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6-11 08:10
社会与生活

教育:改变命运的,或许从来不是高考

徐瑾:张雪峰走红,源自时代痛点,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所谓高考改变命运,本身也许只是想象。真正改变几代小镇做题家命运的,是城市化。
高考教育:农村考生填志愿:没听过的专业和买不到的“张雪峰”
徐瑾


在这个夏天,对高考学子的关心再次溢出屏幕,似乎每个人都回到自己高考挥汗的场景,高考志愿导师张雪峰继续享受自己的高光时刻。是什么造就了张雪峰时刻?经济下行时代的高考能否走出内卷循环?

张雪峰时刻击中时代痛点

张雪峰为什么走红?作为网红教育博主,张雪峰的出圈名言是“闭着眼睛报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刚出道那时,他的走红还主要依靠批判新闻专业,到了2024年的今年,张雪峰影响力高烧不退,也走出更直接有力的变现模式。据媒体报道,张雪峰出售的高考资源课程热卖,售价接近两万,全国有三万个位置,三小时抢购一空。这不仅意味着上亿的进账,更意味着,即使你花了接近两万,你也未必有机会直接与张雪峰本人直接面对面咨询。

一些粉丝惊呼张雪峰变了,他们之前认定张雪峰的底色之一是给穷人指路,而资源课程却标出天价。另一些精英则继续嘲笑张雪峰的实用主义导向,一如既往用自身不乏理想主义的成功论证张雪峰的功利短视。孰是孰非?关键是,张雪峰的走红,只是说明他击中了时代痛点。

高考志愿本身就是一个市场,而且是无数考生家长博弈的自由市场。张雪峰的持续走红,恰恰说明他提供了被需求的供给,单单就安抚焦虑深重的家长考生的情绪价值,本身就是极大市场需求。张雪峰自己是郑州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背景,出道是考研指导老师,如今转型为高考志愿导师,本质也是呼应是市场需求。

张雪峰的主要目标群体本来不是上层群体,而是中下群体。他喊话对象是普通家庭子女,配合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完成了精准收割,正如他所言,“如果家境优渥,选择更多,不存在错不错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的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好,选专业就要选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吃上饭的!而不是照本宣科,不考虑实际情况,我没有针对任何人任何专业,我只是根据就业情况给建议!孩子找不到工作负责的不是你老师,而是你爸你妈跟自己!”

张雪峰的特点之一是唯专业论,这一观点并非他独有,在这些年在民间被提升到很大高度,甚至超过学校。中国新闻网2023年“填报高考志愿优先考虑什么”调查,36%网友认为应优先考虑专业,而只有16%的网友认为应优先考虑学校。

这是一个新现象,究其症结,其实在于就业困境。

年轻人就业为何难

年轻人找工作难,症结何在?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文凭的贬值。本科文凭曾经是白领工作的敲门砖,但是随着时代变化,却成为不少年轻人脱不下的孔乙己长衫,找不到好工作,也不甘心去工厂拧螺丝。可以说,大三大四再考虑考研或者就业,已经被认为太迟来不及,焦虑已经传导到高考前后时间,从高三就需要考虑大四或者研三就需要面临的问题。高考成功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大一是新的高四,稍有不慎,大四大概率就是全职儿女的新起点。

某种意义上,在高校持续扩招二十多年后,高考比起过去,实在算不上千军万马挤独木桥。2024高考开考人数为1342万,首次突破了1300万大关,比起去年增加了51万人。看人数也许觉得惊人,但是录取率实际上比起扩早前大为提升。以2023年数据来看,全国招生1042.22万人,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78.16万人。这意味着,只要进考场,基本上多数人都有学校可以上,而且接近四成可以上普通本科。这些年高中分流也使得考生中除了普通高中,本身有不少职高学生。

不过,大部分人都有大学上,不等于大部分人都有好学校上,更不等于多数人都有好工作。

这就必须讨论就业环境的恶化。在当前就业形势之下,诗与远方已经成为往事,对多数年轻人来说,解决眼前生计变得空前迫切。

考上研究生,曾经被称作真上岸,不少名校本科生为了卡位,甚至选择比本科更差的高校来“逆向考研”,如今却面临新的窘境。今年而言,普通院校研究生就业率甚至低于本科,考研热开始成为过去。按照2024届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今年普本院校的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33.2%,较去年下降17%,甚至低于普本院校本科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43.9%。

很多人把就业问题归结为年轻人的技能或者态度问题,这其实是舍本逐末。就业困境,本质是企业困境。当前就业环境萎缩是全方位的,年轻人的就业困境不过是整体情况的写照。据悉,当前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更不用说很多连灵活就业门槛都达到的人群。普通研究生就业低于本科生,也侧面说明中小企业面对招聘,更加看重性价比,更倾向于招募实惠的本科生。

