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3-12 09:00
艺术风尚

第96届奥斯卡:电影“大年”的冷与热

魏宁均:熬过漫漫罢工潮、面对尖锐的文化冲突与深刻的产业变局,一个电影颁奖礼正在努力重振自身的影响力。
第96届奥斯卡:电影“大年”的冷与热
第96届奥斯卡最佳表演奖获得者:最佳男配角奖:小罗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左一),最佳女配角:达明·乔伊·伦道夫(Da’Vine Joy Randolph,左二),艾玛·斯通(Emma Stone,右二),最佳男主角:基利安·墨菲(Cillian Murphy)

魏宁均


《名利场》今年2月的好莱坞特辑封面上,囊括了11位(在这本刊物看来)最能够代表当今好莱坞的影视明星。他们平均年龄38.5岁,其中最小的Jenna Ortega年仅21岁,而参演《紫色》的Colman Domingo今年54岁。其中7人参演的电影获本届奥斯卡提名,而包括Bradley Cooper、Lily Gladstone、Domingo三位演员本人亲获提名,Da'Vine Joy Randolph则凭借在《留校联盟》中的表演勇夺最佳女配角。



去年11月,好莱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罢工终偃旗息鼓,但其间问题——劳资冲突、创作危机以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极大的不信任感仍在持续。但同时,新类型、新演员、新一波创作者的崛起,伴随“芭比海默”在2023年暑期的票房狂潮,指明了这一产业的光明前景。记者David Canfield在题记中所说:“如今是巨变的时刻……观众已收获颇丰。”

刚刚揭晓的奥斯卡为这股浪潮添上了一些注脚,仅从提名电影在中国的关注度来看,今年的奥斯卡迎来了一个“大年”。其四项表演奖项仿照2009年颁奖礼的模式——由五位往年该奖项的获奖者同时颁发,无疑是美国影艺学院官方盖戳,意指再现当年的辉煌。从得奖结果的反馈来看,肯定也远远盖过质疑。其中《奥本海默》、《可怜的东西》横扫各奖项似乎情理之中。但哪怕本次如此豪华的电影阵容,其中奖项分配仍然透出点趣味。



那天曾与朋友打趣道——“好莱坞已经来到它的‘hay day’”——宏观上,所谓的盛况指代美国影视产业中的“突破”之潮——影与视之间的阶序被打破;传统故事和叙事类型在新文化背景下被不断重构;更重要的,美国演员对自我身份的再思考;微观上,从本次奥斯卡的结果也可瞥见一二。

愈加国际的奥斯卡

多年来,奥斯卡的国际视角仅能通过一个奖项传达——最佳国际影片奖。这一起源于1947年的奖项,在四年前还有一个更为狭隘的名称“最佳外语片奖”。鉴于该类影片由国家选送,且每国仅能选送一部,不仅显得这一奖项的平台略微促狭,也揭示奖项评断标准也不止于电影本身。

但当《寄生虫》在2020年作为首部非英语电影摘得最佳影片桂冠后,风向开始转变。今年非英语影片总计获得除最佳外语片奖之外共25个提名,其中最佳影片包含两部非英语片《坠落的审判》和《利益区域》,以及一部双语片《过往人生》。最终共有5大奖项(除最佳国际影片)——包括最佳原创剧本、最佳音效、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动画长片、最佳纪录片颁给外语片。

国际视角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新任首席执行官Bill Kramer的重要纲领之一。在他的领导下,2022年,学院首次以官方身份出现在威尼斯电影节现场。Kramer也曾向《Deadline》表示:“国际电影对学院未来的意义和美国电影一样重要。”这几年,随着《寄生虫》、《驾驶我的车》、《可怜的东西》在奥斯卡上脱颖而出,也可以看到欧洲电影节对奥斯卡愈发强烈的影响。

这一转变不仅仅是语言和国别上的转变,也揭示了奥斯卡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电影奖项如何能够放低原有美国独大的叙事重新打造品牌,以树立自己乃至美国影视创作者在全世界影坛的话语权。

当然,你可以将此视为一种新的“美国独大”的叙事,但至少,这一波新的渗透,奥斯卡俯身愿意学学“外语”。

身份政治谈累了?

