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6-03 06:35
商业与经济

美国海关真要开始打击跨境电商了吗?

Jason Li:这一次的传闻与其说是对跨境电商的打压,不如说是对当前报关行业乱象的一次拨乱反正。
贸易中国出口如何在高压下开辟新局?
Jason Li


最近业界有传闻称多家服务电商平台的报关行在美国被封,使得数千吨电商平台的货物积压在美国的机场。消息本身真伪难辨,不过倒也不失为一个科普报关行业工作的契机。

我们先从什么是报关开始说起。所谓报关,其实是海关申报的简称。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物品出、入国境都需要向海关作出申报,以便海关(以及检验检疫等其它部门)判断物品是否能够过关,是否有附加条件(例如缴纳关税)方可过关。

通常而言,报关可分为两种:

1.由运输工具管理人(航空公司或者船公司)就运输工具上所载物品进行的报关;

2.由物品管理人(通常在进口时为进口人)就所管理的物品进行的报关。

例如,一架由A航空公司执飞的货机,载着100吨国内B公司出口给美国C公司的玩具到达了美国。此时,A航空公司需要先申报“我的飞机载着100吨玩具来了”,作为第一种报关;同时,C公司还要向海关申报“我有100吨玩具要进入美国”,作为第二种报关。

通常就同一批货物而言,航空公司的第一种报关需要和进口人的第二种报关信息完全一致。首先,出口人B和进口人C之间签订的购货合同会明确商品信息;其次,如果是进口人C安排运送,则由C报送信息给航空公司A,如果是出口人B安排运送,则由B报送给A,但两种情况下A所知的商品信息和BC在合同中签订的信息都应该是一致的;最后,C向海关报送的信息,应该和A基于B/C所给的信息向海关报送的信息又是一致的。

反过来看,如果A报送的第一种报关和C报送的第二种报关信息不一致,那就出了大问题——三家公司中必然有一家公司有意或无意向海关做出虚假申报。

而虚假申报属于典型的“引子”型违法行为——虚假申报本身只是手段,目的往往是违反法律,进口不能进口的商品,或者不缴、少缴关税进口商品。同时,虚假申报也具有典型的试探性——今天将高价玩具虚报为低价玩具,海关没发现,明天可能就是把将毒品伪报为玩具了。因此,海关真正发现虚假申报的时候,虚假申报(以及其背后的进口违禁品或偷税漏税)可能已经持续了好一段时间,并且可能涵盖全国多个海关。

因此,海关往往对虚假申报行为极为敏感:一旦被发现虚假申报,一方面需要倒查过去一段时间的申报斩草除根,另一方面也要处以重罚杀鸡儆猴。

那么,为什么传闻中会提到“报关行”呢?

事实上,各国法律并无限制进口商本人报关——因此理论上即使是个人从海外进口商品,也完全可以自己完成。当然,我们说“术业有专攻”——“报关行”就是由一群精通报关,经过政府认证的专业人士组成的,旨在帮助提升报关效率的第三方机构。这些机构和海关之间沟通往往会应用更多专业工具和标准化作业流程(例如HS代码、EDI电子数据交换),从而比亲自清关效率要高些。

另外一方面,海关也可以借报关行缓解压力。由于报关行本身帮助准备清关文件,报关行是非常熟悉海关政策的。因此,报关行可以提前筛选出一批“好货物”(即规范申报的货物),从而使得海关将精力集中在其它货物上。作为交换,通过报关行申报的货物,往往可以因为技术优势等获得更快的清关速度。

在刚刚的例子中,航空公司A、出口商B和进口商C各可以委托一家报关行。因此,当出现虚假申报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要查一查到底是报关行自己的问题,还是说报关行获得的信息本身就有问题了。换言之,报关行的引入使得调查虚假申报的情况更为复杂,调查时间相对也要延长。

但是,如果看到这些货物的扣关,就说“美国人就要开始打击跨境电商”,这就有所偏颇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有一条特殊的法律——《虚假申报法》(False Claims Act of 1863,31 U.S. Code §3729到3733)。顾名思义,这条有150年历史的法律打击的是“为获得支付或批准而针对政府的虚假申报和陈述”,而海关报关中的虚假申报自然也在此列。

