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12-13 09:07
社会与生活

教育:“手机争夺战”到底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徐海娜:当我们不想要孩子把手机当成唯一娱乐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努力想办法,去把闲暇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去做他们想做的一切。
年轻人看手机教育:成年后,我们为何还带着“好孩子综合症”?
徐海娜

■上星期六(12月9日),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书籍理事会和新加坡大众书局等单位协办的2023年度“读者票选好书奖”(Popular Reader’s Choice Awards 2023)揭晓。这个奖项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成人英文组、儿童英文组和中文组,每个组别分别有3本书获奖。我的儿童绘本《手机消失的一天》获得了中文组第三名,是个意外惊喜。回想一下获奖原因,可能是这个主题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孩子与父母之间围绕手机使用的争议,关于注意力的争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就一直存在,就像横亘在亲子关系中的一条鸿沟。那么围绕手机的争夺战到底反映出了怎样的问题呢?

我们给孩子时间发展高质量友伴关系了吗?

近日看报纸,新加坡《海峡时报》上有一篇评论文章,是记者Jane Ng写的。她在文中说,她曾十分犹豫,是否要给孩子一部手机,是否应该让孩子使用社交媒体。当她女儿到14岁的时候,这个问题迫切地摆在她面前。如果她的同学都在使用社交媒体,她是不是会感到孤立?会不会很难融入班级?同学们会嘲笑或者欺负她吗?她如果因为妈妈不让用社交媒体而不开心,会影响母女关系吗?鉴于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女性的负面影响,母亲应该为了保护她而禁止她使用吗?不管她做什么决定,她都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雷区”。最后,她还是决定给女儿一部手机,但有使用限制,例如手机应用的安装开启父母控制模式,女儿需要遵守开关机时间和使用时间的限制等。但与此同时,她延后了女儿拥有自主社交媒体账户的时间,女儿只可以通过妈妈的账户间接地使用社交媒体获取必要的资讯。直到女儿16岁时,她才告诉女儿,你的自律让我觉得你可以拥有自己拥有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了。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女儿居然拒绝了,原因是她觉得没有必要。

Jane Ng观察了她女儿的社交模式。她女儿在学校里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拥有社交媒体账号,另一个没有,有没有社交媒体账户完全不影响她们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朋友来到她家的时候,她们一起欣赏影片,玩各种桌牌游戏,还总是聊天,似乎有聊不完的话题,叽叽喳喳说话说个不停。此时的Jane Ng很庆幸自己两年前作出了延后让孩子使用社交媒体的决定。从她的叙述中,我看到她女儿一直维持着高质量的友伴关系,这才是真正让她感到欣慰的原因吧?如果她女儿在14岁就被允许独立使用社交媒体,那么到16岁时这种同伴关系就不存在了吗?

我们做父母的对于手机的焦虑总是甚于其他人,但本质上这种焦虑,还是来源于我们对于这个社会环境是否利于儿童和青少年成长,有着深层的焦虑和不信任。试看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的时间,有多少可以用来和同学自由玩耍的?在我上高中的时代,因为重点中学过分注重升学率,把上学时间卡得特别紧,早上7点到校,晚上10点放学。但没有想到的是,有读者朋友在我过去的评论文章中留言告诉我说,现在他们那里的初中生,都是早上8点到校,晚上9点半放学。

其实我上学的年代,尽管在校时间长,但每天下午都有个长达一小时的休息时间,此外还有课间10分钟或者20分钟这样的常规安排,这些时间都可以用来和同学们自由玩耍。但是现在读者们却告诉我,孩子“没有时间去厕所”“我们这儿普通高中也是衡水模式,孩子们吃饭时间都没有。早饭13分钟,中午、晚饭各15分钟”。看看正常的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都被压缩成这样,还谈什么社交时间,这不是“何不食肉糜”吗?每当我想要呼吁大家多给孩子正常和自由的社交时间的时候,我就想要这样骂我自己。

所以说Jane Ng女儿的社交状况是令人羡慕的,尽管这不过是人类青少年应该拥有的正常生活。她延后让孩子使用社交媒体跟孩子的高质量伙伴关系,是否真的具有因果关系,难以确证。但至少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她的女儿一定拥有足够的课外时间去交朋友。当我们提出手机可能争夺了我们的注意力,减少了我们放在实际社交上的时间,这可能只是问题的一个可能性。另一个我们要考虑的方向是,如果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和自主的社交时间,孩子们是不是反而会减少手机和社交媒体的使用呢?就像Jane Ng的女儿后来反而对妈妈的准许说“不”一样。

