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6-26 12:10
时政

美国应该从中国外交中学到些什么?

中国避免像美国那样反复陷入代价高昂的泥潭。与美国不同,中国和几乎所有国家都保持着务实的外交关系。中国外交政策的总体方针是强调国家主权:每一个国家都有权基于自身的价值观来开展治理。美国不必寻求变得更像中国,但它可以从中国对待世界各国的态度中学到一些事。
中国国旗收紧关键原材料出口限制,迅速反击美国芯片管控
斯蒂芬·沃尔特
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


在所有竞技领域,竞争对手间总是在尝试超越彼此。他们探索可以提高自身水平的创新,努力模仿任何看上去让对手成功的元素。我们在体育、商业与国际政治中都能观察到这一现象。模仿并不代表着亦步亦趋,但忽视令别国获益的政策且拒绝适应现实则很容易一败再败。

今天,也许唯一能让几乎所有民主党人与共和党人达成共识的政策议题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同中国竞争。这个共识正在塑造美国的国防预算,推动在亚洲巩固伙伴关系的努力,并挑起一场持续升级的对华高科技贸易战。

然而,除了指控中国“窃取美国技术”、“违反先前的贸易协议”之外,这群就中国问题发出警告的专家们很少考虑一件事,即中国究竟采取了哪些广泛措施来取得成功?如果中国真的在“吃掉美国人的午餐”,难道美国人不应该反思北京做对了什么事情,华盛顿又做错了哪些事情吗?中国的外交政策路线是否可以为华盛顿的政客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当然,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国内改革实现的。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是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是一个多世纪以来,这种潜力被严重的战乱与政策失误所压制。随着中国开始拥抱市场,其相对实力将不可避免地大幅提升。可以说,拜登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及其它措施来制定国家产业政策的努力,代表着美国模仿中国做法,在国家支持下抢占若干关键科技制高点的迟来的尝试。

但是,中国的崛起不能完全归功于国内改革或西方的自满,中国的整体外交路线同样推动了国家崛起,这是值得美国领导人好好反思的。

首先也是最明显的一点是,中国避免了像美国那样反复陷入代价高昂的泥潭。即使伴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对于在海外做出重大承诺的态度也十分谨慎。比如,中国并没有承诺出兵保卫伊朗,或是为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经济合作伙伴而参战。中国正向俄罗斯提供有军事价值的军民两用技术(并且获得了丰厚的报酬),但并没有向俄罗斯输送致命武器,争论是否应派遣军事顾问或是考虑出兵协助俄罗斯赢得战争。

相比之下,美国似乎总有一种歪打正着的直觉,能够屡屡陷入外交政策的流沙中。

当美国没有在阿富汗、伊拉克或利比亚推翻独裁者,花费数万亿美元试图输出民主的时候,它依然在向世界各国提供它希望永远不必兑现的安全保证。值得一提的是,每当美国领导人宣布承担起保护另一个国家的条约义务时,他们仍将其视作某种外交成就,哪怕那个国家的战略价值十分有限,无法为推进美国利益做出多少贡献。

今天,美国正式承诺提供保护的国家数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美国必须努力履行所有的承诺,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其国防预算比中国高出一大截。想象一下,如果把比中国多出来的那每年5万亿美元国防预算省下来,美国可以做成多少事情。如果不需要扮演“世界警察”,美国也许本可以像中国那样,拥有世界一流的铁路、城市交通和机场设施,以及更低的预算赤字。

这并不是主张美国要退出北约、断绝所有同盟关系并退回到“美利坚要塞”,但这确实意味着美国在做出新承诺时应该更加审慎,同时要求现有盟友承担更多责任。如果中国可以在不承诺保护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前提下变得更强大、更具影响力,为什么美国做不到呢?

第二点,与美国不同,中国同几乎所有国家都保持着务实的外交关系。中国的驻外使团数量比任何国家都要多,驻外大使职位很少出现空缺,其外交官由越来越多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组成(而不是业余人士,主要靠为成功的总统候选人募集资金而入选)。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外交关系并不是对他人良好行为的奖励,而是获取信息、向别国传递中国主张、通过说服而非使用蛮力来促进自身利益的重要工具。

相比之下,美国依然倾向于拒绝承认与我们观点不同的国家的外交地位,导致我们更难理解对方的利益或动机,也令美国更难阐述自己的利益和动机。华盛顿拒绝正式承认伊朗、委内瑞拉或朝鲜政府,尽管与这些政府定期开展对话将是一件好事。而中国不仅能够同上述国家开展对话,也能同所有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对话,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这样做吗?