《虚假申报法》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允许“公益代位_qui tam_”起诉。例如,如果A发现B向美国海关做出虚假申报(违反19 U.S. Code §1592),A可以联系美国司法部,一同起诉B违反《虚假申报法》。倘若法官裁定B罪名成立,一般B需要“退一赔二”(除支付应付关税外,还需额外赔付相当于应付关税两倍的赔偿金予政府),而A可以分得这笔“追回金额”的15%到30%。

有心读者不难想到,这种“发动群众斗群众”的规定,使得使用《虚假申报法》举报竞争对手是一本万利——赢了,“退一赔二、三七分成”,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奖励;输了,调查流程也能让对手因应对调查而蒙受疲于奔命、开不了工(正如传闻那样)的损失。借刀杀人,莫过于此。

因此,自从2017年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以来,《虚假申报法》立案总量连年上升——有美国本土企业举报外国企业和报关行的,有报关行举报报关行的,还有本土企业举报本土企业的,江湖上一时好不热闹。甚至乎美国不少律师行已经精于此道,还贴心地推出了中文服务,以吸引希望“借刀杀人”的华人客户。

总而言之,全美一万四千余家报关行(https://www.cbp.gov/trade/programs-administration/customs-brokers/becoming-customs-broker),足以组成一个江湖;江湖当中自然百无禁忌,“借刀杀人”般的勾心斗角也是常事。即使是SHEIN和Temu这样的平台,在美国也是你死我活;更何况生态链上竞争更加激烈的报关行和货代了。

但是,江湖参与者之间的勾心斗角,并不妨碍江湖整体的大势。事实胜于雄辩的是,在过去数年当中,单就跨境电商主要采用的小包物流模式而言,美国接纳全球各地的跨境小包总量是连年高速增长的。根据美国海关(https://www.cbp.gov/trade/basic-import-export/e-commerce)的官方统计,2024财年上半年(2023年10月1日到2024年3月31日)共183天,美国海关共处理了7.05亿件进口小包,平均每日处理385万件。与之相比2023财年(2022年10月1日到2023年9月30日)共365天,美国海关平均每日处理288万件进口小包。2024财年上半年同比2023财年,日均同比增长33.68%。如果相对2018年每天100万个出头的包裹总量,更是早已今非昔比。

美国海关(CBP)雇员大概六万人。对于一天四百万个包裹而言,每个雇员如果啥其他事情不干,都要处理66个,按一天8小时工作计算,一个包裹只能花七分钟处理。更何况这六万人还要干别的事情(USCBP全称Customs & Border Protection,同时肩负边境巡逻和边检的工作),留给包裹的时间是更加有限的。

同时,海关和进出口人、报关行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一个地方没有了进出口人,没有人从这里进口出口货物,那么海关还能监管什么呢?这个地方海关的编制怕是要给上司炒掉了。因此,海关不会冒着让自己编制缩水甚至裁减的代价,去压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事实上,只有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作为监管部门的海关才有生存空间。

这也就使得说“逢包必检”不可能是一个长期的政策——正如世界各地的海关都采用“红绿通道,荣誉抽检”,依托报关行提高通关效率一样,美国海关在处理跨境电商小包的议题上,必然也会继续采用抽检政策。这一次的传闻与其说是对跨境电商的打压,不如说是对当前报关行业乱象的一次拨乱反正,也是跨境电商和当地监管部门形成良性互动的过程中的必要步骤。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 生活用“假期性爱”重建亲密关系-
    徐瑾书单:人就是一台意识机器?

