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3-22 14:11
艺术风尚

一家上海爵士乐俱乐部的小时代

范庭略:一个音乐现场就如同一个城市中的小小生态,它的迁移和迭代,牵动着一群人的情感与思绪。
爵士乐俱乐部
范庭略


当最后一支曲子结束之后,任宇清拿起话筒对着大家说,“我们明早八点开始搬家,咱们衡山路8号见!”

这就是传统所说的曲终人散吧。刚刚在一起跳舞的现场观众们都在互相留着微信,我走上舞台拉着任宇清说,“老任,我们在JZ的logo下面合一张影吧!”大家都很忙,没有人来帮我们拍照,他说我们就自拍吧。我说好啊,谁怕谁啊!两个胖子笑眯眯地照了一张自拍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合肥”吧。这张合影之后,对于我来说,就是结束了自2016年10月20日到2024年3月17日近八年的巨鹿路158号的JZ Club的爵士乐生活的过往。

当晚的各种因为搬迁的唏嘘不已,已经不如当年从复兴西路46号搬过来的时候那么严重了。比起那次一直欢聚到天亮才散去的聚会而言,巨鹿路158号时代最后守候的观众已经完成了代际的更迭,更多的年轻人已经忘记了未来还需要去新的JZ Club。

而在我的眼前浮现出青海路小木屋结业的盛况,那是另外一次的告别,这几年经历的告别太多了。2021年10月31日,开业近12年的Wooden Box迎来了营业的最后一天。告别的时候是难忘的,但是人们的生活就是经常会经历各种为了告别的聚会,就好像米兰•昆德拉说的那样:“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选定的终点。”

回想认识任宇清的时候,是在更为久远的1997年。当时他还是刘元爵士乐队的贝斯手,我们在深圳罗湖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亨利酒吧做了一场深圳历史上的第一次的本土乐队的爵士乐演出,紧接着一个月之后是赵珂妖娆妩媚的爵士乐演唱迷倒了深圳一小群音乐爱好者。总之上个世纪的90年代,亨利酒吧是我们的聚首之处,今天如果有机会再去罗湖香格里拉大酒店二楼的酒吧的时候,很难想象一间体育酒吧的热闹景象。

对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那些难忘的演出,而是当年在亨利酒吧接待了从北京来深圳采访的当年并不著名的美国作家何伟。我记得他下午刚去关外的布吉镇,看望他在四川和平队时期教授他中文的普通话老师,他们都从四川来到深圳关外的工厂打工。在喝了很多瓶啤酒之后,何伟来亨利酒吧找我,因为是朋友介绍,他似乎对我非常的好奇。不过开头的几句问候,已经让我感到这个会说中文后来用英语写出众多关于中国发展的非虚构作品的美国作家的敏锐观察力。他说你们现在的生活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啊!我记得我当时都有些面红耳赤了,我急忙跟他解释说,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啊。后来想想也许是因为吧台上那一瓶瓶的深绿色的喜力啤酒让他产生了似曾相似的感觉吧,总之他说他下午是在布吉马路边和他的中文老师们喝的几块钱的珠江啤酒,然后剥着花生度过了一个非常难忘的老友喜相逢的美好时光。但是香格里拉大酒店冻的冰凉的喜力啤酒让他产生了一种资本主义社会似曾相识的感觉,我跟他说:“不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这句话都已经写在深南中路的路牌了。我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总之多年以后我看到何伟这位纽约客杂志的特约作者在四川大学开始教授非虚构写作的时候,我再次感叹我们所生活的祖国和这个时代将这位年轻的美国普通作家造就成了全球的著名作家。

亨利酒吧的演出让刘元以及任宇清成为我对中国爵士乐的最早理解。想到第一次在北京农展馆附近烟雾缭绕的CD Café观看爵士乐现场演出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个音乐爱好陪伴了我三十多年。