例如,中国与中东地区的每个国家都有外交关系和经济往来,包括以色列、埃及等同美国关系密切的国家。相比之下,美国与以色列(在某种程度上还包括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保持“特殊关系”,这意味着无论以色列做什么事,美国都会予以支持。然而,美国无法与伊朗、叙利亚或控制也门大部分地区的胡塞武装保持定期接触。

美国的中东地区合作伙伴认为,来自美国的支持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经常忽视美国的建议,因为他们从来不用担心美国去帮助其对手。以沙特为例:沙特同俄罗斯、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以暗示重新调整立场(靠拢中俄)作为威胁,获得华盛顿越来越大的让步;而美方官员从来不会用同样的势力均衡政治手段对待沙特。考虑到这种不对称安排,是北京而非华盛顿促成了沙特与伊朗之间的关系缓和,也就毫不令人意外了。

第三点,中国外交政策的总体方针是强调国家主权:每一个国家都有权基于自身的价值观来开展治理。如果你想与中国打交道,你不用担心中国会教你应如何管理自己的国家,也不用担心如果本国的政治制度与中国不同,将会遭到制裁。

相比之下,美国认为自己是宣扬一套普世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头号旗手,认为传播民主是其全球使命的一部分。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例外情况,美国经常用权力施压别国承诺更加尊重人权或走向民主,有时候还把这些承诺当做提供援助的条件。

但是,鉴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西方民主制度,这就一点也不难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可能更喜欢中国式的做法,尤其是当中国也提供了切实的利益。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形容:“一位发展中国家的人士对我说,我们从中国得到了一座机场,从美国得到了一通说教。”如果你是一名独裁者,或是一个民主制度不那么完美的国家的领导人,你认为中美哪一条路线更有吸引力?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倾向于摆出高高在上的道德姿态,这导致每当美国未能满足自己设下的标准时,很容易被指责是虚伪的。当然,任何大国往往都不会实现所有宣称的主张,但一个国家越是坚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良善之国,当它言行不一的时候,就越是会面临更严重的惩罚。拜登政府在加沙战争问题上的装聋作哑与战略上毫无连贯性的回应,最完美地体现了这个问题。

美国没有选择谴责交战双方犯下的罪行,或是充分利用其影响力来促成停火,而是为以色列野蛮的、报复性的毁灭攻击提供弹药,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替以色列辩护,驳回了有理有据的大屠杀指控,哪怕证据确凿,哪怕国际法院与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均做出了严厉的评估。

美国在这样做的同时,却依然坚称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有多么重要。这些事件严重损害了美国在中东地区与全球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形象,并令中国获益,任何人都不应该感到惊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官员至今仍未发表一份声明,详细解释美国对这场悲剧的回应如何令美国人更加安全、繁荣或是得到全世界更多的尊重。

说到底,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部分原因是中国更有效地调动了潜在的国家实力,也源于中国在对海外做出安全承诺时的克制,避免了多届美国政府遭受的自残式的伤害。

对中国崛起深感忧虑的美国人应该反思北京做得好的地方,华盛顿做的不好的地方。这其中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中国的迅速崛起一定程度上也借鉴了美国早先崛起,跃升至世界权力顶峰的过程。初创的美国具有许多先天优势,包括肥沃的国土、稀少而分裂的原住民人口以及两个广阔大洋提供的天然保护。美国利用这些优势,一方面避免海外的麻烦,同时在国内积蓄力量。

从1812年到1918年,美国仅同外国打了两场战争,且两个对手(1846年的墨西哥与1898年的西班牙)都是没有强大盟友的弱国。而一旦成为大国后,美国就会让其它大国相互制衡,尽可能久地置身于冲突之外。美国在两场世界大战中都承受了(主要参战国中)最小的伤亡,并“赢得了和平”。自1980年以来,中国一直遵循类似的路线,至今已获得丰厚的回报。

德国首相俾斯麦曾说过:“只有傻瓜才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智者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他的这句话可以稍作修改:“一个明智的国家不仅要从别国的错误中学习,还要从别国做对的事情中学习。”美国不必寻求变得更像中国,但它依然可以从中国对世界各国采取的更加务实的态度中学到一两件事。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国国旗收紧关键原材料出口限制,迅速反击美国芯片管控
2024-06-26 12:10
时政

美国应该从中国外交中学到些什么?

