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05-06 18:22
商业与经济

传魅族被吉利收购进入交割阶段

收购“狂人”李书福又有了新动作。
吉利 沃尔沃能否成为中国马斯克,李书福成败在此一举
孙桐桐


收购“狂人”李书福又有了新动作。

日前,网传吉利集团旗下手机公司——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纪时代),已经收购手机厂商魅族,目前正处于交割阶段。同时,这一消息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排行榜。

“这些市场传闻我们暂时不做评价,如果有明确信息会第一时间确认。关于高端手机新产品的进展,目前还没有明确时间线。”5月6日,星纪时代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构建“护城河”和生态。

对于被收购的消息,魅族方面则表示“不予置评”。

相比当事双方的冷静表态,上述传闻却意外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网友调侃道:“说不定以后可以在4S店免费(给手机)贴膜。”

也有分析认为,吉利收购魅族将会是“双赢”。一方面,魅族或借此获得雄厚资本支撑。另一方面,吉利也将大幅加强自身软件研发能力,而双方无论是联合进军手机市场还是发力车机智能互联,都将带给用户巨大好处。

1 “不是吉利造手机,是星纪时代造手机”

“外部的传闻表述其实一直都不准确,应该说不是吉利造手机,而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个人投资的星纪时代造手机。”上述星纪时代负责人告诉记者。

启信宝数据显示,星纪时代成立于2021年9月,注册资本7.15亿元人民币,定位高端手机领域,法人代表为王勇,董事长为李书福。吉利集团(宁波)有限公司是星纪时代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2.3%;李书福本人持股比例为6.15%。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星纪时代所属行业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经营范围中包括了移动终端设备制造、移动通讯设备销售、卫星移动通讯终端制造等,还包括了集成电路芯片相关、5G通讯技术服务相关等业务。

“星纪时代致力于XR眼镜、星纪互联手机、智能汽车等多设备智能融合,多模态仿生交互技术的研发,连接虚拟和现实、现在和未来,为消费者带来极具艺术美感的驾乘互联,以及全场景无缝流转的畅快体验。”上述星纪时代负责人表示。

2 收购魅族或实现双赢

当下,智能手机市场经过长时间充分竞争,已经形成由苹果、华为、三星、OV和小米等几家手机厂商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市场格局。

公开信息显示,魅族创办于2003年,自初代智能手机M8发布以来,魅族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品化的路线,获得了一批忠实粉丝,其自主创新的Flyme系统也受到好评。

但经过长时间竞争,魅族逐渐败下阵来,沦为边缘化品牌。据投资魅族的A股上市公司天音控股披露,魅族科技在2015年度的资产总额为72.25亿元,负债总额88.93亿元,净资产为负的16.68亿元;收入168.01亿元,净亏损10.38亿元;2016年上半年净亏损3.04亿元。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魅族的亏损已经超过了13亿。

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分析师吴怡雯此前对记者表示,吉利和魅族的潜在交易,从战略上是双赢的。“我们这边的统计显示,魅族的季度出货量基本在50万台以下。魅族的行业积累可以加速吉利在智能手机的市场布局,吉利方面可以给到魅族团队需要的资源去扩大规模,或是坚持高端策略。”吴怡雯说。

当前,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手机与汽车的交集愈加广泛。小米、苹果、华为等手机企业加速向汽车产业渗透,同时,车企也开始“反向”思考进军手机领域。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未来的汽车最终将成为“移动的智能终端和数字空间”,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和手机、平板电脑一样,属于万物互联的一端。眼下,各大车企都在造“智慧的汽车”,加入物联网生态链,并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以“买买买”见长的吉利,若在此时看中魅族也并不意外。对于“跨界”的吉利来说,手机制造是一个陌生领域,通过收购魅族可以快速开展该项业务,从而构建生态圈及“护城河”。