在任宇清从复兴西路搬到巨鹿路之前,他是在汾阳路的文化广场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上海爵士乐生涯。2003年8月我刚搬到上海,10月任宇清就在上海音乐学院边上开了他的JZ Club,那个时候新的上音剧场还没有兴建,总之大家知道有一个听现场爵士乐演出的地方,于是就奔过去了。一进去,我才发现这不是那个当年总政军乐团的小任嘛。生活何处不相逢的老话儿就这样被演绎了。后来我在北京的朋友带着他新婚的妻子一起来上海度蜜月,当年几位在深圳认识的朋友都没有想到可以在上海重逢,于是就约在JZ Club见面。那时候任宇清的酒吧主要是卖绝对伏特加这种当年最畅销也是当年最时髦的烈酒。大家坐在酒吧外面的座位上一边聊着过往的趣事,一边喝着红牛兑绝对伏特加,居然五六个人喝了三四瓶绝对伏特加。

一晃眼,北京的朋友也已经搬到上海快十年了,而任宇清那时候因为汾阳路的文化广场开始兴建上音剧场而搬到了复兴西路46号。那栋别致的小洋楼让他的背景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因为可以在梧桐区拿下一栋小洋楼做酒吧,还是需要有些背景的。总之背景都是人云亦云的,但是当可以唱中文歌的荷兰女歌手Laura Fygi在JZ Club出现的时候,这让上海的爵士乐迷以及普通的流行音乐爱好者一下子蜂拥而至到复兴西路的JZ Club。

今天回忆起来上海的各个地铁出口处还有卖盗版碟的,当时我记得曾读过一本杂志谈及上海与北京的差别,其中有一个很精准的描述:北京的地铁门口的卖盗版碟的手推车都在播放凤凰传奇,而上海的地铁口播放的都是小野丽莎和罗拉•费吉,总之人们对于音乐的敏感度要超过各种关于小资生活方式的描述。今天想想那个狭窄拥挤的复兴西路46号更多的来自全球知名的爵士乐高手,似乎都没有这样一位可以唱《我只在乎你》以及《月亮代表我的心》等邓丽君中文歌曲的荷兰女星更加具有号召力。

当爵士乐在初期起步的时候,它的那种响亮、快速以及粗暴的风格,让人们常说的“事情变得有趣”悄悄转换成了爵士乐让人变得更加令人兴奋的潜台词。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这样的音乐风格也让中国年轻一代的演奏家们开始着迷,有的时候人们居然会从JZ舞台中央的萨克斯演奏者脸上,看到那种黑人爵士乐大师特有的标志性微笑。这种微笑让我想到了上海另外一家著名爵士乐酒吧BLUES & JAZZ的老板、同时也是艺术家的林栋甫先生的油画作品。虽然有朋友说那么巨幅的黑人爵士乐演奏家的油画肖像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异域风情,但是在当时几次美术馆颇为轰动的油画展览中,林栋甫先生用他的画笔描述着他心目中对爵士乐的视觉印象。

爵士乐的兴起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国际化的程度,也反映了这个地区的代际状况,年轻的千禧一代的观众生活在一个舒适与富裕的年代,他们对于所喜欢音乐的选择范围会更加的开阔,这种因为生活方式所驱动的爱好,会在古典音乐会以及爵士乐现场演出的时候更加明显。

