008年提出类似思想,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国有部门成长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关键的支持作用。依靠竞争作为推动力,促使地方政府去扶持本地企业,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帮助企业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一些网红甚至公开提出战争用语,即地方政府“拼经济”。拼经济最直接最容易的就是如同恒大一样不断负债,制造陷阱。

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独立部门的领导,其人文质彬彬,海外名校归国,他大会坦言“单位借款就没有想还,等省政府财政好了一笔抹去”。各省级单位、市级单位、县级单位领导估计都有这种想法。

经济学大师告诉我们,一地一国经济持续发展,政府只能扮演“守夜人”的角色。长期经济繁荣只有遵从《道德经》和《国富论》。人类经济史也反复证明这点。汉初谋臣陆贾向刘邦建议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包括之后的昭帝、宣帝都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创造大汉初期150年左右盛世。《道德经》也造就了唐朝110多年繁荣。美国多年强盛不衰核心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看不见手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因此必须“消除过去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乱作为”,和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营商环境“不作为”之手。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国房地产基本止跌回稳,但仍有一大堵点
2024-08-19 07:56
商业与经济

中国经济三大风险的必然性

聃丘泰:防范化解风险首先要搞清楚三大风险是如何形成的。地方拼经济最直接、最容易的就是如同恒大一样不断负债。
聃丘泰


二十届中共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防范化解风险首先要搞清楚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问题、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三大风险如何形成?

一、潮涨潮落,“潮退方见裸泳者”

谚语说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长期以来,中国政府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但地方政府在具体执行中由于各种原因逐步演变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但是经济增长总有阶段,有周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疫情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从之前2015年6%以上经济增长率(2017年7.3%),下降到2022年2.8%,2023年5.3%。蛋糕做不大,经济生活中掩盖的矛盾开始显现。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房地产、地方债务两大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23年进一步提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

二、三大风险源在何方—地方政府?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三大风险均与地方政府有关,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风险与土地财政密不可分,中小银行风险更是与地方治理相关。曾几何时,中国改革开放得益与地方政府“大胆试、大胆闯”。此后,中央顶层设计确认了“鼓励支持地方基层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创新,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的原则。那么,为什么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地方政府的“大胆行为”造成中国经济不能承受之重和风险呢?地方政府行为经历过几个演变过程。

1.中央政府: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五年规划确立发展蓝图。从1981年的“六五计划”到2016年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五年计划经济增长目标都超额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期间,经济中结构性问题已经暴露,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十五期间主要矛盾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但政府依然制定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要较快发展“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应有较快发展,但增长速度也要适当”。在政府经济赶超战略下,“十一五”期间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比目标平均高出3.7%,以各省GDP统计的经济增长率大大超过全国水平,地方政府债务也迅速加大。

2.地方政府(改革初期): 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

中国改革开放首创精神来源与地方政府。1979年1月起,安徽省在较早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凤阳县、肥西县,实行“分地到组,以产计工”的责任制,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1978年10月,四川六个企业开始实行扩权试点,正式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

3.地方政府(改革深水区):“虚报”增长

改革进入深水区,在“经济增长挂帅”“数字出官”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长数据“造假”出现了。1985年,各省GDP只占全国的80.6%,1988年达到91.2%,从1994年开始,中国各省统计GDP不断接近全国水平,2003年第一超过全国水平,达到1.0009比1。此后加速度超越,2005年达到1.009比1。2007年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通过三个指标来追踪辽宁的经济动向:全省铁路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已放贷款量,以挤掉统计数字的水分。在新一届政府“经济应有较快发展”背景下,2007年比例又开始上升,直到最高点2013年1.008比1。2017年6月,国家通过《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各地区GDP核算迅速下降,从2016年1.006比1下降到1.00007比1。2018年地方统计的GDP是全国水平的0.996,2023年是0.992。

4.地方政府(改革深水区):“负债”保增长

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数据“造假”被遏制,地方政府又启动了负债促增长。2001年以来地方政府GDP合计超越中央数字急速上升,而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支出减去一般预算收入后和GDP之比下降,说明这个阶段尚未开始大规模“负债”促增长,而是侧重“虚报”促增长。2007年以来新一届政府提出“经济应有较快发展”,不但地方政府赤字增加,而且地方政府GDP之和与全国GDP比例也迅速扩大。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公布,各省赤字进一步提高。

为了支持地方政府的“负债”促增长,中小银行扮演了积极的作用,是地方融资平台的首选对象。“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也成为地方政府的首选,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炒房客合谋推高房价。著名企业家潘石屹说,中国贫富分化有两个原因,一是腐败,二是房地产。著名企业家董明珠2019年炮轰房地产行业为“害群之马”。地方政府创造、掌握大量公众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征求高速经济增长是腐败高发之处。日本韩国等在经济崛起初期,政府扮演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到了一定阶段,政府都纷纷退出,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充当市场经济的“守夜人”。

三、地方政府回归“守夜人”

一些著名经济学家没有认识到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地方政府角色的转变,对所谓“诸侯经济”提供了有力证明。张五常提出“诸侯经济”模式,认为地方有了充分的财权,就有发展经济的动力,市县长、书记们利用自己的行政资源,以远比市场机制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的方式来调配生产要素,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大学周黎安在2008年提出类似思想,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国有部门成长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关键的支持作用。依靠竞争作为推动力,促使地方政府去扶持本地企业,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帮助企业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一些网红甚至公开提出战争用语,即地方政府“拼经济”。拼经济最直接最容易的就是如同恒大一样不断负债,制造陷阱。

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独立部门的领导,其人文质彬彬,海外名校归国,他大会坦言“单位借款就没有想还,等省政府财政好了一笔抹去”。各省级单位、市级单位、县级单位领导估计都有这种想法。

经济学大师告诉我们,一地一国经济持续发展,政府只能扮演“守夜人”的角色。长期经济繁荣只有遵从《道德经》和《国富论》。人类经济史也反复证明这点。汉初谋臣陆贾向刘邦建议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包括之后的昭帝、宣帝都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创造大汉初期150年左右盛世。《道德经》也造就了唐朝110多年繁荣。美国多年强盛不衰核心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看不见手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因此必须“消除过去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乱作为”,和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营商环境“不作为”之手。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