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12-04 07:29
商业与经济

2023前11月保利登顶“宇宙房企”,万科拿地金额仅居第八

短期内房企销售很难有明显回暖。
房地产中国经济回暖,但仍需更多扶助
王婷婷

■2023年已开启30天倒计时,对仍处于下行的房地产行业而言,这个年关并不好过。

一名房企内部人士感慨,“政策效果式微,融资迟迟不能落地,销售低迷,今年难有转机了。”据其描述,公司上下正尽全力为年前推出新盘努力,但对市场仍不敢抱太高期待。

这或许也是大多数房企的现状,行业挑战还在继续增大,房企们都在艰难前行。刚刚出来的11月销售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大部分房企的销售仍在下滑。

克而瑞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3年11月近六成百强房企单月业绩环比降低,超四成百强房企同环比双降。

“目前规模房企整体仍未能走出负增长困局,今年前11个月累计业绩同比降低房企数量超过六成。”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

保利霸榜第一,万科拿地额继续下滑

经历了接近一年的比拼,今年以来的房企排位座次如今已基本保持稳定。据克而瑞统计,前十房企依次是保利发展、万科、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碧桂园、绿城、建发、龙湖、金地集团。

11月与10月唯一的变化是,龙湖与建发互换位置,建发以1638.9亿元从第九名前进到第八名,超出龙湖12.1亿元。其余座次不变,保利继续霸榜第一,万科排名第二,随后是中海、华润、招商蛇口等三大央企。2022年的行业第一碧桂园已经下滑至第六位。

保利今年已经连续11个月位列销售榜榜首,替代了去年底的冠军碧桂园。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保利实现销售金额3995亿元,超出第二名万科565亿元,冠军位置稳坐无疑。

从最初的“招保万金”到前几年的“碧万恒融”,保利的光芒被其他房企分散。此后,保利并不甘心退后,一度喊话势必要“进三争一”。今年,这家最大央企开发商终于如愿。

从最新的销售数据来看,今年万科行业第二的位置稳固,与第三名中海的2870亿元相差560亿元。

但如果看拿地端数据,万科未来能否保住行业前三的位置面临不确定性。

追求“活下来”的万科在这两年的行业调整期,每一步走得都比过去谨慎小心。

今年以来,随着碧桂园出险,加上早已爆发危机的恒大和融创,昔日的“碧万恒融”四大龙头只剩下万科一家,“安全”成为万科的首要考量。

尤其是表现在投资方面,力度明显放缓。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万科权益拿地金额305亿元,排名行业第八;权益拿地面积231万平方米,排名第十。2022年全年,万科的权益拿地金额为241亿元,只排名行业第十三位。

其他竞争对手拿地仍保持了高强度。今年前11月,央企中海以920亿元的拿地金额位居榜首,保利发展以813亿元位居第二。厦门国资建发一番攻城略地后已经位居行业第三名,拿地金额达到714亿元,拿地面积468万平方米。排在万科之前的企业还有华润、绿城、招商蛇口、中国铁建。

据界面新闻了解,万科今年拿地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比如在上海拿下3块地,在北京通州斩获一宗地,此外还拿下成都两宗、杭州两宗、宁波3宗、太原3宗,以及苏州、长沙、重庆、三亚、昆明、中山、郑州、西安等城市各一宗。

“行业第二”万科截至目前共于公开市场将23宗地收入囊中,行业新晋冠军得主保利的扩张步伐则还在不断加快,今年前11个月共斩获了62块地,仅在上海就拿下5宗地,在北京也拿下3块地,还有广州两宗以及成都6块、杭州两块地等。

投资谨慎,决定了万科的新增货值要落后于保利、中海、华润等央企。

今年1-11月,万科全口径新增货值仅971亿元,与中海2292亿元、保利1864亿元、华润1834亿元、建发1496亿元相差甚大,排名行业第八,只高出第九名的杭州民营房企滨江集团20亿元,随时可能被超越。

而且,临近年底,新拿地块今年已无法开盘,若没有足够优质地块推出,万科参与土拍意愿将会更低。

2023年,房企座次经历了一场大洗牌,保利发展完成了“进三争一”目标,今年拿下年度冠军应无悬念。万科则继续保持行业第二,中海、华润、招商蛇口、建发、绿城等房企也会持续发力,房企格局未定。

不过,当前楼市复苏动能依然不足,企业销售端受制于市场整体需求和购买力,表现仍较为低迷。即便是位居行业前十的各大房企也不敢有半分松懈,还要竭力冲业绩,力图为这一年画上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

行业修复缓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短期房企销售很难会有明显的回暖。”

在维持了两个月销售业绩环比上涨之后,这一趋势在11月未能延续。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23年11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901.9亿元,环比降低4.1%;同比降低29.6%,同比降幅仍保持在较高位。

具体而言,11月有25家百强房企的单月业绩环比降幅大于30%,有33家房企的环比降幅在0-30%之间。

从累计业绩来看,今年1-11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9536.5亿元,同比降低14.4%,年内累计业绩降幅继续扩大。

