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7-04 06:22
商业与经济

印度追上中国还需要多少年?

如果印度无法在预计将持续3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内实现工业化,印度就连成为与中国一样的排名靠前的中等收入国家都将十分困难。
印度军火商卖武器给乌克兰
小柳建彦


小柳建彦:6月4日公布计票结果的印度大选,以总理莫迪领导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议席大幅减少而告终。其背后原因在于印度的经济结构——创造就业岗位能力较强的制造业得不到充分发展,大多数国民无法切身感受到经济增长。如果印度无法在预计将持续3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内实现工业化,那么别说莫迪提出的“发达国家”目标了,印度就连成为与中国一样的排名靠前的中等收入国家都将十分困难。当前印度的股市上涨以经济实际增长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崩溃,那么股市上涨也将会面临气力不继的风险。
 
在大选最后一个投票日的前一天(5月31日),印度政府公布了2023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结果。实际增长率为8.2%,如果不算新冠疫情反弹作用较大的2021年度,2023年度是自2016年度以来印度实际GDP增长率首次站上8%大关。

数据发布后,莫迪总理立刻在X(原推特)上高调宣布,印度将继续保持在全球主要国家中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现在还只是预告片,接下来才是正片。

印度当地媒体的报道充斥着对总理的喊话盲目相信的乐观论,称执政党拥有绝对优势。第二天(6月1日),来到莫迪自己的选区——印度教圣地瓦拉纳西投票站进行投票的选民们,纷纷对莫迪政府的政绩表示称赞,包括改善治安状况,以及建设公共设施等。

一位50多岁的主妇说:“莫迪不仅是印度的领袖,也是世界的领袖。很多人对他近乎崇拜”。全部投票结束后的当天傍晚,主要媒体公布的出口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执政党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GDP增长8%的真实情况

然而,6月4日的计票结果却出人意料,印度人民党获得的席位低于半数,这是2014年执政以来的首次。计票结果背离了出口民意调查,惊慌失措的各家电视台试图进行不得要领的解说。第二天,主要报纸和民间经济学家等的评论铺天盖地,舆论的真实情况隐约显现出来。

印度主要经济报纸《铸币(Mint)》简洁地概括称,(左右选举的是)经济。该报认为,多次发表印度教至上主义讨好言论的执政党的选举策略,并没有对生活困苦的选民起到效果。

在投票站,很多人都支持莫迪政府(6月1日,瓦拉纳西市)
 
其实,如果具体分析印度经济,就会发现堆积如山的问题。首先,在整体的高增长率之下,各个产业所呈现的景气程度明显不一样。

从印度2023年度各行业的附加值增长情况来看,46%的就业人口所从事的农林水产业仅增长1.4%,增速远远低于上年度的4.7%。12%的就业人口所从事的商业·旅游业增速也从上年度的2位数降至6.4%。这些行业加在一起,占到印度就业人口的近6成。这部分人切身感受到的应该可以说是经济不景气或者经济增长正在减速。

相反,因公共投资扩大而受益的建筑业,以及需求正在从新冠疫情中恢复的制造业的增速接近10%,拉高了总体增长率。从事建筑业的人占印度就业人口的13%,从事制造业的人占印度就业人口的12%,两大繁荣行业加在一起,也仅占印度就业人口的约25%。而且,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较低,感觉上离繁荣两字相差甚远。

印度Axis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坎斯·米什拉(Neelkanth Mishra)指出,印度GDP增长以政府和企业投资为主导,家庭经济缺乏势头。过剩劳动力因疫情而扩大至千万人,劳动力过剩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工资增长乏力。

的确,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3月发布的《印度就业报告》,印度2022年日常的实际月工资较10年前(2012年)减少14%,平均每年持续减少1.6%。包括务农人员在内的个体营业者的实际月收入只能获取自2019年以来的数据,在截至2022年的这3年里,实际月收入减少了1%。

对于有工作的人来说,实际收入下降是一种趋势。但这背后还有一个更大问题,那就是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正式工作。