事实上,近年来吉利积极布局未来科技领域,包括飞行汽车、低轨卫星、芯片研发等等,如今又涉足手机领域,实际上是想全方位打造智能生态圈,抢占万物互联的关键节点。

“智能汽车、手机端是产业面上看得见的竞争业态,卫星链才是大数据流量的核心节点,卫星链不仅是汽车产业节点,而且是万物互联核心节点。汽车产业与其他行业物理集成到化学集成的过程就在数据上,包括卫星链核心节点,汽车产业从抢占看得见的有形车,到抢占手机端流量,再到抢占万物与车互联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杨胜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又讯:魅族被吉利收购,是它最好的结局?
黄智健

市场已经不相信“打磨”

魅族是聊中国智能手机发展时不可不提的品牌之一,至少在智能手机的青铜时代是这样。

2009 年魅族跨界做出第一款智能手机 M8 后,手机就代替 MP3 播放器成为了这家珠海公司的主营业务,随后的 10 年时间里,魅族手机的出货量曾一度突破 2000 万台,销售额突破 200 亿元,一度占领了国产手机的制高点。

然而好景不长,魅族的依靠机海战术造出的高销量并不能持续,在手机市场增长进入平缓期后,魅族的销量逐渐走低。

根据 CINNO Reaserch 的手机销量监测数据显示,魅族在 2019 年在国内市场出货量占比为 1.4%,共卖出约 543 万台手机。当人们感叹魅族终究还是倒在大厂厮杀之下时,殊不知这已经是魅族“最后的辉煌”。

同样来自 CINNO Research 统计的 2021 年国内手机销量数据,魅族已经在前十榜单上不见踪影,排于出货量占比为 0.6%(约为 188 万)的三星之后,与其他手机小厂一起瓜分 1.9% 的市场。

与 5 年前相比,魅族的处境可谓是一落千丈。曾几何时,魅族还是一个月举办一场的“演唱会”的文艺公子哥,如今像武状元落选的苏灿,空有一身功夫却无地施展。

魅族的颓势与其内部的混乱管理、高管们的屡屡出走离不开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已经开始遗忘魅族,这对魅族来说是个致命伤。

以去年发布的魅族旗舰手机 18 Pro 为例,这是一台各方面都非常均衡手机,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很难挑出毛病。

但在小米拿出的 GN2 超大底、vivo 的 120W 快充、华为的计算光学、OPPO 的全链路 10Bit 等各种唬人词汇围攻下,消费者在 18 Pro 上似乎找不到一个特别突出的记忆点。

魅族曾许下零广告、零推送、零预装的“三零”保证,现已撤回

当下,消费者的刺激阈值已经被手机厂商的“内卷营销”集体拔高,而魅族在小圆圈、mback 之后却没能带来更多的新鲜感,自然找不到选择魅族手机的理由,造成了老用户不断流失、新用户不感兴趣的尴尬局面。

如今还陪着魅族的,只剩下那群相信极致、相信梦想、相信热爱的老“煤油”,但魅族坚信的极致,还能支撑魅族前进多远呢?

魅族的“极致”,与常规意义上把机器不断推至极限的机械极致不同,它是一种包含着温度的匠人追求,是黄章拿着木板一遍又一遍打磨 MX3,最终做出的最佳握持手感;是经过 7 次烤漆、7 次烘烤、5 次打磨的“汝窑白”。

在十年前,“极致”的魅族可以吸引了一群特立独行的用户,不过在十年后的今天,这份极致却很难在市场上砸出声响,因为人们需要的早已不再是一台让人止不住摩挲的玩具,而是能够让生活发生改变的工具。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厂商们比拼的已经不是“打磨”,而是看谁能最快用上供应链最新的核心硬件、谁能做出最多的算法和功能,而这恰恰是小体量的魅族最缺乏的。

由于体量小,小厂们往往要比华为、小米、OPPO、vivo 等大厂慢上几个月才能拿到新的元器件,这意味着当人们已经对骁龙 8、天玑 9000 的旗舰 CPU 的新鲜劲过去了,小厂们才有机会小声吆喝自家新机。