    徐瑾:人类如何产生意识?意识是一种发现还是一种幻觉?理解意识或自我,是人类无法绕开的话题,而重构意识与自我,将是人工智能时代最大主题。


  • 瑞士手表
    瑞士手表出口预计将继续低迷,尤其是在中国

    数据显示瑞士对日本的手表出口增长14%以上,对中国出口则下降5.9%,这也反映出在奢侈品行业见到的趋势。行业机构表示,对未来几个月中国和香港市场的预测依然非常负面。


  • 道琼斯
    道指首次突破42,000点,与标普500指数均创新高

    美联储大幅降息的举措虽然需要时间消化,但投资者还是对此表示热烈欢迎。美股普遍上涨,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均创新高,纳指上涨2.5%。科技股和比特币等投机资产涨幅居前。


  • 日本经济安全大臣高市早苗
    日本若产生首位女首相 那就比美国首位女总统还早了

    日本经济安全大臣高市早苗已经崛起为自民党总裁候选人三强;鉴于自民党在国会中的主导地位,9月27日投票的获胜者几乎肯定会成为首相。


贸易中国出口如何在高压下开辟新局?
2024-06-03 06:35
商业与经济

美国海关真要开始打击跨境电商了吗?

Jason Li:这一次的传闻与其说是对跨境电商的打压,不如说是对当前报关行业乱象的一次拨乱反正。
Jason Li


最近业界有传闻称多家服务电商平台的报关行在美国被封,使得数千吨电商平台的货物积压在美国的机场。消息本身真伪难辨,不过倒也不失为一个科普报关行业工作的契机。

我们先从什么是报关开始说起。所谓报关,其实是海关申报的简称。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物品出、入国境都需要向海关作出申报,以便海关(以及检验检疫等其它部门)判断物品是否能够过关,是否有附加条件(例如缴纳关税)方可过关。

通常而言,报关可分为两种:

1.由运输工具管理人(航空公司或者船公司)就运输工具上所载物品进行的报关;

2.由物品管理人(通常在进口时为进口人)就所管理的物品进行的报关。

例如,一架由A航空公司执飞的货机,载着100吨国内B公司出口给美国C公司的玩具到达了美国。此时,A航空公司需要先申报“我的飞机载着100吨玩具来了”,作为第一种报关;同时,C公司还要向海关申报“我有100吨玩具要进入美国”,作为第二种报关。

通常就同一批货物而言,航空公司的第一种报关需要和进口人的第二种报关信息完全一致。首先,出口人B和进口人C之间签订的购货合同会明确商品信息;其次,如果是进口人C安排运送,则由C报送信息给航空公司A,如果是出口人B安排运送,则由B报送给A,但两种情况下A所知的商品信息和BC在合同中签订的信息都应该是一致的;最后,C向海关报送的信息,应该和A基于B/C所给的信息向海关报送的信息又是一致的。

反过来看,如果A报送的第一种报关和C报送的第二种报关信息不一致,那就出了大问题——三家公司中必然有一家公司有意或无意向海关做出虚假申报。

而虚假申报属于典型的“引子”型违法行为——虚假申报本身只是手段,目的往往是违反法律,进口不能进口的商品,或者不缴、少缴关税进口商品。同时,虚假申报也具有典型的试探性——今天将高价玩具虚报为低价玩具,海关没发现,明天可能就是把将毒品伪报为玩具了。因此,海关真正发现虚假申报的时候,虚假申报(以及其背后的进口违禁品或偷税漏税)可能已经持续了好一段时间,并且可能涵盖全国多个海关。

因此,海关往往对虚假申报行为极为敏感:一旦被发现虚假申报,一方面需要倒查过去一段时间的申报斩草除根,另一方面也要处以重罚杀鸡儆猴。

那么,为什么传闻中会提到“报关行”呢?

事实上,各国法律并无限制进口商本人报关——因此理论上即使是个人从海外进口商品,也完全可以自己完成。当然,我们说“术业有专攻”——“报关行”就是由一群精通报关,经过政府认证的专业人士组成的,旨在帮助提升报关效率的第三方机构。这些机构和海关之间沟通往往会应用更多专业工具和标准化作业流程(例如HS代码、EDI电子数据交换),从而比亲自清关效率要高些。

另外一方面,海关也可以借报关行缓解压力。由于报关行本身帮助准备清关文件,报关行是非常熟悉海关政策的。因此,报关行可以提前筛选出一批“好货物”(即规范申报的货物),从而使得海关将精力集中在其它货物上。作为交换,通过报关行申报的货物,往往可以因为技术优势等获得更快的清关速度。