就业岗位不足

根据印度政府统计,印度2024年1~3月的完全失业率为6.7%,与2018~2019年的完全失业率9%~10%相比,乍看起来有所改善。但国际劳工组织负责实际调查工作的印度人类发展研究所所长、劳动经济学家阿拉赫·沙尔玛博士指出,“真正生活困难的人甚至无法被算做‘完全失业者(指正在求职过程中,但目前没有获得工作机会的人)’。印度的就业岗位不足,主要表现是‘不完全就业者(指无法找到稳定的全职工作的人)’和‘尼特族(指既没有获得工作机会也没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人)’两类人都很多”。

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显示,印度在2022年的“不完全就业者”和“完全失业者”合计约占全部劳动力(近6亿)的16.8%,较2012年的13.9%有所上升。这意味着印度在2022年约有近1亿人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

另一方面,该报告还推算了2022年印度“尼特族”在不同年龄段人口中的占比。在20-24岁年龄段中“尼特族”占36%,在25-29岁年龄段中“尼特族”占39%。换算成实际数字,印度2022年共有约9400万20多岁的“尼特族”。“尼特族”中的多数人已经放弃找工作,因此不被算做劳动力,也不会被纳入失业率和不完全就业率的计算范围之内。印度的“尼特族”中女性占比较高,这也成为印度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只有32%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两者相加可以看出印度的实际就业岗位缺口在1亿~2亿人左右。印度每年劳动人口增加1000万人左右,但能创造出的有质量的就业岗位数量却跟不上这一数字。据世界银行推测,印度生活在“贫困”状态(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每人每天3.75美元以下)的人口比例虽然较10年前的6成以上有所减少,但到2021年仍然达到46%。

对于导致此现象的原因,阿拉赫·沙尔玛博士叹息地说,“与政府的呼声相反,可以产生大量非熟练工人就业岗位的制造业没有发展起来”。

实际上,从印度GDP的构成来看,与莫迪政府成立之前的2011年度相比,印度2023年度的制造业附加值占比从17%下降到了14%,制造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也从2014年的13%下降到了最近的12%。农业附加值虽然只占GDP总值的18%,但农业从业人口占比在10年前为49%,现在为46%,几乎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自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度的工业化没有得到发展。如果无法培育出生产效率相对更高的制造业,并将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就无法实现整个经济的生产效率提升,带动人均收入增长。

莫迪自去年起提出了使印度在独立100周年的2047年之前成为发达国家的政府目标(Viksit Bharat)。有关实现过程,莫迪称,发展是印度经济的自然产物。似乎莫迪认为人口动态发展会自然而然带来经济的高增长。

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据印度政府推测,2023年度印度的人均GDP约为2530美元。要想达到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人均GDP目前最低标准——2万美元左右,需要持续在24年里以每年实际9%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在莫迪政府领导下,不管在新冠疫情以前,还是新冠疫情告一段落的2022年度以后,印度人均实际GDP的年增长率都只有5%~7%左右。

需要扩大制造业

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规模相似,然而中国的人均GDP从1990年的350美元提高到了2023年的1.25万美元,在30多年间增长到36倍。这是劳动力自农业向出口型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并且经济从1990年代开始的长达20多年时间里以每年10%左右持续增长的结果。

印度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阿尔温德·帕纳加里亚(Arvind Panagariya)指出,“在历史上,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在不发展大量雇用非熟练工人的劳动集约出口型制造业的情况下,从发展中经济蜕变为中高收入经济。印度也不例外”。

莫迪政府上台以后提出了强化制造业的口号“Make in India”,但却未能取得成果。背后原因是在复杂的法规牵制下劳动法改革推迟实施,以及无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阴影所导致的保护主义政策下带来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足。改革以既得利益集团为中心,遭到强烈反对。

印度从1960年代起一直倾向于重视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的产业政策。即使现在,印度制造业的主角仍然是石油化工、钢铁及汽车等重工业,最近开始重视引进的半导体产业也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邻国孟加拉国通过将劳动密集型的纤维产业培育成出口的支柱,增加了包括女性在内的就业岗位,人均GDP超过了印度。

第三届莫迪政府如果要认真推进印度成为“发达国家”,除了推行不受既得利益集团欢迎的贸易自由化和劳动改革外,还要重视轻工业,促进女性参与社会,培育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在此前提下,还需要通过彻底加强公共教育来提高各阶层人才的素质。

印度的人口红利期还将持续30年,这似乎并不长。如果按照过往的改革和增长速度,那么印度可能在还未达到跟中国相当的收入水平之前(更不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就直接进入老龄化阶段。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印度军火商卖武器给乌克兰
2024-07-04 06:22
商业与经济

印度追上中国还需要多少年?