在核心技术力上,小厂商的劣势被进一步扩大。财大气粗的大厂投入了百亿资金、千人团队自研摄影芯片和算法,又或者花费数年时间开发自家的充电协议,才做成让消费者留下印象的“差异点”。

想要实现追上大厂的步伐,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投入,这让任何小厂看了都会望而却步。

手机市场早已迈过了“土作坊”时代,如今大家打得都是消耗战,自研芯片开发、软件系统都需要大量的资源,像魅族这样的小厂商已经很难再像过去那样用故事、情怀绕开军备竞赛发动奇袭。

这也是为什么,纵使魅族 18 Pro 手感依然上乘,气质依然文艺,销量却始终上不去。

如果销量不能继续支持开发,企业背后又没有强硬的财力支撑,那么“叫好不叫座”的小厂很可能到最后只能被一步步蚕食,沦为马太效应的又一印证。

整装,再次出发

既然手机市场打不开局面,魅族也尝试着开拓手机之外的新市场,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2020 年,魅族成立子品牌 Lipro,进入智能家居市场。一年之后,魅族再成立潮酷品牌 PANDAER,盯上了数码配件、生活周边产品的生意。

从今年 4 月魅族专为 Lipro 和 PANDAER 开的春日新品观影会不难看出,魅族的市场重心已经开始变动,手机已经不再是魅族的唯一支柱,而是让人们购买其家居产品、数码周边的引子。

由于 PANDAER 发布了一系列 iPhone 配件,一些魅族用户还自嘲称魅族是要做“最好的苹果配件厂商”。

配件生意终究很难养活手机的主业,上一个被戏称为“最好的苹果配件厂商”的锤子科技,如今已经被字节跳动收购,再也没染指手机业务。

因此,魅族被同样想做手机的吉利看上,并不是件坏事。在 2021 年 9 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创办了星纪时代,斥资逾百亿进军高端手机市场。

传统车企造高端手机的难度,并不比手机企业造汽车的难度小,如果说造汽车比拼的是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等“硬招”,那么造高端手机较量的就是软硬件功能结合、品牌营销等“巧劲”。

对毫无造机经验的吉利来说,收购一个成熟且完善的手机团队,的确是一个加速达成目标的捷径。

急于打造“手机—汽车生态圈”的吉利与产品研发日渐疲软的魅族要走在一起,就像是前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偶遇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点遇到了彼此。

但这对尚未成定局的“师徒”最终能否修成正果,还得看他们能否经历手机市场的八十一难,要知道,在这条取经的路上已经不乏黑莓、诺基亚等前辈的“尸骨”。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手机市场的蛋糕正在日渐缩小。

通信院公布的数据表明,手机厂商在今年并没有遇上往年的春节后销售旺季,2022 年 2 月国内手机市场总出货量为 1490 万部,同比下跌了 31.7%,而今年 1~2 月份的总出货量也只有 4790 万部,同比下滑了 22.6%。

市场需求下降,将会倒逼行业的巨头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开发,创造新的卖点刺激消费者购买,手机行业从而也将向资金和人力密集型行业转变。

在这种大环境转变之下,资本薄弱的小厂商很容易就陷入了两难的局面——继续与大厂拼消耗,难以自救;退出赖以为生的手机市场,难以谋生。

曾经,锤子、一加、魅族被认为是“小而美”的三个代表,如今三者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结果:一加回归欧加集团,倦鸟归林;锤子脱下匠人的衣裳,雁过无痕;仍在追求梦想的魅族,嗷嗷待哺。

三者之外,还有更多诸如大可乐、小辣椒、乐视、360 等同时期的互联网手机品牌还未起飞,就已经倒闭、破产或者被遗忘。

当手机小厂在困难之境,能够被一支强壮的大手拉上岸,获得资金和人力的支持,又或者成为别人圆梦的资源,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结局。

追求仍是源于热爱,极致依然源于梦想,但在这个声量等于销量、销量等于一切的时代,魅族,又或者说手机小厂们,已经难以靠自己圆梦了。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吉利 沃尔沃能否成为中国马斯克,李书福成败在此一举
2022-05-06 18:22
商业与经济

