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3-06 14:25
商业与经济

如何看待中国连续八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袁杰: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再创新高,充分体现了德国经济界对中国市场的信任,并将会进一步推动德中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中国德国国旗德舰过台海,“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袁杰


1.竞争激烈

2016年, 中国超越美国, 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此前排名第一的美国滑落至第三位,而德国的邻国法国则位居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2015年才刚取代法国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仅仅一年就被中国所取代。当然,据悉,法国此前曾占据这一地位长达60年之久。



自2016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八年保持了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在全球经济充满变数的年代里,这确实来之不易。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德国联邦统计局2024年2月14日公布这条消息时所用的标题是《2023年,中国仅以微弱优势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表明,中国正面临严峻挑战。

联邦统计局发表的新闻公报还列出了三个要点:

——中国连续八次成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贸易额仅比与美国的贸易额多了7亿欧元;

——对华贸易逆差584亿欧元,对美贸易出口顺差635亿欧元;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是最重要的进出口商品。

按照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德中贸易额为2531亿欧元,而德美贸易额则为2523亿欧元。据联邦统计局称,前者只比后者多了7亿欧元; 而2022年时,这一差额还为501亿欧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联邦统计局2023年2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德中贸易额为2979亿欧元。因而与2022年相比,2023年德中双边贸易额下滑逾15%。而与美国的贸易额则略微增长了1.1%。

联邦统计局2月14日的公报还称,由于从中国进口的降幅大于对中国出口的降幅,因而德中贸易逆差在收窄。

数据显示,德国2023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值同比下降19.2%,降至1557亿欧元; 与此同时,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价值则下降了8.8%,降至973亿欧元。这就导致了584亿欧元的贸易赤字。据称,继2022年创纪录的861亿欧元逆差之后,这是自1950年以来对华的第二大贸易逆差。

但联邦统计局也指出,尽管进口急剧下降,但2023年中国仍是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且自2015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这一地位。第二和第三大来源国则分别是荷兰和美国,从前者和后者进口的商品额分别为1033亿欧元和944亿欧元。

德国统计数据网站Statista 2024年1月3日曾载文称,直到2022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最重要商品是电信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和服装;而德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则是汽车和汽车零部件。

而根据联邦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德国2023年出口的大部分产品销往美国。据称, 自2015年以来就一直如此。

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总值达1579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1.1%。另一方面,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总值为944亿欧元,也比上一年增加了1.1%。德国对美贸易实现了635亿欧元的出口盈余(2022年为629亿欧元)。

为此,德国工商总会(DIHK)外贸负责人福尔克尔•特莱尔 (Volker Treier)表示:“如果去年的贸易发展趋势持续下去,美国最迟将在2025年超过中国,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特莱尔还称:“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对德国制造产品的需求有任何显著增长。”

由此也可见,中国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必须再加把劲,才有望继续保住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2.投资强劲

2024年2月14日,就在联邦统计局发表上述新闻公报的同日,《南德意志报》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直接投资: 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文章。

文章指出:“减少对中国这个强大贸易伙伴的依赖,在关键领域实现贸易关系多元化,以及进一步分散投资——这些都是近几个月来政界人士频繁发出的呼吁。因而,‘去风险’,即降低风险,就成了德国政府对华战略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然而,文章笔锋一转,引述一份研究报告称,该研究成果“似乎与这一战略相矛盾”。

这份研究报告是由与雇主关系密切的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IW)根据德国联邦银行的数据撰写的。报告称,去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 这些投资总额达到119亿欧元, 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逾4%。”

IW经济学家于尔根•马特斯 (Jürgen Matthes) 在2月16日发表的一份简要报告中并表示:“在此前两年已经达到很高数值之后,这是一项历史新高。仅在2021年至2023年这三年中,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额就相当于2015年至2020年这六年的投资额。”

随后,这位经济学家在报告中还探讨了“退出中国的多样化是否已出现”这个问题。他表示:“为此,在境外直接投资流里,中国所占的份额至少必须下降。”

但马特斯表示, 情况恰恰相反。“在德国经济界所有境外直接投资中,中国(包括香港)所占份额2014年以来首次再度超过10%,去年达到了10.3%。而2018至2020年间,这一份额还低于3%。”

这位IW经济学家还指出:“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也表明,并没有出现退出中国的多样化。”

为此,马特斯所撰写的这份简要报告的标题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其一是德国在中国(包括香港)的直接投资创下新高,其二是“几乎看不到多样化的影子”。

2023年5月17日, 马特斯本人还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几乎没有多样化》的简要报告。

当时,这位经济学家就已指出:“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存量2021年首次突破1000亿欧元大关。2022年又增加了115亿欧元。因而,中国在德国境外直接投资存量里所占的份额总体上保持不变。与东亚和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相比,也没有显示出值得关注的退出中国的多样化。因此,对中国的依存度仍然存在差异。”