有一次任宇清甚至跟我谈起不同夜生活场所的酒水销售可以代表现场观众的不同阶层:香槟已经成为了电音夜店的标配,而葡萄酒和威士忌则是爵士乐演出的主场,当然啤酒是民谣和摇滚乐现场的主角。而上海的爵士乐俱乐部(JZ Club、BLUES & JAZZ、BLUE NOTE、Hey Day、林肯爵士乐中心、和平饭店爵士吧)已经算是中国拥有爵士乐现场演出场所最多的城市,排在后面的北京、杭州、广州、深圳以及成都,这些城市拥有的爵士乐现场演出的场所最多都不会超过三家。毕竟无论是美国南部乡村布鲁斯的演出风格,或者是新奥尔良的管弦乐队的演出风格,以及来自加勒比海吹来的非洲流散演出风格,这些频繁的不同风格的演出,是需要有一群或者更多在这个城市里面生活的音乐家来完成的。很遗憾,尽管中国各大城市都投入巨资开始犹如雨后春笋一样修建了很多的音乐厅,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交响乐团,当然还有更多学习乐器的青少年,但是这些都跟现场演出的爵士乐没有太多必然的联系。因为爵士乐是一种展示了大量复杂性的具有全球各地文化背景影响的现场演出,很多现场的杂音以及很多个人独特的风格,就好像一道丰富而复杂的菜肴,它受到了法国人、非洲人、德国人或者美洲原住民的影响,爵士乐在美国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形式,而在中国要把它分解成一个可以普遍理解的现场演奏。这种即兴创作的爆发的音乐展现着与生俱来的人性,还有各种简单、美丽、慵懒、深情的精致包装,它体现了美式文化中那种复杂想法试图通过简单方式来表达的形式自由的感受。熟练的技术加上不羁的创意表达,还有类似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那种展现纯粹的天才精湛技艺的独自一人的12秒演奏,这些都是需要一群以爵士乐现场演奏的专业人士长期磨合来完成的。在这样的爵士乐的音乐空间里面,充满了主题以及反主题的节奏,在各种充满了想象力的放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城市生活中令人振奋的心声以及各种焦虑,当伴奏的小号从女歌手甜美的声音中过渡到喧嚣略带不和谐的音调的时候,这时需要演奏者在那些经典作品中注入一些具有个人风格的必要的勇气。

在上海这座两千多万人口的城市里面,长期以在四五家爵士乐现场演出为生的演奏家们的总人数应该不超过100人,保守的估计应该是在80人以内。虽然任宇清还在上海建立了一所爵士乐的学校,并且还举办了一个跨度长达20年的上海爵士音乐节,但是即便这样的一个爵士乐的生态圈依旧不容乐观。2019年9月13日,全球最知名的爵士乐酒吧Blue Note继北京开业三年之后,在上海的四川中路中信城市广场也开了新店,巨星Kamasi Washington和他的The Next Step乐队空降北外滩,他应该是过去五年内来过上海最著名的爵士乐演奏家了。这家全球知名的爵士乐俱乐部品牌在遭遇市场无情的洗礼之后,原来规划的更多著名的美国爵士乐演出,犹如今天来往于中美两国的飞机航班一样,远远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开业时的盛景。

每次当我看到一支新的乐队的演出海报的时候,总能清晰地分辨出哪些是原创的乐队,哪些是为了演出而临时拼凑的乐队,因为那些原班人马的乐队不会穿着刚刚做好的西装套装拍摄演出海报。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矛盾的地方,演出场所为了经营而想方设法组建新的乐队而进行新的尝试,而一个充满了乐观向上气氛的演出市场,则是充满了不解风情的观望。唯一乐观的消息就是今天人们可以选择更多的流媒体来收听爵士乐,无论是苹果音乐还是网易云音乐,还有更多的黑胶唱片开始出现在市场上。这可能是疫情时代结束之后,爵士乐最好的一个变化了。

今天人们可以在古典、流行、拉丁、嘻哈、电子乐等众多音乐形式中选择现场更加放松的爵士乐,似乎在描绘一个微醺的男人他在试图向前走的时候,他又有些倒退了,或许他开始留意他周围日常世界里面闪闪发亮的另类现实,又或者是他一种来自悲伤之心的狂野呐喊。总之上海的爵士乐时代,已经让我们从众多的现场演出中捕捉到上海风情的全部,然后从早期的简单过渡到今天数字化时代的复杂,爵士乐的现场演出带给我们这个正在试图优雅的时代所唤起的所有感受。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爵士乐俱乐部
2024-03-22 14:11
艺术风尚

一家上海爵士乐俱乐部的小时代

范庭略:一个音乐现场就如同一个城市中的小小生态,它的迁移和迭代,牵动着一群人的情感与思绪。
范庭略


当最后一支曲子结束之后,任宇清拿起话筒对着大家说,“我们明早八点开始搬家,咱们衡山路8号见!”

