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6-24 16:57
时政

日渐亲美的波兰,是否会改变一贯的对华中立政策?

中波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分歧与经济利益并存,中国难以满足波兰要求中国加入对俄包围圈的要求。必须意识到,波兰对美国的依赖正在逐渐增强,美波关系的日益紧密可能会改变波兰一贯的对华“中立政策”。
日渐亲美的波兰总统,是否会改变一贯的对华中立政策?
波兰总统杜达

王纬温


波兰总统杜达星期六展开对中国的五天国是访问,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面对面会晤,是俄乌战争爆发两年多来的首次。

受访学者研判,波兰希望俄乌战争以俄罗斯落败收场,为长远消除地缘安全威胁创造条件。杜达可能在会见习近平时加大劝说力度,寻求北京减少对莫斯科战争能力的支持。

已担任波兰总统将近九年的杜达,星期六(6月22日)下午携夫人阿加塔飞抵北京开启访华行程。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秘书长邓励在机场接机。

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介绍,杜达访华期间将分别与习近平、总理李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会晤,星期二(25日)还将到辽宁大连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

中国驻波兰大使孙霖江星期天(2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波兰稳居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贸易伙伴,也是最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忘录的国家之一,约90%的中欧班列过境或抵达波兰。

孙霖江相信此次元首会晤将为中波两国关系及中欧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期待波兰发挥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

杜达上次访华,是在2022年2月对中国进行三天工作访问,期间会见习近平,并出席被美英澳等西方国家外交抵制的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

俄乌战争爆发升级后,作为乌克兰最坚定支持者之一的波兰,对中俄关系持续密切表示不满,不仅进一步向美国靠拢,还调整对华政策,采取日益疏离冷淡的态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龙静今年4月发文评估,去年两国间政治互动不仅数量大幅减少,层级也明显下降,只有副部和大使级对话交流。
 
龙静指出,去年中波经贸关系明显下滑,前10个月波兰从中国的进口与前年同期相比,缩减超过14%。

上周曾赴瑞士参加首届乌克兰和平峰会的杜达,不仅在上星期五(21日)访华前夕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讨论和会成果,还表示北约作为防御联盟,必须对俄罗斯的侵略“做出明确且勇敢的反应”。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波兰政治圈子目前有非常强烈愿望,希望俄乌战争以俄罗斯的失利收场,由此引发俄国政局大变,实现长远消除地缘安全威胁的重要条件。

李明江分析杜达访华重要目的之一,是希望劝说北京减少对莫斯科战争能力的支持,并在推动俄乌战争和平进程中发挥更有意义的作用。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为加强政经联系,2012年在波兰首都华沙成立“16+1”的合作机制;2019年希腊加入后,一度扩员至“17+1”。但2021年以来,波罗的海三国先后宣布退出后,合作机制现存“14+1”。

自2021年2月召开视频会议后,中国-中东欧国家也未再召开领导人峰会。习近平今年5月出访欧洲三国,其中塞尔维亚、匈牙利是“14+1”成员国。

李明江研判,中国目前仍希望进一步推动中东欧互联互通,这离不开区域大国波兰的支持。杜达并可能利用激活“14+1”,作为在乌克兰问题上与北京讨价还价的筹码。

但他也指出,在俄乌战争阴影及欧盟施压下,这项机制的恢复目前持续面临巨大阻力,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持续停滞。


又讯:
薛凯恒

应中方邀请,波兰总统杜达于6月22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波兰国家元首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意义非凡。

近年来,中波关系受到俄乌冲突的冲击。波兰视俄罗斯为其安全的首要威胁,因此,中俄之间的紧密关系无疑影响了波兰对中国的看法。同时,波兰与美国之间传统上相当密切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波兰政界和商界与中国合作的立场。然而,尽管存在这些障碍和地缘政治的制约,中波经济合作依然稳步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额近年来持续增长。

不过,两国经贸友好关系仍面临挑战。波兰正面临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问题,其国内要求与中国“关系再调整”的声音也日益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的关系并非波兰民众普遍关注的焦点。波兰政府虽然明确倾向于美国,但其对华政策并不具有对抗性,与立陶宛等国家表现出的极端立场截然不同。未来,波兰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与欧盟委员会和德国的关系,预计仍将继续在波动中稳固,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中波关系中的消极因素。