传魅族被吉利收购进入交割阶段

收购“狂人”李书福又有了新动作。
孙桐桐


收购“狂人”李书福又有了新动作。

日前,网传吉利集团旗下手机公司——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纪时代),已经收购手机厂商魅族,目前正处于交割阶段。同时,这一消息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排行榜。

“这些市场传闻我们暂时不做评价,如果有明确信息会第一时间确认。关于高端手机新产品的进展,目前还没有明确时间线。”5月6日,星纪时代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构建“护城河”和生态。

对于被收购的消息,魅族方面则表示“不予置评”。

相比当事双方的冷静表态,上述传闻却意外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网友调侃道:“说不定以后可以在4S店免费(给手机)贴膜。”

也有分析认为,吉利收购魅族将会是“双赢”。一方面,魅族或借此获得雄厚资本支撑。另一方面,吉利也将大幅加强自身软件研发能力,而双方无论是联合进军手机市场还是发力车机智能互联,都将带给用户巨大好处。

1 “不是吉利造手机,是星纪时代造手机”

“外部的传闻表述其实一直都不准确,应该说不是吉利造手机,而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个人投资的星纪时代造手机。”上述星纪时代负责人告诉记者。

启信宝数据显示,星纪时代成立于2021年9月,注册资本7.15亿元人民币,定位高端手机领域,法人代表为王勇,董事长为李书福。吉利集团(宁波)有限公司是星纪时代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2.3%;李书福本人持股比例为6.15%。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星纪时代所属行业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经营范围中包括了移动终端设备制造、移动通讯设备销售、卫星移动通讯终端制造等,还包括了集成电路芯片相关、5G通讯技术服务相关等业务。

“星纪时代致力于XR眼镜、星纪互联手机、智能汽车等多设备智能融合,多模态仿生交互技术的研发,连接虚拟和现实、现在和未来,为消费者带来极具艺术美感的驾乘互联,以及全场景无缝流转的畅快体验。”上述星纪时代负责人表示。

2 收购魅族或实现双赢

当下,智能手机市场经过长时间充分竞争,已经形成由苹果、华为、三星、OV和小米等几家手机厂商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市场格局。

公开信息显示,魅族创办于2003年,自初代智能手机M8发布以来,魅族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品化的路线,获得了一批忠实粉丝,其自主创新的Flyme系统也受到好评。

但经过长时间竞争,魅族逐渐败下阵来,沦为边缘化品牌。据投资魅族的A股上市公司天音控股披露,魅族科技在2015年度的资产总额为72.25亿元,负债总额88.93亿元,净资产为负的16.68亿元;收入168.01亿元,净亏损10.38亿元;2016年上半年净亏损3.04亿元。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魅族的亏损已经超过了13亿。

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分析师吴怡雯此前对记者表示,吉利和魅族的潜在交易,从战略上是双赢的。“我们这边的统计显示,魅族的季度出货量基本在50万台以下。魅族的行业积累可以加速吉利在智能手机的市场布局,吉利方面可以给到魅族团队需要的资源去扩大规模,或是坚持高端策略。”吴怡雯说。

当前,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手机与汽车的交集愈加广泛。小米、苹果、华为等手机企业加速向汽车产业渗透,同时,车企也开始“反向”思考进军手机领域。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未来的汽车最终将成为“移动的智能终端和数字空间”,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和手机、平板电脑一样,属于万物互联的一端。眼下,各大车企都在造“智慧的汽车”,加入物联网生态链,并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以“买买买”见长的吉利,若在此时看中魅族也并不意外。对于“跨界”的吉利来说,手机制造是一个陌生领域,通过收购魅族可以快速开展该项业务,从而构建生态圈及“护城河”。