这就是传统所说的曲终人散吧。刚刚在一起跳舞的现场观众们都在互相留着微信,我走上舞台拉着任宇清说,“老任,我们在JZ的logo下面合一张影吧!”大家都很忙,没有人来帮我们拍照,他说我们就自拍吧。我说好啊,谁怕谁啊!两个胖子笑眯眯地照了一张自拍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合肥”吧。这张合影之后,对于我来说,就是结束了自2016年10月20日到2024年3月17日近八年的巨鹿路158号的JZ Club的爵士乐生活的过往。

当晚的各种因为搬迁的唏嘘不已,已经不如当年从复兴西路46号搬过来的时候那么严重了。比起那次一直欢聚到天亮才散去的聚会而言,巨鹿路158号时代最后守候的观众已经完成了代际的更迭,更多的年轻人已经忘记了未来还需要去新的JZ Club。

而在我的眼前浮现出青海路小木屋结业的盛况,那是另外一次的告别,这几年经历的告别太多了。2021年10月31日,开业近12年的Wooden Box迎来了营业的最后一天。告别的时候是难忘的,但是人们的生活就是经常会经历各种为了告别的聚会,就好像米兰•昆德拉说的那样:“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选定的终点。”

回想认识任宇清的时候,是在更为久远的1997年。当时他还是刘元爵士乐队的贝斯手,我们在深圳罗湖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亨利酒吧做了一场深圳历史上的第一次的本土乐队的爵士乐演出,紧接着一个月之后是赵珂妖娆妩媚的爵士乐演唱迷倒了深圳一小群音乐爱好者。总之上个世纪的90年代,亨利酒吧是我们的聚首之处,今天如果有机会再去罗湖香格里拉大酒店二楼的酒吧的时候,很难想象一间体育酒吧的热闹景象。

对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那些难忘的演出,而是当年在亨利酒吧接待了从北京来深圳采访的当年并不著名的美国作家何伟。我记得他下午刚去关外的布吉镇,看望他在四川和平队时期教授他中文的普通话老师,他们都从四川来到深圳关外的工厂打工。在喝了很多瓶啤酒之后,何伟来亨利酒吧找我,因为是朋友介绍,他似乎对我非常的好奇。不过开头的几句问候,已经让我感到这个会说中文后来用英语写出众多关于中国发展的非虚构作品的美国作家的敏锐观察力。他说你们现在的生活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啊!我记得我当时都有些面红耳赤了,我急忙跟他解释说,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啊。后来想想也许是因为吧台上那一瓶瓶的深绿色的喜力啤酒让他产生了似曾相似的感觉吧,总之他说他下午是在布吉马路边和他的中文老师们喝的几块钱的珠江啤酒,然后剥着花生度过了一个非常难忘的老友喜相逢的美好时光。但是香格里拉大酒店冻的冰凉的喜力啤酒让他产生了一种资本主义社会似曾相识的感觉,我跟他说:“不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这句话都已经写在深南中路的路牌了。我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总之多年以后我看到何伟这位纽约客杂志的特约作者在四川大学开始教授非虚构写作的时候,我再次感叹我们所生活的祖国和这个时代将这位年轻的美国普通作家造就成了全球的著名作家。

亨利酒吧的演出让刘元以及任宇清成为我对中国爵士乐的最早理解。想到第一次在北京农展馆附近烟雾缭绕的CD Café观看爵士乐现场演出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个音乐爱好陪伴了我三十多年。

