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12-07 06:47
商业与经济

新能源车市场将进入最终淘汰赛

车企销售进入年末冲量阶段。为完成全年销量目标,部分汽车品牌开启“以价换量”模式,推出购车补贴、限时优惠等活动,有车企降价幅度甚至超19万元。
电动汽车密集反补贴调查之下,中欧贸易关系会陷入恶化吗?
杨波

先赢不算赢,车市正在迎来真正的淘汰赛。

临近元旦春节,相比于楼市的年末惨淡,部分开发商在ICU里嗷嗷待哺,车市却迎来了每年的促销大庆。考虑到不少车企2023年初立下的目标很远大,但完成情况极不理想,它们都需要在年底冲刺销量,或是给2024年寻求开门红。

回顾2023年的车市,可以小结为整体销量低迷,两极分化严重,电车占比达成跨越三成的里程碑,消费者“买涨不买跌”效应严重。未来两年,新能源车行业将进入到最为残酷的淘汰赛,如今不少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大概率将成为历史。

虽然我国家用汽车销量早已跨越每年2500万辆的里程碑,雄踞全球第一。但在燃油车时代,主要是合资品牌吃肉,自主品牌喝汤的格局,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2020年左右。当新能源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一线城市加速普及,合资品牌的苦日子到来,考虑到市场蛋糕仍大,过去还是“温水煮青蛙”,但到今年本田、丰田两大日系品牌也开启裁员,韩系品牌几乎退出中国市场,传统车企宣告正式“变天”。

过去,比亚迪被戏称为跑滴滴的品牌,但在近两年新能源车普及浪潮下,比亚迪已成为最大赢家,去年销量突破200万辆,今年或将达到300万辆。仅从销量上来看,已经超越广汽集团,接近上汽集团的八成左右,考虑到新能源车占比最高有望达到五成的渗透率,只要比亚迪自己不犯错,基本上已经拿到了出线权。五年内冲击500万辆的目标也并非不可能,资本市场也对此提前做出了反应。

反观造车新势力,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蔚来、小鹏、理想,则是分化极大。理想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而小鹏和蔚来还在为生存苦苦挣扎。蔚来刚发布的2023 Q3财报毫无惊喜,即使单季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但全年依旧未达到20万辆,距离50万辆的及格线更是差了一段距离。相比2020年到2021年的风光时刻,蔚来当下的窘境恰恰说明了何为“先赢不算赢”。

值得一提的是,在燃油车时代横空出世的国产品牌长城,显然也在电动车时代转型艰难,而且非国资背景下,与比亚迪短兵相接,很有可能会被越落越远。假若其不能在新车上有所作为,未来大概率只能死守燃油车市场。

有意思的是,就在年末车企纷纷降价促销时,特斯拉却反其道而行之,打起了涨价牌。考虑到特斯拉上海工厂当下年产能在100万辆左右,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供出口,加上特斯拉刚量产的网红皮卡也极为吸睛,不排除明年进口到中国市场发售,因此特斯拉的产能制约和品牌调性之下,不降反涨也就不奇怪了。

此前不少分析师将电动汽车形象地称为“带四个轮子的手机”。正如国内手机市场在2017年前后的终极淘汰赛,一大批品牌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出了市场,最后只留下3到4名主要玩家。笔者相信未来两年的车市也是类似,以电动车为主业的品牌,很可能下降到5个以内。其余玩家只能以燃油车的基本盘为主,比如日系品牌,最大的变量则来自华为的变相造车。

华为手机曾经统治了国内手机市场,赛道换到汽车之后,虽然换了玩法,但是在消费电子产品上已经成熟的打法,也极为适用。加上小米汽车也会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亮相,下半年推向市场,对现在还挣扎于生死线的车企来说,时间真的不多了。

展望2025年,一家独立车企要活下去,年销量至少在50万辆以上。假若要活得好,恐怕要超过200万辆,也就是接近10%的市占率。考虑到已经有上汽、广汽、一汽,这三大集团,加上比亚迪和特斯拉,剩下百万销量的车企大概率不超过3家。造车新势力中“蔚小理”应该是三仅存一。■ 
                                                                                            