孩子的闲暇时间碎片化,手机变成唯一的娱乐

其实很多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听故事,渐渐地,自己会认字读书了,就喜欢看课外书。但是我从孩子们身上观察到,孩子读书的兴趣常常都是处于被破坏的状态。有的小学生,搭地铁途中读课外书,到站了必须下车。但那时候可能刚好读到难以停止的地方,有的就站在月台上读完那一部分才走,有可能会因此迟到。还有很多家长要求没完成作业,不能看课外书。孩子在学校更没有时间看课外书,要看课外书,就得跟老师“捉迷藏”。现代城市中的孩子,闲暇时间都是碎片化的,已经容不下一本书或者一个故事的时间。

而这个时候,智能手机的出现,可以说十分恰当地弥合了这个缝隙,在孩子高强度学习的间隙,在高度碎片化的闲暇时间,手机成了唯一的娱乐。那些和孩子之间发生“手机争夺战”的人,大多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本质——孩子,有娱乐时间吗?犹记得,网上流传的一则视频中,一个小学生流着泪问:“我作业都写完了,为什么还不能玩儿?”“我自己的事情都做完了,为什么还不能玩儿?”学习,是每天都在没完没了发生的事情,完全没有给孩子留出一些足够长的闲暇时间。此时,还要发生与孩子之间的“手机争斗战”,就是把孩子推向崩溃的边缘。很多人意识不到,在高压的学习状态下,手机可能是孩子唯一的娱乐;手机可能在孩子濒临奔溃的时候,接住了你没有接住的孩子。手机成了一种救赎,这是一种令人感到十分悲哀的现实。

当我们不想要孩子把手机当成唯一娱乐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努力想办法,去把闲暇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去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去发呆、去神游、去交朋友、去做他们想做的一切。

手机和社交媒体表面上影响了我们的人际关系,但深层次的矛盾在于我们如何分配我们的时间,我们如何平衡生活与学习、生活与工作。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良好的、优质的友谊,手机其实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根本影响不到这种高品质的关系。所以,把闲暇还给孩子吧!■ 
                                                                                         
相关内容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年轻人看手机教育:成年后,我们为何还带着“好孩子综合症”?
2023-12-13 09:07
社会与生活

教育:“手机争夺战”到底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徐海娜:当我们不想要孩子把手机当成唯一娱乐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努力想办法,去把闲暇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去做他们想做的一切。
徐海娜

■上星期六(12月9日),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书籍理事会和新加坡大众书局等单位协办的2023年度“读者票选好书奖”(Popular Reader’s Choice Awards 2023)揭晓。这个奖项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成人英文组、儿童英文组和中文组,每个组别分别有3本书获奖。我的儿童绘本《手机消失的一天》获得了中文组第三名,是个意外惊喜。回想一下获奖原因,可能是这个主题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孩子与父母之间围绕手机使用的争议,关于注意力的争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就一直存在,就像横亘在亲子关系中的一条鸿沟。那么围绕手机的争夺战到底反映出了怎样的问题呢?

我们给孩子时间发展高质量友伴关系了吗?

近日看报纸,新加坡《海峡时报》上有一篇评论文章,是记者Jane Ng写的。她在文中说,她曾十分犹豫,是否要给孩子一部手机,是否应该让孩子使用社交媒体。当她女儿到14岁的时候,这个问题迫切地摆在她面前。如果她的同学都在使用社交媒体,她是不是会感到孤立?会不会很难融入班级?同学们会嘲笑或者欺负她吗?她如果因为妈妈不让用社交媒体而不开心,会影响母女关系吗?鉴于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女性的负面影响,母亲应该为了保护她而禁止她使用吗?不管她做什么决定,她都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雷区”。最后,她还是决定给女儿一部手机,但有使用限制,例如手机应用的安装开启父母控制模式,女儿需要遵守开关机时间和使用时间的限制等。但与此同时,她延后了女儿拥有自主社交媒体账户的时间,女儿只可以通过妈妈的账户间接地使用社交媒体获取必要的资讯。直到女儿16岁时,她才告诉女儿,你的自律让我觉得你可以拥有自己拥有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了。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女儿居然拒绝了,原因是她觉得没有必要。

Jane Ng观察了她女儿的社交模式。她女儿在学校里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拥有社交媒体账号,另一个没有,有没有社交媒体账户完全不影响她们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朋友来到她家的时候,她们一起欣赏影片,玩各种桌牌游戏,还总是聊天,似乎有聊不完的话题,叽叽喳喳说话说个不停。此时的Jane Ng很庆幸自己两年前作出了延后让孩子使用社交媒体的决定。从她的叙述中,我看到她女儿一直维持着高质量的友伴关系,这才是真正让她感到欣慰的原因吧?如果她女儿在14岁就被允许独立使用社交媒体,那么到16岁时这种同伴关系就不存在了吗?