在任宇清从复兴西路搬到巨鹿路之前,他是在汾阳路的文化广场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上海爵士乐生涯。2003年8月我刚搬到上海,10月任宇清就在上海音乐学院边上开了他的JZ Club,那个时候新的上音剧场还没有兴建,总之大家知道有一个听现场爵士乐演出的地方,于是就奔过去了。一进去,我才发现这不是那个当年总政军乐团的小任嘛。生活何处不相逢的老话儿就这样被演绎了。后来我在北京的朋友带着他新婚的妻子一起来上海度蜜月,当年几位在深圳认识的朋友都没有想到可以在上海重逢,于是就约在JZ Club见面。那时候任宇清的酒吧主要是卖绝对伏特加这种当年最畅销也是当年最时髦的烈酒。大家坐在酒吧外面的座位上一边聊着过往的趣事,一边喝着红牛兑绝对伏特加,居然五六个人喝了三四瓶绝对伏特加。

一晃眼,北京的朋友也已经搬到上海快十年了,而任宇清那时候因为汾阳路的文化广场开始兴建上音剧场而搬到了复兴西路46号。那栋别致的小洋楼让他的背景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因为可以在梧桐区拿下一栋小洋楼做酒吧,还是需要有些背景的。总之背景都是人云亦云的,但是当可以唱中文歌的荷兰女歌手Laura Fygi在JZ Club出现的时候,这让上海的爵士乐迷以及普通的流行音乐爱好者一下子蜂拥而至到复兴西路的JZ Club。

今天回忆起来上海的各个地铁出口处还有卖盗版碟的,当时我记得曾读过一本杂志谈及上海与北京的差别,其中有一个很精准的描述:北京的地铁门口的卖盗版碟的手推车都在播放凤凰传奇,而上海的地铁口播放的都是小野丽莎和罗拉•费吉,总之人们对于音乐的敏感度要超过各种关于小资生活方式的描述。今天想想那个狭窄拥挤的复兴西路46号更多的来自全球知名的爵士乐高手,似乎都没有这样一位可以唱《我只在乎你》以及《月亮代表我的心》等邓丽君中文歌曲的荷兰女星更加具有号召力。

当爵士乐在初期起步的时候,它的那种响亮、快速以及粗暴的风格,让人们常说的“事情变得有趣”悄悄转换成了爵士乐让人变得更加令人兴奋的潜台词。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这样的音乐风格也让中国年轻一代的演奏家们开始着迷,有的时候人们居然会从JZ舞台中央的萨克斯演奏者脸上,看到那种黑人爵士乐大师特有的标志性微笑。这种微笑让我想到了上海另外一家著名爵士乐酒吧BLUES & JAZZ的老板、同时也是艺术家的林栋甫先生的油画作品。虽然有朋友说那么巨幅的黑人爵士乐演奏家的油画肖像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异域风情,但是在当时几次美术馆颇为轰动的油画展览中,林栋甫先生用他的画笔描述着他心目中对爵士乐的视觉印象。

爵士乐的兴起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国际化的程度,也反映了这个地区的代际状况,年轻的千禧一代的观众生活在一个舒适与富裕的年代,他们对于所喜欢音乐的选择范围会更加的开阔,这种因为生活方式所驱动的爱好,会在古典音乐会以及爵士乐现场演出的时候更加明显。