中波关系的波动

目前,波兰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最大的合作国,也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员。然而,自2017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台并发起对华贸易战以来,波兰与中国的关系开始降温。中美竞争加剧,以及随后爆发的新冠疫情,都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紧张关系。

中波关系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是俄乌冲突的爆发,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不追随西方制裁俄罗斯,这被西方世界解读为中国“亲俄反西方”,进而影响了波兰对中国的看法。波兰主要从波俄关系、波美关系及俄乌冲突等多个角度来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在对华外交上,波兰近年来的策略是“双轨政策”,这让两国关系的走向显得错综复杂。尽管同属一个阵营,但波兰总统杜达和波兰政府多次在对华立场上展现出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态度。这些分歧很可能是利益分歧的反映,而非政策协调的结果。

2022年初,当俄乌双方在边境集结军队,战争一触即发之际,波兰总统杜达是唯一一个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与中国领导人会面的欧盟国家领导人。除了杜达,还有30多位外国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中俄领导人签署了一份联合公报,而前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公然将中俄合作称之为“邪恶轴心”。因此,波兰总统于冬奥会期间的这次访问,是在东欧安全的关键时刻与北约的立场背道而驰,也引发了许多西方国家的不满。

在杜达访华之前,他的外交政策顾问雅库布·库莫奇解释称,波兰有主权决定“对华政策”,并认为中波之间的“友好关系”并不会影响美波合作。访问结束后,波兰总统部长安德烈·德拉解释说,杜达不仅关注经济问题,还从欧洲和北约的角度向中国介绍了波兰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

然而,杜达坚持不与中国对抗的理性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受到他个人因素的驱动。杜达将于2025年卸任总统,有人猜测,杜达卸任后可能准备前往联合国任职。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既需要美国的支持,也需要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

杜达的对华政策时常与波兰政府的政策存在分歧,而波兰政府实际上是由前执政党法律与公正党领导的。例如,在2021年2月的中国—中东欧“17+1”峰会召开前,波兰宪法报曾暗示,杜达拒绝了波兰外交部降低波兰代表团级别、不与中方举行会谈的提议。杜达对此解释说:“没有波兰的参与,任何有关中东欧的重要活动都不可能举行。”

这不是波兰内部第一次出现对华看法的对立。与杜达的“包容态度”相反,波兰前总理莫拉维茨基一贯以亲西方反俄的立场著称。他曾在美国《政客》新闻网上发表评论文章,警告西方不要对“俄罗斯侵略”采取消极态度,因为乌克兰的失败可能会对世界秩序产生长期影响,文章中称“中国可能会取代美国或欧洲,或者与俄罗斯联手”。

面对俄乌冲突和“俄罗斯威胁”,波兰明确将继续努力与美国和北约保持安全合作。同时,在杜达的引领下,波兰政府还在努力维护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渠道,这些渠道往往被波兰政府用作与欧盟或美国进行谈判的筹码。然而,由于中国在俄乌冲突的中立立场以及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杜达在重压之下不得不部分调整策略,并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国应当“拒绝帮助俄罗斯”。因此,波兰内部正在统一认识,在对华表态上开始保持一致,这表明俄乌冲突确实对中波关系造成了影响。

不过,中波关系中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中欧和东欧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类:与西方保持一致,对华认知相对负面的国家(如捷克和立陶宛)、中国的友好合作伙伴(如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以及关系时常波动但仍在寻求与中国建立经济联系的国家。波兰属于第三类,处于这个积极与消极之间的“中间位置”。波兰的务实立场可以用波兰现任外长西科尔斯基提出的座右铭来概括,即“尽可能合作,必要时竞争,必要时对抗”。

为了寻求合作,西科尔斯基强调中国是波兰的重要经济伙伴。自2008年中波关系开启新纪元以来,波兰政界人士一直期望通过与中国开展贸易来促进其国内经济的发展,并将波兰定位为“一带一路”倡议中“通往欧洲的门户”。用波兰前农业部长的话来说,中国这个“充满希望的神话般的国家”的形象几乎没有改变。

