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4-24 07:14
金融

全球债务大爆炸,中国如何应对?

沈建光:在应付次贷危机和疫情冲击,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国家大幅扩张债务,但方向和手段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经济表现。这对中国有何启示?
美联储为9月降息进一步打开大门
沈建光


国际金融协会(IIF)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债务大爆炸,2023年全球债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13万亿美元,其中政府债务已接近90万亿美元,近四年来增速最快。在应付次贷危机和疫情冲击,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国家大幅扩张债务,但方向和手段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经济表现。当前中国宏观杠杆率也接近300%,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大,上述国家的债务管理对中国有何启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一、全球债务爆发式增长

近三十年来,全球债务规模持续攀升。3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2024年全球债务报告》表明,截至2023年底,OECD国家政府债务总额达到54万亿美元,自2008年以来增加了30万亿美元。国际金融协会(IIF)在《全球债务监测》报告中表示,2023年全球债务(包括政府、居民、企业)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313万亿美元,增幅较2022年超过15万亿美元,其中政府债务89.9万亿美元。

美国政府长近年来均录得巨额财政赤字,依靠大规模举债来弥补。美国政府债务规模从1990年的3.2万亿美元一路狂飙,到2023年年底政府债务总额升至34万亿美元,已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美债的增长速度还远远超过其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根据IIF的统计,2023年四季度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已达120%,相较于2022年同期增长了3.1个百分点。财政赤字货币化也已经在发生,疫情后财政扩张与货币宽松协同性空前加强,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大量增加基础货币,购买本国国债规模显著攀升,在2021年底美联储持有美国国债份额甚至达到24%,2019年这一比例仅为13%。

欧债危机、新冠疫情推动欧元区政府债务快速扩张。2007年底,欧盟的政府债务仅为6.7万亿欧元,占GDP比例 65.9%。2009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引发席卷欧元区多国的欧债危机,导致欧元区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打破《马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赤字率低于3%,政府债务杠杆率低于60%)。2014年欧元区政府债务已达到了9.5万亿欧元,占GDP比例为93.2%。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欧洲各国纷纷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截至2023年底,欧元区政府债务规模达到12.6万亿,创历史新高。其中希腊、意大利、葡萄牙、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六国的政府债务与GDP之比均高于100%,尤其是希腊、意大利的负债率高达165.5%和140.6%,远远高于欧盟设定的60%目标。而作为欧元区“火车头”的德国负债率相对较低,为65.9%。

日本财政的长期失衡使日本政府负债率居高不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失落的三十年”,日本政府债务持续攀升,且增速极快。从债务规模上来看,根据IMF数据,1990年日本政府总债务仅为290万亿日元,2022年日本的已经高达1449万亿日元,三十年间日本的政府债务增长了5倍。从负债率来看,1990年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仅有63%,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府负债率突破100%,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经济危机接踵而至,2010年日本政府负债率突破200%。新冠疫情暴发后,2020年日本政府债务率猛增至259%,较2019年抬升约22个百分点,创下单年最大增幅。同时,“债务货币化”成为日本政府维持巨额政府债务的主要手段。日央行一方面长期实施负利率或零利率政策,降低付息压力;另一方面加大力度购买国债,2023年底日央行持有国家债务占比达45%。

经济增长乏力下,新兴经济体财政赤字持续扩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乏力、偿债付息压力加大,主权国家评级率遭下调,又加剧了融资紧张,导致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IIF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31个新兴市场国家包括政府、居民和企业债务高达104.6万亿美元,与占GDP比例达到了255%的新高,巴西、印度、阿根廷等国家的增幅最大。其中阿根廷因偿债压力过大,2022年被迫向IMF寻求援助,先后达成了445亿美元的债务重组协议和60亿美元的IMF贷款,2023年政府债务占GDP比例为91.1%,较2022年提升了13个百分点。2023年巴西、印度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分别为86.2%与82.7%,与202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3与0.9个百分点。

二、债务扩张会带来什么后果?

