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11-17 14:24
商业与经济

经济转折路口 :中国向左,美国向右

徐瑾:中美元首会晤,消除了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外交就是最大的国运,中美关系尤其是如此。中美经济开始走出各自的逻辑,全球经济走向何方?
中美贸易美媒:中国扛过了特朗普首轮贸易战,第二次将更难对付
徐瑾

■临近岁末,各类展望陆续登场,经济如何走,趋势也日渐明细。

在中美元首聚首之际,中美经济或许走出不同的路径与方向。美联储暂停了加息,美国通胀是否过去?美国债券收益率再创新高,传递了什么样信息?中国经济会如何演变?今年年初不少机构强势复苏的预言落地几许?未来个体出路在何方?

政治是最大的变数

外交是内政的延生,一如经济是政治的衍生,当前经济最大不确定性即来自中美关系。

习近平与拜登在2023年11月见面,在中美关系备受考验的当下,可以说被寄予众望。首先,能谈就是好的信号。从目前双方披露的信息来看,美方的期待是管控风险,中方的期待是降低对抗,会谈中双方表示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负责任地管控双边关系中的竞争因素。

回顾中美历史,元首外交一直是一个亮点。这次旧金山见面,让很多人想到了1990年代江泽民与克林顿的破冰之旅。事实上,追溯更早一点,尼克松与毛泽平的见面,更是打破了历史僵局,改变了无数人命运。回顾历史,难免让人感慨,对今天有何启发?

作为中美回复外交的铺路人,美国政治元老基辛格晚年虽然淡出政治核心,但是仍旧对于1972年的会谈给出极高评价。在他唯一的口述历史《基辛格谈基辛格》一书中,他认为《上海公报》的独一无二,“在那之前及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像一九七二年《上海公报》那样的外交文件了,它是总统访华的结晶。它在感情上和结构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时至今日仍在被援引。”他认为,这一突破关键源于首脑会议的立竿见影,通过发表单方面声明来巧妙地表达分歧,使得中美双方不受盟友猜忌的情况下得到了开诚布公的机会;如此一来,双方都成为了赢家——对中国而言,通过摆脱外交孤立以及苏联影响,获得了安全感,而美国通过与中国的会谈,在苏联与越南谈判中得到了突破,并且保留与台湾的关系。

把棘手的事留给后人,这是战争中走出政治强人高超手腕,各自表述体现了过去政治外交的务实作风。不过,容易的事达成共识之后,棘手的事始终会成为隐患,如何延续前人的政治智慧,就可见后人的判断力。

许多时候,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中美外交的蜜月期,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对苏联的统一战线之上。如今,苏联不复存在,中国似乎替代了苏联的生态位,那么今日中美之间关系,通过研究美苏关系历程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基辛格谈基辛格》中谈到对苏关系时,曾经说核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迫使美国调和康德所说的两个道德义务,即“捍卫自由的义务和与对手共处的必要性”——这意味着美国不会放弃核心原则,但前提是幸存,因此应该谋求对苏联的稳定关系,而对中国的开放最终打破了僵局。从这个角度而言,中美之间即使有冷战再起的阴霾,谋求双方稳定关系符合两国利益,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地球之大可以容纳中美。

全球化是经济第一推动力

某种意义上,外交就是最大的国运,中美关系尤其是如此。

有时候历史的爆发也就几个瞬间,只是当时已惘然。随着中美建交,中国内部社会变化也随即展开。旧有力量的瓦解,往往会释放出不少活力。1980年代各种思想蓬勃而出,曾经成为不少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记忆。平心而论,中国经济的腾飞,质的提升不是在于1980年代的乡镇经济以及1990年代下海下岗浪潮,关键还是在于2001之后加入世贸,这使得中国劳动、产品甚至服务可以顺畅进入全球价值链,从而真正改变中国经济形貌。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可谓国运的加速器。今天比较彼时,第一变化自然是中美实力位移。通过市场经济改革以及加入WTO等一些列举措,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迈过10000美元大关,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一度保持两位增长十余年,即使前些年降低到个位数,也徘徊在8%多年,这些数据切实显示了国民收入的增长,也造就了中国经济奇迹。

讥讽的是,这一经济奇迹,曾经是美国对华接触派乐见其成的结果,但是最终却引发强硬派对于中美竞争的猜忌。

过去二十年余年,对于中国可以说是一场全球化的盛宴,世界经济齿轮彼此相扣,一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往中美政治上也起起伏伏,但是经济之手始终发挥作用,也始终被认为中美关系压舱石。无论看得见出口贸易还是看不见的资本市场,都为中国企业打造了循环闭路。而如今这些循环都被打破,脱钩从设想逐渐落地。

曾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赶超让美国不安,鹰派甚至对于中国超越美国的前景做出诸多预测。如今看来,对比“2025计划”之类星辰大海,房子教育看病养老等基本民生问题、债务投资消费等常规经济问题,是更加影响前景的问题。

