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11-13 16:54
时政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对中美峰会不宜期待过高

曹辛:中外舆论的共同结论显示,一次中美峰会不可能解决中美关系的问题,中美关系面临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仍未解决。
中美国旗紧张关系下,中国仍是西方咨询公司的一块大蛋糕
曹辛

■上周,中国方面已经在对本月即将举行的中美元首峰会打预防针了,这实际上是告知中外,对此次中美峰会不要期待过高。与此同时,美国主流媒体也在发声,在美国国内造势称:美国的盟国或友好国家非常担心,美国会因为巴以冲突和乌克兰战争而分散力量,从而推迟它们与美国准备共同应对中国挑战。上述舆论成为上周世界舆情的焦点之一。

中外舆论的共同结论显示:一次中美峰会不可能解决中美关系的问题,中美关系面临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仍未解决。

中国主流媒体打预防针

上周中国媒体的一大显著特点是:为此次中美元首峰会打预防针。而从文章刊发的平台看,这既是对外,也是对内,目的是提前降低国内外预期。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首先以编者按的形式发声说:“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关系出现止跌企稳势头,受到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欢迎,但中美关系仍面临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稳定和改善两国关系,关键是要遵循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找到中美新时期正确相处之道。”

评论文章强调:“把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真正落到实处,扩大双边关系积极议程,减少消极议程,为旧金山会晤创造条件、排除干扰、积累成果、营造氛围。”但“重返巴厘岛、通往旧金山的路程,不会是一马平川,不能靠‘自动驾驶’”。

以新华社的背景和中外发布平台来看,这样的文字是为了提前暗示此次中美峰会可能面临困难,并降低国内外的期望。

文章还说:希望美国在近期中美互动中所展现的积极姿态不是政治算计和战术投机,所作出的口头承诺能够成为具体政策和实质行动。也希望美国能够不被国内党争羁绊和政客私利左右,同中国共同行动、持久努力,让中美关系中的好消息、好势头不断累积,推动两国关系真正稳下来、好起来。

这实际上是站在中国立场,为中美关系的困境找出原因、并厘清责任,这是典型的提前打预防针。

而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语气则相对更加强硬。文章说:“美方一些人炒作所谓‘对华接触失败论’,背离历史真相。美方将中国定位为‘最主要竞争对手’‘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等,不符合事实,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文章还指出:中美关系近年来处于困难局面,这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批评美方说:“脱钩断链”的成本最终要由人民埋单,阻遏交流切断的是人民相知相亲的渠道,搞大国对抗牺牲的是人民的发展机遇。

以上实际上已是在公开批评美国政府了。

文章还从大国责任的角度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际社会普遍希望中美关系早日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稳定性、确定性、建设性。放眼当前世界,全球经济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等都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双方合力应对全球性挑战,不仅是世界和平发展之需,也是大国责任之所在。”

总之,上周两大中国主流官方媒体的重要文章,都是为了向国内外为本次中美峰会提前止损、降低期待;同时从厘清中美关系仍然面临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责任的角度,对美方进行了中等程度的批评,而这也有在峰会前提前向美方施压的意思。

美国媒体着急施压本国政府

与此同时,美国媒体也在施压本国政府,敦促政府降低对本次中美峰会的期待和美国政府试图对当前中美关系的波澜起伏有所控制的努力,并号召政府继续在印太遏制中国。这与中国官方主流媒体的出发点有点异曲同工:中国媒体是为峰会提前止损,而美国媒体则是在否定此次峰会。

美国媒体报道说:美国承诺已久的转向亚洲战略终于增强势头,它与菲律宾和印度达成了新的安全协议,扩大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演习,并计划与盟友一起在技术上保持对中国的领先。但中东的冲突已像漩涡那样将华盛顿拉了回去。美国把注意力突然集中到加沙的做法(成立国防部特别工作组,加大对以色列的武器供应,官员们匆忙前往中东各国首都)让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合作伙伴们有一种有所失的感觉,觉得这将推迟他们为最关键的挑战作准备的某些进展,而他们本来就已经担心美国抵制北京的行动不够快。

美国媒体指出了关键问题所在:这些国家都关心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华盛顿继乌克兰之后卷入另一场遥远的战争,这将对印太地区的需求有怎样的不利影响。许多人都在问:美国能真正同时处理多少个支持不同国家的承诺?美国在国外的力量已过于分散,在国内存在政治上的分裂。