事实上,近年来吉利积极布局未来科技领域,包括飞行汽车、低轨卫星、芯片研发等等,如今又涉足手机领域,实际上是想全方位打造智能生态圈,抢占万物互联的关键节点。

“智能汽车、手机端是产业面上看得见的竞争业态,卫星链才是大数据流量的核心节点,卫星链不仅是汽车产业节点,而且是万物互联核心节点。汽车产业与其他行业物理集成到化学集成的过程就在数据上,包括卫星链核心节点,汽车产业从抢占看得见的有形车,到抢占手机端流量,再到抢占万物与车互联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杨胜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又讯:魅族被吉利收购,是它最好的结局?
黄智健

市场已经不相信“打磨”

魅族是聊中国智能手机发展时不可不提的品牌之一,至少在智能手机的青铜时代是这样。

2009 年魅族跨界做出第一款智能手机 M8 后,手机就代替 MP3 播放器成为了这家珠海公司的主营业务,随后的 10 年时间里,魅族手机的出货量曾一度突破 2000 万台,销售额突破 200 亿元,一度占领了国产手机的制高点。

然而好景不长,魅族的依靠机海战术造出的高销量并不能持续,在手机市场增长进入平缓期后,魅族的销量逐渐走低。

根据 CINNO Reaserch 的手机销量监测数据显示,魅族在 2019 年在国内市场出货量占比为 1.4%,共卖出约 543 万台手机。当人们感叹魅族终究还是倒在大厂厮杀之下时,殊不知这已经是魅族“最后的辉煌”。

同样来自 CINNO Research 统计的 2021 年国内手机销量数据,魅族已经在前十榜单上不见踪影,排于出货量占比为 0.6%(约为 188 万)的三星之后,与其他手机小厂一起瓜分 1.9% 的市场。

与 5 年前相比,魅族的处境可谓是一落千丈。曾几何时,魅族还是一个月举办一场的“演唱会”的文艺公子哥,如今像武状元落选的苏灿,空有一身功夫却无地施展。

魅族的颓势与其内部的混乱管理、高管们的屡屡出走离不开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已经开始遗忘魅族,这对魅族来说是个致命伤。

以去年发布的魅族旗舰手机 18 Pro 为例,这是一台各方面都非常均衡手机,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很难挑出毛病。

但在小米拿出的 GN2 超大底、vivo 的 120W 快充、华为的计算光学、OPPO 的全链路 10Bit 等各种唬人词汇围攻下,消费者在 18 Pro 上似乎找不到一个特别突出的记忆点。

魅族曾许下零广告、零推送、零预装的“三零”保证,现已撤回

当下,消费者的刺激阈值已经被手机厂商的“内卷营销”集体拔高,而魅族在小圆圈、mback 之后却没能带来更多的新鲜感,自然找不到选择魅族手机的理由,造成了老用户不断流失、新用户不感兴趣的尴尬局面。

如今还陪着魅族的,只剩下那群相信极致、相信梦想、相信热爱的老“煤油”,但魅族坚信的极致,还能支撑魅族前进多远呢?

魅族的“极致”,与常规意义上把机器不断推至极限的机械极致不同,它是一种包含着温度的匠人追求,是黄章拿着木板一遍又一遍打磨 MX3,最终做出的最佳握持手感;是经过 7 次烤漆、7 次烘烤、5 次打磨的“汝窑白”。

在十年前,“极致”的魅族可以吸引了一群特立独行的用户,不过在十年后的今天,这份极致却很难在市场上砸出声响,因为人们需要的早已不再是一台让人止不住摩挲的玩具,而是能够让生活发生改变的工具。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厂商们比拼的已经不是“打磨”,而是看谁能最快用上供应链最新的核心硬件、谁能做出最多的算法和功能,而这恰恰是小体量的魅族最缺乏的。

由于体量小,小厂们往往要比华为、小米、OPPO、vivo 等大厂慢上几个月才能拿到新的元器件,这意味着当人们已经对骁龙 8、天玑 9000 的旗舰 CPU 的新鲜劲过去了,小厂们才有机会小声吆喝自家新机。