如果印度无法在预计将持续3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内实现工业化,印度就连成为与中国一样的排名靠前的中等收入国家都将十分困难。
小柳建彦


小柳建彦:6月4日公布计票结果的印度大选,以总理莫迪领导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议席大幅减少而告终。其背后原因在于印度的经济结构——创造就业岗位能力较强的制造业得不到充分发展,大多数国民无法切身感受到经济增长。如果印度无法在预计将持续3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内实现工业化,那么别说莫迪提出的“发达国家”目标了,印度就连成为与中国一样的排名靠前的中等收入国家都将十分困难。当前印度的股市上涨以经济实际增长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崩溃,那么股市上涨也将会面临气力不继的风险。
 
在大选最后一个投票日的前一天(5月31日),印度政府公布了2023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结果。实际增长率为8.2%,如果不算新冠疫情反弹作用较大的2021年度,2023年度是自2016年度以来印度实际GDP增长率首次站上8%大关。

数据发布后,莫迪总理立刻在X(原推特)上高调宣布,印度将继续保持在全球主要国家中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现在还只是预告片,接下来才是正片。

印度当地媒体的报道充斥着对总理的喊话盲目相信的乐观论,称执政党拥有绝对优势。第二天(6月1日),来到莫迪自己的选区——印度教圣地瓦拉纳西投票站进行投票的选民们,纷纷对莫迪政府的政绩表示称赞,包括改善治安状况,以及建设公共设施等。

一位50多岁的主妇说:“莫迪不仅是印度的领袖,也是世界的领袖。很多人对他近乎崇拜”。全部投票结束后的当天傍晚,主要媒体公布的出口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执政党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GDP增长8%的真实情况

然而,6月4日的计票结果却出人意料,印度人民党获得的席位低于半数,这是2014年执政以来的首次。计票结果背离了出口民意调查,惊慌失措的各家电视台试图进行不得要领的解说。第二天,主要报纸和民间经济学家等的评论铺天盖地,舆论的真实情况隐约显现出来。

印度主要经济报纸《铸币(Mint)》简洁地概括称,(左右选举的是)经济。该报认为,多次发表印度教至上主义讨好言论的执政党的选举策略,并没有对生活困苦的选民起到效果。

在投票站,很多人都支持莫迪政府(6月1日,瓦拉纳西市)
 
其实,如果具体分析印度经济,就会发现堆积如山的问题。首先,在整体的高增长率之下,各个产业所呈现的景气程度明显不一样。

从印度2023年度各行业的附加值增长情况来看,46%的就业人口所从事的农林水产业仅增长1.4%,增速远远低于上年度的4.7%。12%的就业人口所从事的商业·旅游业增速也从上年度的2位数降至6.4%。这些行业加在一起,占到印度就业人口的近6成。这部分人切身感受到的应该可以说是经济不景气或者经济增长正在减速。

相反,因公共投资扩大而受益的建筑业,以及需求正在从新冠疫情中恢复的制造业的增速接近10%,拉高了总体增长率。从事建筑业的人占印度就业人口的13%,从事制造业的人占印度就业人口的12%,两大繁荣行业加在一起,也仅占印度就业人口的约25%。而且,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较低,感觉上离繁荣两字相差甚远。

印度Axis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坎斯·米什拉(Neelkanth Mishra)指出,印度GDP增长以政府和企业投资为主导,家庭经济缺乏势头。过剩劳动力因疫情而扩大至千万人,劳动力过剩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工资增长乏力。

的确,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3月发布的《印度就业报告》,印度2022年日常的实际月工资较10年前(2012年)减少14%,平均每年持续减少1.6%。包括务农人员在内的个体营业者的实际月收入只能获取自2019年以来的数据,在截至2022年的这3年里,实际月收入减少了1%。

对于有工作的人来说,实际收入下降是一种趋势。但这背后还有一个更大问题,那就是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正式工作。