以上文章无疑是在利用美国盟友和友好国家施压美国政府,敦促其不要忘记印太地区,尤其是中国。

文章同时还说:对怀疑美国承诺的人来说,华盛顿注意力的剧烈摆动已是历史结构的一部分。印度仍记得美国立场转变的影响,阿富汗战争将美国推向了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中国现任领导人习近平预计将于本月在旧金山举行的峰会上与拜登总统见面,一些印度评论人士已想知道华盛顿是否可能会再次向中东倾斜。

美国媒体的这种叙述,实际上是在暗中威胁美国政府。

美国舆论还从宗教和地区格局的角度,呼吁美国不要放弃遏制中国。

文章说: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巴勒斯坦问题的冲突重起也激起了人们对美国反穆斯林,或者至少过于偏向以色列的旧观念。这些国家的人看到,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避免批评以色列政府和极端的以色列定居者对巴勒斯坦人往往残酷的对待,他们中的一些已不再相信美国是公正的中间者。

文章还说:对日本以及美国在亚洲的许多其他伙伴来说,加沙战争有可能扰乱石油供应和安全伙伴关系的进展。在它们看来,这场危机结束得越快,世界就能越快地回到应对仍被华盛顿定义为最重要的挑战上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里威慑中国、与中国竞争。

一件有意思的事是:有记者周三在日本问布林肯,“美国的注意力是否过于集中在加沙和乌克兰冲突上,从而无法继续将战略重心转向亚洲”时,他说:“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已下定决心,正如我们所说,我们能同时处理不同的事情。印太地区是我们未来的关键地区。”

美国舆论的上述立场鲜明但报道方式隐晦的文章证明,当下美国主张缓和中美关系的舆论力量并不强大,这从文章公然主张美国政府应继续和盟友与友好国家合作、在印太遏制中国的立场上清楚地看出来。至于中美峰会,它们实际上是持否定态度的。

结论是:一次中美峰会,显然不能解决中美关系的问题。
■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美国旗紧张关系下,中国仍是西方咨询公司的一块大蛋糕
2023-11-13 16:54
时政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对中美峰会不宜期待过高

曹辛:中外舆论的共同结论显示,一次中美峰会不可能解决中美关系的问题,中美关系面临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仍未解决。
曹辛

■上周,中国方面已经在对本月即将举行的中美元首峰会打预防针了,这实际上是告知中外,对此次中美峰会不要期待过高。与此同时,美国主流媒体也在发声,在美国国内造势称:美国的盟国或友好国家非常担心,美国会因为巴以冲突和乌克兰战争而分散力量,从而推迟它们与美国准备共同应对中国挑战。上述舆论成为上周世界舆情的焦点之一。

中外舆论的共同结论显示:一次中美峰会不可能解决中美关系的问题,中美关系面临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仍未解决。

中国主流媒体打预防针

上周中国媒体的一大显著特点是:为此次中美元首峰会打预防针。而从文章刊发的平台看,这既是对外,也是对内,目的是提前降低国内外预期。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首先以编者按的形式发声说:“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关系出现止跌企稳势头,受到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欢迎,但中美关系仍面临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稳定和改善两国关系,关键是要遵循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找到中美新时期正确相处之道。”

评论文章强调:“把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真正落到实处,扩大双边关系积极议程,减少消极议程,为旧金山会晤创造条件、排除干扰、积累成果、营造氛围。”但“重返巴厘岛、通往旧金山的路程,不会是一马平川,不能靠‘自动驾驶’”。

以新华社的背景和中外发布平台来看,这样的文字是为了提前暗示此次中美峰会可能面临困难,并降低国内外的期望。

文章还说:希望美国在近期中美互动中所展现的积极姿态不是政治算计和战术投机,所作出的口头承诺能够成为具体政策和实质行动。也希望美国能够不被国内党争羁绊和政客私利左右,同中国共同行动、持久努力,让中美关系中的好消息、好势头不断累积,推动两国关系真正稳下来、好起来。