在核心技术力上,小厂商的劣势被进一步扩大。财大气粗的大厂投入了百亿资金、千人团队自研摄影芯片和算法,又或者花费数年时间开发自家的充电协议,才做成让消费者留下印象的“差异点”。

想要实现追上大厂的步伐,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投入,这让任何小厂看了都会望而却步。

手机市场早已迈过了“土作坊”时代,如今大家打得都是消耗战,自研芯片开发、软件系统都需要大量的资源,像魅族这样的小厂商已经很难再像过去那样用故事、情怀绕开军备竞赛发动奇袭。

这也是为什么,纵使魅族 18 Pro 手感依然上乘,气质依然文艺,销量却始终上不去。

如果销量不能继续支持开发,企业背后又没有强硬的财力支撑,那么“叫好不叫座”的小厂很可能到最后只能被一步步蚕食,沦为马太效应的又一印证。

整装,再次出发

既然手机市场打不开局面,魅族也尝试着开拓手机之外的新市场,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2020 年,魅族成立子品牌 Lipro,进入智能家居市场。一年之后,魅族再成立潮酷品牌 PANDAER,盯上了数码配件、生活周边产品的生意。

从今年 4 月魅族专为 Lipro 和 PANDAER 开的春日新品观影会不难看出,魅族的市场重心已经开始变动,手机已经不再是魅族的唯一支柱,而是让人们购买其家居产品、数码周边的引子。

由于 PANDAER 发布了一系列 iPhone 配件,一些魅族用户还自嘲称魅族是要做“最好的苹果配件厂商”。

配件生意终究很难养活手机的主业,上一个被戏称为“最好的苹果配件厂商”的锤子科技,如今已经被字节跳动收购,再也没染指手机业务。

因此,魅族被同样想做手机的吉利看上,并不是件坏事。在 2021 年 9 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创办了星纪时代,斥资逾百亿进军高端手机市场。

传统车企造高端手机的难度,并不比手机企业造汽车的难度小,如果说造汽车比拼的是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等“硬招”,那么造高端手机较量的就是软硬件功能结合、品牌营销等“巧劲”。

对毫无造机经验的吉利来说,收购一个成熟且完善的手机团队,的确是一个加速达成目标的捷径。

急于打造“手机—汽车生态圈”的吉利与产品研发日渐疲软的魅族要走在一起,就像是前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偶遇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点遇到了彼此。

但这对尚未成定局的“师徒”最终能否修成正果,还得看他们能否经历手机市场的八十一难,要知道,在这条取经的路上已经不乏黑莓、诺基亚等前辈的“尸骨”。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手机市场的蛋糕正在日渐缩小。

通信院公布的数据表明,手机厂商在今年并没有遇上往年的春节后销售旺季,2022 年 2 月国内手机市场总出货量为 1490 万部,同比下跌了 31.7%,而今年 1~2 月份的总出货量也只有 4790 万部,同比下滑了 22.6%。

市场需求下降,将会倒逼行业的巨头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开发,创造新的卖点刺激消费者购买,手机行业从而也将向资金和人力密集型行业转变。

在这种大环境转变之下,资本薄弱的小厂商很容易就陷入了两难的局面——继续与大厂拼消耗,难以自救;退出赖以为生的手机市场,难以谋生。

曾经,锤子、一加、魅族被认为是“小而美”的三个代表,如今三者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结果:一加回归欧加集团,倦鸟归林;锤子脱下匠人的衣裳,雁过无痕;仍在追求梦想的魅族,嗷嗷待哺。

三者之外,还有更多诸如大可乐、小辣椒、乐视、360 等同时期的互联网手机品牌还未起飞,就已经倒闭、破产或者被遗忘。

当手机小厂在困难之境,能够被一支强壮的大手拉上岸,获得资金和人力的支持,又或者成为别人圆梦的资源,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结局。

追求仍是源于热爱,极致依然源于梦想,但在这个声量等于销量、销量等于一切的时代,魅族,又或者说手机小厂们,已经难以靠自己圆梦了。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