立陶宛的案例表明,操弄政治议题并不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2023年,中国对波兰的出口额是波兰对华出口额的15倍有余,波兰严重依赖中国商品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因此,尽管在一些政治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波兰不愿自伤。波兰对中国的态度既复杂又务实,其立场取决于潜在的经济利益,更取决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中波关系虽有波动,但总体可控。

快速增长但“不平衡”的经贸关系

中国是波兰的第二大商品进口来源国,仅次于德国。尽管中波关系因俄乌冲突而有所波动,但这并未影响两国贸易持续增长的大趋势。然而,波兰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2023年,波兰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历史新高。逆差问题成为影响波兰对华贸易的核心挑战,波兰政府和企业家对此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并呼吁中国扩大对波兰商品,特别是农业食品领域的开放程度。

波兰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是多维度的,且随着中国全球经济地位的提升,这种关系也在不断演变。除了贸易往来和投资交流,两国还在金融、新技术、海洋经济、气候政策和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开展合作。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前,随着中欧间货运和客运量的增加,中波在运输和物流领域的合作也日渐频繁。

中国现在是波兰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而波兰则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波兰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但在波兰商品的出口市场中排名相对靠后。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波兰与中国的进出口比例高达1比15,这导致波兰对华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中波之间的“贸易不对称”在2023年达到了新的水平。对波兰而言,这一差距逐年扩大并非好消息,波兰政府和企业都渴望改变这一状况。

在波兰对华出口的商品结构中,铜及铜制品占据主要地位(约占波兰出口的20%)。波兰出口的其他商品还包括机械设备及其零件、家具等。而从波兰对华进口的商品结构来看,一半以上的商品属于深加工产品(如手机、电脑、视频游戏机),服装和纺织品以及玩具、游戏和体育用品也占据重要地位。波兰公司从中国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然后销往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市场。

波兰食品行业是波兰对华出口中为数不多的亮点。经过八年的努力,波兰在2021年终于获得了中国饲料用乳制品市场的进口许可,而波兰企业在该领域实力强劲,自此波兰乳制品对华出口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此外,波兰化妆品在中国的销量也在上升。

波兰投资贸易署(PAIH)负责支持波兰企业家开拓国外市场。该署表示,波兰企业对拓展中国市场的兴趣日益浓厚。主要希望开辟中国市场的行业包括食品、化妆品和快速消费品,但也涵盖了建筑、医疗、生物技术和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外国产品往往具有‘高品质’的标签,人们对外国产品充满好奇,渴望尝试。尤其是在食品方面,波兰产品的高品质正逐渐被公众所认识。中国是波兰乳制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场。波兰企业的在华营业额在疫情爆发前就增长得非常强劲,波兰牛奶在当地市场上已经相当受欢迎了。”波兰投资贸易署曾在其发布的投资指南中称。

尽管前景看好,但在华经营的波兰企业仍然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波兰企业担忧向中国出口商品的政治风险和相对较高的运输成本。波兰企业既认为中国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国家,认为中国在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特别是在技术领域进步明显,又认为中国是一个“遥远而困难的市场”,需要长时间的耕耘才能获得回报。这种认识是既矛盾又现实的。

然而,中波经贸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这些问题包括过度依赖中国制造的药品,以及中美关系恶化对全球供应链的潜在影响等。在这些挑战中,波兰特别关注中国汽车的崛起对波兰汽车工业的影响。

长期以来,波兰汽车工业主要以为德国汽车企业做配套为主。由于德国车企目前面临来自中国车企的竞争压力,从长远来看,波兰汽车业可能面临德国和其他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杜达政府曾计划推出波兰首款电动汽车品牌Izera,以促进波兰的创新和软实力,但该项目遭遇诸多挫折,进展缓慢。直到2022年底,Izera选择与中国吉利公司合作,该项目才取得实质性进展。

现在看来,Izera实际上是一款以波兰品牌为名的“中国汽车”,这一结果远非杜达政府所期望的。在欧盟宣布对中国汽车企业展开“反补贴调查”后,是否支持欧盟方面的决策,波兰也面临两难抉择。此外,吉利公司还被乌克兰当局列入所谓的“俄罗斯战争国际赞助商”名单,这给该项目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因此,波兰可能会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合作框架。这并不意味着两国将切断经济联系或彻底“脱钩”,也不意味着波兰将退出中国中东欧“17+1”合作机制或“一带一路”倡议。但在西方因中俄关系而对中国指责日增的背景下,即使中波关系有着坚实的经贸基础,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反华情绪的影响。