中国避免像美国那样反复陷入代价高昂的泥潭。与美国不同,中国和几乎所有国家都保持着务实的外交关系。中国外交政策的总体方针是强调国家主权:每一个国家都有权基于自身的价值观来开展治理。美国不必寻求变得更像中国,但它可以从中国对待世界各国的态度中学到一些事。
斯蒂芬·沃尔特
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


在所有竞技领域,竞争对手间总是在尝试超越彼此。他们探索可以提高自身水平的创新,努力模仿任何看上去让对手成功的元素。我们在体育、商业与国际政治中都能观察到这一现象。模仿并不代表着亦步亦趋,但忽视令别国获益的政策且拒绝适应现实则很容易一败再败。

今天,也许唯一能让几乎所有民主党人与共和党人达成共识的政策议题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同中国竞争。这个共识正在塑造美国的国防预算,推动在亚洲巩固伙伴关系的努力,并挑起一场持续升级的对华高科技贸易战。

然而,除了指控中国“窃取美国技术”、“违反先前的贸易协议”之外,这群就中国问题发出警告的专家们很少考虑一件事,即中国究竟采取了哪些广泛措施来取得成功?如果中国真的在“吃掉美国人的午餐”,难道美国人不应该反思北京做对了什么事情,华盛顿又做错了哪些事情吗?中国的外交政策路线是否可以为华盛顿的政客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当然,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国内改革实现的。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是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是一个多世纪以来,这种潜力被严重的战乱与政策失误所压制。随着中国开始拥抱市场,其相对实力将不可避免地大幅提升。可以说,拜登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及其它措施来制定国家产业政策的努力,代表着美国模仿中国做法,在国家支持下抢占若干关键科技制高点的迟来的尝试。

但是,中国的崛起不能完全归功于国内改革或西方的自满,中国的整体外交路线同样推动了国家崛起,这是值得美国领导人好好反思的。

首先也是最明显的一点是,中国避免了像美国那样反复陷入代价高昂的泥潭。即使伴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对于在海外做出重大承诺的态度也十分谨慎。比如,中国并没有承诺出兵保卫伊朗,或是为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经济合作伙伴而参战。中国正向俄罗斯提供有军事价值的军民两用技术(并且获得了丰厚的报酬),但并没有向俄罗斯输送致命武器,争论是否应派遣军事顾问或是考虑出兵协助俄罗斯赢得战争。

相比之下,美国似乎总有一种歪打正着的直觉,能够屡屡陷入外交政策的流沙中。

当美国没有在阿富汗、伊拉克或利比亚推翻独裁者,花费数万亿美元试图输出民主的时候,它依然在向世界各国提供它希望永远不必兑现的安全保证。值得一提的是,每当美国领导人宣布承担起保护另一个国家的条约义务时,他们仍将其视作某种外交成就,哪怕那个国家的战略价值十分有限,无法为推进美国利益做出多少贡献。

今天,美国正式承诺提供保护的国家数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美国必须努力履行所有的承诺,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其国防预算比中国高出一大截。想象一下,如果把比中国多出来的那每年5万亿美元国防预算省下来,美国可以做成多少事情。如果不需要扮演“世界警察”,美国也许本可以像中国那样,拥有世界一流的铁路、城市交通和机场设施,以及更低的预算赤字。

这并不是主张美国要退出北约、断绝所有同盟关系并退回到“美利坚要塞”,但这确实意味着美国在做出新承诺时应该更加审慎,同时要求现有盟友承担更多责任。如果中国可以在不承诺保护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前提下变得更强大、更具影响力,为什么美国做不到呢?

第二点,与美国不同,中国同几乎所有国家都保持着务实的外交关系。中国的驻外使团数量比任何国家都要多,驻外大使职位很少出现空缺,其外交官由越来越多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组成(而不是业余人士,主要靠为成功的总统候选人募集资金而入选)。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外交关系并不是对他人良好行为的奖励,而是获取信息、向别国传递中国主张、通过说服而非使用蛮力来促进自身利益的重要工具。

相比之下,美国依然倾向于拒绝承认与我们观点不同的国家的外交地位,导致我们更难理解对方的利益或动机,也令美国更难阐述自己的利益和动机。华盛顿拒绝正式承认伊朗、委内瑞拉或朝鲜政府,尽管与这些政府定期开展对话将是一件好事。而中国不仅能够同上述国家开展对话,也能同所有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对话,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这样做吗?