在刚刚的例子中,航空公司A、出口商B和进口商C各可以委托一家报关行。因此,当出现虚假申报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要查一查到底是报关行自己的问题,还是说报关行获得的信息本身就有问题了。换言之,报关行的引入使得调查虚假申报的情况更为复杂,调查时间相对也要延长。

但是,如果看到这些货物的扣关,就说“美国人就要开始打击跨境电商”,这就有所偏颇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有一条特殊的法律——《虚假申报法》(False Claims Act of 1863,31 U.S. Code §3729到3733)。顾名思义,这条有150年历史的法律打击的是“为获得支付或批准而针对政府的虚假申报和陈述”,而海关报关中的虚假申报自然也在此列。

《虚假申报法》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允许“公益代位_qui tam_”起诉。例如,如果A发现B向美国海关做出虚假申报(违反19 U.S. Code §1592),A可以联系美国司法部,一同起诉B违反《虚假申报法》。倘若法官裁定B罪名成立,一般B需要“退一赔二”(除支付应付关税外,还需额外赔付相当于应付关税两倍的赔偿金予政府),而A可以分得这笔“追回金额”的15%到30%。

有心读者不难想到,这种“发动群众斗群众”的规定,使得使用《虚假申报法》举报竞争对手是一本万利——赢了,“退一赔二、三七分成”,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奖励;输了,调查流程也能让对手因应对调查而蒙受疲于奔命、开不了工(正如传闻那样)的损失。借刀杀人,莫过于此。

因此,自从2017年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以来,《虚假申报法》立案总量连年上升——有美国本土企业举报外国企业和报关行的,有报关行举报报关行的,还有本土企业举报本土企业的,江湖上一时好不热闹。甚至乎美国不少律师行已经精于此道,还贴心地推出了中文服务,以吸引希望“借刀杀人”的华人客户。

总而言之,全美一万四千余家报关行(https://www.cbp.gov/trade/programs-administration/customs-brokers/becoming-customs-broker),足以组成一个江湖;江湖当中自然百无禁忌,“借刀杀人”般的勾心斗角也是常事。即使是SHEIN和Temu这样的平台,在美国也是你死我活;更何况生态链上竞争更加激烈的报关行和货代了。

但是,江湖参与者之间的勾心斗角,并不妨碍江湖整体的大势。事实胜于雄辩的是,在过去数年当中,单就跨境电商主要采用的小包物流模式而言,美国接纳全球各地的跨境小包总量是连年高速增长的。根据美国海关(https://www.cbp.gov/trade/basic-import-export/e-commerce)的官方统计,2024财年上半年(2023年10月1日到2024年3月31日)共183天,美国海关共处理了7.05亿件进口小包,平均每日处理385万件。与之相比2023财年(2022年10月1日到2023年9月30日)共365天,美国海关平均每日处理288万件进口小包。2024财年上半年同比2023财年,日均同比增长33.68%。如果相对2018年每天100万个出头的包裹总量,更是早已今非昔比。

美国海关(CBP)雇员大概六万人。对于一天四百万个包裹而言,每个雇员如果啥其他事情不干,都要处理66个,按一天8小时工作计算,一个包裹只能花七分钟处理。更何况这六万人还要干别的事情(USCBP全称Customs & Border Protection,同时肩负边境巡逻和边检的工作),留给包裹的时间是更加有限的。

同时,海关和进出口人、报关行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一个地方没有了进出口人,没有人从这里进口出口货物,那么海关还能监管什么呢?这个地方海关的编制怕是要给上司炒掉了。因此,海关不会冒着让自己编制缩水甚至裁减的代价,去压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事实上,只有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作为监管部门的海关才有生存空间。

这也就使得说“逢包必检”不可能是一个长期的政策——正如世界各地的海关都采用“红绿通道,荣誉抽检”,依托报关行提高通关效率一样,美国海关在处理跨境电商小包的议题上,必然也会继续采用抽检政策。这一次的传闻与其说是对跨境电商的打压,不如说是对当前报关行业乱象的一次拨乱反正,也是跨境电商和当地监管部门形成良性互动的过程中的必要步骤。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