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3-29 15:24
金融

比特币经济学

周子衡:所谓的“比特币经济学”,根植于其市场表现。为什么出现了这样一种资产,其市场表现几乎卓异于其他所有投资、投机对象?
比特币
周子衡


据媒体报道,阿根廷最大的零售加密货币交易所 Lemon 的比特币购买量飙升至近 20 个月高点。米莱上任总统百天之际,阿根廷央行还宣布了一条消息:1 万和 2 万比索面额的纸币将于 6 月进入市场流通。不难发现,比特币正吸纳其过剩的流动性,成为货币动荡中的避险资产。这一状况也曾在津巴布韦等全球各货币危机中反复出现过,也在地缘政治冲突乃至战乱中多次印证。恰于社会经济混乱的各案例中,比特币体现出其诸如便于跨境流通及规避部分监管等部分特质,而优于传统避险资产。

这不禁令人回想起上世纪末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索罗斯回怼马来西亚怒责国际投机资本的那句话,之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然而,在众多的拥趸者看来,比特币恰是一颗无缝而完美的蛋,而反复或终归陷入失败的货币当局或经济当局才是嗡嗡叫的蝇官儿。撇开救命仙丹抑或庞氏骗局的口水战,在事实上,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及其交易确与连串金融弊案以及层出不穷的糟糕货币经济情势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

不论怎样,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的价格确是在震荡上行之中屡创新高,长期表现胜出证券、楼市、黄金等几乎所有的投资资产,它像个“照妖镜”一样,戏耍着几乎所有传统资产的市场竞逐者,令其相形见绌,甚或丑态百出。作为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活跃于中心化交易中的比特币,往往不被监管当局视作证券类资产,而代之以商品交易监察。而不论作为证券,还是商品,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在法律上,根本不是所标榜的“货币”。也就是说,比特币的“(市场)优异表现”是作为“避险资产”的投资或投机交易,而非作为“货币”在流通中胜出。

比特币是否是货币?这是一个老问题,甚或关乎货币去国家化等意识形态。在法律上,若非遭受禁止,即至多被视作资产,通过交易得以流转,而非作为货币用于流通。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差异,亦即所谓的资产流转类同商品流通需要课税收费,而货币之流通盖免除税费。由是观之,关乎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交易的弊案频发,其中最为致命的就在于税费环节,而最受诟病的,恰在于中心化代理交易中的诈欺行为,尤其是在与其交易密切相关的银行货币代理环节。换言之,视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交易为合规风险与道德风险极高的商品交易是不为过的;进言之,它本身就是那颗有逢的蛋……

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是面照妖镜,抑或它本身就是个妖呢?这是一个立场选择的问题,并非事实判定,更非法律问题。在技术理念上有其独到的创新价值,在技术水平上确也不乏其短板,而在实际运行中甚或漏洞百出、弊案累累,乃至一抓一准,无所遁形,正所谓“天使面容、魔鬼身材”。由此,比特币所标榜的理念价值,若非在现实中已沦为破产,也不足以回应或遮掩其诸般缺失或弊病。事实表明,拯救比特币历史命运的,并非其空洞的理念表白,而是其卓毅的价格表现,之所谓“一俊遮百丑”。

所谓的“比特币经济学”,无关乎其价值表述,也并非基于其技术理念,而根植于其市场表现。关乎比特币经济学的一个基本事实,正在于其长期价格走势——

为什么出现了这样一种资产,其市场表现几乎卓异于其他所有投资、投机对象?屡挫屡胜、愈挫愈奋?若非“神助”,必定出现了“大状况”。那么,状况出在哪里了?

过往数年来的经验表明,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并没有表现出独立的市场行情,仍是与传统金融市场的运行存在密切关联。最初阶段,其作为规避监管的适宜工具在灰色地带或灰色市场发挥突出的功用。也正是在此一阶段,部分监管当局对其采取宽容甚或开放的态度,有其事传统金融势力相对较弱的经济体一度展现出拥抱的姿态。

究其原因,加密数字资产及其交易活动对其货币金融体系的冲击微小,或比较容易做隔离控制而已,同时,其所带来的潜在资金确可活跃其金融经济。包容监管刺激了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的需求,也带入了相关银行机构的参与,尤其是中小银行机构及离岸金融体系于此方面颇为活跃。加密数字资产及其交易的功能需求对于传统的灰色金融具有明显的冲击或部分替代,特别对于中小投资人乃至个人而言,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这就奠定了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的基本需求,并刺激其价格的上升。长期来看,比特币价格与其功能是密切相关,更高的市场价格能够使其承载更为强劲的功能。于此,比特币作为加密数字资产的筒投资需要也在上升。

