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7-24 14:29
商业与经济

“比亚迪汇率”

李伟:“比亚迪汇率”反映了从购买力平价角度看,人民币较之其他主要货币,现阶段具有比其汇率所反映的更强的购买力,有较强的升值预期。
90万人,1000万辆车,比亚迪如何管理庞大的造车机器?
李伟


国人对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很关心的。有进出口业务或有境外投融资的主体,以及身处进出口业务产业链上的企业,当然需要关注汇率。但关注汇率的同学们中有些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他们关注汇率,主要是关注人民币在中国和海外的购买力。

在这里笔者做一个经济学家一般不太愿意做的事:抛出一个预测。笔者认为,在持续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只要中国保持比欧美日更快速的生产力提升,那么人民币在未来大概率会升值。为了解释这背后的依据和逻辑,我们从一个企业的故事说起。

最近,比亚迪在泰国的降价行动备受关注,其中畅销车型Atto 3(国内名为元Plus)降幅最大,从原先的119.9万泰铢(约合24万元人民币)降至85.9万元泰铢(约合17.21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元PLUS在中国国内的指导价仅为11.98-14.78万元。

事实上,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的定价与中国市场间一直存在较大差异。我们仅以最受海外市场欢迎的Atto 3作为比价对象。比亚迪Atto 3在新加坡的定价是全球最高的,目前的定价在15.8万-18万新币之间(约合人民币85-97万元),相当于国内价格的6-7倍,当然这与其价格中包括昂贵的拥车证成本相关;排在后面的是定价区间在30-40万元人民币的海外市场,包括瑞典、法国、英国、西班牙、巴拿马、以色列、韩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其他市场除泰国因当地工厂竣工并开始本地化生产而降价至20万元人民币以内,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Atto 3的价格均在20-30万元人民币间。

对于比亚迪同款车型,为何海外市场定价远高于国内市场,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种解释。笔者希望在本文中,提供几个经济学的思考角度,供读者参考讨论。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比亚迪全球定价差异背后的逻辑,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多的了解购买力平价与汇率间的关系,进而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做出预测。

“巨无霸指数”与“比亚迪汇率”

首先一个有趣的思考角度是购买力平价的原理,为了说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个有意思的指数——“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

“巨无霸指数”是1986年9月,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编辑Pam Woodall以半幽默的插图方式呈现的,作为衡量两种货币之间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简称PPP)的非正式方式。

Pam Woodall提出这个指数的缘由是因为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产品、原料和制作过程都是类似的,因此她认为其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应当反映出当地货币的真实价值。支撑巨无霸指数的理论源于购买力平价的概念,这个概念本质是一种汇率定价的理论,1802年由英国经济学家Henry Thornton提出,其核心思想在对外贸易驱使下各贸易国的市场供给达到长期均衡的情况下,两个贸易国之间的汇率就会由购买力平价来决定,更简单的理解是两国汇率就等于一篮子可贸易商品在两国间的价格之比。

“巨无霸指数”的计算方法也不复杂,比如:以《经济学人》公布的最新数据为例,2024年1月巨无霸在中国的价格是25元人民币,而在美国的售价为5.69美元,那么根据巨无霸指数,隐含汇率为4.39人民币元/美元,而2024年1月的实际汇率平均值为7.11人民币元/美元,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看,人民币兑美元被低估了38%。具体的数字不一定有意义,但重要的是其蕴含的意义在于提示人民币被低估了,其未来可能会升值。

尽管“巨无霸指数”是一个非正式的经济指标,但自从推出以来,便得到了全球的关注,出现在许多学术教科书和报告中,该指数至今仍在持续更新中。受到该指数的启发,人们又陆续提出了“星巴克拿铁指数”、“iPod指数”、“宜家比利书架指数”等指数,以衡量货币之间购买力平价。

同样,我们也可以效仿“巨无霸指数”的核心理念,创造出一个“比亚迪汇率”的概念,即通过比较比亚迪Atto 3在不同市场的价格差异来判断汇率的高估和低估,并预测未来汇率可能的方向走势。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欧洲,Atto 3目前在欧洲的起步价约为3.8万欧元,根据“比亚迪汇率”,隐含汇率约为3.15人民币元/欧元,而2024年6月的实际汇率平均值约为7.71人民币元/欧元,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看,人民币较之欧元被低估了;同样的计算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国家货币与人民币的汇率比较上,再如,Atto 3在韩国的起步价为6000万韩元,根据“比亚迪汇率”,隐含汇率为0.20人民币元/100韩元,而2024年6月的实际汇率平均值约为0.52人民币元/100韩元。从同样的角度看,人民币较之韩元也被低估了。如果我们继续进行类似的运算,可以得过更多的验证。