高考的真相

面对高考的焦虑,不少人感叹,高考变得不能改变命运。其实,所谓高考改变命运,这个说法本身很可能就是一个偶然、一个想象而已。高考本身并非绝对公平,高考看起来是一个考生在前台的努力,背后是不同家庭类似军备竞赛一样的持续投入。

对于高考的成功者,曾经有一种说法就是它改变了小镇做题家的命运。所谓小镇做题家,原本含义是来自小地方的高考成功者。他们大概是考上985或者一本的成功者,他们比例人数一般不到高考的5%。大众聚焦这些小镇做题家在大城市的成功,举出很多案例。但是,这样的叙述,其实忽略一个核心问题,改变小镇做题家命运的,表面是高考,其实本质是城市化。

甚至可以说,过去小镇做题家看起来是成功者,但是他们的同侪,同样也有自己的精彩。他们也许就上了中专,或者上了普通大学,或者没读书,去了大城市打工。即使这样的人,在城市化进程中仍旧有很大机会分到了一杯羹。他们的成功也许没有小镇做题家那么耀眼,其实如果拉长时间看,这些高考的失意者与成功者之间彼此之间差距,没有大家想象那么大。

从个体而言,高考确实很重要,但是从整体而言,高考的重要性其实不过是经济规律的作用而已。高考扩招从1999年启动,连续3年招生人数台阶式跃升,几乎与此同时,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WTO,出口增速几乎与招生人数增速一样快。从此之后,中国经济接入全球经济循环,中国经济正式腾飞,城市化犹如插上翅膀,向成群结队走出大学的毕业生们献上丰沛的就业机会与发财机会。短短20多年,中国城市化率从不足3成提升到如今接近7成,造就无数财富与机遇的中国故事。只要在中国经济的快车上,无论在头等舱还是站票,其实都收获了自身的跃升。

知其所言,也知其所以然。随着城市化红利结束,中国经济放缓,高考的神奇滤镜也褪色了。站在大时代的角度,高考本身就是一种锦上添花,本质上多数专业其实区别不大。如果将未来就业与当下专业选择绑定,容错空间变小。相反,与专业相比,城市和学校其实相当重要,因为二者更多决定了孩子在哪里生活,遇到什么人,会有什么样的经济机遇。归根到底,要解决家长、考生的高考焦虑,只能期待经济周期的再次回归,顺风车再度起航。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高考教育:农村考生填志愿:没听过的专业和买不到的“张雪峰”
2024-06-11 08:10
社会与生活

教育:改变命运的,或许从来不是高考

徐瑾:张雪峰走红,源自时代痛点,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所谓高考改变命运,本身也许只是想象。真正改变几代小镇做题家命运的,是城市化。
徐瑾


在这个夏天,对高考学子的关心再次溢出屏幕,似乎每个人都回到自己高考挥汗的场景,高考志愿导师张雪峰继续享受自己的高光时刻。是什么造就了张雪峰时刻?经济下行时代的高考能否走出内卷循环?

张雪峰时刻击中时代痛点

张雪峰为什么走红?作为网红教育博主,张雪峰的出圈名言是“闭着眼睛报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刚出道那时,他的走红还主要依靠批判新闻专业,到了2024年的今年,张雪峰影响力高烧不退,也走出更直接有力的变现模式。据媒体报道,张雪峰出售的高考资源课程热卖,售价接近两万,全国有三万个位置,三小时抢购一空。这不仅意味着上亿的进账,更意味着,即使你花了接近两万,你也未必有机会直接与张雪峰本人直接面对面咨询。

一些粉丝惊呼张雪峰变了,他们之前认定张雪峰的底色之一是给穷人指路,而资源课程却标出天价。另一些精英则继续嘲笑张雪峰的实用主义导向,一如既往用自身不乏理想主义的成功论证张雪峰的功利短视。孰是孰非?关键是,张雪峰的走红,只是说明他击中了时代痛点。

高考志愿本身就是一个市场,而且是无数考生家长博弈的自由市场。张雪峰的持续走红,恰恰说明他提供了被需求的供给,单单就安抚焦虑深重的家长考生的情绪价值,本身就是极大市场需求。张雪峰自己是郑州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背景,出道是考研指导老师,如今转型为高考志愿导师,本质也是呼应是市场需求。

张雪峰的主要目标群体本来不是上层群体,而是中下群体。他喊话对象是普通家庭子女,配合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完成了精准收割,正如他所言,“如果家境优渥,选择更多,不存在错不错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的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好,选专业就要选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吃上饭的!而不是照本宣科,不考虑实际情况,我没有针对任何人任何专业,我只是根据就业情况给建议!孩子找不到工作负责的不是你老师,而是你爸你妈跟自己!”