从各国债务大爆发和经济表现来看,债务爆炸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财政支出的及时性、针对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取决于债务投向是否统筹经济发展、缓解私营部门的收缩、有效治理通缩。笔者针对四种情景,对财政扩张的模式和政策效果进行了分析。

情景一:财政扩张有效促进消费恢复、企业盈利改善

疫情后,美国通过纾困政策保障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不恶化,使得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美国“直升机撒钱式”的消费刺激政策使疫后居民收入不降反升,有效提振了居民的消费需求。疫情期间主要通过三种措施支持消费:一是现金补助与失业救济,两者总规模近1.7万亿美元,占2020年名义GDP的约8.0%,现金补助规模占2020年名义GDP的约4.5%。二是薪水保护计划,对于较好维持员工薪资的企业提供可豁免贷款。三是美联储也加强了财政部的配合,出台结构性货币政策,通过对消费类ABS定向购买与支持薪资保护计划等方式提振消费。2021年-2023年美国实际GDP分别为5.8%、1.9%和2.5%,其中私人消费分别贡献了其中的5.6、1.7和1.5个百分点。

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也推动了一些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如美国增加新兴产业的研发支出,在半导体发展方面,美国宣布设立“CHIPS计划”的国际技术安全与创新基金,2023年至2028年期间每年投入1亿美元。在新能源方面,美国能源部先后宣布共投入35亿支持生物燃料、清洁氢能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发等。高科技公司的企业盈利预期不断在改善,纳斯达克2023年底突破15000,相比较2019年末上涨了70%。

情景二:财政刺激未走出通缩,导致低增长和高债务的恶性循环

在经历了90年代泡沫危机之后,日本财政政策的“重投资轻消费”,导致经济恢复遭遇“供需循环不畅”。扩张性财政政策仅以增加公共投资为主。笔者在本专栏文章《日本“失落的三十年”,政策应对上做错了什么?》提到,自1992年起,日本政府不断地追加公共事业费预算,1992年增加8.6万亿日元,1993年投入11.6万亿日元、1994年投入7.2万亿日元,并在1995年推出了总额高达18.8万亿日元的紧急、综合经济对策,但仍然是以增加公共事业费和扩大公共事业投资为主。

居民就业和消费下滑未得到充分重视。仅在1994年针对个人所得税实施了一次性“特别减税”,但并没有促进居民就业和消费的增长。1990年,日本有效求人倍率为1.4倍,即劳动力市场上每名求职者对应1.4个招聘职位,此后大幅下滑,到2005年之前一直没有超过1倍。受此影响,日本民间消费增速从 1990年的4.8%迅速下降,之后的十年未超过3%,加上紧缩的消费税政策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叠加冲击,1996年稍有起色的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情景三:财政货币政策缺乏协同,难缓“滞胀”僵局

欧元区统一货币与各国独立财政体系使得各国i财政政策之间的分歧难以根除,具体涉及各国财政赤字无法协助货币政策,同时无法控制财政超标情况。这一矛盾曾在2011—2012年欧债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充分体现,近年来欧元区各国围绕难民负担、部分成员国财政紧缩等问题的激烈博弈也根源于此。

疫情冲击和俄乌冲突之下,上述问题暴露的风险正在显著加大。在地缘政治紧张、能源价格高涨、全球需求疲弱等影响下,欧元区各成员国实施各自财政政策,难以将经济拉出低迷。2024年2月欧元区工业生产指数同比-6.4%,零售连续11个月负增长,制造业PMI连续21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部分南欧经济体财政脆弱性持续上升,欧元区整体金融系统不稳定的担忧情绪加剧。