“比亚迪汇率”实际上反映了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看,人民币较之其他主要的货币,现阶段具有比其汇率所反映的更强的购买力,从中长期来看有较强的升值预期。

更多关于定价差异的解释

当然购买力平价的原理并不能完全解释比亚迪在全球各地定价间的差异,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因素与其定价差异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是“按市价来定价”(Mark to Market)的因素,即‌价格主要根据市场条件、‌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和消费者支付意愿来确定。在比亚迪Atto 3的定价例子中,新加坡市场的定价特殊性最适合用这个因素来解释。

新加坡目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汽车购买地之一,来自其他国家的人经常对新加坡汽车拥有成本感到震惊。一辆车的落地价格往往是美国的5倍以上。数据显示,在新加坡,飞度1.5L落地40万人民币,卡罗拉1.6L落地60万人民币,凯美瑞2.5L 80万人民币,迈腾2.0T 90万人民币。新加坡的电动车平均购买价格为148888美元(约合人民币108万元),因此比亚迪Atto 3的15.8万-18万新币之间(约合人民币85-97万元)的定价,在当地并不夸张。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新加坡汽车的落地价格是包括昂贵的拥车证成本的,新加坡自从拥车证制度开始实施以来,基本上都是由经销商帮客户竞拍拥车证,因此买车时候的价格通常是一个打包价,其中车的成本其实只占到一小部分。根据2024年7月,新加坡最新一轮的拥车证投标价格,中小型车组(A组)的拥车证价格较上个月微涨112新元,报9万1001新元。如果去除拥车证的成本,Atto 3的实际售价其实较之海外其他市场相差并不算很大。

其次是按成本定价(Cost-based Pricing)的因素。不同于中国市场的本地化生产,比亚迪目前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主要来自于出口,出口较之国内销售涉及更多成本,包括长途运输成本、海外经销商费用、海外宣传和其他运营费用、出口关税等等。这里主要谈一下运输成本和出口关税的问题。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连续第三年突破历史纪录,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但出口量暴增也导致运送汽车的船运力紧张,推动国际运价持续保持高位。比亚迪早在2022年末就下单订购6艘船,总造价高达5.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亿元),加上租赁的船舶,比亚迪预计未来将运营一支至少8艘滚装船的出海舰队。2024年1月31日,比亚迪第一艘大型滚装船满载着汽车航行前往欧洲海域。这些都是比亚迪向海外出口需要支付的长途运输费用。

比亚迪向海外市场销售还面临着出口关税的问题。比如今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BEV)征收的临时关税水平,其中对比亚迪征收的临时关税为17.4%。而在一个月之前,美国把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关税从25%提升至100%,好在比亚迪目前主要的市场在欧洲和亚洲,这一政策影响较小。

目前比亚迪正在更多通过海外建厂的方式,减少关税对价格的影响。比如:土耳其也曾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40%的额外关税,使得关税总水平提高至50%。但根据最新消息,比亚迪与土耳其已在7月8日签署了建厂协议,计划在当地投资约10亿美元建立年产15万辆汽车的工厂和研发中心。按照土耳其的政策,投资建厂的汽车厂商只需缴纳10%的关税,此外因为土耳其与欧盟签署了关税同盟协议,在土耳其本土生产的电动汽车和相关零部件可以零关税进入欧洲市场。同样,根据东盟自贸协议,从泰国出口到越南的汽车免征关税,从泰国出口到马来西亚的汽车关税,只有5%。比亚迪在泰国建整车厂,既可以占领泰国市场,还能以此为跳板,低成本抢占东南亚市场份额。

相信随着比亚迪更多海外工厂的落地,其海外市场的价格也将进一步下调,本地化的生产成本未来将使得“比亚迪汇率”像“巨无霸指数”一样,更能真实的反映各国货币之间购买力的平价。

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笔者之所以想提出“比亚迪汇率”的概念,不仅是希望探讨比亚迪汽车全球定价差异的部分原因,更希望透过这一现象去关注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与购买力平价间的关系,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官方指标中得到支持。

2024年5月30日,世界银行(World Bank)发布了按新一轮(2021年轮)国际比较项目(ICP)计算的2021年世界各参与经济体本币对美元的比价、GDP及其支出项目和人均GDP等数据。ICP采用各国境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所需要支付的货币数量,用来衡量各国境内物价水平的差异,得到按“购买力换算后的新比值”。ICP与国内常用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是通过“一篮子商品和服务”来进行价格的比较,但不同的是CPI是一个时间价格指数,强调本地性,用于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而ICP是空间价格指数,强调的更多是同一时间的国际可比性。前文中我们提到的“巨无霸指数”和“比亚迪汇率”其实也是类似ICP的比较方法,只是这两个指标对应的“篮子”更小、范围更窄一些。