相关内容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电动汽车密集反补贴调查之下,中欧贸易关系会陷入恶化吗?
2023-12-07 06:47
商业与经济

新能源车市场将进入最终淘汰赛

车企销售进入年末冲量阶段。为完成全年销量目标,部分汽车品牌开启“以价换量”模式,推出购车补贴、限时优惠等活动,有车企降价幅度甚至超19万元。
杨波

先赢不算赢,车市正在迎来真正的淘汰赛。

临近元旦春节,相比于楼市的年末惨淡,部分开发商在ICU里嗷嗷待哺,车市却迎来了每年的促销大庆。考虑到不少车企2023年初立下的目标很远大,但完成情况极不理想,它们都需要在年底冲刺销量,或是给2024年寻求开门红。

回顾2023年的车市,可以小结为整体销量低迷,两极分化严重,电车占比达成跨越三成的里程碑,消费者“买涨不买跌”效应严重。未来两年,新能源车行业将进入到最为残酷的淘汰赛,如今不少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大概率将成为历史。

虽然我国家用汽车销量早已跨越每年2500万辆的里程碑,雄踞全球第一。但在燃油车时代,主要是合资品牌吃肉,自主品牌喝汤的格局,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2020年左右。当新能源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一线城市加速普及,合资品牌的苦日子到来,考虑到市场蛋糕仍大,过去还是“温水煮青蛙”,但到今年本田、丰田两大日系品牌也开启裁员,韩系品牌几乎退出中国市场,传统车企宣告正式“变天”。

过去,比亚迪被戏称为跑滴滴的品牌,但在近两年新能源车普及浪潮下,比亚迪已成为最大赢家,去年销量突破200万辆,今年或将达到300万辆。仅从销量上来看,已经超越广汽集团,接近上汽集团的八成左右,考虑到新能源车占比最高有望达到五成的渗透率,只要比亚迪自己不犯错,基本上已经拿到了出线权。五年内冲击500万辆的目标也并非不可能,资本市场也对此提前做出了反应。

反观造车新势力,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蔚来、小鹏、理想,则是分化极大。理想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而小鹏和蔚来还在为生存苦苦挣扎。蔚来刚发布的2023 Q3财报毫无惊喜,即使单季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但全年依旧未达到20万辆,距离50万辆的及格线更是差了一段距离。相比2020年到2021年的风光时刻,蔚来当下的窘境恰恰说明了何为“先赢不算赢”。

值得一提的是,在燃油车时代横空出世的国产品牌长城,显然也在电动车时代转型艰难,而且非国资背景下,与比亚迪短兵相接,很有可能会被越落越远。假若其不能在新车上有所作为,未来大概率只能死守燃油车市场。

有意思的是,就在年末车企纷纷降价促销时,特斯拉却反其道而行之,打起了涨价牌。考虑到特斯拉上海工厂当下年产能在100万辆左右,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供出口,加上特斯拉刚量产的网红皮卡也极为吸睛,不排除明年进口到中国市场发售,因此特斯拉的产能制约和品牌调性之下,不降反涨也就不奇怪了。

此前不少分析师将电动汽车形象地称为“带四个轮子的手机”。正如国内手机市场在2017年前后的终极淘汰赛,一大批品牌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出了市场,最后只留下3到4名主要玩家。笔者相信未来两年的车市也是类似,以电动车为主业的品牌,很可能下降到5个以内。其余玩家只能以燃油车的基本盘为主,比如日系品牌,最大的变量则来自华为的变相造车。

华为手机曾经统治了国内手机市场,赛道换到汽车之后,虽然换了玩法,但是在消费电子产品上已经成熟的打法,也极为适用。加上小米汽车也会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亮相,下半年推向市场,对现在还挣扎于生死线的车企来说,时间真的不多了。

展望2025年,一家独立车企要活下去,年销量至少在50万辆以上。假若要活得好,恐怕要超过200万辆,也就是接近10%的市占率。考虑到已经有上汽、广汽、一汽,这三大集团,加上比亚迪和特斯拉,剩下百万销量的车企大概率不超过3家。造车新势力中“蔚小理”应该是三仅存一。■ 
                                                                                            
相关内容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