情景四:债务危机、货币失控,引发恶性通胀

70年代拉美国家通过大量举借外债来发展经济,而随着利率上升、资本流向逆转,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引发拉美债务危机。墨西哥在1982年宣布难以偿还外债,随后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相继发生还债困难,纷纷宣布终止或推迟偿还外债。其中墨西哥并没有缩减财政赤字,1986-1988年间墨西哥中央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超过9%,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当前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美元大幅升值,使得拉美一些国家国债面临违约的风险,这和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拉美债务危机有些相似。阿根廷的通胀长期爆表,阿根廷2023年全年累计通胀率达到211.4%,创下自1991年以来最差表现,这同样来源于政府依靠印钞来筹集财政支出。阿根廷总统米莱一上台便人为把比索贬值54%,导致通胀问题进一步加剧,引发阿根廷国内消费大幅下降。2024年第一季度,阿根廷牛肉消费量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

三、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前述各国不同的债务扩张模式和经济发展表现表明,政府债务管理需要跳出债务看债务,从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大周期下来统筹考虑。笔者认为,这些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对当前的中国需要应对的政府债务风险,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启示。

一是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保持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披露的数据,中国2024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上升至294.8%(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其中政府部门杠杆率上升到56.7%(中央政府杠杆率23.9%,地方政府杠杆率32.8%),低于国际上60%的警戒线。不过,中国的政府债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上。考虑到市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估算大致在60万亿左右,加上约40万亿的显性债务,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最高可以达到100万亿左右,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大概在80%上下,债务规模并不低。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大幅缩减,一些地方的债务风险的确值得关注。

但债务风险的管理,需要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防范经济增速下行。一季度GDP同比实际增速5.3%超出了市场预期,但3月主要经济指标同比、环比普遍比1-2月下滑;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同比下降2.3%,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4.9%(增值税同比下降7.1%、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4.5%)。这些表明,当前中国经济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前述各国的经验教训表明,控制政府债务,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否则得不偿失。

笔者认为,当前应该协同推进政府债务规范管理与推动经济增长两手抓。一方面加大中央财政支出,全面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并通过转移支付等置换前期本应有中央财政承担的支出,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另一方面,系统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更好地平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划分,规范地方政府负债渠道和资金使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二是控制债务规模,更要政策合力抬升名义经济增速。

受节后食品和出行服务价格回落、耐用消费品价格低迷等影响,3月CPI同比降至0.1%;伴随工业品(钢材、水泥、煤炭等)价格下跌,PPI同比降至-2.8%。与此相应,2024年一季度实际GDP增长5.3%,但名义GDP增速仅为4.2%,一季度GDP平减指数为-1.1%,连续四个季度为负。债务偿付是名义值,而非实际值,物价延续低迷态势,名义GDP增速持续低于实际GDP增速,进一步加大了政府部门的债务压力。

缓解债务压力,宏观政策需要尽快扭转经济名义增长与实际增长倒挂问题。借鉴日本经济失去三十年的教训,一方面,尽管2024年以来,央行先后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连续加量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5年期LPR也大幅下调,但CPI涨幅距离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3%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高企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中央财政加大支出力度,带动需求和CPI回升,将名义GDP增速拉升到实际GDP增速之上。

三是财政支出重点应该是提振居民消费。

从前述各个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来看,面对需求不足问题,一方面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另一方面需要财政支出在刺激投资与刺激消费上的协调。正如笔者在本专栏文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四大重点》测算显示,我国 2024年的实际赤字率约为8.2%,广义的财政支出力度并不低。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房地产低迷降低土地出让收入、债务偿还制约地方政府支出能力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优化财政的支出结构,在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新质生产力打造的基础上,还应加大财政对提振消费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中央财政对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补贴力度,重点解决实物消费恢复乏力的问题(3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速仅为2.7%),以此带动供需良性循环。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 尹同跃
    尹同跃:从秘密项目到世界500强

    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在工业发展史上留下印记,开始建立由自己主导的叙事逻辑。今天的共识是:要在全球汽车行业确立自己的历史坐标,无法通过输出内卷模式,而只能通过积极且有效地融入全球经济秩序和大市场来实现。


  • 美国卡特总统
    美国前总统卡特去世,享年100岁

    卡特出身于佐治亚州的农场家庭,以自称的局外人身份进入华盛顿。虽然他的总统任期因失败多于成功而被铭记,但他卸任后的生活被许多人视为未来总统的榜样。


  • 招聘职场
    想成为CEO?看看猎头公司注重哪些品质

    《财富》杂志采访了十几位相关领域的专家,以了解他们如何识别有潜力领导一些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影响力公司的候选人。