根据世界银行的发布结果,以美元为基准,2021年中国购买力平价(PPP)值为3.99,相当于当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61.81%。此外,按PPP法计算,2021年中国GDP为28.82万亿美元,美国为23.59万亿美元,中国GDP比美国多5.23万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一位,超过美国GDP22.17%,占世界GDP的比重为18.91%,高于美国3.43 个百分点。按汇率法计算,2021年中国GDP为17.81万亿美元,美国为23.59万亿美元,中国GDP比美国少5.78万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二位,低于美国GDP 24.50%;占世界GDP的比重为18.52%,低于美国6.01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看,站在购买力平价的角度,人民币较之主要的国际货币汇率,处于相对低估的状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据是世界银行基于2021年的数据得出的结果,2022年以来,欧美经历了通货膨胀,而中国则经历了价格疲软,这意味着人民币在中国国内的购买力实际上变得更高,而美元和欧元等国际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可以预见2022年以来,中国以PPP计算的GDP还将继续维持强势。

为什么购买力平价对于汇率的长期走向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一国货币长期的定价是由生产力因素决定的。生产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上,一国生产力相对于其他国增加了,意味着该国的生产成本也会相对下降。

近年来中国在以新能源车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品上的价格显著下降,这主要得益于生产成本的下降,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其他国家一直在上升,因此生产成本的大幅降低主要得益于中国在上述产业中生产力的显著提升,其中技术进步扮演着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近年来在“新质生产力”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面对更卷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也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去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那么生产力提高后,人民币为什么会升值?我们可以这样推导这个问题,如果中国的生产力继续保持较之他国更快的提升速度,生产成本下降的更快,在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里会有比他国更为显著的价格竞争优势,就会引发进出口产业进一步的价格调整。同时外国消费者为了购买更多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会把本国货币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也会持续增加,并最终推动人民币价格即人民币汇率上升。

从上述角度看,笔者相信中国经济长期依然会保持极强的全球竞争力,人民币长期汇率也将呈现更为坚挺的态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90万人,1000万辆车,比亚迪如何管理庞大的造车机器?
2024-07-24 14:29
商业与经济

“比亚迪汇率”

李伟:“比亚迪汇率”反映了从购买力平价角度看,人民币较之其他主要货币,现阶段具有比其汇率所反映的更强的购买力,有较强的升值预期。
李伟


国人对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很关心的。有进出口业务或有境外投融资的主体,以及身处进出口业务产业链上的企业,当然需要关注汇率。但关注汇率的同学们中有些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他们关注汇率,主要是关注人民币在中国和海外的购买力。

在这里笔者做一个经济学家一般不太愿意做的事:抛出一个预测。笔者认为,在持续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只要中国保持比欧美日更快速的生产力提升,那么人民币在未来大概率会升值。为了解释这背后的依据和逻辑,我们从一个企业的故事说起。

最近,比亚迪在泰国的降价行动备受关注,其中畅销车型Atto 3(国内名为元Plus)降幅最大,从原先的119.9万泰铢(约合24万元人民币)降至85.9万元泰铢(约合17.21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元PLUS在中国国内的指导价仅为11.98-14.78万元。

事实上,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的定价与中国市场间一直存在较大差异。我们仅以最受海外市场欢迎的Atto 3作为比价对象。比亚迪Atto 3在新加坡的定价是全球最高的,目前的定价在15.8万-18万新币之间(约合人民币85-97万元),相当于国内价格的6-7倍,当然这与其价格中包括昂贵的拥车证成本相关;排在后面的是定价区间在30-40万元人民币的海外市场,包括瑞典、法国、英国、西班牙、巴拿马、以色列、韩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其他市场除泰国因当地工厂竣工并开始本地化生产而降价至20万元人民币以内,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Atto 3的价格均在20-30万元人民币间。

对于比亚迪同款车型,为何海外市场定价远高于国内市场,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种解释。笔者希望在本文中,提供几个经济学的思考角度,供读者参考讨论。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比亚迪全球定价差异背后的逻辑,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多的了解购买力平价与汇率间的关系,进而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做出预测。

“巨无霸指数”与“比亚迪汇率”

首先一个有趣的思考角度是购买力平价的原理,为了说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个有意思的指数——“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