时隔不到一年,马特斯再次撰写报告,强调“几乎看不到多样化的影子”,一则敲响警钟,二则也显得有些无奈。

但另一方面,从德国对华投资屡创新高中也可以看出,德国经济界正用实际行动对政界提出的对华“去风险”战略做出自己的答复。

3.经济展望

早在2023年1月, 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APA) 就曾发表过一份题为《抓住机遇,减少风险——德国经济界对联邦政府中国战略的建议》的报告,系统阐述了该委员会的对华立场 (见《德国企业界如何看待对华“去风险”?》,FT中文网2023年6月15日) 。

在“核心信息”中,报告就明确指出:“尽管地缘政治关系日益紧张,但继续与中国保持经济和技术关系符合德国和欧盟的利益。中国不仅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长期以来也是一个全球重要的创新基地。”

报告称:“随着在中国的参与,德国确保了自己的全球竞争力。对中国的投资和向中国的出口确保了德国的就业岗位和价值创造。与中国在气候变化或资源匮乏等全球挑战方面的合作是无可替代的。”言真意切,立场鲜明。

2023年3月29日,上面提到的那位IW经济学家马特斯在其一份题为《德国企业对中国的依赖度在上升:2021年和2022年的投资额创下新高》的简要报告中就写道“没有迹象表明多样化”, 并指出: “德国联邦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达115亿欧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报告还上调了此前两年的投资额,称2021年和2022年总共有215亿欧元新的直接投资流向中国。作者马特斯惊叹道:“从未有过如此之大的中国驱动力。”

在参考文献中,马特斯列出的是他本人2022年8月19日发表的报告《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朝着错误的方向全速奋进》。

但从上述数据以及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再创新高的事实来看,德国企业并未听从马特斯的劝告,而是抓住机遇,在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也许出乎马特斯这位专家的意料。

2023年7月13日,德国政府首次公布对华关系战略,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对中国“去风险,而不是脱钩”。

对此,德国西门子首席执行官兼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APA)博乐仁(Roland Busch)表态道,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中国是最大的市场,而且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他并声称:“我们相信贸易和交流,相信世界正变得更加全球化”。

正如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上述报告所述,正是通过在中国的参与,德国确保了自己的全球竞争力;对中国的投资和向中国的出口,也确保了德国的就业岗位和价值创造。 这是一种双赢局面。

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的报告并指出,“多元化战略不能依赖于撤离中国市场,而是要利用好中国市场的机遇,同时开发和拓展新市场。”

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再创新高,充分体现了德国经济界对中国市场的信任,并将会进一步推动德中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国德国国旗德舰过台海,“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2024-03-06 14:25
商业与经济

如何看待中国连续八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袁杰: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再创新高,充分体现了德国经济界对中国市场的信任,并将会进一步推动德中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袁杰


1.竞争激烈

2016年, 中国超越美国, 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此前排名第一的美国滑落至第三位,而德国的邻国法国则位居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2015年才刚取代法国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仅仅一年就被中国所取代。当然,据悉,法国此前曾占据这一地位长达60年之久。



自2016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八年保持了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在全球经济充满变数的年代里,这确实来之不易。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德国联邦统计局2024年2月14日公布这条消息时所用的标题是《2023年,中国仅以微弱优势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表明,中国正面临严峻挑战。

联邦统计局发表的新闻公报还列出了三个要点:

——中国连续八次成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贸易额仅比与美国的贸易额多了7亿欧元;

——对华贸易逆差584亿欧元,对美贸易出口顺差635亿欧元;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是最重要的进出口商品。

按照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德中贸易额为2531亿欧元,而德美贸易额则为2523亿欧元。据联邦统计局称,前者只比后者多了7亿欧元; 而2022年时,这一差额还为501亿欧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联邦统计局2023年2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德中贸易额为2979亿欧元。因而与2022年相比,2023年德中双边贸易额下滑逾15%。而与美国的贸易额则略微增长了1.1%。

联邦统计局2月14日的公报还称,由于从中国进口的降幅大于对中国出口的降幅,因而德中贸易逆差在收窄。

数据显示,德国2023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值同比下降19.2%,降至1557亿欧元; 与此同时,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价值则下降了8.8%,降至973亿欧元。这就导致了584亿欧元的贸易赤字。据称,继2022年创纪录的861亿欧元逆差之后,这是自1950年以来对华的第二大贸易逆差。

但联邦统计局也指出,尽管进口急剧下降,但2023年中国仍是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且自2015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这一地位。第二和第三大来源国则分别是荷兰和美国,从前者和后者进口的商品额分别为1033亿欧元和944亿欧元。

德国统计数据网站Statista 2024年1月3日曾载文称,直到2022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最重要商品是电信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和服装;而德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则是汽车和汽车零部件。

而根据联邦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德国2023年出口的大部分产品销往美国。据称, 自2015年以来就一直如此。

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总值达1579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1.1%。另一方面,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总值为944亿欧元,也比上一年增加了1.1%。德国对美贸易实现了635亿欧元的出口盈余(2022年为629亿欧元)。