中美经济冷暖不同

环球经济冷暖不同这句老话,从来没有如此明显。

在年初,不少机构预测美国在2023年会出现衰退,而中国经济会强势复苏。如今再看,两者都没实现。美国经济今年录得强劲增长,其面对的最大问题其实就是通胀,但是通胀势头也已经得到遏制,10月CPI放缓至3.2%。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1月再次宣布暂停加息,维持5.25%-5.5%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不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需要继续保持高于趋势的增长,才能获得进一步加息。

12月美国还会继续加息么?概率很低。美国通胀目前备受关注,如本专栏一直强调的,通胀背后是美国的利率政策,美国的利率又是全球利率的“锚”。徐瑾经济人在9月专栏《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了吗?》已经判断,美国显然未来会进入降息周期,但是并不一定是快速的降息降息,一个缓慢的降息周期更为现实。

当美国经济通胀放缓之际,中国经济却始终无法摆脱通缩阴霾。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超过市场预期。在全球通胀高企的情况下,中国的通胀如此低,这简直是一个异常值。这种镜像不禁让人错愕,曾几何时,中国和美国被视为经济上并存体——“中美国”,一个感冒另一位也会咳嗽,更不用说经济过热热钱汹涌一直是过去中国经济学家最喜欢谈论的话题。

中美经济二者在很多地方互为镜像。今年年初的时候,大家对于中国经济复苏是抱有极高的一个期待。因为毕竟过了三年疫情的苦日子,经过几波全民感染之后,大家会有憧憬,觉得一切放开,一切恢复正常,好日子会回来的。不过现在来看,反弹其实就维持了一个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又重新出现了疲弱的状况。

如何理解?正如“徐瑾经济人”专栏一直强调的,疫情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趋势,只是加速了其趋势。从某种意义上面讲,疫情固然重要,就像一片挡在我们视线中的树叶,但即使再大的树叶也不能永久地一叶障目,也不能用来解释所有问题。中国经济的减速根源,并不是只来自于疫情,只不过这一叶障目遮盖之下其他的一些阻力,大家可能会低估了它的重要性。如此,年初会觉得一旦疫情这片叶子揭掉了,经济就重新回来了。其实不是的,这片叶子揭掉了,确实是揭掉了,但是叶子覆盖之下的其他结构性的衰减因素仍然是非常真实的存在,而且非常强大。

最终,经济始终是比起政治更长的周期。中美各自走出不同的逻辑,意味着对于全球经济新的重构,一个不同于本世纪最初二十年的全球政经格局即将破茧而出。历史尚未终结,作为历史中人,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美贸易美媒:中国扛过了特朗普首轮贸易战,第二次将更难对付
2023-11-17 14:24
商业与经济

经济转折路口 :中国向左,美国向右

徐瑾:中美元首会晤,消除了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外交就是最大的国运,中美关系尤其是如此。中美经济开始走出各自的逻辑,全球经济走向何方?
徐瑾

■临近岁末,各类展望陆续登场,经济如何走,趋势也日渐明细。

在中美元首聚首之际,中美经济或许走出不同的路径与方向。美联储暂停了加息,美国通胀是否过去?美国债券收益率再创新高,传递了什么样信息?中国经济会如何演变?今年年初不少机构强势复苏的预言落地几许?未来个体出路在何方?

政治是最大的变数

外交是内政的延生,一如经济是政治的衍生,当前经济最大不确定性即来自中美关系。

习近平与拜登在2023年11月见面,在中美关系备受考验的当下,可以说被寄予众望。首先,能谈就是好的信号。从目前双方披露的信息来看,美方的期待是管控风险,中方的期待是降低对抗,会谈中双方表示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负责任地管控双边关系中的竞争因素。

回顾中美历史,元首外交一直是一个亮点。这次旧金山见面,让很多人想到了1990年代江泽民与克林顿的破冰之旅。事实上,追溯更早一点,尼克松与毛泽平的见面,更是打破了历史僵局,改变了无数人命运。回顾历史,难免让人感慨,对今天有何启发?

作为中美回复外交的铺路人,美国政治元老基辛格晚年虽然淡出政治核心,但是仍旧对于1972年的会谈给出极高评价。在他唯一的口述历史《基辛格谈基辛格》一书中,他认为《上海公报》的独一无二,“在那之前及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像一九七二年《上海公报》那样的外交文件了,它是总统访华的结晶。它在感情上和结构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时至今日仍在被援引。”他认为,这一突破关键源于首脑会议的立竿见影,通过发表单方面声明来巧妙地表达分歧,使得中美双方不受盟友猜忌的情况下得到了开诚布公的机会;如此一来,双方都成为了赢家——对中国而言,通过摆脱外交孤立以及苏联影响,获得了安全感,而美国通过与中国的会谈,在苏联与越南谈判中得到了突破,并且保留与台湾的关系。

把棘手的事留给后人,这是战争中走出政治强人高超手腕,各自表述体现了过去政治外交的务实作风。不过,容易的事达成共识之后,棘手的事始终会成为隐患,如何延续前人的政治智慧,就可见后人的判断力。

