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4-29 05:57
社会与生活

布林肯之后,还要去美国留学么?

徐瑾:布林肯来访,宏大话题之外,教育问题也值得关注。留学堪称中美关系的金丝雀,双方关系好坏,直接间接影响留学选择。
布林肯之后,还要去美国留学么?
徐瑾


继耶伦之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再访中国,俄乌战争、产能过剩、美国大选都是中外媒体关心的问题。不过,比起这些宏大叙事,对于不少中国中产而言,身边的生活才是关键。布林肯来访提到了两国将加强文化教育问题,这也许不是媒体关注问题,却是不少中产家庭的重点。最典型的问题,当下,还要必要选择去美国读书吗?问题没有那么高大上,却关系千家万户。

中美留学对比

对比上次来中国的紧张氛围,这一次四月布林肯来中国明显刻意释放一些轻松信息。

他的第一站选择了上海。如同一个外国游客一样,选择了上海豫园、南翔小笼包、CBA比赛打卡,会见美国在华企业,这都是中规中矩的外交行程。比较有意思的是,他选择在上海纽约大学演讲,强调留学生的重要意义,“中美关系非常复杂,但我们可以互相交流,比如学生、商业、团体、两国人民。尤其是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和在中国学习的美国学生,能够了解对方,了解彼此的国家。”

值得玩味的是,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此前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概有29.5万,但是美国留学生在中国却不断降低,2023年年中大概是350人左右。

这种人数的参差,除了体现了中美学生人数与中美教育吸引力的差别,更道出双方需求的差别:比起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中国学生更希望到美国留学。

问题是,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到美国留学的黄金时代是否已经结束?

两次重大留学美国潮

历史上,留学海外的学生人数也许少,但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提到留学,不得不提中国留学之父容闳。容闳是清末广东人,1854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他是中国取得美国大学文凭第一人,他毕业之后回到中国,带来一系列的新理念。他参与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我在金融史研究中也发现他最早引入了银行概念带中国。更重要的是,他组织了第一批留美幼童,其实就是中国首批官派留学生。这些幼童不少成为中国各界的中流砥柱,比如詹天佑、唐绍仪。

容闳开启的留学热潮,使得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碰撞更为直接。随后民国历史跌宕起伏。这一热潮在20世纪中期一度沉寂,其重新开启也是有赖伟人的合作。1978年,邓小平给当时美国吉米•卡特带话,希望能够派遣5000名学生到美国。卡特大方回应,派10万吧。从此,中美留学交流再度启动,美国海归更一度是顶尖人才的代号。

因此,布林肯在上海纽约大学的讲话并不完全是客套话,曾经的留学生,在中国确实曾经引发不少风潮。

留学:中美关系的金丝雀

关于中美关系,宏大的政治经济与国际秩序之外,其实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堪称中美关系的金丝雀,双方关系好坏,直接间接影响留学选择。

最近一二十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繁荣,富裕起来中国中产目睹了留学红利,对于美国留学趋之若鹜。中国留学生自身也有了不少变化。自费留学逐渐成为主流,留学低龄化也日渐突出,以往富裕家庭才能享受的留学待遇也成为不少中产之选。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的学费构成不少美国大学生存重要根基,中国连续十余年成为美国最大国际学生来源。

新冠疫情,加速了中美关系的恶化。在2019年的高峰时刻,中国有37.25学生在美国,此后数据不断下降。按照美国国务院报告,2022到2023学年,28.95万名中国大陆学生在美,数量连续三年下降。

当然,即使如此,中国大陆仍然是美国国际学生的最大生源地,而且越来越低龄化。从胡润百富数据看,每年2万多名中国学生新申请出国读高中,10多万名出国读大一。

在巨大高考升学压力之下,留学是不少中产为孩子安排的道路,哪怕这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且不说去美国留学的直接费用,准备留学就是一条昂贵的道路: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国际学校费用,不少学校直接追发达国家,一年二十万的学费是寻常数字,这还不加上各类访学以及暑期项目。