为此,德国工商总会(DIHK)外贸负责人福尔克尔•特莱尔 (Volker Treier)表示:“如果去年的贸易发展趋势持续下去,美国最迟将在2025年超过中国,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特莱尔还称:“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对德国制造产品的需求有任何显著增长。”

由此也可见,中国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必须再加把劲,才有望继续保住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2.投资强劲

2024年2月14日,就在联邦统计局发表上述新闻公报的同日,《南德意志报》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直接投资: 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文章。

文章指出:“减少对中国这个强大贸易伙伴的依赖,在关键领域实现贸易关系多元化,以及进一步分散投资——这些都是近几个月来政界人士频繁发出的呼吁。因而,‘去风险’,即降低风险,就成了德国政府对华战略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然而,文章笔锋一转,引述一份研究报告称,该研究成果“似乎与这一战略相矛盾”。

这份研究报告是由与雇主关系密切的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IW)根据德国联邦银行的数据撰写的。报告称,去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 这些投资总额达到119亿欧元, 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逾4%。”

IW经济学家于尔根•马特斯 (Jürgen Matthes) 在2月16日发表的一份简要报告中并表示:“在此前两年已经达到很高数值之后,这是一项历史新高。仅在2021年至2023年这三年中,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额就相当于2015年至2020年这六年的投资额。”

随后,这位经济学家在报告中还探讨了“退出中国的多样化是否已出现”这个问题。他表示:“为此,在境外直接投资流里,中国所占的份额至少必须下降。”

但马特斯表示, 情况恰恰相反。“在德国经济界所有境外直接投资中,中国(包括香港)所占份额2014年以来首次再度超过10%,去年达到了10.3%。而2018至2020年间,这一份额还低于3%。”

这位IW经济学家还指出:“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也表明,并没有出现退出中国的多样化。”

为此,马特斯所撰写的这份简要报告的标题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其一是德国在中国(包括香港)的直接投资创下新高,其二是“几乎看不到多样化的影子”。

2023年5月17日, 马特斯本人还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几乎没有多样化》的简要报告。

当时,这位经济学家就已指出:“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存量2021年首次突破1000亿欧元大关。2022年又增加了115亿欧元。因而,中国在德国境外直接投资存量里所占的份额总体上保持不变。与东亚和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相比,也没有显示出值得关注的退出中国的多样化。因此,对中国的依存度仍然存在差异。”

时隔不到一年,马特斯再次撰写报告,强调“几乎看不到多样化的影子”,一则敲响警钟,二则也显得有些无奈。

但另一方面,从德国对华投资屡创新高中也可以看出,德国经济界正用实际行动对政界提出的对华“去风险”战略做出自己的答复。

3.经济展望

早在2023年1月, 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APA) 就曾发表过一份题为《抓住机遇,减少风险——德国经济界对联邦政府中国战略的建议》的报告,系统阐述了该委员会的对华立场 (见《德国企业界如何看待对华“去风险”?》,FT中文网2023年6月15日) 。

在“核心信息”中,报告就明确指出:“尽管地缘政治关系日益紧张,但继续与中国保持经济和技术关系符合德国和欧盟的利益。中国不仅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长期以来也是一个全球重要的创新基地。”

报告称:“随着在中国的参与,德国确保了自己的全球竞争力。对中国的投资和向中国的出口确保了德国的就业岗位和价值创造。与中国在气候变化或资源匮乏等全球挑战方面的合作是无可替代的。”言真意切,立场鲜明。

2023年3月29日,上面提到的那位IW经济学家马特斯在其一份题为《德国企业对中国的依赖度在上升:2021年和2022年的投资额创下新高》的简要报告中就写道“没有迹象表明多样化”, 并指出: “德国联邦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达115亿欧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报告还上调了此前两年的投资额,称2021年和2022年总共有215亿欧元新的直接投资流向中国。作者马特斯惊叹道:“从未有过如此之大的中国驱动力。”

在参考文献中,马特斯列出的是他本人2022年8月19日发表的报告《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朝着错误的方向全速奋进》。

但从上述数据以及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再创新高的事实来看,德国企业并未听从马特斯的劝告,而是抓住机遇,在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也许出乎马特斯这位专家的意料。

2023年7月13日,德国政府首次公布对华关系战略,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对中国“去风险,而不是脱钩”。

对此,德国西门子首席执行官兼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APA)博乐仁(Roland Busch)表态道,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中国是最大的市场,而且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他并声称:“我们相信贸易和交流,相信世界正变得更加全球化”。

正如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上述报告所述,正是通过在中国的参与,德国确保了自己的全球竞争力;对中国的投资和向中国的出口,也确保了德国的就业岗位和价值创造。 这是一种双赢局面。

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的报告并指出,“多元化战略不能依赖于撤离中国市场,而是要利用好中国市场的机遇,同时开发和拓展新市场。”

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再创新高,充分体现了德国经济界对中国市场的信任,并将会进一步推动德中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