就业岗位不足

根据印度政府统计,印度2024年1~3月的完全失业率为6.7%,与2018~2019年的完全失业率9%~10%相比,乍看起来有所改善。但国际劳工组织负责实际调查工作的印度人类发展研究所所长、劳动经济学家阿拉赫·沙尔玛博士指出,“真正生活困难的人甚至无法被算做‘完全失业者(指正在求职过程中,但目前没有获得工作机会的人)’。印度的就业岗位不足,主要表现是‘不完全就业者(指无法找到稳定的全职工作的人)’和‘尼特族(指既没有获得工作机会也没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人)’两类人都很多”。

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显示,印度在2022年的“不完全就业者”和“完全失业者”合计约占全部劳动力(近6亿)的16.8%,较2012年的13.9%有所上升。这意味着印度在2022年约有近1亿人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

另一方面,该报告还推算了2022年印度“尼特族”在不同年龄段人口中的占比。在20-24岁年龄段中“尼特族”占36%,在25-29岁年龄段中“尼特族”占39%。换算成实际数字,印度2022年共有约9400万20多岁的“尼特族”。“尼特族”中的多数人已经放弃找工作,因此不被算做劳动力,也不会被纳入失业率和不完全就业率的计算范围之内。印度的“尼特族”中女性占比较高,这也成为印度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只有32%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两者相加可以看出印度的实际就业岗位缺口在1亿~2亿人左右。印度每年劳动人口增加1000万人左右,但能创造出的有质量的就业岗位数量却跟不上这一数字。据世界银行推测,印度生活在“贫困”状态(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每人每天3.75美元以下)的人口比例虽然较10年前的6成以上有所减少,但到2021年仍然达到46%。

对于导致此现象的原因,阿拉赫·沙尔玛博士叹息地说,“与政府的呼声相反,可以产生大量非熟练工人就业岗位的制造业没有发展起来”。

实际上,从印度GDP的构成来看,与莫迪政府成立之前的2011年度相比,印度2023年度的制造业附加值占比从17%下降到了14%,制造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也从2014年的13%下降到了最近的12%。农业附加值虽然只占GDP总值的18%,但农业从业人口占比在10年前为49%,现在为46%,几乎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自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度的工业化没有得到发展。如果无法培育出生产效率相对更高的制造业,并将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就无法实现整个经济的生产效率提升,带动人均收入增长。

莫迪自去年起提出了使印度在独立100周年的2047年之前成为发达国家的政府目标(Viksit Bharat)。有关实现过程,莫迪称,发展是印度经济的自然产物。似乎莫迪认为人口动态发展会自然而然带来经济的高增长。

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据印度政府推测,2023年度印度的人均GDP约为2530美元。要想达到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人均GDP目前最低标准——2万美元左右,需要持续在24年里以每年实际9%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在莫迪政府领导下,不管在新冠疫情以前,还是新冠疫情告一段落的2022年度以后,印度人均实际GDP的年增长率都只有5%~7%左右。

需要扩大制造业

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规模相似,然而中国的人均GDP从1990年的350美元提高到了2023年的1.25万美元,在30多年间增长到36倍。这是劳动力自农业向出口型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并且经济从1990年代开始的长达20多年时间里以每年10%左右持续增长的结果。

印度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阿尔温德·帕纳加里亚(Arvind Panagariya)指出,“在历史上,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在不发展大量雇用非熟练工人的劳动集约出口型制造业的情况下,从发展中经济蜕变为中高收入经济。印度也不例外”。

莫迪政府上台以后提出了强化制造业的口号“Make in India”,但却未能取得成果。背后原因是在复杂的法规牵制下劳动法改革推迟实施,以及无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阴影所导致的保护主义政策下带来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足。改革以既得利益集团为中心,遭到强烈反对。

印度从1960年代起一直倾向于重视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的产业政策。即使现在,印度制造业的主角仍然是石油化工、钢铁及汽车等重工业,最近开始重视引进的半导体产业也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邻国孟加拉国通过将劳动密集型的纤维产业培育成出口的支柱,增加了包括女性在内的就业岗位,人均GDP超过了印度。

第三届莫迪政府如果要认真推进印度成为“发达国家”,除了推行不受既得利益集团欢迎的贸易自由化和劳动改革外,还要重视轻工业,促进女性参与社会,培育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在此前提下,还需要通过彻底加强公共教育来提高各阶层人才的素质。

印度的人口红利期还将持续30年,这似乎并不长。如果按照过往的改革和增长速度,那么印度可能在还未达到跟中国相当的收入水平之前(更不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就直接进入老龄化阶段。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