谨慎行事的波兰

今年五月,波兰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发布了一份外交政策声明,其中详细阐述了波兰当前的外交政策走向。在声明中,西科尔斯基重申了波兰对华的务实立场,即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努力平衡中波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和在俄乌问题上的分歧,并坚决避免“断绝关系”或“脱钩断链”等极端情况的发生。

声明强调了波兰会继续加强对欧盟以及与美国的关系,并指出这些关系对于波兰的经济发展和战略支撑至关重要,将继续是波兰外交的优先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西科尔斯基在声明中宣布波兰将在美国和中国的全球竞争中“继续保持中立”。他明确表示波兰不愿“选边站”,这与总统杜达的战略保持一致。在宣布“保持中立”的同时,西科尔斯基还试图在声明中向中国发出呼吁,希望中国能加入制裁俄罗斯的行列。他援引了波兰和中国的历史情况,将中国描述为“与波兰同样经历过殖民主义和不平等条约的受害者”。他赞扬了中国从冷战时期至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称赞中国“不盲从于俄罗斯,展现了勇气和意志”,其真实意图是试图让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逐渐疏远。

目前,中波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分歧与经济利益并存,中国难以满足波兰要求中国加入对俄包围圈的要求。在俄乌冲突持续不断、中国严守中立立场的情况下,中波双边关系难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波兰仍然保持着谨慎和审慎的态度,将发展与中国的合作关系视为优先事项,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局势。西科尔斯基的声明暗示中国支持波兰加入G20集团,这可能成为中波伙伴关系的一个突破口。

在经贸关系方面,波兰致力于减少现有的贸易逆差,并努力提升在欧盟内部的经济地位。然而,由于波兰在欧洲政坛的影响力相对有限,波兰无法完全摆脱欧盟对华强硬战略框架的束缚,更无法改变欧盟在中国汽车出口等方面的对抗政策。

最后,我们必须意识到,波兰对美国的依赖正在逐渐增强,美波关系的日益紧密可能会改变波兰一贯的对华“中立政策”。拜登政府正在敦促其欧洲盟友断绝与中国的合作,要求其盟友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加入美国的对华包围圈。在这种重压之下,波兰可能会被迫向美国屈服。因此,波兰“谨慎小心”的态度能维持多久,我们仍需小心观察。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 普京2
    普京暗示不急于结束乌克兰战争

    在年度电视直播活动中,普京似乎并不急于结束乌克兰战争,而是试图展现俄罗斯的实力。另一方面,特朗普已誓言要确保尽快结束这场冲突。


  • 前极越中层人士发声:夏一平原本没有通过面试
    2025,互联网巨头放弃造车?

    “大腿”意兴阑珊,极越们纷纷崩盘。


  • 澳门防疫措施升级-将关闭酒吧影院并暂停餐厅堂食服务
    澳门回归25年的“变”与“不变”

    卓泽林、周文伟:这25载见证了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书写了教育文化保障水平上升的新阶段,勾勒了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机遇。


  • 刷新世界纪录!“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
    量子软件时代已经开启

    对于有着长开发周期的某些早期采用者来说,尤其是在金融、能源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量子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可以开始应用于实际工作了。


  • 蚂蚁集团推进结构重组 蚂蚁国际、OceanBase和蚂蚁数科分别成立董事会
    蚂蚁集团: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蚂蚁集团表示,该公司目前没有上市计划,在公开表态中还反驳了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借壳上市”说法。


  • vivo手机
    vivo“蓝科技”对决苹果“绿巨人”

    周掌柜:本文分析探讨一个几乎困扰所有很多企业的长期难题:中国品牌如何用差异化、本地化策略化解国际领先企业的先发优势?