  • 中国俄罗斯国旗美媒:俄罗斯和中国承诺深化联盟以抗衡美国
    梅德韦杰夫访华与特朗普上台前夕的中俄关系

    林原:在特朗普上台前这段时间,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应该会加深。在以后可能要展开的俄乌谈判中,中国应会扮演特定角色。


美联储为9月降息进一步打开大门
2024-04-24 07:14
金融

全球债务大爆炸,中国如何应对?

沈建光:在应付次贷危机和疫情冲击,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国家大幅扩张债务,但方向和手段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经济表现。这对中国有何启示?
沈建光


国际金融协会(IIF)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债务大爆炸,2023年全球债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13万亿美元,其中政府债务已接近90万亿美元,近四年来增速最快。在应付次贷危机和疫情冲击,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国家大幅扩张债务,但方向和手段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经济表现。当前中国宏观杠杆率也接近300%,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大,上述国家的债务管理对中国有何启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一、全球债务爆发式增长

近三十年来,全球债务规模持续攀升。3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2024年全球债务报告》表明,截至2023年底,OECD国家政府债务总额达到54万亿美元,自2008年以来增加了30万亿美元。国际金融协会(IIF)在《全球债务监测》报告中表示,2023年全球债务(包括政府、居民、企业)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313万亿美元,增幅较2022年超过15万亿美元,其中政府债务89.9万亿美元。

美国政府长近年来均录得巨额财政赤字,依靠大规模举债来弥补。美国政府债务规模从1990年的3.2万亿美元一路狂飙,到2023年年底政府债务总额升至34万亿美元,已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美债的增长速度还远远超过其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根据IIF的统计,2023年四季度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已达120%,相较于2022年同期增长了3.1个百分点。财政赤字货币化也已经在发生,疫情后财政扩张与货币宽松协同性空前加强,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大量增加基础货币,购买本国国债规模显著攀升,在2021年底美联储持有美国国债份额甚至达到24%,2019年这一比例仅为13%。

欧债危机、新冠疫情推动欧元区政府债务快速扩张。2007年底,欧盟的政府债务仅为6.7万亿欧元,占GDP比例 65.9%。2009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引发席卷欧元区多国的欧债危机,导致欧元区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打破《马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赤字率低于3%,政府债务杠杆率低于60%)。2014年欧元区政府债务已达到了9.5万亿欧元,占GDP比例为93.2%。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欧洲各国纷纷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截至2023年底,欧元区政府债务规模达到12.6万亿,创历史新高。其中希腊、意大利、葡萄牙、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六国的政府债务与GDP之比均高于100%,尤其是希腊、意大利的负债率高达165.5%和140.6%,远远高于欧盟设定的60%目标。而作为欧元区“火车头”的德国负债率相对较低,为65.9%。

日本财政的长期失衡使日本政府负债率居高不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失落的三十年”,日本政府债务持续攀升,且增速极快。从债务规模上来看,根据IMF数据,1990年日本政府总债务仅为290万亿日元,2022年日本的已经高达1449万亿日元,三十年间日本的政府债务增长了5倍。从负债率来看,1990年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仅有63%,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府负债率突破100%,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经济危机接踵而至,2010年日本政府负债率突破200%。新冠疫情暴发后,2020年日本政府债务率猛增至259%,较2019年抬升约22个百分点,创下单年最大增幅。同时,“债务货币化”成为日本政府维持巨额政府债务的主要手段。日央行一方面长期实施负利率或零利率政策,降低付息压力;另一方面加大力度购买国债,2023年底日央行持有国家债务占比达45%。

经济增长乏力下,新兴经济体财政赤字持续扩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乏力、偿债付息压力加大,主权国家评级率遭下调,又加剧了融资紧张,导致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IIF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31个新兴市场国家包括政府、居民和企业债务高达104.6万亿美元,与占GDP比例达到了255%的新高,巴西、印度、阿根廷等国家的增幅最大。其中阿根廷因偿债压力过大,2022年被迫向IMF寻求援助,先后达成了445亿美元的债务重组协议和60亿美元的IMF贷款,2023年政府债务占GDP比例为91.1%,较2022年提升了13个百分点。2023年巴西、印度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分别为86.2%与82.7%,与202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3与0.9个百分点。

二、债务扩张会带来什么后果?