有一次任宇清甚至跟我谈起不同夜生活场所的酒水销售可以代表现场观众的不同阶层:香槟已经成为了电音夜店的标配,而葡萄酒和威士忌则是爵士乐演出的主场,当然啤酒是民谣和摇滚乐现场的主角。而上海的爵士乐俱乐部(JZ Club、BLUES & JAZZ、BLUE NOTE、Hey Day、林肯爵士乐中心、和平饭店爵士吧)已经算是中国拥有爵士乐现场演出场所最多的城市,排在后面的北京、杭州、广州、深圳以及成都,这些城市拥有的爵士乐现场演出的场所最多都不会超过三家。毕竟无论是美国南部乡村布鲁斯的演出风格,或者是新奥尔良的管弦乐队的演出风格,以及来自加勒比海吹来的非洲流散演出风格,这些频繁的不同风格的演出,是需要有一群或者更多在这个城市里面生活的音乐家来完成的。很遗憾,尽管中国各大城市都投入巨资开始犹如雨后春笋一样修建了很多的音乐厅,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交响乐团,当然还有更多学习乐器的青少年,但是这些都跟现场演出的爵士乐没有太多必然的联系。因为爵士乐是一种展示了大量复杂性的具有全球各地文化背景影响的现场演出,很多现场的杂音以及很多个人独特的风格,就好像一道丰富而复杂的菜肴,它受到了法国人、非洲人、德国人或者美洲原住民的影响,爵士乐在美国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形式,而在中国要把它分解成一个可以普遍理解的现场演奏。这种即兴创作的爆发的音乐展现着与生俱来的人性,还有各种简单、美丽、慵懒、深情的精致包装,它体现了美式文化中那种复杂想法试图通过简单方式来表达的形式自由的感受。熟练的技术加上不羁的创意表达,还有类似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那种展现纯粹的天才精湛技艺的独自一人的12秒演奏,这些都是需要一群以爵士乐现场演奏的专业人士长期磨合来完成的。在这样的爵士乐的音乐空间里面,充满了主题以及反主题的节奏,在各种充满了想象力的放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城市生活中令人振奋的心声以及各种焦虑,当伴奏的小号从女歌手甜美的声音中过渡到喧嚣略带不和谐的音调的时候,这时需要演奏者在那些经典作品中注入一些具有个人风格的必要的勇气。

在上海这座两千多万人口的城市里面,长期以在四五家爵士乐现场演出为生的演奏家们的总人数应该不超过100人,保守的估计应该是在80人以内。虽然任宇清还在上海建立了一所爵士乐的学校,并且还举办了一个跨度长达20年的上海爵士音乐节,但是即便这样的一个爵士乐的生态圈依旧不容乐观。2019年9月13日,全球最知名的爵士乐酒吧Blue Note继北京开业三年之后,在上海的四川中路中信城市广场也开了新店,巨星Kamasi Washington和他的The Next Step乐队空降北外滩,他应该是过去五年内来过上海最著名的爵士乐演奏家了。这家全球知名的爵士乐俱乐部品牌在遭遇市场无情的洗礼之后,原来规划的更多著名的美国爵士乐演出,犹如今天来往于中美两国的飞机航班一样,远远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开业时的盛景。

每次当我看到一支新的乐队的演出海报的时候,总能清晰地分辨出哪些是原创的乐队,哪些是为了演出而临时拼凑的乐队,因为那些原班人马的乐队不会穿着刚刚做好的西装套装拍摄演出海报。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矛盾的地方,演出场所为了经营而想方设法组建新的乐队而进行新的尝试,而一个充满了乐观向上气氛的演出市场,则是充满了不解风情的观望。唯一乐观的消息就是今天人们可以选择更多的流媒体来收听爵士乐,无论是苹果音乐还是网易云音乐,还有更多的黑胶唱片开始出现在市场上。这可能是疫情时代结束之后,爵士乐最好的一个变化了。

今天人们可以在古典、流行、拉丁、嘻哈、电子乐等众多音乐形式中选择现场更加放松的爵士乐,似乎在描绘一个微醺的男人他在试图向前走的时候,他又有些倒退了,或许他开始留意他周围日常世界里面闪闪发亮的另类现实,又或者是他一种来自悲伤之心的狂野呐喊。总之上海的爵士乐时代,已经让我们从众多的现场演出中捕捉到上海风情的全部,然后从早期的简单过渡到今天数字化时代的复杂,爵士乐的现场演出带给我们这个正在试图优雅的时代所唤起的所有感受。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