回头来看,比特币生逢其时,正值全球中央银行序列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尤以美联储为代表,量化宽松带来了极为充沛的流动性,并不能悉数进入到既有的投资领域,而不断寻求新的投资载体。过剩的美元也冲击了全球货币体系,致使局部货币动荡不断显现,更刺激了全球货币的灰色流动。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行之有年,甚或难以改变,所累积下来的过量资金不仅创造了长达十数年的股市繁荣,也令投资领域宽泛无边。新冠疫情冲击之下,货币宽松与债务扩张一发不可收,引发了普遍而盐焗你的通胀态势。美元加息的政策转向又带来新的金融冲击,引发全球货币经济的湍流,局部货币动荡加剧,甚或出现货币失败。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成为一时之需,甚或有关货币当局也踏足涉入。诸如萨尔瓦多等货币当局,为了防止美元加息的进一步冲击,于其美元化货币之上在填充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实际上,旨在以比特币的代币来抵御外部美元走势的过度冲击。

无独有偶,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也对加密数字资产接入既有金融体系做业务准备与法律准备。美国财政部开放了银行机构对数字资产托管业务,并就锁托管数字资产的跨行流转作出安排。这就意味着,除了会计入表、并表之外,事实上,数字资产正在渗入既有金融体系。在开放比特币等ETF交易后,事实上,既有金融体系涉入加密数字资产交易已然成行,只是保留必要的会计报表隔离,没有完全打通加密数字资产交易市场与现行金融市场,从未前者交易行市直接冲击后者而已。早于此,美国有关监管当局即强化了对与既有加密数字资产交易的监管,将其完全至于其高压态势之下。究其原因,还是为过剩的货币流动性拓展出必要的市场空间,减轻迫在眉睫的金融动荡,由此将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交易作为必要的市场缓冲。

大而言之,的的确确是传统货币体系自身出现了严重的状况才为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进一步提供了生长空间,若非如此,其在相当程度上来说仍将处于高度抑制状态。也就是说,既有货币体系的破壳反而为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及其交易提供了寄居空间。然而,寄居蟹般的比特币仍旧处于完全被动的监管压力之下,其生存空间是被严格限定的,更为关键的是,其只是对既有灰色金融业态有所提升与拓展,并未能创造出独特的数字货币需求,其依附性决定其未能根本突破既有货币金融体系,缺乏乃至无从成就其独立生长的根基。虽投资与投机属性并存,而未显现出属其自身的独特需求之所在,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仍自我禁锢为避险性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存在或远未发生所谓的“比特币经济学”。

为赋新诗强说愁。一定要畅言所谓的比特币经济学,亦足堪谓之“照妖镜”,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及其交易的崛起与大兴,所折射出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以美元为代表的中央银行治下的货币体系正在历史性地远离其自身的成功法则……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比特币
2024-03-29 15:24
金融

比特币经济学

周子衡:所谓的“比特币经济学”,根植于其市场表现。为什么出现了这样一种资产,其市场表现几乎卓异于其他所有投资、投机对象?
周子衡


据媒体报道,阿根廷最大的零售加密货币交易所 Lemon 的比特币购买量飙升至近 20 个月高点。米莱上任总统百天之际,阿根廷央行还宣布了一条消息:1 万和 2 万比索面额的纸币将于 6 月进入市场流通。不难发现,比特币正吸纳其过剩的流动性,成为货币动荡中的避险资产。这一状况也曾在津巴布韦等全球各货币危机中反复出现过,也在地缘政治冲突乃至战乱中多次印证。恰于社会经济混乱的各案例中,比特币体现出其诸如便于跨境流通及规避部分监管等部分特质,而优于传统避险资产。

这不禁令人回想起上世纪末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索罗斯回怼马来西亚怒责国际投机资本的那句话,之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然而,在众多的拥趸者看来,比特币恰是一颗无缝而完美的蛋,而反复或终归陷入失败的货币当局或经济当局才是嗡嗡叫的蝇官儿。撇开救命仙丹抑或庞氏骗局的口水战,在事实上,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及其交易确与连串金融弊案以及层出不穷的糟糕货币经济情势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

不论怎样,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的价格确是在震荡上行之中屡创新高,长期表现胜出证券、楼市、黄金等几乎所有的投资资产,它像个“照妖镜”一样,戏耍着几乎所有传统资产的市场竞逐者,令其相形见绌,甚或丑态百出。作为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活跃于中心化交易中的比特币,往往不被监管当局视作证券类资产,而代之以商品交易监察。而不论作为证券,还是商品,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在法律上,根本不是所标榜的“货币”。也就是说,比特币的“(市场)优异表现”是作为“避险资产”的投资或投机交易,而非作为“货币”在流通中胜出。

比特币是否是货币?这是一个老问题,甚或关乎货币去国家化等意识形态。在法律上,若非遭受禁止,即至多被视作资产,通过交易得以流转,而非作为货币用于流通。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差异,亦即所谓的资产流转类同商品流通需要课税收费,而货币之流通盖免除税费。由是观之,关乎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交易的弊案频发,其中最为致命的就在于税费环节,而最受诟病的,恰在于中心化代理交易中的诈欺行为,尤其是在与其交易密切相关的银行货币代理环节。换言之,视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交易为合规风险与道德风险极高的商品交易是不为过的;进言之,它本身就是那颗有逢的蛋……