迪士尼72岁的首席执行官Bob Iger在去年11月于纽约举行的DealBook峰会上谈及近年集团作品质量下滑的问题。他直指近年电影创作中追求“政治正确”的风潮,继而表示“首先我们需要娱乐观众,而非(传达)讯息。”尽管如此,Elon Musk在今年2月披露了来自迪士尼的一份DEI文件,涉及银幕代表、创意团队、线下团队、行业准入与职业发展四个层面的硬性规范。

身份政治近几年与美国影视行业如影随形,DEI这一概念已经从幕前幕后规训了好莱坞。学院作为美国影视产业的核心,自然逃不过审视。从2015年#OscarSoWhite这一话题点燃互联网后,奥斯卡以白人男性主导的权力建筑开始不断受到质疑,作为对该问题的反馈,关于少数群体的电影或少数群体本身开始示意性地在评奖时受到垂青,当然这一期间,部分授奖决定是否符合往常标准也值得讨论。

2020年,学院推出“Academy Aperture 2025”计划,其中包括一系列银幕代表和包容性标准,该标准要求“最佳影片”提名满足四项多样化标准其中的两项,以保证代表性不足群体(女性,LGBTQ群体,残疾人,少数族裔)在幕前幕后的重要性。该标准已经在本届奥斯卡全面生效。

最佳改编剧本:《美国小说》(American Fiction)剧照。图片:影片资料
与之并行的是本届奥斯卡中身份政治主题电影的遇冷:包括《芭比》痛失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提名(这一奇怪的决定甚至被Jimmy Kimmel在颁奖典礼上调侃);以美国原住民社群为背景的《花月杀手》10提0中(这也是Martin Scosese执导电影第三次10提0中);黑色喜剧《美国小说》最终仅获最佳改编剧本(与电影结局完美呼应)。

行业巨头迪士尼和美国影艺学院的决定展示了美国娱乐行业对于DEI问题的解决路径:短期内看上去是一个二选一的决定,但实则却是从口号式的代表走向结构性改革的转变,它也必将带来阵痛。无论如何,现在看来这一转变还算的上光明且符合影迷的期望。

宏大叙事下的个人史

奥斯卡的最佳影片经历了数年关注小尺度叙事的电影后,今年又重新回到了宏大叙事之上。《奥本海默》无疑是众人心中的大片的代表:它代表了在视听层面角度的豪华制作;无可比拟的明星阵容;以及奥斯卡暌违已久的宏大叙事。

今年的宏大叙事电影并不少:此外包括Scorsese执导的《花月杀手》、Cooper自导自演的《音乐大师》、以及Jonathan Glazer执导的《利益区域》。宏大叙事细化到故事层面通常指代重要的历史事件或是人物传记。有时,刻意追求这一类型但没有观众缘的电影也被戏称为冲奖片——例如《音乐大师》。

但相比于千禧年前美国电影黄金时代的最佳影片,如今的宏大叙事电影史诗感正在被削弱。重新于一堆历史残片寻找灵感的创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当一个历史性讨论被反复提起时,基于类似的史实和集体情感,怎样的个人化的表达才能够被视为足够当代?

《奥本海默》的双线叙事以及从两条情感线表现Oppenheimer内心挣扎的独特视角当然毋需再提。Glazer从第三帝国的家庭单向度地且不带任何矫饰地反应集中营的暴行给予了“道德审判”这一母题一套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显然比当年的《纽伦堡审判》更为骇人。整个剧本如同摄影中一系列巨大的负片,强迫观众仅通过声音这一条线索对叙事进行补足。《花月杀手》的整体节奏与暮年Scorsese个人历史观相互映射,努力让这一无差别杀人事件不着痕迹。

个人史的意义是情感连接,它提示你我影片中的动荡和不安同时也隐藏在我们正在生存的这一社会之中,是一场远道而来的寓言。

以奥斯卡为鉴,不难发现美国影视产业正在从新冠、罢工等外部和内部的危机中迅速复苏,这是“盛年”从一个普世角度上的意义。

另一方面奥斯卡本身的价值在于“看到和被看到”,关注的热潮与其价值呈正相关。它看到全球最聪明的大脑和最精致的审美,如何通过这一不过百余年的媒介表现出来;同时,所有围绕奥斯卡的争议,每个人心中的意难平——Greta Gerwig、Lily Gladstone、Martin Scorsese也被大众看到,让话题归于这一奖项的各种偏差和标准究竟对这一产业意味了什么,有时这些讨论激起的回响远比前者的赞颂更为长远。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第96届奥斯卡:电影“大年”的冷与热
2024-03-12 09:00
艺术风尚