  • 特朗普发表胜选感言:上帝饶了我一命是有原因的
    仇恨政治与民主党的失败

    刘远举:技术和经济的底层逻辑是合作、开放。所以,要想在现实中获得生产力、发展、技术创新,从而获得生存与发展,必然要抛弃仇恨。


  • 美联储为9月降息进一步打开大门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 点阵图将明年降息次数预估下调至两次

    彭博调查的大多数经济学家此前预计,点阵图预估中值将指向明年进行三次降息;美联储对明年年底通胀率的预测中值从9月的2.1%升至2.5%。


  • GPT-4首次亮相,在消费办公工具人工智能的竞赛中,谷歌击败微软
    谷歌旗下公司发布新款视频生成器,分辨率超Sora

    DeepMind的新Veo 2人工智能视频生成器以4K分辨率超越了OpenAI的Sora模型。


  • 马斯克要开除美国77%公务员,约1771万人
    美媒:中美关系需要“马斯克+斯威夫特”

    美国需要更多的马斯克,让更多本土制造商在美国制造大件产品,减少进口。中国应该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花钱购买国外制造的娱乐和消费品。


  • 普京2
    普京暗示不急于结束乌克兰战争

    在年度电视直播活动中,普京似乎并不急于结束乌克兰战争,而是试图展现俄罗斯的实力。另一方面,特朗普已誓言要确保尽快结束这场冲突。


  • 前极越中层人士发声:夏一平原本没有通过面试
    2025,互联网巨头放弃造车?

    “大腿”意兴阑珊,极越们纷纷崩盘。


  • 澳门防疫措施升级-将关闭酒吧影院并暂停餐厅堂食服务
    澳门回归25年的“变”与“不变”

    卓泽林、周文伟:这25载见证了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书写了教育文化保障水平上升的新阶段,勾勒了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机遇。


  • 刷新世界纪录!“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
    量子软件时代已经开启

    对于有着长开发周期的某些早期采用者来说,尤其是在金融、能源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量子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可以开始应用于实际工作了。


日渐亲美的波兰总统,是否会改变一贯的对华中立政策?
2024-06-24 16:57
时政

日渐亲美的波兰,是否会改变一贯的对华中立政策?

中波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分歧与经济利益并存,中国难以满足波兰要求中国加入对俄包围圈的要求。必须意识到,波兰对美国的依赖正在逐渐增强,美波关系的日益紧密可能会改变波兰一贯的对华“中立政策”。
波兰总统杜达

王纬温


波兰总统杜达星期六展开对中国的五天国是访问,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面对面会晤,是俄乌战争爆发两年多来的首次。

受访学者研判,波兰希望俄乌战争以俄罗斯落败收场,为长远消除地缘安全威胁创造条件。杜达可能在会见习近平时加大劝说力度,寻求北京减少对莫斯科战争能力的支持。

已担任波兰总统将近九年的杜达,星期六(6月22日)下午携夫人阿加塔飞抵北京开启访华行程。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秘书长邓励在机场接机。

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介绍,杜达访华期间将分别与习近平、总理李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会晤,星期二(25日)还将到辽宁大连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

中国驻波兰大使孙霖江星期天(2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波兰稳居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贸易伙伴,也是最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忘录的国家之一,约90%的中欧班列过境或抵达波兰。

孙霖江相信此次元首会晤将为中波两国关系及中欧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期待波兰发挥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

杜达上次访华,是在2022年2月对中国进行三天工作访问,期间会见习近平,并出席被美英澳等西方国家外交抵制的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

俄乌战争爆发升级后,作为乌克兰最坚定支持者之一的波兰,对中俄关系持续密切表示不满,不仅进一步向美国靠拢,还调整对华政策,采取日益疏离冷淡的态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龙静今年4月发文评估,去年两国间政治互动不仅数量大幅减少,层级也明显下降,只有副部和大使级对话交流。
 
龙静指出,去年中波经贸关系明显下滑,前10个月波兰从中国的进口与前年同期相比,缩减超过14%。

上周曾赴瑞士参加首届乌克兰和平峰会的杜达,不仅在上星期五(21日)访华前夕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讨论和会成果,还表示北约作为防御联盟,必须对俄罗斯的侵略“做出明确且勇敢的反应”。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波兰政治圈子目前有非常强烈愿望,希望俄乌战争以俄罗斯的失利收场,由此引发俄国政局大变,实现长远消除地缘安全威胁的重要条件。