这期间,各阵营房企销售额均有所下降。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11月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2523.7亿元,较去年下降9.3%;TOP11-3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779.2亿元,较上年下降14.6%;TOP31-50房企销售均值为379.5亿元,较上年下降17.7%;TOP51-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79.4亿元,同比下降25.1%。

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目前,销售额超千亿房企还剩下1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销售额均值2036.0元;百亿房企108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0家。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为39484.6亿元,权益销售面积为22971.8万平方米。

2023年以来,百强房企格局持续分化,央国企及部分优质民企韧性较强,中小房企竞争力愈加不足。

以绿城中国、招商蛇口、建发房产、绿地控股、中国铁建、越秀地产、卓越集团等为代表的房企在11月份均实现单月业绩环比增长。但龙湖、华润、金茂、城建集团、新城控股等房企单月销售额降幅环比均超10%,就连保利、万科、中海位居行业前三的龙头也未能避免销售环比下滑。

11月以来,政策出台力度得到延续,各地出台政策频次与10月也基本持平,但整体来看,市场情绪走弱,政策效果延续性并不强。

据中指研究院初步统计,11月重点100城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约8%,同比下降约14%,降幅较10月扩大,除个别城市外,多数城市市场活跃度回落。

分城市来看,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新房销售面积环比增长,其中深圳、杭州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同比也保持一定增幅。

不过,区域内多数城市在11月份的市场表现都较弱,销售面积环比下降,其中广州在高基数下环比降幅较大,达到三成,合肥环比降幅也在20%左右。

此外,京津冀、山东地区、中西部地区市场整体延续低温运行趋势,仅成都在前期政策优化带动下网签数据表现较好,11月销售规模环比同比均增长,但受限于核心区供给量不足,成都新房市场活跃度出现走弱迹象。

北京11月新房成交亦继续下行,二手房成交量小幅回升,表现好于新房。而青岛、济南新房市场表现均偏弱,销售面积环比降幅均超20%。

中指研究院分析师郑俊彤认为,在二手房价持续下跌、居民的就业状况及预期尚未完全恢复、房企出险仍在持续等因素影响下,政策持续性仍显不足,多数城市市场面临调整压力。

“从全国来看,市场恢复仍需要时间,修复过程较为缓慢,预计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降至12亿平方米左右。”郑俊彤表示。■ 
                                                                                  
相关内容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房地产中国经济回暖,但仍需更多扶助
2023-12-04 07:29
商业与经济

2023前11月保利登顶“宇宙房企”,万科拿地金额仅居第八

短期内房企销售很难有明显回暖。
王婷婷

■2023年已开启30天倒计时,对仍处于下行的房地产行业而言,这个年关并不好过。

一名房企内部人士感慨,“政策效果式微,融资迟迟不能落地,销售低迷,今年难有转机了。”据其描述,公司上下正尽全力为年前推出新盘努力,但对市场仍不敢抱太高期待。

这或许也是大多数房企的现状,行业挑战还在继续增大,房企们都在艰难前行。刚刚出来的11月销售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大部分房企的销售仍在下滑。

克而瑞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3年11月近六成百强房企单月业绩环比降低,超四成百强房企同环比双降。

“目前规模房企整体仍未能走出负增长困局,今年前11个月累计业绩同比降低房企数量超过六成。”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

保利霸榜第一,万科拿地额继续下滑

经历了接近一年的比拼,今年以来的房企排位座次如今已基本保持稳定。据克而瑞统计,前十房企依次是保利发展、万科、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碧桂园、绿城、建发、龙湖、金地集团。

11月与10月唯一的变化是,龙湖与建发互换位置,建发以1638.9亿元从第九名前进到第八名,超出龙湖12.1亿元。其余座次不变,保利继续霸榜第一,万科排名第二,随后是中海、华润、招商蛇口等三大央企。2022年的行业第一碧桂园已经下滑至第六位。

保利今年已经连续11个月位列销售榜榜首,替代了去年底的冠军碧桂园。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保利实现销售金额3995亿元,超出第二名万科565亿元,冠军位置稳坐无疑。

从最初的“招保万金”到前几年的“碧万恒融”,保利的光芒被其他房企分散。此后,保利并不甘心退后,一度喊话势必要“进三争一”。今年,这家最大央企开发商终于如愿。

从最新的销售数据来看,今年万科行业第二的位置稳固,与第三名中海的2870亿元相差560亿元。

但如果看拿地端数据,万科未来能否保住行业前三的位置面临不确定性。

追求“活下来”的万科在这两年的行业调整期,每一步走得都比过去谨慎小心。

今年以来,随着碧桂园出险,加上早已爆发危机的恒大和融创,昔日的“碧万恒融”四大龙头只剩下万科一家,“安全”成为万科的首要考量。

尤其是表现在投资方面,力度明显放缓。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万科权益拿地金额305亿元,排名行业第八;权益拿地面积231万平方米,排名第十。2022年全年,万科的权益拿地金额为241亿元,只排名行业第十三位。