第96届奥斯卡:电影“大年”的冷与热

魏宁均:熬过漫漫罢工潮、面对尖锐的文化冲突与深刻的产业变局,一个电影颁奖礼正在努力重振自身的影响力。
第96届奥斯卡最佳表演奖获得者:最佳男配角奖:小罗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左一),最佳女配角:达明·乔伊·伦道夫(Da’Vine Joy Randolph,左二),艾玛·斯通(Emma Stone,右二),最佳男主角:基利安·墨菲(Cillian Murphy)

魏宁均


《名利场》今年2月的好莱坞特辑封面上,囊括了11位(在这本刊物看来)最能够代表当今好莱坞的影视明星。他们平均年龄38.5岁,其中最小的Jenna Ortega年仅21岁,而参演《紫色》的Colman Domingo今年54岁。其中7人参演的电影获本届奥斯卡提名,而包括Bradley Cooper、Lily Gladstone、Domingo三位演员本人亲获提名,Da'Vine Joy Randolph则凭借在《留校联盟》中的表演勇夺最佳女配角。



去年11月,好莱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罢工终偃旗息鼓,但其间问题——劳资冲突、创作危机以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极大的不信任感仍在持续。但同时,新类型、新演员、新一波创作者的崛起,伴随“芭比海默”在2023年暑期的票房狂潮,指明了这一产业的光明前景。记者David Canfield在题记中所说:“如今是巨变的时刻……观众已收获颇丰。”

刚刚揭晓的奥斯卡为这股浪潮添上了一些注脚,仅从提名电影在中国的关注度来看,今年的奥斯卡迎来了一个“大年”。其四项表演奖项仿照2009年颁奖礼的模式——由五位往年该奖项的获奖者同时颁发,无疑是美国影艺学院官方盖戳,意指再现当年的辉煌。从得奖结果的反馈来看,肯定也远远盖过质疑。其中《奥本海默》、《可怜的东西》横扫各奖项似乎情理之中。但哪怕本次如此豪华的电影阵容,其中奖项分配仍然透出点趣味。



那天曾与朋友打趣道——“好莱坞已经来到它的‘hay day’”——宏观上,所谓的盛况指代美国影视产业中的“突破”之潮——影与视之间的阶序被打破;传统故事和叙事类型在新文化背景下被不断重构;更重要的,美国演员对自我身份的再思考;微观上,从本次奥斯卡的结果也可瞥见一二。

愈加国际的奥斯卡

多年来,奥斯卡的国际视角仅能通过一个奖项传达——最佳国际影片奖。这一起源于1947年的奖项,在四年前还有一个更为狭隘的名称“最佳外语片奖”。鉴于该类影片由国家选送,且每国仅能选送一部,不仅显得这一奖项的平台略微促狭,也揭示奖项评断标准也不止于电影本身。

但当《寄生虫》在2020年作为首部非英语电影摘得最佳影片桂冠后,风向开始转变。今年非英语影片总计获得除最佳外语片奖之外共25个提名,其中最佳影片包含两部非英语片《坠落的审判》和《利益区域》,以及一部双语片《过往人生》。最终共有5大奖项(除最佳国际影片)——包括最佳原创剧本、最佳音效、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动画长片、最佳纪录片颁给外语片。

国际视角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新任首席执行官Bill Kramer的重要纲领之一。在他的领导下,2022年,学院首次以官方身份出现在威尼斯电影节现场。Kramer也曾向《Deadline》表示:“国际电影对学院未来的意义和美国电影一样重要。”这几年,随着《寄生虫》、《驾驶我的车》、《可怜的东西》在奥斯卡上脱颖而出,也可以看到欧洲电影节对奥斯卡愈发强烈的影响。

这一转变不仅仅是语言和国别上的转变,也揭示了奥斯卡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电影奖项如何能够放低原有美国独大的叙事重新打造品牌,以树立自己乃至美国影视创作者在全世界影坛的话语权。

当然,你可以将此视为一种新的“美国独大”的叙事,但至少,这一波新的渗透,奥斯卡俯身愿意学学“外语”。

身份政治谈累了?