从各国债务大爆发和经济表现来看,债务爆炸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财政支出的及时性、针对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取决于债务投向是否统筹经济发展、缓解私营部门的收缩、有效治理通缩。笔者针对四种情景,对财政扩张的模式和政策效果进行了分析。

情景一:财政扩张有效促进消费恢复、企业盈利改善

疫情后,美国通过纾困政策保障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不恶化,使得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美国“直升机撒钱式”的消费刺激政策使疫后居民收入不降反升,有效提振了居民的消费需求。疫情期间主要通过三种措施支持消费:一是现金补助与失业救济,两者总规模近1.7万亿美元,占2020年名义GDP的约8.0%,现金补助规模占2020年名义GDP的约4.5%。二是薪水保护计划,对于较好维持员工薪资的企业提供可豁免贷款。三是美联储也加强了财政部的配合,出台结构性货币政策,通过对消费类ABS定向购买与支持薪资保护计划等方式提振消费。2021年-2023年美国实际GDP分别为5.8%、1.9%和2.5%,其中私人消费分别贡献了其中的5.6、1.7和1.5个百分点。

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也推动了一些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如美国增加新兴产业的研发支出,在半导体发展方面,美国宣布设立“CHIPS计划”的国际技术安全与创新基金,2023年至2028年期间每年投入1亿美元。在新能源方面,美国能源部先后宣布共投入35亿支持生物燃料、清洁氢能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发等。高科技公司的企业盈利预期不断在改善,纳斯达克2023年底突破15000,相比较2019年末上涨了70%。

情景二:财政刺激未走出通缩,导致低增长和高债务的恶性循环

在经历了90年代泡沫危机之后,日本财政政策的“重投资轻消费”,导致经济恢复遭遇“供需循环不畅”。扩张性财政政策仅以增加公共投资为主。笔者在本专栏文章《日本“失落的三十年”,政策应对上做错了什么?》提到,自1992年起,日本政府不断地追加公共事业费预算,1992年增加8.6万亿日元,1993年投入11.6万亿日元、1994年投入7.2万亿日元,并在1995年推出了总额高达18.8万亿日元的紧急、综合经济对策,但仍然是以增加公共事业费和扩大公共事业投资为主。

居民就业和消费下滑未得到充分重视。仅在1994年针对个人所得税实施了一次性“特别减税”,但并没有促进居民就业和消费的增长。1990年,日本有效求人倍率为1.4倍,即劳动力市场上每名求职者对应1.4个招聘职位,此后大幅下滑,到2005年之前一直没有超过1倍。受此影响,日本民间消费增速从 1990年的4.8%迅速下降,之后的十年未超过3%,加上紧缩的消费税政策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叠加冲击,1996年稍有起色的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情景三:财政货币政策缺乏协同,难缓“滞胀”僵局

欧元区统一货币与各国独立财政体系使得各国i财政政策之间的分歧难以根除,具体涉及各国财政赤字无法协助货币政策,同时无法控制财政超标情况。这一矛盾曾在2011—2012年欧债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充分体现,近年来欧元区各国围绕难民负担、部分成员国财政紧缩等问题的激烈博弈也根源于此。

疫情冲击和俄乌冲突之下,上述问题暴露的风险正在显著加大。在地缘政治紧张、能源价格高涨、全球需求疲弱等影响下,欧元区各成员国实施各自财政政策,难以将经济拉出低迷。2024年2月欧元区工业生产指数同比-6.4%,零售连续11个月负增长,制造业PMI连续21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部分南欧经济体财政脆弱性持续上升,欧元区整体金融系统不稳定的担忧情绪加剧。