其他竞争对手拿地仍保持了高强度。今年前11月,央企中海以920亿元的拿地金额位居榜首,保利发展以813亿元位居第二。厦门国资建发一番攻城略地后已经位居行业第三名,拿地金额达到714亿元,拿地面积468万平方米。排在万科之前的企业还有华润、绿城、招商蛇口、中国铁建。

据界面新闻了解,万科今年拿地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比如在上海拿下3块地,在北京通州斩获一宗地,此外还拿下成都两宗、杭州两宗、宁波3宗、太原3宗,以及苏州、长沙、重庆、三亚、昆明、中山、郑州、西安等城市各一宗。

“行业第二”万科截至目前共于公开市场将23宗地收入囊中,行业新晋冠军得主保利的扩张步伐则还在不断加快,今年前11个月共斩获了62块地,仅在上海就拿下5宗地,在北京也拿下3块地,还有广州两宗以及成都6块、杭州两块地等。

投资谨慎,决定了万科的新增货值要落后于保利、中海、华润等央企。

今年1-11月,万科全口径新增货值仅971亿元,与中海2292亿元、保利1864亿元、华润1834亿元、建发1496亿元相差甚大,排名行业第八,只高出第九名的杭州民营房企滨江集团20亿元,随时可能被超越。

而且,临近年底,新拿地块今年已无法开盘,若没有足够优质地块推出,万科参与土拍意愿将会更低。

2023年,房企座次经历了一场大洗牌,保利发展完成了“进三争一”目标,今年拿下年度冠军应无悬念。万科则继续保持行业第二,中海、华润、招商蛇口、建发、绿城等房企也会持续发力,房企格局未定。

不过,当前楼市复苏动能依然不足,企业销售端受制于市场整体需求和购买力,表现仍较为低迷。即便是位居行业前十的各大房企也不敢有半分松懈,还要竭力冲业绩,力图为这一年画上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

行业修复缓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短期房企销售很难会有明显的回暖。”

在维持了两个月销售业绩环比上涨之后,这一趋势在11月未能延续。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23年11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901.9亿元,环比降低4.1%;同比降低29.6%,同比降幅仍保持在较高位。

具体而言,11月有25家百强房企的单月业绩环比降幅大于30%,有33家房企的环比降幅在0-30%之间。

从累计业绩来看,今年1-11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9536.5亿元,同比降低14.4%,年内累计业绩降幅继续扩大。

这期间,各阵营房企销售额均有所下降。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11月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2523.7亿元,较去年下降9.3%;TOP11-3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779.2亿元,较上年下降14.6%;TOP31-50房企销售均值为379.5亿元,较上年下降17.7%;TOP51-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79.4亿元,同比下降25.1%。

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目前,销售额超千亿房企还剩下1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销售额均值2036.0元;百亿房企108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0家。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为39484.6亿元,权益销售面积为22971.8万平方米。

2023年以来,百强房企格局持续分化,央国企及部分优质民企韧性较强,中小房企竞争力愈加不足。

以绿城中国、招商蛇口、建发房产、绿地控股、中国铁建、越秀地产、卓越集团等为代表的房企在11月份均实现单月业绩环比增长。但龙湖、华润、金茂、城建集团、新城控股等房企单月销售额降幅环比均超10%,就连保利、万科、中海位居行业前三的龙头也未能避免销售环比下滑。

11月以来,政策出台力度得到延续,各地出台政策频次与10月也基本持平,但整体来看,市场情绪走弱,政策效果延续性并不强。

据中指研究院初步统计,11月重点100城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约8%,同比下降约14%,降幅较10月扩大,除个别城市外,多数城市市场活跃度回落。

分城市来看,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新房销售面积环比增长,其中深圳、杭州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同比也保持一定增幅。

不过,区域内多数城市在11月份的市场表现都较弱,销售面积环比下降,其中广州在高基数下环比降幅较大,达到三成,合肥环比降幅也在20%左右。

此外,京津冀、山东地区、中西部地区市场整体延续低温运行趋势,仅成都在前期政策优化带动下网签数据表现较好,11月销售规模环比同比均增长,但受限于核心区供给量不足,成都新房市场活跃度出现走弱迹象。

北京11月新房成交亦继续下行,二手房成交量小幅回升,表现好于新房。而青岛、济南新房市场表现均偏弱,销售面积环比降幅均超20%。

中指研究院分析师郑俊彤认为,在二手房价持续下跌、居民的就业状况及预期尚未完全恢复、房企出险仍在持续等因素影响下,政策持续性仍显不足,多数城市市场面临调整压力。

“从全国来看,市场恢复仍需要时间,修复过程较为缓慢,预计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降至12亿平方米左右。”郑俊彤表示。■ 
                                                                                  
相关内容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