迪士尼72岁的首席执行官Bob Iger在去年11月于纽约举行的DealBook峰会上谈及近年集团作品质量下滑的问题。他直指近年电影创作中追求“政治正确”的风潮,继而表示“首先我们需要娱乐观众,而非(传达)讯息。”尽管如此,Elon Musk在今年2月披露了来自迪士尼的一份DEI文件,涉及银幕代表、创意团队、线下团队、行业准入与职业发展四个层面的硬性规范。

身份政治近几年与美国影视行业如影随形,DEI这一概念已经从幕前幕后规训了好莱坞。学院作为美国影视产业的核心,自然逃不过审视。从2015年#OscarSoWhite这一话题点燃互联网后,奥斯卡以白人男性主导的权力建筑开始不断受到质疑,作为对该问题的反馈,关于少数群体的电影或少数群体本身开始示意性地在评奖时受到垂青,当然这一期间,部分授奖决定是否符合往常标准也值得讨论。

2020年,学院推出“Academy Aperture 2025”计划,其中包括一系列银幕代表和包容性标准,该标准要求“最佳影片”提名满足四项多样化标准其中的两项,以保证代表性不足群体(女性,LGBTQ群体,残疾人,少数族裔)在幕前幕后的重要性。该标准已经在本届奥斯卡全面生效。

最佳改编剧本:《美国小说》(American Fiction)剧照。图片:影片资料
与之并行的是本届奥斯卡中身份政治主题电影的遇冷:包括《芭比》痛失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提名(这一奇怪的决定甚至被Jimmy Kimmel在颁奖典礼上调侃);以美国原住民社群为背景的《花月杀手》10提0中(这也是Martin Scosese执导电影第三次10提0中);黑色喜剧《美国小说》最终仅获最佳改编剧本(与电影结局完美呼应)。

行业巨头迪士尼和美国影艺学院的决定展示了美国娱乐行业对于DEI问题的解决路径:短期内看上去是一个二选一的决定,但实则却是从口号式的代表走向结构性改革的转变,它也必将带来阵痛。无论如何,现在看来这一转变还算的上光明且符合影迷的期望。

宏大叙事下的个人史

奥斯卡的最佳影片经历了数年关注小尺度叙事的电影后,今年又重新回到了宏大叙事之上。《奥本海默》无疑是众人心中的大片的代表:它代表了在视听层面角度的豪华制作;无可比拟的明星阵容;以及奥斯卡暌违已久的宏大叙事。

今年的宏大叙事电影并不少:此外包括Scorsese执导的《花月杀手》、Cooper自导自演的《音乐大师》、以及Jonathan Glazer执导的《利益区域》。宏大叙事细化到故事层面通常指代重要的历史事件或是人物传记。有时,刻意追求这一类型但没有观众缘的电影也被戏称为冲奖片——例如《音乐大师》。

但相比于千禧年前美国电影黄金时代的最佳影片,如今的宏大叙事电影史诗感正在被削弱。重新于一堆历史残片寻找灵感的创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当一个历史性讨论被反复提起时,基于类似的史实和集体情感,怎样的个人化的表达才能够被视为足够当代?

《奥本海默》的双线叙事以及从两条情感线表现Oppenheimer内心挣扎的独特视角当然毋需再提。Glazer从第三帝国的家庭单向度地且不带任何矫饰地反应集中营的暴行给予了“道德审判”这一母题一套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显然比当年的《纽伦堡审判》更为骇人。整个剧本如同摄影中一系列巨大的负片,强迫观众仅通过声音这一条线索对叙事进行补足。《花月杀手》的整体节奏与暮年Scorsese个人历史观相互映射,努力让这一无差别杀人事件不着痕迹。

个人史的意义是情感连接,它提示你我影片中的动荡和不安同时也隐藏在我们正在生存的这一社会之中,是一场远道而来的寓言。

以奥斯卡为鉴,不难发现美国影视产业正在从新冠、罢工等外部和内部的危机中迅速复苏,这是“盛年”从一个普世角度上的意义。

另一方面奥斯卡本身的价值在于“看到和被看到”,关注的热潮与其价值呈正相关。它看到全球最聪明的大脑和最精致的审美,如何通过这一不过百余年的媒介表现出来;同时,所有围绕奥斯卡的争议,每个人心中的意难平——Greta Gerwig、Lily Gladstone、Martin Scorsese也被大众看到,让话题归于这一奖项的各种偏差和标准究竟对这一产业意味了什么,有时这些讨论激起的回响远比前者的赞颂更为长远。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