这实际上是站在中国立场,为中美关系的困境找出原因、并厘清责任,这是典型的提前打预防针。

而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语气则相对更加强硬。文章说:“美方一些人炒作所谓‘对华接触失败论’,背离历史真相。美方将中国定位为‘最主要竞争对手’‘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等,不符合事实,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文章还指出:中美关系近年来处于困难局面,这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批评美方说:“脱钩断链”的成本最终要由人民埋单,阻遏交流切断的是人民相知相亲的渠道,搞大国对抗牺牲的是人民的发展机遇。

以上实际上已是在公开批评美国政府了。

文章还从大国责任的角度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际社会普遍希望中美关系早日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稳定性、确定性、建设性。放眼当前世界,全球经济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等都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双方合力应对全球性挑战,不仅是世界和平发展之需,也是大国责任之所在。”

总之,上周两大中国主流官方媒体的重要文章,都是为了向国内外为本次中美峰会提前止损、降低期待;同时从厘清中美关系仍然面临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责任的角度,对美方进行了中等程度的批评,而这也有在峰会前提前向美方施压的意思。

美国媒体着急施压本国政府

与此同时,美国媒体也在施压本国政府,敦促政府降低对本次中美峰会的期待和美国政府试图对当前中美关系的波澜起伏有所控制的努力,并号召政府继续在印太遏制中国。这与中国官方主流媒体的出发点有点异曲同工:中国媒体是为峰会提前止损,而美国媒体则是在否定此次峰会。

美国媒体报道说:美国承诺已久的转向亚洲战略终于增强势头,它与菲律宾和印度达成了新的安全协议,扩大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演习,并计划与盟友一起在技术上保持对中国的领先。但中东的冲突已像漩涡那样将华盛顿拉了回去。美国把注意力突然集中到加沙的做法(成立国防部特别工作组,加大对以色列的武器供应,官员们匆忙前往中东各国首都)让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合作伙伴们有一种有所失的感觉,觉得这将推迟他们为最关键的挑战作准备的某些进展,而他们本来就已经担心美国抵制北京的行动不够快。

美国媒体指出了关键问题所在:这些国家都关心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华盛顿继乌克兰之后卷入另一场遥远的战争,这将对印太地区的需求有怎样的不利影响。许多人都在问:美国能真正同时处理多少个支持不同国家的承诺?美国在国外的力量已过于分散,在国内存在政治上的分裂。

以上文章无疑是在利用美国盟友和友好国家施压美国政府,敦促其不要忘记印太地区,尤其是中国。

文章同时还说:对怀疑美国承诺的人来说,华盛顿注意力的剧烈摆动已是历史结构的一部分。印度仍记得美国立场转变的影响,阿富汗战争将美国推向了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中国现任领导人习近平预计将于本月在旧金山举行的峰会上与拜登总统见面,一些印度评论人士已想知道华盛顿是否可能会再次向中东倾斜。

美国媒体的这种叙述,实际上是在暗中威胁美国政府。

美国舆论还从宗教和地区格局的角度,呼吁美国不要放弃遏制中国。

文章说: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巴勒斯坦问题的冲突重起也激起了人们对美国反穆斯林,或者至少过于偏向以色列的旧观念。这些国家的人看到,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避免批评以色列政府和极端的以色列定居者对巴勒斯坦人往往残酷的对待,他们中的一些已不再相信美国是公正的中间者。

文章还说:对日本以及美国在亚洲的许多其他伙伴来说,加沙战争有可能扰乱石油供应和安全伙伴关系的进展。在它们看来,这场危机结束得越快,世界就能越快地回到应对仍被华盛顿定义为最重要的挑战上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里威慑中国、与中国竞争。

一件有意思的事是:有记者周三在日本问布林肯,“美国的注意力是否过于集中在加沙和乌克兰冲突上,从而无法继续将战略重心转向亚洲”时,他说:“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已下定决心,正如我们所说,我们能同时处理不同的事情。印太地区是我们未来的关键地区。”

美国舆论的上述立场鲜明但报道方式隐晦的文章证明,当下美国主张缓和中美关系的舆论力量并不强大,这从文章公然主张美国政府应继续和盟友与友好国家合作、在印太遏制中国的立场上清楚地看出来。至于中美峰会,它们实际上是持否定态度的。

结论是:一次中美峰会,显然不能解决中美关系的问题。
■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