许多时候,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中美外交的蜜月期,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对苏联的统一战线之上。如今,苏联不复存在,中国似乎替代了苏联的生态位,那么今日中美之间关系,通过研究美苏关系历程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基辛格谈基辛格》中谈到对苏关系时,曾经说核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迫使美国调和康德所说的两个道德义务,即“捍卫自由的义务和与对手共处的必要性”——这意味着美国不会放弃核心原则,但前提是幸存,因此应该谋求对苏联的稳定关系,而对中国的开放最终打破了僵局。从这个角度而言,中美之间即使有冷战再起的阴霾,谋求双方稳定关系符合两国利益,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地球之大可以容纳中美。

全球化是经济第一推动力

某种意义上,外交就是最大的国运,中美关系尤其是如此。

有时候历史的爆发也就几个瞬间,只是当时已惘然。随着中美建交,中国内部社会变化也随即展开。旧有力量的瓦解,往往会释放出不少活力。1980年代各种思想蓬勃而出,曾经成为不少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记忆。平心而论,中国经济的腾飞,质的提升不是在于1980年代的乡镇经济以及1990年代下海下岗浪潮,关键还是在于2001之后加入世贸,这使得中国劳动、产品甚至服务可以顺畅进入全球价值链,从而真正改变中国经济形貌。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可谓国运的加速器。今天比较彼时,第一变化自然是中美实力位移。通过市场经济改革以及加入WTO等一些列举措,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迈过10000美元大关,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一度保持两位增长十余年,即使前些年降低到个位数,也徘徊在8%多年,这些数据切实显示了国民收入的增长,也造就了中国经济奇迹。

讥讽的是,这一经济奇迹,曾经是美国对华接触派乐见其成的结果,但是最终却引发强硬派对于中美竞争的猜忌。

过去二十年余年,对于中国可以说是一场全球化的盛宴,世界经济齿轮彼此相扣,一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往中美政治上也起起伏伏,但是经济之手始终发挥作用,也始终被认为中美关系压舱石。无论看得见出口贸易还是看不见的资本市场,都为中国企业打造了循环闭路。而如今这些循环都被打破,脱钩从设想逐渐落地。

曾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赶超让美国不安,鹰派甚至对于中国超越美国的前景做出诸多预测。如今看来,对比“2025计划”之类星辰大海,房子教育看病养老等基本民生问题、债务投资消费等常规经济问题,是更加影响前景的问题。

中美经济冷暖不同

环球经济冷暖不同这句老话,从来没有如此明显。

在年初,不少机构预测美国在2023年会出现衰退,而中国经济会强势复苏。如今再看,两者都没实现。美国经济今年录得强劲增长,其面对的最大问题其实就是通胀,但是通胀势头也已经得到遏制,10月CPI放缓至3.2%。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1月再次宣布暂停加息,维持5.25%-5.5%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不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需要继续保持高于趋势的增长,才能获得进一步加息。

12月美国还会继续加息么?概率很低。美国通胀目前备受关注,如本专栏一直强调的,通胀背后是美国的利率政策,美国的利率又是全球利率的“锚”。徐瑾经济人在9月专栏《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了吗?》已经判断,美国显然未来会进入降息周期,但是并不一定是快速的降息降息,一个缓慢的降息周期更为现实。

当美国经济通胀放缓之际,中国经济却始终无法摆脱通缩阴霾。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超过市场预期。在全球通胀高企的情况下,中国的通胀如此低,这简直是一个异常值。这种镜像不禁让人错愕,曾几何时,中国和美国被视为经济上并存体——“中美国”,一个感冒另一位也会咳嗽,更不用说经济过热热钱汹涌一直是过去中国经济学家最喜欢谈论的话题。

中美经济二者在很多地方互为镜像。今年年初的时候,大家对于中国经济复苏是抱有极高的一个期待。因为毕竟过了三年疫情的苦日子,经过几波全民感染之后,大家会有憧憬,觉得一切放开,一切恢复正常,好日子会回来的。不过现在来看,反弹其实就维持了一个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又重新出现了疲弱的状况。

如何理解?正如“徐瑾经济人”专栏一直强调的,疫情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趋势,只是加速了其趋势。从某种意义上面讲,疫情固然重要,就像一片挡在我们视线中的树叶,但即使再大的树叶也不能永久地一叶障目,也不能用来解释所有问题。中国经济的减速根源,并不是只来自于疫情,只不过这一叶障目遮盖之下其他的一些阻力,大家可能会低估了它的重要性。如此,年初会觉得一旦疫情这片叶子揭掉了,经济就重新回来了。其实不是的,这片叶子揭掉了,确实是揭掉了,但是叶子覆盖之下的其他结构性的衰减因素仍然是非常真实的存在,而且非常强大。

最终,经济始终是比起政治更长的周期。中美各自走出不同的逻辑,意味着对于全球经济新的重构,一个不同于本世纪最初二十年的全球政经格局即将破茧而出。历史尚未终结,作为历史中人,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