张雪峰的特点之一是唯专业论,这一观点并非他独有,在这些年在民间被提升到很大高度,甚至超过学校。中国新闻网2023年“填报高考志愿优先考虑什么”调查,36%网友认为应优先考虑专业,而只有16%的网友认为应优先考虑学校。

这是一个新现象,究其症结,其实在于就业困境。

年轻人就业为何难

年轻人找工作难,症结何在?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文凭的贬值。本科文凭曾经是白领工作的敲门砖,但是随着时代变化,却成为不少年轻人脱不下的孔乙己长衫,找不到好工作,也不甘心去工厂拧螺丝。可以说,大三大四再考虑考研或者就业,已经被认为太迟来不及,焦虑已经传导到高考前后时间,从高三就需要考虑大四或者研三就需要面临的问题。高考成功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大一是新的高四,稍有不慎,大四大概率就是全职儿女的新起点。

某种意义上,在高校持续扩招二十多年后,高考比起过去,实在算不上千军万马挤独木桥。2024高考开考人数为1342万,首次突破了1300万大关,比起去年增加了51万人。看人数也许觉得惊人,但是录取率实际上比起扩早前大为提升。以2023年数据来看,全国招生1042.22万人,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78.16万人。这意味着,只要进考场,基本上多数人都有学校可以上,而且接近四成可以上普通本科。这些年高中分流也使得考生中除了普通高中,本身有不少职高学生。

不过,大部分人都有大学上,不等于大部分人都有好学校上,更不等于多数人都有好工作。

这就必须讨论就业环境的恶化。在当前就业形势之下,诗与远方已经成为往事,对多数年轻人来说,解决眼前生计变得空前迫切。

考上研究生,曾经被称作真上岸,不少名校本科生为了卡位,甚至选择比本科更差的高校来“逆向考研”,如今却面临新的窘境。今年而言,普通院校研究生就业率甚至低于本科,考研热开始成为过去。按照2024届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今年普本院校的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33.2%,较去年下降17%,甚至低于普本院校本科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43.9%。

很多人把就业问题归结为年轻人的技能或者态度问题,这其实是舍本逐末。就业困境,本质是企业困境。当前就业环境萎缩是全方位的,年轻人的就业困境不过是整体情况的写照。据悉,当前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更不用说很多连灵活就业门槛都达到的人群。普通研究生就业低于本科生,也侧面说明中小企业面对招聘,更加看重性价比,更倾向于招募实惠的本科生。

高考的真相

面对高考的焦虑,不少人感叹,高考变得不能改变命运。其实,所谓高考改变命运,这个说法本身很可能就是一个偶然、一个想象而已。高考本身并非绝对公平,高考看起来是一个考生在前台的努力,背后是不同家庭类似军备竞赛一样的持续投入。

对于高考的成功者,曾经有一种说法就是它改变了小镇做题家的命运。所谓小镇做题家,原本含义是来自小地方的高考成功者。他们大概是考上985或者一本的成功者,他们比例人数一般不到高考的5%。大众聚焦这些小镇做题家在大城市的成功,举出很多案例。但是,这样的叙述,其实忽略一个核心问题,改变小镇做题家命运的,表面是高考,其实本质是城市化。

甚至可以说,过去小镇做题家看起来是成功者,但是他们的同侪,同样也有自己的精彩。他们也许就上了中专,或者上了普通大学,或者没读书,去了大城市打工。即使这样的人,在城市化进程中仍旧有很大机会分到了一杯羹。他们的成功也许没有小镇做题家那么耀眼,其实如果拉长时间看,这些高考的失意者与成功者之间彼此之间差距,没有大家想象那么大。

从个体而言,高考确实很重要,但是从整体而言,高考的重要性其实不过是经济规律的作用而已。高考扩招从1999年启动,连续3年招生人数台阶式跃升,几乎与此同时,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WTO,出口增速几乎与招生人数增速一样快。从此之后,中国经济接入全球经济循环,中国经济正式腾飞,城市化犹如插上翅膀,向成群结队走出大学的毕业生们献上丰沛的就业机会与发财机会。短短20多年,中国城市化率从不足3成提升到如今接近7成,造就无数财富与机遇的中国故事。只要在中国经济的快车上,无论在头等舱还是站票,其实都收获了自身的跃升。

知其所言,也知其所以然。随着城市化红利结束,中国经济放缓,高考的神奇滤镜也褪色了。站在大时代的角度,高考本身就是一种锦上添花,本质上多数专业其实区别不大。如果将未来就业与当下专业选择绑定,容错空间变小。相反,与专业相比,城市和学校其实相当重要,因为二者更多决定了孩子在哪里生活,遇到什么人,会有什么样的经济机遇。归根到底,要解决家长、考生的高考焦虑,只能期待经济周期的再次回归,顺风车再度起航。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