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是面照妖镜,抑或它本身就是个妖呢?这是一个立场选择的问题,并非事实判定,更非法律问题。在技术理念上有其独到的创新价值,在技术水平上确也不乏其短板,而在实际运行中甚或漏洞百出、弊案累累,乃至一抓一准,无所遁形,正所谓“天使面容、魔鬼身材”。由此,比特币所标榜的理念价值,若非在现实中已沦为破产,也不足以回应或遮掩其诸般缺失或弊病。事实表明,拯救比特币历史命运的,并非其空洞的理念表白,而是其卓毅的价格表现,之所谓“一俊遮百丑”。

所谓的“比特币经济学”,无关乎其价值表述,也并非基于其技术理念,而根植于其市场表现。关乎比特币经济学的一个基本事实,正在于其长期价格走势——

为什么出现了这样一种资产,其市场表现几乎卓异于其他所有投资、投机对象?屡挫屡胜、愈挫愈奋?若非“神助”,必定出现了“大状况”。那么,状况出在哪里了?

过往数年来的经验表明,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并没有表现出独立的市场行情,仍是与传统金融市场的运行存在密切关联。最初阶段,其作为规避监管的适宜工具在灰色地带或灰色市场发挥突出的功用。也正是在此一阶段,部分监管当局对其采取宽容甚或开放的态度,有其事传统金融势力相对较弱的经济体一度展现出拥抱的姿态。

究其原因,加密数字资产及其交易活动对其货币金融体系的冲击微小,或比较容易做隔离控制而已,同时,其所带来的潜在资金确可活跃其金融经济。包容监管刺激了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的需求,也带入了相关银行机构的参与,尤其是中小银行机构及离岸金融体系于此方面颇为活跃。加密数字资产及其交易的功能需求对于传统的灰色金融具有明显的冲击或部分替代,特别对于中小投资人乃至个人而言,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这就奠定了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的基本需求,并刺激其价格的上升。长期来看,比特币价格与其功能是密切相关,更高的市场价格能够使其承载更为强劲的功能。于此,比特币作为加密数字资产的筒投资需要也在上升。

回头来看,比特币生逢其时,正值全球中央银行序列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尤以美联储为代表,量化宽松带来了极为充沛的流动性,并不能悉数进入到既有的投资领域,而不断寻求新的投资载体。过剩的美元也冲击了全球货币体系,致使局部货币动荡不断显现,更刺激了全球货币的灰色流动。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行之有年,甚或难以改变,所累积下来的过量资金不仅创造了长达十数年的股市繁荣,也令投资领域宽泛无边。新冠疫情冲击之下,货币宽松与债务扩张一发不可收,引发了普遍而盐焗你的通胀态势。美元加息的政策转向又带来新的金融冲击,引发全球货币经济的湍流,局部货币动荡加剧,甚或出现货币失败。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成为一时之需,甚或有关货币当局也踏足涉入。诸如萨尔瓦多等货币当局,为了防止美元加息的进一步冲击,于其美元化货币之上在填充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实际上,旨在以比特币的代币来抵御外部美元走势的过度冲击。

无独有偶,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也对加密数字资产接入既有金融体系做业务准备与法律准备。美国财政部开放了银行机构对数字资产托管业务,并就锁托管数字资产的跨行流转作出安排。这就意味着,除了会计入表、并表之外,事实上,数字资产正在渗入既有金融体系。在开放比特币等ETF交易后,事实上,既有金融体系涉入加密数字资产交易已然成行,只是保留必要的会计报表隔离,没有完全打通加密数字资产交易市场与现行金融市场,从未前者交易行市直接冲击后者而已。早于此,美国有关监管当局即强化了对与既有加密数字资产交易的监管,将其完全至于其高压态势之下。究其原因,还是为过剩的货币流动性拓展出必要的市场空间,减轻迫在眉睫的金融动荡,由此将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交易作为必要的市场缓冲。

大而言之,的的确确是传统货币体系自身出现了严重的状况才为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进一步提供了生长空间,若非如此,其在相当程度上来说仍将处于高度抑制状态。也就是说,既有货币体系的破壳反而为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及其交易提供了寄居空间。然而,寄居蟹般的比特币仍旧处于完全被动的监管压力之下,其生存空间是被严格限定的,更为关键的是,其只是对既有灰色金融业态有所提升与拓展,并未能创造出独特的数字货币需求,其依附性决定其未能根本突破既有货币金融体系,缺乏乃至无从成就其独立生长的根基。虽投资与投机属性并存,而未显现出属其自身的独特需求之所在,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仍自我禁锢为避险性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存在或远未发生所谓的“比特币经济学”。

为赋新诗强说愁。一定要畅言所谓的比特币经济学,亦足堪谓之“照妖镜”,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及其交易的崛起与大兴,所折射出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以美元为代表的中央银行治下的货币体系正在历史性地远离其自身的成功法则……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