过去经济狂飙时代,不少中产选择这一道路,如今,中产对留学开始迟疑。性价比是一个方面,中美经济未来是另一个方面。甚至有人把二胎上国际学校、老婆全职、千万房贷并称为“中产破家三件套”。

留学不仅仅取得文凭那么简单,它通过人与人之间交往,链接着不同社会和国家。行为经济学也有不少研究体现,即使存在巨大的理念差异,但是通过不同观点的人和人的直接接触,不少人对于原本理念的坚持往往会变得和缓。

留学种子一旦生根,自然会迸发友谊的小树。刚好是三十年前,1984年5月,美国前总统里根来访,也来到了上海,他选择复旦演讲。缘由说来简单,复旦大学当时的校长谢希德与里根夫人同为史密斯学院的校友。

在这次演讲中,里根追溯了中美关系的差异与相似,他说“为了友谊而隐瞒真相也毫无意义,因为基于虚构的友谊经受不了这个严酷世界的检验。”他重申美国厌恶战争,战争是一种浪费,“我们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上,作为两个伟大的国家,美国和中国有责任为减少战争危险努力。”

里根对当时的复旦大学学子喊话,认为他们将决定未来,”未来几十年,世界将需要你们发挥才能,相互理解。 今天的领导者可以铺平通往未来的道路。 这是我们的责任。但是,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一代。 正是由你们来决定,持续的个人的友谊能否跨越几代人的分歧。 世界的希望寄托在这种友谊之中。  ”

时间过去30年,当时的学生,不少如今成长走上舞台,世界是否如里根所期待的呢?留学只是中美关系的一个枝干,但是背后牵扯了起码几十万家庭的选择与悲喜,间接影响了近千万人。至于科技、出口等相关领域,影响的人群更是以亿计算。

时代的沙,可能成为个体的山,大家过去常说选择比努力重要,但是比起努力和选择,时代更是大于一切。中美关系变化,就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变化。要不要去美国,这是民众关注的问题,也是上层需要回答的问题。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布林肯之后,还要去美国留学么?
2024-04-29 05:57
社会与生活

布林肯之后,还要去美国留学么?

徐瑾:布林肯来访,宏大话题之外,教育问题也值得关注。留学堪称中美关系的金丝雀,双方关系好坏,直接间接影响留学选择。
徐瑾


继耶伦之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再访中国,俄乌战争、产能过剩、美国大选都是中外媒体关心的问题。不过,比起这些宏大叙事,对于不少中国中产而言,身边的生活才是关键。布林肯来访提到了两国将加强文化教育问题,这也许不是媒体关注问题,却是不少中产家庭的重点。最典型的问题,当下,还要必要选择去美国读书吗?问题没有那么高大上,却关系千家万户。

中美留学对比

对比上次来中国的紧张氛围,这一次四月布林肯来中国明显刻意释放一些轻松信息。

他的第一站选择了上海。如同一个外国游客一样,选择了上海豫园、南翔小笼包、CBA比赛打卡,会见美国在华企业,这都是中规中矩的外交行程。比较有意思的是,他选择在上海纽约大学演讲,强调留学生的重要意义,“中美关系非常复杂,但我们可以互相交流,比如学生、商业、团体、两国人民。尤其是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和在中国学习的美国学生,能够了解对方,了解彼此的国家。”

值得玩味的是,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此前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概有29.5万,但是美国留学生在中国却不断降低,2023年年中大概是350人左右。

这种人数的参差,除了体现了中美学生人数与中美教育吸引力的差别,更道出双方需求的差别:比起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中国学生更希望到美国留学。

问题是,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到美国留学的黄金时代是否已经结束?