我们做父母的对于手机的焦虑总是甚于其他人,但本质上这种焦虑,还是来源于我们对于这个社会环境是否利于儿童和青少年成长,有着深层的焦虑和不信任。试看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的时间,有多少可以用来和同学自由玩耍的?在我上高中的时代,因为重点中学过分注重升学率,把上学时间卡得特别紧,早上7点到校,晚上10点放学。但没有想到的是,有读者朋友在我过去的评论文章中留言告诉我说,现在他们那里的初中生,都是早上8点到校,晚上9点半放学。

其实我上学的年代,尽管在校时间长,但每天下午都有个长达一小时的休息时间,此外还有课间10分钟或者20分钟这样的常规安排,这些时间都可以用来和同学们自由玩耍。但是现在读者们却告诉我,孩子“没有时间去厕所”“我们这儿普通高中也是衡水模式,孩子们吃饭时间都没有。早饭13分钟,中午、晚饭各15分钟”。看看正常的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都被压缩成这样,还谈什么社交时间,这不是“何不食肉糜”吗?每当我想要呼吁大家多给孩子正常和自由的社交时间的时候,我就想要这样骂我自己。

所以说Jane Ng女儿的社交状况是令人羡慕的,尽管这不过是人类青少年应该拥有的正常生活。她延后让孩子使用社交媒体跟孩子的高质量伙伴关系,是否真的具有因果关系,难以确证。但至少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她的女儿一定拥有足够的课外时间去交朋友。当我们提出手机可能争夺了我们的注意力,减少了我们放在实际社交上的时间,这可能只是问题的一个可能性。另一个我们要考虑的方向是,如果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和自主的社交时间,孩子们是不是反而会减少手机和社交媒体的使用呢?就像Jane Ng的女儿后来反而对妈妈的准许说“不”一样。

孩子的闲暇时间碎片化,手机变成唯一的娱乐

其实很多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听故事,渐渐地,自己会认字读书了,就喜欢看课外书。但是我从孩子们身上观察到,孩子读书的兴趣常常都是处于被破坏的状态。有的小学生,搭地铁途中读课外书,到站了必须下车。但那时候可能刚好读到难以停止的地方,有的就站在月台上读完那一部分才走,有可能会因此迟到。还有很多家长要求没完成作业,不能看课外书。孩子在学校更没有时间看课外书,要看课外书,就得跟老师“捉迷藏”。现代城市中的孩子,闲暇时间都是碎片化的,已经容不下一本书或者一个故事的时间。

而这个时候,智能手机的出现,可以说十分恰当地弥合了这个缝隙,在孩子高强度学习的间隙,在高度碎片化的闲暇时间,手机成了唯一的娱乐。那些和孩子之间发生“手机争夺战”的人,大多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本质——孩子,有娱乐时间吗?犹记得,网上流传的一则视频中,一个小学生流着泪问:“我作业都写完了,为什么还不能玩儿?”“我自己的事情都做完了,为什么还不能玩儿?”学习,是每天都在没完没了发生的事情,完全没有给孩子留出一些足够长的闲暇时间。此时,还要发生与孩子之间的“手机争斗战”,就是把孩子推向崩溃的边缘。很多人意识不到,在高压的学习状态下,手机可能是孩子唯一的娱乐;手机可能在孩子濒临奔溃的时候,接住了你没有接住的孩子。手机成了一种救赎,这是一种令人感到十分悲哀的现实。

当我们不想要孩子把手机当成唯一娱乐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努力想办法,去把闲暇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去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去发呆、去神游、去交朋友、去做他们想做的一切。

手机和社交媒体表面上影响了我们的人际关系,但深层次的矛盾在于我们如何分配我们的时间,我们如何平衡生活与学习、生活与工作。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良好的、优质的友谊,手机其实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根本影响不到这种高品质的关系。所以,把闲暇还给孩子吧!■ 
                                                                                         
相关内容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