情景四:债务危机、货币失控,引发恶性通胀

70年代拉美国家通过大量举借外债来发展经济,而随着利率上升、资本流向逆转,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引发拉美债务危机。墨西哥在1982年宣布难以偿还外债,随后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相继发生还债困难,纷纷宣布终止或推迟偿还外债。其中墨西哥并没有缩减财政赤字,1986-1988年间墨西哥中央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超过9%,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当前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美元大幅升值,使得拉美一些国家国债面临违约的风险,这和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拉美债务危机有些相似。阿根廷的通胀长期爆表,阿根廷2023年全年累计通胀率达到211.4%,创下自1991年以来最差表现,这同样来源于政府依靠印钞来筹集财政支出。阿根廷总统米莱一上台便人为把比索贬值54%,导致通胀问题进一步加剧,引发阿根廷国内消费大幅下降。2024年第一季度,阿根廷牛肉消费量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

三、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前述各国不同的债务扩张模式和经济发展表现表明,政府债务管理需要跳出债务看债务,从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大周期下来统筹考虑。笔者认为,这些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对当前的中国需要应对的政府债务风险,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启示。

一是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保持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披露的数据,中国2024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上升至294.8%(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其中政府部门杠杆率上升到56.7%(中央政府杠杆率23.9%,地方政府杠杆率32.8%),低于国际上60%的警戒线。不过,中国的政府债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上。考虑到市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估算大致在60万亿左右,加上约40万亿的显性债务,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最高可以达到100万亿左右,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大概在80%上下,债务规模并不低。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大幅缩减,一些地方的债务风险的确值得关注。

但债务风险的管理,需要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防范经济增速下行。一季度GDP同比实际增速5.3%超出了市场预期,但3月主要经济指标同比、环比普遍比1-2月下滑;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同比下降2.3%,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4.9%(增值税同比下降7.1%、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4.5%)。这些表明,当前中国经济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前述各国的经验教训表明,控制政府债务,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否则得不偿失。

笔者认为,当前应该协同推进政府债务规范管理与推动经济增长两手抓。一方面加大中央财政支出,全面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并通过转移支付等置换前期本应有中央财政承担的支出,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另一方面,系统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更好地平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划分,规范地方政府负债渠道和资金使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二是控制债务规模,更要政策合力抬升名义经济增速。

受节后食品和出行服务价格回落、耐用消费品价格低迷等影响,3月CPI同比降至0.1%;伴随工业品(钢材、水泥、煤炭等)价格下跌,PPI同比降至-2.8%。与此相应,2024年一季度实际GDP增长5.3%,但名义GDP增速仅为4.2%,一季度GDP平减指数为-1.1%,连续四个季度为负。债务偿付是名义值,而非实际值,物价延续低迷态势,名义GDP增速持续低于实际GDP增速,进一步加大了政府部门的债务压力。

缓解债务压力,宏观政策需要尽快扭转经济名义增长与实际增长倒挂问题。借鉴日本经济失去三十年的教训,一方面,尽管2024年以来,央行先后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连续加量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5年期LPR也大幅下调,但CPI涨幅距离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3%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高企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中央财政加大支出力度,带动需求和CPI回升,将名义GDP增速拉升到实际GDP增速之上。

三是财政支出重点应该是提振居民消费。

从前述各个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来看,面对需求不足问题,一方面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另一方面需要财政支出在刺激投资与刺激消费上的协调。正如笔者在本专栏文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四大重点》测算显示,我国 2024年的实际赤字率约为8.2%,广义的财政支出力度并不低。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房地产低迷降低土地出让收入、债务偿还制约地方政府支出能力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优化财政的支出结构,在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新质生产力打造的基础上,还应加大财政对提振消费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中央财政对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补贴力度,重点解决实物消费恢复乏力的问题(3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速仅为2.7%),以此带动供需良性循环。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