“巨无霸指数”是1986年9月,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编辑Pam Woodall以半幽默的插图方式呈现的,作为衡量两种货币之间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简称PPP)的非正式方式。

Pam Woodall提出这个指数的缘由是因为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产品、原料和制作过程都是类似的,因此她认为其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应当反映出当地货币的真实价值。支撑巨无霸指数的理论源于购买力平价的概念,这个概念本质是一种汇率定价的理论,1802年由英国经济学家Henry Thornton提出,其核心思想在对外贸易驱使下各贸易国的市场供给达到长期均衡的情况下,两个贸易国之间的汇率就会由购买力平价来决定,更简单的理解是两国汇率就等于一篮子可贸易商品在两国间的价格之比。

“巨无霸指数”的计算方法也不复杂,比如:以《经济学人》公布的最新数据为例,2024年1月巨无霸在中国的价格是25元人民币,而在美国的售价为5.69美元,那么根据巨无霸指数,隐含汇率为4.39人民币元/美元,而2024年1月的实际汇率平均值为7.11人民币元/美元,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看,人民币兑美元被低估了38%。具体的数字不一定有意义,但重要的是其蕴含的意义在于提示人民币被低估了,其未来可能会升值。

尽管“巨无霸指数”是一个非正式的经济指标,但自从推出以来,便得到了全球的关注,出现在许多学术教科书和报告中,该指数至今仍在持续更新中。受到该指数的启发,人们又陆续提出了“星巴克拿铁指数”、“iPod指数”、“宜家比利书架指数”等指数,以衡量货币之间购买力平价。

同样,我们也可以效仿“巨无霸指数”的核心理念,创造出一个“比亚迪汇率”的概念,即通过比较比亚迪Atto 3在不同市场的价格差异来判断汇率的高估和低估,并预测未来汇率可能的方向走势。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欧洲,Atto 3目前在欧洲的起步价约为3.8万欧元,根据“比亚迪汇率”,隐含汇率约为3.15人民币元/欧元,而2024年6月的实际汇率平均值约为7.71人民币元/欧元,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看,人民币较之欧元被低估了;同样的计算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国家货币与人民币的汇率比较上,再如,Atto 3在韩国的起步价为6000万韩元,根据“比亚迪汇率”,隐含汇率为0.20人民币元/100韩元,而2024年6月的实际汇率平均值约为0.52人民币元/100韩元。从同样的角度看,人民币较之韩元也被低估了。如果我们继续进行类似的运算,可以得过更多的验证。

“比亚迪汇率”实际上反映了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看,人民币较之其他主要的货币,现阶段具有比其汇率所反映的更强的购买力,从中长期来看有较强的升值预期。

更多关于定价差异的解释

当然购买力平价的原理并不能完全解释比亚迪在全球各地定价间的差异,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因素与其定价差异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是“按市价来定价”(Mark to Market)的因素,即‌价格主要根据市场条件、‌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和消费者支付意愿来确定。在比亚迪Atto 3的定价例子中,新加坡市场的定价特殊性最适合用这个因素来解释。

新加坡目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汽车购买地之一,来自其他国家的人经常对新加坡汽车拥有成本感到震惊。一辆车的落地价格往往是美国的5倍以上。数据显示,在新加坡,飞度1.5L落地40万人民币,卡罗拉1.6L落地60万人民币,凯美瑞2.5L 80万人民币,迈腾2.0T 90万人民币。新加坡的电动车平均购买价格为148888美元(约合人民币108万元),因此比亚迪Atto 3的15.8万-18万新币之间(约合人民币85-97万元)的定价,在当地并不夸张。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新加坡汽车的落地价格是包括昂贵的拥车证成本的,新加坡自从拥车证制度开始实施以来,基本上都是由经销商帮客户竞拍拥车证,因此买车时候的价格通常是一个打包价,其中车的成本其实只占到一小部分。根据2024年7月,新加坡最新一轮的拥车证投标价格,中小型车组(A组)的拥车证价格较上个月微涨112新元,报9万1001新元。如果去除拥车证的成本,Atto 3的实际售价其实较之海外其他市场相差并不算很大。

其次是按成本定价(Cost-based Pricing)的因素。不同于中国市场的本地化生产,比亚迪目前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主要来自于出口,出口较之国内销售涉及更多成本,包括长途运输成本、海外经销商费用、海外宣传和其他运营费用、出口关税等等。这里主要谈一下运输成本和出口关税的问题。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连续第三年突破历史纪录,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但出口量暴增也导致运送汽车的船运力紧张,推动国际运价持续保持高位。比亚迪早在2022年末就下单订购6艘船,总造价高达5.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亿元),加上租赁的船舶,比亚迪预计未来将运营一支至少8艘滚装船的出海舰队。2024年1月31日,比亚迪第一艘大型滚装船满载着汽车航行前往欧洲海域。这些都是比亚迪向海外出口需要支付的长途运输费用。