两次重大留学美国潮

历史上,留学海外的学生人数也许少,但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提到留学,不得不提中国留学之父容闳。容闳是清末广东人,1854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他是中国取得美国大学文凭第一人,他毕业之后回到中国,带来一系列的新理念。他参与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我在金融史研究中也发现他最早引入了银行概念带中国。更重要的是,他组织了第一批留美幼童,其实就是中国首批官派留学生。这些幼童不少成为中国各界的中流砥柱,比如詹天佑、唐绍仪。

容闳开启的留学热潮,使得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碰撞更为直接。随后民国历史跌宕起伏。这一热潮在20世纪中期一度沉寂,其重新开启也是有赖伟人的合作。1978年,邓小平给当时美国吉米•卡特带话,希望能够派遣5000名学生到美国。卡特大方回应,派10万吧。从此,中美留学交流再度启动,美国海归更一度是顶尖人才的代号。

因此,布林肯在上海纽约大学的讲话并不完全是客套话,曾经的留学生,在中国确实曾经引发不少风潮。

留学:中美关系的金丝雀

关于中美关系,宏大的政治经济与国际秩序之外,其实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堪称中美关系的金丝雀,双方关系好坏,直接间接影响留学选择。

最近一二十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繁荣,富裕起来中国中产目睹了留学红利,对于美国留学趋之若鹜。中国留学生自身也有了不少变化。自费留学逐渐成为主流,留学低龄化也日渐突出,以往富裕家庭才能享受的留学待遇也成为不少中产之选。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的学费构成不少美国大学生存重要根基,中国连续十余年成为美国最大国际学生来源。

新冠疫情,加速了中美关系的恶化。在2019年的高峰时刻,中国有37.25学生在美国,此后数据不断下降。按照美国国务院报告,2022到2023学年,28.95万名中国大陆学生在美,数量连续三年下降。

当然,即使如此,中国大陆仍然是美国国际学生的最大生源地,而且越来越低龄化。从胡润百富数据看,每年2万多名中国学生新申请出国读高中,10多万名出国读大一。

在巨大高考升学压力之下,留学是不少中产为孩子安排的道路,哪怕这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且不说去美国留学的直接费用,准备留学就是一条昂贵的道路: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国际学校费用,不少学校直接追发达国家,一年二十万的学费是寻常数字,这还不加上各类访学以及暑期项目。

过去经济狂飙时代,不少中产选择这一道路,如今,中产对留学开始迟疑。性价比是一个方面,中美经济未来是另一个方面。甚至有人把二胎上国际学校、老婆全职、千万房贷并称为“中产破家三件套”。

留学不仅仅取得文凭那么简单,它通过人与人之间交往,链接着不同社会和国家。行为经济学也有不少研究体现,即使存在巨大的理念差异,但是通过不同观点的人和人的直接接触,不少人对于原本理念的坚持往往会变得和缓。

留学种子一旦生根,自然会迸发友谊的小树。刚好是三十年前,1984年5月,美国前总统里根来访,也来到了上海,他选择复旦演讲。缘由说来简单,复旦大学当时的校长谢希德与里根夫人同为史密斯学院的校友。

在这次演讲中,里根追溯了中美关系的差异与相似,他说“为了友谊而隐瞒真相也毫无意义,因为基于虚构的友谊经受不了这个严酷世界的检验。”他重申美国厌恶战争,战争是一种浪费,“我们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上,作为两个伟大的国家,美国和中国有责任为减少战争危险努力。”

里根对当时的复旦大学学子喊话,认为他们将决定未来,”未来几十年,世界将需要你们发挥才能,相互理解。 今天的领导者可以铺平通往未来的道路。 这是我们的责任。但是,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一代。 正是由你们来决定,持续的个人的友谊能否跨越几代人的分歧。 世界的希望寄托在这种友谊之中。  ”

时间过去30年,当时的学生,不少如今成长走上舞台,世界是否如里根所期待的呢?留学只是中美关系的一个枝干,但是背后牵扯了起码几十万家庭的选择与悲喜,间接影响了近千万人。至于科技、出口等相关领域,影响的人群更是以亿计算。

时代的沙,可能成为个体的山,大家过去常说选择比努力重要,但是比起努力和选择,时代更是大于一切。中美关系变化,就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变化。要不要去美国,这是民众关注的问题,也是上层需要回答的问题。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