李明江分析杜达访华重要目的之一,是希望劝说北京减少对莫斯科战争能力的支持,并在推动俄乌战争和平进程中发挥更有意义的作用。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为加强政经联系,2012年在波兰首都华沙成立“16+1”的合作机制;2019年希腊加入后,一度扩员至“17+1”。但2021年以来,波罗的海三国先后宣布退出后,合作机制现存“14+1”。

自2021年2月召开视频会议后,中国-中东欧国家也未再召开领导人峰会。习近平今年5月出访欧洲三国,其中塞尔维亚、匈牙利是“14+1”成员国。

李明江研判,中国目前仍希望进一步推动中东欧互联互通,这离不开区域大国波兰的支持。杜达并可能利用激活“14+1”,作为在乌克兰问题上与北京讨价还价的筹码。

但他也指出,在俄乌战争阴影及欧盟施压下,这项机制的恢复目前持续面临巨大阻力,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持续停滞。


又讯:
薛凯恒

应中方邀请,波兰总统杜达于6月22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波兰国家元首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意义非凡。

近年来,中波关系受到俄乌冲突的冲击。波兰视俄罗斯为其安全的首要威胁,因此,中俄之间的紧密关系无疑影响了波兰对中国的看法。同时,波兰与美国之间传统上相当密切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波兰政界和商界与中国合作的立场。然而,尽管存在这些障碍和地缘政治的制约,中波经济合作依然稳步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额近年来持续增长。

不过,两国经贸友好关系仍面临挑战。波兰正面临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问题,其国内要求与中国“关系再调整”的声音也日益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的关系并非波兰民众普遍关注的焦点。波兰政府虽然明确倾向于美国,但其对华政策并不具有对抗性,与立陶宛等国家表现出的极端立场截然不同。未来,波兰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与欧盟委员会和德国的关系,预计仍将继续在波动中稳固,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中波关系中的消极因素。

中波关系的波动

目前,波兰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最大的合作国,也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员。然而,自2017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台并发起对华贸易战以来,波兰与中国的关系开始降温。中美竞争加剧,以及随后爆发的新冠疫情,都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紧张关系。

中波关系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是俄乌冲突的爆发,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不追随西方制裁俄罗斯,这被西方世界解读为中国“亲俄反西方”,进而影响了波兰对中国的看法。波兰主要从波俄关系、波美关系及俄乌冲突等多个角度来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在对华外交上,波兰近年来的策略是“双轨政策”,这让两国关系的走向显得错综复杂。尽管同属一个阵营,但波兰总统杜达和波兰政府多次在对华立场上展现出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态度。这些分歧很可能是利益分歧的反映,而非政策协调的结果。

2022年初,当俄乌双方在边境集结军队,战争一触即发之际,波兰总统杜达是唯一一个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与中国领导人会面的欧盟国家领导人。除了杜达,还有30多位外国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中俄领导人签署了一份联合公报,而前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公然将中俄合作称之为“邪恶轴心”。因此,波兰总统于冬奥会期间的这次访问,是在东欧安全的关键时刻与北约的立场背道而驰,也引发了许多西方国家的不满。

在杜达访华之前,他的外交政策顾问雅库布·库莫奇解释称,波兰有主权决定“对华政策”,并认为中波之间的“友好关系”并不会影响美波合作。访问结束后,波兰总统部长安德烈·德拉解释说,杜达不仅关注经济问题,还从欧洲和北约的角度向中国介绍了波兰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

然而,杜达坚持不与中国对抗的理性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受到他个人因素的驱动。杜达将于2025年卸任总统,有人猜测,杜达卸任后可能准备前往联合国任职。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既需要美国的支持,也需要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

杜达的对华政策时常与波兰政府的政策存在分歧,而波兰政府实际上是由前执政党法律与公正党领导的。例如,在2021年2月的中国—中东欧“17+1”峰会召开前,波兰宪法报曾暗示,杜达拒绝了波兰外交部降低波兰代表团级别、不与中方举行会谈的提议。杜达对此解释说:“没有波兰的参与,任何有关中东欧的重要活动都不可能举行。”

这不是波兰内部第一次出现对华看法的对立。与杜达的“包容态度”相反,波兰前总理莫拉维茨基一贯以亲西方反俄的立场著称。他曾在美国《政客》新闻网上发表评论文章,警告西方不要对“俄罗斯侵略”采取消极态度,因为乌克兰的失败可能会对世界秩序产生长期影响,文章中称“中国可能会取代美国或欧洲,或者与俄罗斯联手”。