比亚迪向海外市场销售还面临着出口关税的问题。比如今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BEV)征收的临时关税水平,其中对比亚迪征收的临时关税为17.4%。而在一个月之前,美国把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关税从25%提升至100%,好在比亚迪目前主要的市场在欧洲和亚洲,这一政策影响较小。

目前比亚迪正在更多通过海外建厂的方式,减少关税对价格的影响。比如:土耳其也曾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40%的额外关税,使得关税总水平提高至50%。但根据最新消息,比亚迪与土耳其已在7月8日签署了建厂协议,计划在当地投资约10亿美元建立年产15万辆汽车的工厂和研发中心。按照土耳其的政策,投资建厂的汽车厂商只需缴纳10%的关税,此外因为土耳其与欧盟签署了关税同盟协议,在土耳其本土生产的电动汽车和相关零部件可以零关税进入欧洲市场。同样,根据东盟自贸协议,从泰国出口到越南的汽车免征关税,从泰国出口到马来西亚的汽车关税,只有5%。比亚迪在泰国建整车厂,既可以占领泰国市场,还能以此为跳板,低成本抢占东南亚市场份额。

相信随着比亚迪更多海外工厂的落地,其海外市场的价格也将进一步下调,本地化的生产成本未来将使得“比亚迪汇率”像“巨无霸指数”一样,更能真实的反映各国货币之间购买力的平价。

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笔者之所以想提出“比亚迪汇率”的概念,不仅是希望探讨比亚迪汽车全球定价差异的部分原因,更希望透过这一现象去关注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与购买力平价间的关系,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官方指标中得到支持。

2024年5月30日,世界银行(World Bank)发布了按新一轮(2021年轮)国际比较项目(ICP)计算的2021年世界各参与经济体本币对美元的比价、GDP及其支出项目和人均GDP等数据。ICP采用各国境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所需要支付的货币数量,用来衡量各国境内物价水平的差异,得到按“购买力换算后的新比值”。ICP与国内常用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是通过“一篮子商品和服务”来进行价格的比较,但不同的是CPI是一个时间价格指数,强调本地性,用于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而ICP是空间价格指数,强调的更多是同一时间的国际可比性。前文中我们提到的“巨无霸指数”和“比亚迪汇率”其实也是类似ICP的比较方法,只是这两个指标对应的“篮子”更小、范围更窄一些。

根据世界银行的发布结果,以美元为基准,2021年中国购买力平价(PPP)值为3.99,相当于当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61.81%。此外,按PPP法计算,2021年中国GDP为28.82万亿美元,美国为23.59万亿美元,中国GDP比美国多5.23万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一位,超过美国GDP22.17%,占世界GDP的比重为18.91%,高于美国3.43 个百分点。按汇率法计算,2021年中国GDP为17.81万亿美元,美国为23.59万亿美元,中国GDP比美国少5.78万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二位,低于美国GDP 24.50%;占世界GDP的比重为18.52%,低于美国6.01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看,站在购买力平价的角度,人民币较之主要的国际货币汇率,处于相对低估的状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据是世界银行基于2021年的数据得出的结果,2022年以来,欧美经历了通货膨胀,而中国则经历了价格疲软,这意味着人民币在中国国内的购买力实际上变得更高,而美元和欧元等国际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可以预见2022年以来,中国以PPP计算的GDP还将继续维持强势。

为什么购买力平价对于汇率的长期走向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一国货币长期的定价是由生产力因素决定的。生产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上,一国生产力相对于其他国增加了,意味着该国的生产成本也会相对下降。

近年来中国在以新能源车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品上的价格显著下降,这主要得益于生产成本的下降,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其他国家一直在上升,因此生产成本的大幅降低主要得益于中国在上述产业中生产力的显著提升,其中技术进步扮演着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近年来在“新质生产力”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面对更卷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也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去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那么生产力提高后,人民币为什么会升值?我们可以这样推导这个问题,如果中国的生产力继续保持较之他国更快的提升速度,生产成本下降的更快,在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里会有比他国更为显著的价格竞争优势,就会引发进出口产业进一步的价格调整。同时外国消费者为了购买更多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会把本国货币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也会持续增加,并最终推动人民币价格即人民币汇率上升。

从上述角度看,笔者相信中国经济长期依然会保持极强的全球竞争力,人民币长期汇率也将呈现更为坚挺的态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