例如,中国与中东地区的每个国家都有外交关系和经济往来,包括以色列、埃及等同美国关系密切的国家。相比之下,美国与以色列(在某种程度上还包括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保持“特殊关系”,这意味着无论以色列做什么事,美国都会予以支持。然而,美国无法与伊朗、叙利亚或控制也门大部分地区的胡塞武装保持定期接触。

美国的中东地区合作伙伴认为,来自美国的支持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经常忽视美国的建议,因为他们从来不用担心美国去帮助其对手。以沙特为例:沙特同俄罗斯、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以暗示重新调整立场(靠拢中俄)作为威胁,获得华盛顿越来越大的让步;而美方官员从来不会用同样的势力均衡政治手段对待沙特。考虑到这种不对称安排,是北京而非华盛顿促成了沙特与伊朗之间的关系缓和,也就毫不令人意外了。

第三点,中国外交政策的总体方针是强调国家主权:每一个国家都有权基于自身的价值观来开展治理。如果你想与中国打交道,你不用担心中国会教你应如何管理自己的国家,也不用担心如果本国的政治制度与中国不同,将会遭到制裁。

相比之下,美国认为自己是宣扬一套普世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头号旗手,认为传播民主是其全球使命的一部分。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例外情况,美国经常用权力施压别国承诺更加尊重人权或走向民主,有时候还把这些承诺当做提供援助的条件。

但是,鉴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西方民主制度,这就一点也不难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可能更喜欢中国式的做法,尤其是当中国也提供了切实的利益。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形容:“一位发展中国家的人士对我说,我们从中国得到了一座机场,从美国得到了一通说教。”如果你是一名独裁者,或是一个民主制度不那么完美的国家的领导人,你认为中美哪一条路线更有吸引力?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倾向于摆出高高在上的道德姿态,这导致每当美国未能满足自己设下的标准时,很容易被指责是虚伪的。当然,任何大国往往都不会实现所有宣称的主张,但一个国家越是坚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良善之国,当它言行不一的时候,就越是会面临更严重的惩罚。拜登政府在加沙战争问题上的装聋作哑与战略上毫无连贯性的回应,最完美地体现了这个问题。

美国没有选择谴责交战双方犯下的罪行,或是充分利用其影响力来促成停火,而是为以色列野蛮的、报复性的毁灭攻击提供弹药,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替以色列辩护,驳回了有理有据的大屠杀指控,哪怕证据确凿,哪怕国际法院与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均做出了严厉的评估。

美国在这样做的同时,却依然坚称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有多么重要。这些事件严重损害了美国在中东地区与全球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形象,并令中国获益,任何人都不应该感到惊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官员至今仍未发表一份声明,详细解释美国对这场悲剧的回应如何令美国人更加安全、繁荣或是得到全世界更多的尊重。

说到底,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部分原因是中国更有效地调动了潜在的国家实力,也源于中国在对海外做出安全承诺时的克制,避免了多届美国政府遭受的自残式的伤害。

对中国崛起深感忧虑的美国人应该反思北京做得好的地方,华盛顿做的不好的地方。这其中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中国的迅速崛起一定程度上也借鉴了美国早先崛起,跃升至世界权力顶峰的过程。初创的美国具有许多先天优势,包括肥沃的国土、稀少而分裂的原住民人口以及两个广阔大洋提供的天然保护。美国利用这些优势,一方面避免海外的麻烦,同时在国内积蓄力量。

从1812年到1918年,美国仅同外国打了两场战争,且两个对手(1846年的墨西哥与1898年的西班牙)都是没有强大盟友的弱国。而一旦成为大国后,美国就会让其它大国相互制衡,尽可能久地置身于冲突之外。美国在两场世界大战中都承受了(主要参战国中)最小的伤亡,并“赢得了和平”。自1980年以来,中国一直遵循类似的路线,至今已获得丰厚的回报。

德国首相俾斯麦曾说过:“只有傻瓜才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智者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他的这句话可以稍作修改:“一个明智的国家不仅要从别国的错误中学习,还要从别国做对的事情中学习。”美国不必寻求变得更像中国,但它依然可以从中国对世界各国采取的更加务实的态度中学到一两件事。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