面对俄乌冲突和“俄罗斯威胁”,波兰明确将继续努力与美国和北约保持安全合作。同时,在杜达的引领下,波兰政府还在努力维护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渠道,这些渠道往往被波兰政府用作与欧盟或美国进行谈判的筹码。然而,由于中国在俄乌冲突的中立立场以及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杜达在重压之下不得不部分调整策略,并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国应当“拒绝帮助俄罗斯”。因此,波兰内部正在统一认识,在对华表态上开始保持一致,这表明俄乌冲突确实对中波关系造成了影响。

不过,中波关系中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中欧和东欧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类:与西方保持一致,对华认知相对负面的国家(如捷克和立陶宛)、中国的友好合作伙伴(如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以及关系时常波动但仍在寻求与中国建立经济联系的国家。波兰属于第三类,处于这个积极与消极之间的“中间位置”。波兰的务实立场可以用波兰现任外长西科尔斯基提出的座右铭来概括,即“尽可能合作,必要时竞争,必要时对抗”。

为了寻求合作,西科尔斯基强调中国是波兰的重要经济伙伴。自2008年中波关系开启新纪元以来,波兰政界人士一直期望通过与中国开展贸易来促进其国内经济的发展,并将波兰定位为“一带一路”倡议中“通往欧洲的门户”。用波兰前农业部长的话来说,中国这个“充满希望的神话般的国家”的形象几乎没有改变。

立陶宛的案例表明,操弄政治议题并不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2023年,中国对波兰的出口额是波兰对华出口额的15倍有余,波兰严重依赖中国商品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因此,尽管在一些政治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波兰不愿自伤。波兰对中国的态度既复杂又务实,其立场取决于潜在的经济利益,更取决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中波关系虽有波动,但总体可控。

快速增长但“不平衡”的经贸关系

中国是波兰的第二大商品进口来源国,仅次于德国。尽管中波关系因俄乌冲突而有所波动,但这并未影响两国贸易持续增长的大趋势。然而,波兰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2023年,波兰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历史新高。逆差问题成为影响波兰对华贸易的核心挑战,波兰政府和企业家对此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并呼吁中国扩大对波兰商品,特别是农业食品领域的开放程度。

波兰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是多维度的,且随着中国全球经济地位的提升,这种关系也在不断演变。除了贸易往来和投资交流,两国还在金融、新技术、海洋经济、气候政策和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开展合作。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前,随着中欧间货运和客运量的增加,中波在运输和物流领域的合作也日渐频繁。

中国现在是波兰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而波兰则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波兰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但在波兰商品的出口市场中排名相对靠后。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波兰与中国的进出口比例高达1比15,这导致波兰对华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中波之间的“贸易不对称”在2023年达到了新的水平。对波兰而言,这一差距逐年扩大并非好消息,波兰政府和企业都渴望改变这一状况。

在波兰对华出口的商品结构中,铜及铜制品占据主要地位(约占波兰出口的20%)。波兰出口的其他商品还包括机械设备及其零件、家具等。而从波兰对华进口的商品结构来看,一半以上的商品属于深加工产品(如手机、电脑、视频游戏机),服装和纺织品以及玩具、游戏和体育用品也占据重要地位。波兰公司从中国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然后销往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市场。

波兰食品行业是波兰对华出口中为数不多的亮点。经过八年的努力,波兰在2021年终于获得了中国饲料用乳制品市场的进口许可,而波兰企业在该领域实力强劲,自此波兰乳制品对华出口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此外,波兰化妆品在中国的销量也在上升。

波兰投资贸易署(PAIH)负责支持波兰企业家开拓国外市场。该署表示,波兰企业对拓展中国市场的兴趣日益浓厚。主要希望开辟中国市场的行业包括食品、化妆品和快速消费品,但也涵盖了建筑、医疗、生物技术和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外国产品往往具有‘高品质’的标签,人们对外国产品充满好奇,渴望尝试。尤其是在食品方面,波兰产品的高品质正逐渐被公众所认识。中国是波兰乳制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场。波兰企业的在华营业额在疫情爆发前就增长得非常强劲,波兰牛奶在当地市场上已经相当受欢迎了。”波兰投资贸易署曾在其发布的投资指南中称。

尽管前景看好,但在华经营的波兰企业仍然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波兰企业担忧向中国出口商品的政治风险和相对较高的运输成本。波兰企业既认为中国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国家,认为中国在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特别是在技术领域进步明显,又认为中国是一个“遥远而困难的市场”,需要长时间的耕耘才能获得回报。这种认识是既矛盾又现实的。

然而,中波经贸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这些问题包括过度依赖中国制造的药品,以及中美关系恶化对全球供应链的潜在影响等。在这些挑战中,波兰特别关注中国汽车的崛起对波兰汽车工业的影响。

长期以来,波兰汽车工业主要以为德国汽车企业做配套为主。由于德国车企目前面临来自中国车企的竞争压力,从长远来看,波兰汽车业可能面临德国和其他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杜达政府曾计划推出波兰首款电动汽车品牌Izera,以促进波兰的创新和软实力,但该项目遭遇诸多挫折,进展缓慢。直到2022年底,Izera选择与中国吉利公司合作,该项目才取得实质性进展。

现在看来,Izera实际上是一款以波兰品牌为名的“中国汽车”,这一结果远非杜达政府所期望的。在欧盟宣布对中国汽车企业展开“反补贴调查”后,是否支持欧盟方面的决策,波兰也面临两难抉择。此外,吉利公司还被乌克兰当局列入所谓的“俄罗斯战争国际赞助商”名单,这给该项目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因此,波兰可能会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合作框架。这并不意味着两国将切断经济联系或彻底“脱钩”,也不意味着波兰将退出中国中东欧“17+1”合作机制或“一带一路”倡议。但在西方因中俄关系而对中国指责日增的背景下,即使中波关系有着坚实的经贸基础,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反华情绪的影响。

谨慎行事的波兰

今年五月,波兰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发布了一份外交政策声明,其中详细阐述了波兰当前的外交政策走向。在声明中,西科尔斯基重申了波兰对华的务实立场,即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努力平衡中波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和在俄乌问题上的分歧,并坚决避免“断绝关系”或“脱钩断链”等极端情况的发生。

声明强调了波兰会继续加强对欧盟以及与美国的关系,并指出这些关系对于波兰的经济发展和战略支撑至关重要,将继续是波兰外交的优先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西科尔斯基在声明中宣布波兰将在美国和中国的全球竞争中“继续保持中立”。他明确表示波兰不愿“选边站”,这与总统杜达的战略保持一致。在宣布“保持中立”的同时,西科尔斯基还试图在声明中向中国发出呼吁,希望中国能加入制裁俄罗斯的行列。他援引了波兰和中国的历史情况,将中国描述为“与波兰同样经历过殖民主义和不平等条约的受害者”。他赞扬了中国从冷战时期至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称赞中国“不盲从于俄罗斯,展现了勇气和意志”,其真实意图是试图让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逐渐疏远。

目前,中波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分歧与经济利益并存,中国难以满足波兰要求中国加入对俄包围圈的要求。在俄乌冲突持续不断、中国严守中立立场的情况下,中波双边关系难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波兰仍然保持着谨慎和审慎的态度,将发展与中国的合作关系视为优先事项,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局势。西科尔斯基的声明暗示中国支持波兰加入G20集团,这可能成为中波伙伴关系的一个突破口。

在经贸关系方面,波兰致力于减少现有的贸易逆差,并努力提升在欧盟内部的经济地位。然而,由于波兰在欧洲政坛的影响力相对有限,波兰无法完全摆脱欧盟对华强硬战略框架的束缚,更无法改变欧盟在中国汽车出口等方面的对抗政策。

最后,我们必须意识到,波兰对美国的依赖正在逐渐增强,美波关系的日益紧密可能会改变波兰一贯的对华“中立政策”。拜登政府正在敦促其欧洲盟友断绝与中国的合作,要求其盟友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加入美国的对华包围圈。在这种重压之下,波兰可能会被迫向美国屈服。因此,波兰“谨慎小心”的态度能维持多久,我们仍需小心观察。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